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圣湘生物AB面:“二次创业”稍现亮点,新冠退潮后“继任”仍难产丨钛媒体深度

深度
立于当下时间节点,资本市场眼中的圣湘生物也呈现出了两面性——疫情管控放开后公司提出“二次创业”口号,并已现亮点,只是含金量有待商榷;新冠核酸检测突然退潮后,能够完全接替的支柱型业务尚未诞生。

五一假期临近,曾在新冠疫情期间爆红的圣湘生物(688289.SH)空降两大“利好”,低迷已久的股价连续上涨。

4月28日,国家疾控局罕见发布重点传染病疫情防控提示,八提加强防控,称新冠疫情已过高峰但保持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且部分传染病防控面临新特征,百日咳疫情快速增长、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次日,报道称日本千叶县一农场确认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成为自去年秋冬季开始以来的第11起禽流感疫情。

在传染病防控持续高压的态势下,圣湘生物连续6个交易日收红,其中周一、周二累涨7.29%,股价重回20元上方。对于现在的圣湘生物来说,这已是一波难得的反弹上升行情,但对比曾经头顶“抗疫第一股”光环上市的风头,却是远远不及。

2020年1月,圣湘生物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获批,8月就以50.48元的发行价挂牌敲钟,当天即冲上94.59元的高价,但好景不长,经历数月的震荡下滑后,其股价于次年9月进入破发模式,飞流直下屡创新低,去年10月,圣湘生物跌至历史最低的14.52元。

值得庆幸的是,股价重挫期间,公司业绩表现还算平稳,在新冠核酸检测巨大红利消失的第一年,公司仍然实现盈利,常规业务的恢复情况良好。

立于当下时间节点,资本市场眼中的圣湘生物也呈现出了两面性,一方面,疫情管控放开后公司提出“二次创业”口号,并已现亮点,只是含金量有待商榷,另一方面,新冠核酸检测突然退潮后,能够完全接替的支柱型业务尚未诞生。

虽然公司寄希望于非新冠呼吸道检测业务,但这一赛道也注定难现往日新冠核酸检测的辉煌,毕竟有预测称,到2028年院内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市场总规模才达百亿元。若将其作为接棒新冠核酸检测的第二增长点,能带来的高度属实有限。

二级市场不为业绩买账

“抗疫第一股”光环褪去的圣湘生物终于拨云见日,在经历了连续4个季度营收、净利双降的低迷期,圣湘生物今年一季度交出了营收翻倍、扣非净利膨胀10倍的成绩单。首季业绩大增,急于告诉市场这则好消息,公司提前半个月于4月11日发布自愿披露公告,但到次日,其股价不涨反跌。

2024年一季度,圣湘生物营收3.91亿元,同比增长100.31%,归母净利润0.81亿元,同比增长35.79%,扣非净利润0.74亿元,同比增长1978.27%。
钛媒体App制图 数据来源:财报

钛媒体App制图 数据来源:财报

三项数据增长亮眼,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于2023年Q1公司业绩疾速下滑。以今年首季增长最猛的扣非归母净利润数据来说,去年Q1仅400万元,甚至低于疫情之前2019年一季度的600万元。

2023年Q1的低基数,源于圣湘生物与新冠核酸检测业务的“断崖式分手”。

公司去年营收10.07亿元,其中试剂收入7.83亿元,而年报数据显示,其常规试剂业务实现销售收入7.83亿元。也就是说,曾将公司业绩推向峰顶的业务从2023年初就完全销声匿迹。

2020年1月,圣湘生物成为第二批获批新冠核酸检测试剂盒的IVD企业,这次被幸运之神的眷顾,让它从一度濒临破产快速脱身出债务泥潭,开挂般地从低谷直奔云端。

2019年,其收入规模为3.65亿元,疫情三年分别达到47.63亿元、45.15亿元、64.50亿元,2023年又陡然跌落。

随着过去冬季节呼吸道疾病泛滥,非新冠呼吸道检测业务被推到台前,2023年营业收入超4亿元,同比增长达680%,总收入比重超五成,俨然已经成为公司的第二增长点。

但对于这一业务,一来本身市场规模有限、竞争者多,二来季节性明显,要接替新冠核酸检测产品成为持续催动业绩的新引擎,想象空间大幅缩窄。

国联证券预测称,到2028年,我国门急诊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出厂端市场规模约为92.18 亿元,住院部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试剂出厂端市场规模约为8.82亿元,市场总规模约101亿元。百亿市场,参与者不少,押注者还包括安图生物英诺特万孚生物华大基因之江生物、中帜生物等等。

缓冲之年的虚与实

对曾以新冠核酸检测为营收支柱的圣湘生物来说,2023年是缓冲之年,也是公司提出“二次创业”口号的元年。从业绩表现来看,圣湘生物在这一年保持盈利且颇有亮点,从四季度开始,营收规模较之前三季就有了明显提升,向上趋势还延伸到了2024年一季度。但是贯穿了圣湘生物连续两季的好转中,其实有虚有实。

首先,就2023年业绩来说,不乏有“美化”之举。

2023年Q3,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录得亏损,归母净利润却高至2.08亿,甚至比当季2.04亿元的营收还多,其中就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收益2.77亿元。

全年来看,圣湘生物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2.75亿元,若非如此,即便有冬季呼吸道疾病流行带来的呼吸道检测产品快速创收,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不会达到3.64亿元。

其次,公司一开始提出“二次创业”口号时也并无明确方向,最终非新冠呼吸道检测业务脱颖而出是又一次撞上机遇。

2022年末管控突然放开,圣湘生物的增长引擎瞬时哑火,公司管理层在次年4月发布的2022年年报中提出了“二次创业”,几乎公司有所涉猎的检测赛道都是“第二增长点”的发展重点,包括病毒性肝炎检测、血液筛查、呼吸道检测、生殖道感染检测等。

可以肯定的是,彼时,呼吸道检测的优先级靠后。

一方面,疫情前的2019年,公司试剂收入2.5亿,总收入占比达70%,其中核酸检测最多的是病毒性肝炎产品,其次是生殖道感染与遗传产品以及儿科感染产品,呼吸道感染只占3.6%

另一方面,2023年上半年,唯独呼吸道病原体诊断系列产品没有任何内部开发支出,但到了全年年报,该系列产品的内部开发支出达到587.26万元,这些支出均发生在下半年,与呼吸道疾病大范围出现同频。
图源自公司2023年半年报

图源自公司2023年半年报

2023年冬季开始,以支原体、流感病毒等混合病原体袭来的冬季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期,人群又经过新冠快速检测的市场教育,各大医院对快速、精确诊断呼吸道疾病的需求充分释放,以核酸检测为代表的呼吸道联检产品随之进入市场普及阶段。

疫情以来,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赛道参与者多,但很大一部分仅在新冠检测方面推出了商业化产品,圣湘生物虽是因新冠核酸检测而为人所知,其在呼吸道病原体检测却积累深厚,这是它实打实的优势。

截至目前,圣湘生物的非新冠呼吸道检测板块还获批有3项联检产品以及甲流、结核分枝杆菌、百日咳杆菌等60余项单检产品,其中最有价值的是联检产品,正是这些非新冠呼吸道检测产品拉动了公司的业绩。
钛媒体App制图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钛媒体App制图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产业链布局得与失

红利突然消失,圣湘生物措手不及,但好在前期深耕才得以捕捉到市场递来新需求。在这之前,圣湘生物管理层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考量,更偏向于业务层面通过“买买买”作平台型布局。

2021年5月,圣湘生物公告称,将斥资19.5亿元取得珠海保联持有的科华生物18.63%的股份,交易价格溢价17%。交易完成后圣湘生物将成为科华生物的第一大股东,这引发行业轰动。

因为科华生物既是“行业老大哥”,也是A股“体外诊断第一股”其产品涉及分子诊断、生化诊断、免疫诊断、POCT(胶体金法)四大领域,曾是IVD领域内市占率最高、品类最全的体外诊断企业,而圣湘生物仅是分子诊断领军企业,若能成功收购,公司也就快速完成了对体外诊断所有细分赛道的覆盖。

但随着科华生物陷入百亿仲裁案,圣湘生物于当年8月宣告终止对其股权收购,行业全覆盖美梦破碎。

6月,圣湘生物披露了第二起收购,无业绩对赌、溢价22.66倍以2.552亿元自有资金取真迈生物14.77%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这起收购还曾遭到上海科创板监管部门问询。但至今这项收购都没赚钱。根据圣湘生物2023年年报,对真迈生物权益法下确认的投资损失为1344.75万元。

真迈生物专研基因测序仪,是市场上不可多得有商业化产品的标的,现已推出自主研发的单分子基因测序仪和高通量基因测序仪产品。圣湘生物据此占位产业链上游亦无可厚非,安图生物、万孚生物等均有相关投资布局。

通过投资来布局全产业链平台是圣湘生物在科华生物并购失利后的新思路。2021年末,圣湘生物参股了英国分子POCT公司QuantuMDx,以提升其POCT检测设备研发能力,2022年,又战略投资了快速药敏检测公司First Light,与其病原体微生物核酸检测产品形成上下游互补。

上述投资布局企业均是亏损经营,但作为联营公司,未纳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2023年上半年,圣湘生物投资设立了湖南湘江圣湘生物产业基金,首期募集规模4亿元,专门用以投资生物医疗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产业,涉及体外诊断、生物医药、生物科技、大健康等领域,年内投资了免疫诊断企业深圳安赛,还以3000万获得真迈生物1.01%的股份。

简单来说,圣湘生物的所有投资都是补齐业务短板,但所投企业何时能对上市公司有业绩促进作用,短期内没有答案。在资本市场,企业长期布局会带来一定的想象空间,但利好在未来,短利驱动之下,投资人更关注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

挥别的大股东,进击的创始人

公司上市一年后,大股东接连减持是长期笼罩在圣湘生物头顶的乌云,这也是扰动股价的一项长期性利空,三不五时挑拨本就信心失落的投资者情绪,但好的一点是,实控人层面没有跟随减持步伐,而是选择增持提振市场,同时,公司回购也持续进行。

据钛媒体App就已披露公告梳理,苏州礼瑞在一次减持计划中套现5.33亿元,安徽志道在两次减持计划中变现6.02亿元,朱锦伟在两次减持计划后获利2.44亿元。
钛媒体App制图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钛媒体App制图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以上累计13.79亿元的减持套现金额或只是公司大股东变现的冰山一角。

根据公司披露的股东权益变化公告,其大股东安徽志道早在2021年就两次以大宗交易方式出售了手中持股达512万股,并通过转融通借出499万股股份,2022年实施减持计划期间,仍在以大宗交易方式变现。而曾为公司第二大自然人股东的朱锦伟也在2023年实施减持计划期间,以大宗交易方式出手了1176.万股公司股份。

这一部分减持获利金额不明,但股东以大宗交易这种折价出售的方式减少持股,似乎透露出急于离场的意味,其中,安徽至道已经从最初10.76%的持股比例降低至去年初的1.01%。

与大股东着急离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圣湘生物实控人兼董事长戴立忠已两度实施增持,累计耗资1.74亿元。今年2月,公司公告称戴立忠及其一致行动人拟自2024年2月5日起12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合计增持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

除此之外,圣湘生物上市以来一共实施三次回购,涉资5.8亿元。在发布2023年年报同日,公司公告称将前述三次回购原计划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的约507.18万股予以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

圣湘生物正在为提振投资者信心使尽浑身解数,并用激进的考核指标为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给出乐观预期。

根据考核指标设置,公司以2024年-2027年四个会计年度为业绩考核期,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对应四个归属期比例分别为12.5%、27.5%、30%、30%。也就是说,2024年公司的扣非利润要不低于2亿元,在一季度完成全年指标的38%后,剩余三个季度要实现1.26亿元扣非利润。

目前来看,圣湘生物身上的消极情绪与积极动作交织,公司在资本市场能否坚定反弹,尚有待观察。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刘敏)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