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之交,我看媒体这一年的几个变化

文字媒体的日子最难过,文字记者的出路也最难办。其关键原因在于,文字太容易被粘贴复制,创作者很难将内容和广告捆绑,而且经常被别人放了广告。

标题党哈。我所谓1314之交,是指2013到2014这个当口。当然,作为一位曾经供职媒体、现在做企业传播的人,我对于媒体,恐怕也得一生一世之交了,这辈子转行做别的已经比较难。借这篇小文,我想整理一下近期对媒体的思考。

自媒体 vs. 个人媒体:CSDN总编刘江有一个观点认为,大家通常所说的自媒体,如果写的都是别人的事儿,应该叫个人媒体。真正的自媒体应该是写自己的事,例如周鸿祎、雷军这些人。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也有争议。按照这样观点定义的个人媒体,通常既写别人的事儿,也写自己的事儿。写别人的事,也经常结合自身的经历来写,跟媒体的传统写法不一样。

不过提出这个观点的意义在于,把自己做事、自己吆喝的现象突显出来。由于传播渠道的开放,人人都是媒体成为可能,内容成为真正重要的东西。而且自己做事、自己吆喝有一个优势,是将内容与读者的距离进一步缩短,减少信息失真。

媒体=介质?在钛媒体主办的Ti创新者大会上,今日头条的创始人张一鸣说,媒体从来就是指介质。木简是一种介质,纸张是一种介质,电波是一种介质,互联网是一种介质,手机是一种介质。

Ti创新者大会以后,我也用上今日头条。发现它自己不生产内容,而是整合各种渠道的内容,用大数据的方法,通过读者的微博、历史阅读分析读者兴趣,根据读者个人口味推荐内容,它所提供的内容还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今日头条的赢利模式似乎也不错,经常看到有商家的广告通过推荐的形式出现。

为文字媒体的出路捉急。以前,媒体的赢利主要靠广告,现在,广告越来越难了。文字媒体的日子最难过,文字记者的出路也最难办。其关键原因在于,文字太容易被粘贴复制,创作者很难将内容和广告捆绑,而且经常被别人放了广告。

以前,人们以册为单位阅读杂志,以份为单位阅读报纸,广告登在报纸、杂志上,能够被人们顺便看到。现在人们通过互联网、手机阅读报纸、杂志的文章,广告失去了赖以存在的介质。

网络媒体文字记者境况稍好一些,但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以前媒体人写一篇好文章,主要靠所在媒体传播形成影响力,其价值也通过所在媒体变现。现在,媒体写一篇好文章,可以有很多传播渠道,形成更大的影响力,但是文章的价值变现却很困难。

因为文章变得不那么稀缺,能写文章的人很多,而且你写的文章也不是只提供给一家媒体,此外,一篇文章本身很难给某一家媒体带来可观的收入。把自己的文章专供给某一家媒体也不行,传播太少,更难发挥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电视、广播、网络视频就没那么难过,广告的强制性比较强,被别人贴广告的门槛也比较高。

关注几个媒体的变革实验。看牛文文的《媒体不需要有发行部和广告部》,发现他是以《创业家》杂志的公信力,搞黑马创业训练营这样的活动,为创业者提供服务。《中国经营报》最近发起的改革,把记者、编辑、销售队伍打散,按项目重新划分,还看不清他们具体怎么操作?《21世纪经济报道》打出招聘100人的看多广告,提出“新闻依然创造价值”,或许能在众多媒体看空的情况下、通过加大投入在这一轮淘汰赛中胜出?

本文系作者 肖朝虎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这是现在文字工作者盈利模式的老问题。

    回复 2014.01.02 · via pc
33
1
29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