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银行股,杀回来了

钛度号
触底反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金角财经,作者 | 塞尔达

踏入2024年后,A股银行板块突然迎来了一波反弹。

截至2月23日,申万银行指数由年初的2877.55点一路上涨至3297.12点,在两个月时间不够上涨了14.6%。此前,该指数由去年中的3459.66点一路下滑至去年末的2838.64点,半年时间左右下跌了18%。

尤其在2月21日这个交易日,银行股反弹现象达到了一个小高峰。当天,平安银行涨停,还有11家银行上涨幅度超3%。

这与宽松的货币措施有关,在2月21日反弹“小高峰”前一天,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调0.25个百分点,为LPR改革以来,出现的最大幅度非对称调整,也大幅超出了市场预期。

正常来说,下调LPR会让银行业绩在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中继续承压,属于利空消息,但银行股表现却往相反方向发展,迎来一波暴涨。背后原因,可能是市场预期在宽松的货币措施刺激下,整体经济会被托底,从而有望化解更令人担忧的银行坏账风险。

不过,降息最终能否传递到实体经济并化解银行风险,存在诸多变数,路径也十分复杂;而利润承压、“踩雷正威”等频上热搜的信用风险又是中国银行业在短期内实实在在要面对的困难。

触底反弹后,银行股依然要面对不少挑战。

宽货币下的普涨

新年过后,尽管市场对银行股在短期的强势已经不陌生,但2月21日的盛况还是让投资者出乎意料。

当天,银行板块总体实现快速上涨。其中,平安银行实现涨停,报收10.8元/股,成交额达53亿元,位列A股市场第7位,该行总市值已重回2100亿元左右。

此外,另有11家银行上涨幅度超3%,其中宁波银行上涨7.45%,齐鲁银行涨6.09%,招商银行涨5.83%。

伴随板块大涨,多只国有大行A股股价再创新高。其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盘中分别触及4.23元、4.64元,最新总市值分别约为1.43万亿元和1.2万亿元,市值再创上市以来新高。另外,交通银行A股盘中最高报6.46元/股,创2008年1月以来新高,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A股也在盘中创下近6年最高价。

银行股普涨主要受前一天偏宽松的货币措施刺激。在前期MLF利率维持不变的情况下,2月20日,央行授权发布的LPR显示,1年期LPR保持不变,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调0.25个百分点。

这是自LPR改革以来,出现的最大幅度非对称调整,也大幅超出了市场预期。此次调整完成后,5年期以上与1年期LPR利差由2019年8月的0.6个百分点缩小至0.5个百分点。

“本次5年期以上LPR下调0.25个百分点,创下了2019年LPR形成机制改革以来最大降幅,主要原因是为了提振信贷市场、房地产市场,继续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助力开年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一位城商行投行部人士对媒体表示,今年以来,降准+结构性“降息”,以及去年底主要银行下调存款利率,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已有所降低,为降息提供空间。

降息使投资银行股面临着一种博弈:一方面,短期内会加大银行的业绩压力,尤其是在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的背景里;但另一方面,降息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又令银行的坏账风险有望降低,从而提振市场信心。

“春节前就把手里的银行股卖了,主要是预期到春节后LPR大概率会下调,这会对商业银行业绩有所影响,属于负面消息。但是没想到(五年期以上)LPR下调幅度如此大,银行股价不下跌反而连续上涨。”2月21日,一位银行股投资者对媒体谈及其股票操作思路,并多次表现出后悔和不理解的心情。

“银行股估值核心是经济趋势和资产质量,降息表观来看是银行当期息差让利,但本质上有利于提振经济,从而提升银行中长期资产质量。”广发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倪军表示。

倪军表示,银行基本面滞后于经济,银行业绩趋势仍在寻底过程中,而LPR调降有利于降低底部风险。LPR调降还有利于增强经济复苏动力,是政策着力改善宏观经济和银行长期基本面预期的行动信号,有助于银行股估值修复。

“所以LPR调降虽然短期影响银行息差,但将有利于提振经济复苏,带来中长期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对银行估值总体产生正向贡献。”他认为。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认为,此次LPR非对称下调,在当前有效需求不足和预期偏弱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前置发力。“当前经济环境需要降低实际利率,LPR报价下调也是稳增长、稳地产、促融资、提信心的需要。”

“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行有利于更好促进投资和消费,更好地配合近期各项稳地产政策效果释放,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减少地方政府债务置换过程中的利息支出,缓释风险。”温彬表示。

净息差持续收窄 

宽松的货币措施虽然能提振信心,但信心始终不能当饭吃。自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受资产端减费让利、负债端成本刚性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净息差进入下行期,对银行业绩形成的压力越来越大。

宣布下调LPR次日——2024年2月2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最新监管指标显示,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系近年来首次低于1.7%。2023年前三个季度,净息差分别为1.74%、1.74%、1.73%;2022年四个季度净息差分别为1.97%、1.94%、1.94%、1.91%。

净息差不断收窄的情况也早已引发各方关注。

2023年8月17日,人民银行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专栏文章《合理看待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水平》指出,商业银行维持稳健经营、防范金融风险,需保持合理利润和净息差水平,这样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此外,央行的《金融机构合格审慎评估标准(2023年版)》中,商业银行净息差不低于1.8%可得100分,低于0.8%为零分。

随着最近的下调LPR措施,市场预计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趋势尚未结束。

展望2024年,光大证券报告提到,存量贷款特别是年初集中重定价将对2024年一季度净息差形成冲击,城投化债“降息展期”等安排也将挤压净息差,滚动重定价拖累加剧,不过部分银行净息差下行压力有望边际缓释。

此次长端LPR利率降幅,为2019年8月央行完善LPR机制以来的最大幅度。中泰证券银行业研究团队2月21日发布研报测算,长端利率下降25BP对上市银行2024年净息差拖累7BP;对营收增速拖累3.3%,利润增速拖累7.4%。

从结构上看,此次长端利率下降对国有大行的冲击最大,主要因为国有大行按揭和企业中长期贷款比重高,特别是2023年依托基建贷款支撑信贷投放,五年期LPR的调降对这类中长期贷款的定价影响最大;股份行信用卡、零售信贷占比较高,受LPR影响最小。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初,瑞银大中华金融行业研究主管颜湄之在“第二十四届瑞银大中华研讨会”上表示,目前除了降低存款利率,多数相关政策对银行的影响更偏负面。

银行利润方面,她预计2024年将维持与2023年类似的增长水平,国有大行利润增速大概在5%以下,股份制利润增速在5%-10%,一些城商行利润大概为10%以上。

信用风险的挑战

在经营压力随着净息差收窄而增加之际,银行业又爆出重磅“踩雷”新闻,信用风险如何化解再成焦点。

2月7日晚间,贵阳银行公告称,贵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双龙航空港支行(下称“双龙支行”)与贵州国际商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下称“贵州国际”)发生合同纠纷,涉案金额约16.58亿元。

贵州国际成立于2015年5月,是贵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的运营方。公开资料显示,贵州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是由正威集团与贵州省、贵阳市政府共同合作投资成立的一家大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

这一金融合同纠纷并非个案。1月24日,安徽铜陵中院公告称,徽商银行铜陵五松山支行对正威旗下公司发起财产保全申请;辽宁营口中院则将于3月4日开庭审理抚顺银行营口分行与正威旗下公司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

据相关媒体披露,截至2023年8月,正威集团从各家金融机构共计获得授信203.16亿元,其中已放款的资金总额为181.91亿元。一名知情人士对该媒体表示,这份文件内容对应的是正威集团的表内负债,其表外尚有包括供应商垫付的工程款等在内的负债200余亿元。

不过,“踩雷正威”不断上热搜引发争议背后,银行业真正大的风险恐怕还在后面。颜湄之认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房地产行业风险仍是2024年银行业面临的两大挑战,可能对银行的经营业绩有很大影响。

此前,据瑞银测算,城投平台的总债务在2022年底或已增至约59万亿元,其中银行信贷超过36万亿元,相当于商业银行贷款总量的20%。

对于这部分贷款,银行主要以展期、降息重组等方式处置,“有可能不止是今年,明年、后年还要做。”

颜湄之指出,从已发债的两三千家融资平台来看,贷款利率约在5%-7%之间,目前了解到的重组后的利率在3%-4%,因此下降幅度为200—300个基点(BP),这对银行的负面影响较大。

她测算,假设约25%的城投平台面临违约、银行贷款重组于三年内完成且重组后利息下调至3%、银行表内非标在两年内违约且损失率为90%,受此影响,预计银行当年利润下降幅度约为5%,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4BP。

对于房地产业务的相关风险,瑞银曾测算,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对公业务损失,可能会对银行造成2万亿元以上的最终损失,当然这不是在一年内全部爆发;除了资产质量受冲击,预计存量按揭贷款利率下调将拖累银行息差5BP—6BP。

颜湄之还表示,2023年中,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的“金融16条”等政策延期,但商业银行出于对风险的考虑,没有跟进太多贷款,不过银行对城中村改造、保障房等项目相对比较积极。

事实上,最近银行股普涨,主要是市场在宽松货币措施下,对未来信用风险化解的积极预期。

不过,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传递路径有着堪比量子力学的复杂程度,现在就预期这些措施能盘活底层资产甚至化解坏账风险未免过于乐观,而随净息差不断收窄而来的经营压力和一个个看起来马上要爆的雷,却是银行在短期内普遍要面对的实打实的难题。

触底反弹后,银行股未来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 21世纪经济报道《银行股涨疯了!多家大行创新高》
  • 财新《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跌破1.7% 不良率降至1.59%》
  • 财新《瑞银:预计2024年银行业利润增长水平或与2023年相近》
本文系作者 金角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希望快点涨,我买了中国银行

    回复 3月1日 · via h5
  • 对于银行股的反弹,我们需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

    回复 3月1日 · via android
  • 银行业是经济的核心,绝对的实力

    回复 2月29日 · via pc
  • 随着国内经济的逐步复苏和政策的不断发力,市场情绪逐渐好转,这也为银行股的反弹提供了有力支撑

    回复 2月29日 · via pc
  • 大A玩的都是心跳

    回复 2月29日 · via h5
  • 我已经all in 银行股了

    回复 2月29日 · via android
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