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基中基(FOF)只买自家,三年业绩垫底 汇添富袁建军黯然“下课” | 钛媒体焦点

汇添富核心优势三个月混合(FOF)与汇添富聚焦价值成长三个月混合FOF两支基金近3年业绩排名垫底,规模份额持续缩水,市场口碑快速崩塌。

近日,汇添富核心优势三个月混合(FOF)与汇添富聚焦价值成长三个月混合FOF两支基金的原基金经理袁建军卸任,回溯袁建军掌管两只基金近3年时间内的业绩,似乎只能用“惨淡”来概括。

面对全市场数千支风格、策略各异的公募基金,汇添富上述两只基金以强大的信念和无比的勇气坚持了“不买最好,只买自己”的原则。而两支基金业绩垫底,规模份额持续缩水,机构投资者持续赎回,就是对这一原则最好的注脚。

排名虽差但是稳定

2024年1月17日,汇添富核心优势三个月混合(FOF)(008169)与汇添富聚焦价值成长三个月混合FOF(008168)同日发布公告,两支基金原基金经理袁建军卸任。汇添富核心优势三个月混合(FOF)由陈思接手,汇添富聚焦价值成长三个月混合FOF由程竹成接手。

卸任以后,袁建军名下已无管理的公募基金。而据定期报告,袁建军同时还是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汇添富基金”)副总经理、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事后来看,袁建军卸任可能与这两支FOF基金的业绩不佳有关。

汇添富核心优势三个月混合(FOF)成立于2020年4月,汇添富聚焦价值成长三个月混合FOF成立于2020年7月。袁建军是两支基金的首任基金经理。Choice终端数据显示,在经历完整会计年度的2021年、2022年和2023年,汇添富核心优势三个月混合(FOF)的年度收益率分别为1.05%,-24.8%和-14.14%,分位排名分别为39/42、115/116、244/266;汇添富聚焦价值成长三个月混合FOF的年度收益率分别为0.81%,-21.05%和-14.54%,分位排名分别为40/42、99/116、247/266。

股市有句谚语,叫做“一年三倍易,三年一倍难”,说的是投资业绩波动大,不稳定。不过,对于袁建军管理的两支基金而言,它们的相对业绩倒是非常稳定——三年时间里,每年的排名都保持在同类产品后15%的水平。受此影响,这两支基金在近3年时间里也取得了全市场绝无仅有的中期业绩:Choice终端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1月30日,汇添富核心优势三个月混合(FOF)近3年回报为-39.82%,在全市场150支同类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一;汇添富聚焦价值成长三个月混合FOF近3年回报为-36.65%,在全市场150支同类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二

如此惨淡经营引发了机构投资者踊跃赎回,到2023年中时,两支基金基本只剩个人投资者还在“站岗”。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2020年末时,汇添富核心优势三个月混合(FOF)的总份额为22.9亿,其中机构投资者占比21.22%,个人投资者占比78.78%;到了2023年中,基金总份额下降到了7.53亿,机构投资者占比下降到5.3%,个人投资者占比则上升到了94.7%。同时,2021年中时,汇添富聚焦价值成长三个月混合FOF的总份额为14.97亿,其中机构投资者占比2.92%,个人投资者占比97.08%;而到了2023年中,基金总份额下降到了8.04亿,机构投资者占比下降到了0.92%,个人投资者占比则上升到了99.08%。

由此引申出来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这两支FOF的表现会如此之差?

通过横向比较汇添富基金旗下成立时间超过3年的FOF,不难发现:似乎FOF持有自家基金的比例越高,其绝对收益和相对排名都越差

Choice终端数据显示,根据东财基金二级分类,汇添富旗下全部608支公募基金中(各份额分开计算),分属“混合型FOF”和“养老目标FOF”的有37支,其中成立时间超过3年的有5支。除了上文提及的汇添富核心优势三个月混合(FOF)与汇添富聚焦价值成长三个月混合FOF这两支混合FOF外,剩下三支分别是汇添富养老2030三年持有混合(FOF)A、汇添富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A与汇添富养老2050三年持有混合(FOF)A。这三支养老目标FOF近3年回报分别为-27.06%、-28.18%与-29.58%;近3年回报排名分别128/150、132/150与138/150。虽然业绩仍不理想,但与两支混合FOF相比还是起色不少。

(汇添富基金旗下FOF基金近3年回报与排名,数据来源:Choice终端)

在持仓方向上,与两支混合FOF清一色重仓自家基金不同,三支养老目标FOF的重仓基金有相当比例投向了其他基金公司的产品。

2023年四季报显示,汇添富养老2030三年持有混合(FOF)A重仓的10支基金中有4支是其他管理人旗下基金,包括易方达科技创新混合、国泰纳斯达克100ETF、交银裕通纯债债券A和华泰柏瑞富利混合A;汇添富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A重仓的10支基金中只有3支是汇添富自己的基金,剩下7支都是其他管理人基金;汇添富养老2050三年持有混合(FOF)A重仓的10支基金中,更是只有汇添富AAA级信用纯债C与汇添富双利债券A这2支自家基金,剩下全部都是其他管理人旗下的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

“只投自己”的投资逻辑存疑

到此,有持有人可能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只买自家基金的FOF在绝对收益和相对排名上都更加糟糕?通过梳理多个收益数据,钛媒体APP发现,这与汇添富基金的权益板块,特别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相比疲软的业绩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首先表现在,近3年时间里,汇添富旗下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的回报排名处于同类产品前50%的占比仅为11.42%。换言之,即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基金跑赢了行业平均水准。Choice终端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1月30日,根据东财基金二级分类,汇添富旗下分属“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量化对冲”的基金计有182支(各份额分开计算),其中成立时间超过3年的有77支,Choice终端进行排名统计的有70支。而在这70支有排名的基金中,排名位于同类产品前50%的基金只有8支。排名最好的是吴江宏和胡奕共同管理的汇添富保鑫灵活配置混合A(003189),分位排名497/3997。值得一提的是,这支灵活配置型基金业绩过硬,靠的也不是选股能力,反倒是仓位控制——自基金成立以来大部分时间债券仓位一直在80%以上,股票仓位则不超过20%。如果我们把股票仓位不作硬性约定的灵活配置型基金(汇添富保鑫灵活配置混合A、汇添富多策略定开混合、汇添富达欣混合A/C)排除在统计口径之外,那么近3年业绩排名位于前50%的基金数量就将下降到4支,其占比将不足10%。

(汇添富基金旗下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业绩,数据来源:Choice终端)

其次,从绝对收益角度也能看出境况之惨烈。上述77支成立时间超过3年的基金中,只有排名最好的汇添富保鑫灵活配置混合A录得正回报,近3年回报为2.42%。位于尾部的汇添富高质量成长精选2年持有混合(010481)不仅录得-63.02%的最大亏损,且排名也是垫底的3969/3997。同时,这些基金近3年回报中位数为-44.41%(对应基金为汇添富智能制造股票A),分位排名为1363/1605;由此可见,汇添富基金旗下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超过一半以上的排名都在同类后20%。

所谓“基金中的基金”(fund of fund),是指有别于那些投资于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底层资产,以其他公募基金为投资对象的公募基金产品。此类产品的设计初衷,是专业机构借助自身强大的投研能力,帮助持有人在纷繁庞杂的市场中优选基金、进行资产配置,以及择时。按照汇添富自己的说法,FOF基金具有三大优势:一键打包各种优秀基金、专业投资团队管理与风险分散。

目前国内FOF产品可以按照所投基金的管理人归属进行划分,主要投资于自家管理人旗下产品的FOF被称为“内部基中基”,在全市场范围内选择基金进行投资的FOF被称为“全市场基中基”。内部基中基的优点在于,相对于全市场基中基,由于所投基金大多为自家产品,不存在“二次收费”的问题,因此综合费率更低;但缺陷也非常明显——其他管理人的优秀产品被排除在了投资对象之外。

具体到上文提及的汇添富核心优势三个月混合(FOF)与汇添富聚焦价值成长三个月混合FOF,从基金合同与招募说明书来看,这两支FOF并不属于内部基中基的范畴。两支基金均没有约定投向自家产品的持仓比例,仅仅在“投资策略”中提及“本基金遵循‘价值与成长并重’的理念,并通过全方位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精选出基金管理人旗下优质基金构建投资组合,以适度稳定的资产配置策略有效综合基金管理人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实现基金资产的长期、持续、稳定增值”。

关于为何只买自家产品,笔者曾以投资者的身份致电汇添富基金,该公司客服表示,“选择我们公司自己的产品的话,相对来说,费率方面就不会进行重复收取,在费率方面会比较有优势”。而对于基金经理做出上述决策的原因,客服只是表示,将会记录并反馈给投研团队。

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放弃从全市场选基,只投自家产品,最终业绩垫底。仅仅从结果来看,对于希望购买获利的持有人来说是极其失望的。

公募基金代客理财的核心是基金公司从投资人手中接下的“受托责任”——投资人基于对基金公司的信任,将真金白银委托给基金公司进行处置。在这个过程中,二者的地位是不对等的。投资人不会也不能检查中间过程,且无法直接进行监督。

有行业从业人士表示,基金公司是否能为投资人创造价值,实现利益目标,除了行业监管以外,完全依靠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忠实守信、勤勉尽责的自觉自律。

2018年,时任中国基金业协会副会长钟蓉萨在“中国基金业20周年”纪念活动上曾指出,受托责任是基金行业的根本法则。钟蓉萨表示,“受托责任在本质上是以投资人利益至上为原则的积极尽责义务;在《基金法》确立的双受托人制度框架下,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作为共同受托人,应当忠实于投资人利益,积极履行法定受托责任和合同约定职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受托责任落实不了,行业就没有未来。只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才有我们每个人的未来,才有基金行业的未来!”(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陈齐乐)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