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进化论(三):自媒体未来,跨界

无论是深刻型人格还是有趣型人格,都向受众传达出了一种感性印象,都有着超越行业一亩三分地的印象。这种超越来自于自媒体人的学识素养和眼界的跨界,而这种跨界是魅力人格的前提,才有能力让被自己二次加工的信息变得受人欢迎。

事实上自媒体的出现没什么特别的,本质上是互联网让话语权的持续崩塌延伸到了新闻产业上,目前对自媒体的普遍定义是被划定到新闻领域。而事实上,文学产业(以榕树下各种原创为代表,去除文学纸媒的中心化),音乐产业(以网络原创音乐为代表,去除音乐传媒的中心化),等等一系列都已有自媒体的前车之鉴,我们不必执迷于“自媒体”三个字的相,因为殊途同归,文学,音乐,新闻产业的崩塌本质都是群体意志去中心化的行为的实现。

那么新闻产业的崩塌,这让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发言人,当前正处在其前期,一定是一个低效与混沌的无序状态,这是一个处在边缘化的产业,但必将成为未来的中心。将自媒体局限在新闻垂直领域,是一种对自媒体未来的低估。回看成功的网络文学作者,还是音乐创作者,他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内容,而一定是隐藏在作品后的感性的人格魅力。否则别人只需要来创作者的一部作品就行了,而不是持续看其全部作品。

萧伯纳曾经回信对一个想见他的粉丝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但这样的传统时代已经过去,在某种意义上是网络趋势我们每个人走上舞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当一个人能持续产出特别有意思的内容,定会让所有人对其人产生好奇,进而趋之若鹜的追逐,人们更想看到生产出作品的作者的一切,而社交网络的大浪也将作者推上前来,一人一座城。

如果新闻产业的话语权瓦解给自媒体,专业性是不会被废除的,但跨界能力者一定会大量出现,以下是我对自媒体未来的预测。

第一,专业化本身是没有魅力的,和传统新闻稿没有任何区别。其价值在于,某人想看当天新闻,然后搜到了你的文章看一看,但只是获取客观信息而已。形成强大影响力?绝无可能。没有人会为了一个客观信息发布者而感兴趣,就像我们更关心某篇新闻本身而不关心新闻机构是一样的道理。

站在受众的角度来看 专业信息发布人=传统机构。

互联网时代,信息不再是稀缺品,稀缺的是生产信息和加工信息的魅力人格体。创新的本质是连接,所以未来的自媒体人格体一定来自于跨界。

第二,深刻型人格体

专业性+极强的跨界=催生出魅力人格体。

这并非是对专业主义的否定,真正的专业主义者并非仅仅只对自己一亩三分地坐进观天者,而一定是一个不仅对自己行业有深刻的观察,还是一个拥有极强跨界视野的人。

注意这里的跨界不仅仅是从一个行业跨入另一个行业的简单概念,这里的跨界是一种对世界乃至宇宙的整体格局观看视野,能由点到面再由面到点的去看行业格局。

这些人跨界的原因在于其有能与形上对话的能力,这种对话给予其一种超越表象的坚硬价值体系支撑,这种价值体系是魅力人格体的前提,他们去看行业的时候不是单向度的因果推论,而是与世界整体性的融合求和。所以每当他们谈话的时候,就会把术的层面拉高到道的层面。别人看到的是表现,但是他们看到的是背后。

我听《冬吴相对论》时常有这种感受,看程苓峰的公众号文章也经常有这种感受。再拿企业家来说的话,稻盛和夫就是不仅是一个极强的专业主义者,其跨界能力也是世界一流的,乔布斯也同样如此。也可以说任何有大能力者做事,都是一种站在一种道的层面往术的回归,而其术的运作也是道的支持。

当然所有悟道者,每个人性格不一,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其最后的指向必定是深刻的。这种人格体,依赖形上视野的支撑,从东方到西方,从天文到地里,从文学到哲学,都有所涉猎,不一定全部涉猎,但一定明白大道相通。

这里的跨界,跨的不是行业的术,而是天道。

第三,有趣型人格体

弱化专业性+极强的跨界=催生出魅力人格体。

还有的跨界不在于内容有多深刻,而是在于其传达的形式上的创新,有趣。而这种有趣也是来源于其跨界的能力。

苹果的创新并非是靠发明了任何新东西,而是在于其整合的能力。创新的本质就是整合,将各种人与物连接在一起。那么同样自媒体也一定会诞生这样的形式。

有时候人们不关心你在说什么,而更关心你在怎么说。

而这种有趣,在专业性上一定会被弱化,但这并不妨碍其价值,这是在用另一种方式与大众分享,这就够了。这样一种将信息的二次加工后,源信息就变成了具有人格体特征的信息,这也是世界多样性的体现。罗振宇的《罗辑思维》就是体现,各种观点每次经过罗振宇的整理之后,就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要做到这种感性,还是依靠跨界,专业性的深度传播被弱化,本质上是因为来自自媒体人的跨界的连接对信息进行了解构,这种解构是面向大众的,是一种寻找大众共识的有趣体验。

另外我们还必须知道一点,虽然传播而来的内容虽然专业化程度不够,但是自媒体传播者一定是对其有着更专业化的理解,至少是着高于传播内容的了解。所以,深刻与有趣并不二元对立,我们时常能看到二者同时出现的情况,这也是《罗辑思维》成功的地方,除了有趣的同时,还有一些深度内容。

第四,由此看来,根据2/8原则,最后能形成强大影响力者必然是少数。大多数人都只会停留在专业化的发布者而已,其本身是没有任何影响力的,其必然借助于各个更有影响力的平台去发言。但其内容是有价值的,互联网依然需要,但是由于缺乏跨界能力的支撑,会与有影响力平台形成犀牛鸟的关系。

无论是深刻型人格还是有趣型人格,都向受众传达出了一种感性印象,都有着超越行业一亩三分地的印象。这种超越来自于自媒体人的学识素养和眼界的跨界,而这种跨界是魅力人格的前提,才有能力让被自己二次加工的信息变得受人欢迎。目前虽然充满了一片混沌与无序,但是未来一定会以出现顶级自媒体影响力者,其给公众的印象必然是感性,也必然跨界。

我们可以一起期待。

(在仔细思考了自媒体是什么以后,终于打算开始弄我自己的公众号了,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首席发言者")

本文系作者 首席发言者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