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公募江湖的时代变量,中银基金掉队的偶然与必然

钛度号
产品业绩缺乏亮点,目前公募市场基金销售低迷,边清盘边发新产品真的能帮助中银挽回失去的规模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万点研究,作者 | 成材,编辑 | 程墨

冯仑曾说过,穿越周期,记住8个字。一个词叫“未雨绸缪”,另一个词叫“长期主义”。未雨绸缪是主动求变,长期主义是保持战略定力。

2023年6月,公募基金规模首次超越理财产品,坐上了“资管一哥”宝座。这一历史性时刻背后,是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券商资管产品公募化、公募基金产品销售互联网平台化综合作用结果。

互联网平台便捷的交易方式正在取代银行,成为公募基金最强有力的带货渠道,银行系公募基金失去了渠道优势这根“大树”还能否好“乘凉”?

2023年是首批银行系公募成立18周年,作为中国首批成立的银行系公募基金,背靠中国银行和贝莱德两大品牌的中银基金,在“变”与“不变”之中的抱残守缺,让其错失了行业、错失了时代窗口期。

天相投顾公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公募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排名前二十的榜单之中,已经看不到中银基金的身影。

交银施罗德基金以4909.35亿元位列规模榜单20位,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3年11月22日,中银基金规模为4603.11亿元。

在2019年的时候,中银基金总资产管理规模仍然可以位居行业前十。而短短四年的时间,中银基金行业排名一跌再跌,有何原因?本文带你一探究竟。

规模业绩一再“失速”

2019年是中银基金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18中国银行年报显示,2018年中银基金公募资产管理规模突破4000亿元。

据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3年11月22日,中银基金规模为4603.11亿元,四年的时间里,中银基金规模仅增长了15%。

相比之下,Wind数据显示,2018年底公募基金合计规模为13万亿。到了2023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规模达27.16万亿元。

公募基金市场规模翻倍的情况下,中银基金15%规模增速有些难看。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

把时间线拉回2020年,这一年被称为是公募基金权益大年。Wind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新发规模超30亿的主动权益型“日光基”共49只,规模超百亿“日光基”有13只。

Choice显示,截至2020年底,公募基金规模达到19.82万亿元,较2019年底的14.19万亿元增加5.63万亿元。

这一年权益类基金销售火爆,甚至形成了明星基金经理“一基难求”的盛况。对于中银基金而言,也是“冰”与“火”交织的一年。

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2019年底,剔除货币基金及短期理财,中银基金规模为2791.81亿元,位居行业第五。

到了2020年底,剔除货币基金及短期理财,中银基金规模为2796.65亿元原地踏步,行业排名大跌至13名。

与此同时,据中国银行2020年年报,中银基金2020年净利润10.54亿元。中银基金也被挤出了2020年基金公司业绩前十榜单。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金融行业分析师对万点研究表示,中银基金规模与业绩掉队主要原因是中银基金重固收、轻权益的产品策略使然。导致中银基金错过这一轮基金销售牛市。

将重固收、轻权益的策略风格,归结于银行系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赵诣管理的农银汇理工业4.0以166.56%的收益率成为基金年度收益冠军。

除此之外,赵诣在管其余3只基金包揽2020年度基金业绩榜单2-4名。一人包揽前4也是基金历史上罕见的,除此之外工银瑞信黄安乐2只基金位列第5与第7。

农银汇理与工银瑞信两只基金均为银行系基金。由此可见,权益类产品投资成绩不佳,并非银行系出身的问题。

2021年中银基金管理层开始迎来变动。11月5日,中银基金总经理李道滨也因个人原因离职,中银基金董事长章砚代任总经理一职。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原副执行总裁张家文担任执行总裁。一系列高层人员调整,并没有带来多大起色,加之2022年资本市场行情低迷,无形之中也加大中银基金的改革难度。

重固收轻权益,“迷你基”扎堆成难题

进入2023年,资本市场持续低迷,中银权益类基金短板迟迟无法得到改善。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30日,基金市场年内清盘产品超过10只共有5家基金公司,中银基金便位列其中。从产品类型来看,中银基金清盘基金以主动权益类产品为主。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9月30日,中银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迷你基金高达33只。股票型基金与混合型基金合计为139只,占比高达26.6%。

如此多基金站在5000万元的清盘预警线之下,如何处理“迷你基”问题也是中银基金未来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

想从根本上解决,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打造差异化产品,才是关键。

截至11月22日,中银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规模为41.60亿元。行业平均规模为208.92,公司规模排名125只基金的53位。

截至10月22日混合型基金规模为321.66亿元。对应产品数量分别为54只和14只,只均规模分别仅为5.8亿元和3.35亿元。

若按截至11月22日,中银基金管理总规模4603.11亿元计。中银基金旗下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规模占比分别约为7%和0.9%,合计占比不足8%。

相比之下,对标同类银行系同类基金,截至9月30日,招商基金权益类基金高达2100亿,总资产占比超25%。工银瑞信基金也超1600亿,总资产占比22%。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12月7日,中银股票型基金年内收益率均为负,收益率最差最大的是中银内核驱动股票A年内收益率为-22.89%,同类型基金收益率为-11.59%。

混合型基金,截至12月7日,收益率最高的是中银顺盈回报一年持有混合,年内收益率为1.34%,值得注意的是中银顺盈回报一年持有混合为混合型-偏债基金,其80%的仓位一般是由债券构成。

混合型基金收益率最差的是中银中国混合(LOF)A,年内跌幅为-28.09%。基金经理为王睿,从中银中国混合(LOF)A前十大重仓股来看,白酒与医药股占据五席。

2023年“吃药喝酒”投资偏好持续承压。以净值占比9.82%的通策医疗为例,12月8日通策医疗股价收盘报收74.44元再创年内新低,年内累计跌幅为-51.34%。

中银中国混合(LOF)A2022年报显示,通策医疗为基金第一大重仓股,持股数为65.96万股。截至2023年9月30日,通策医疗持股数为89.82万股,相比二季度的90.34有所减少,但整体呈现越跌越买态势。

股神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最重要的不是卖得好,而是买得好。只要你买得足够便宜,基本什么时候卖都可以,都赚钱,只有赚多赚少的区别。

中银权益类基金烦心事并不少,11月7日,中银基金发布了关于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可能触及基金合同终止运作的情形的提示性公告。

根据公告内容,如果截至2023年11月9日末,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40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基金则触发基金合同终止运作情况,自动终止运作,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天天基金网显示,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40基金成立以来近3年时间,累计跌幅达11.09%。12月7日查询天天基金网显示,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40基金已经清盘。

除此之外,邢秋羽旗下还有中银养老2050五年持有混合(FOF),该基金规模也仅剩0.20亿元。截至12月7日,自该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14.69%,今年来收益率-9.37%。

值得注意的是,天天基金网显示目前中银基金在发行一只新基金-中银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混合发起(FOF基金),该基金经理同为邢秋羽属于FOF-均衡型。

产品业绩缺乏亮点,目前公募市场基金销售低迷,边清盘边发新产品真的能帮助中银挽回失去的规模吗?

头衔业绩不符,李建、王伟全线亏损

中银基金旗下基金经理收益率不佳,权益投资负责人是否应该加把劲了?作为中银基金投研能力的重要人物,2020年9月,李建担任中银基金权益投资总监。

对于中银基金而言,这次人事调整也是打破行规的一次挑战。参照多数大型基金公司惯例,权益类投研负责人通常具备较强的股票投资能力或者丰富的权益市场主动管理经验。

公开资料显示,曾分别在联合证券、恒泰证券担任过固定收益研究员,2005年加入中银基金做固收研究员,2007年开始担任货币、债券类基金经理。

2020年担任金权益投资总监,对于李建而言相当于一次转型,从债券到权益一个细分行业调整确是一次艰难的跋涉。

2021年李建开始了转型权益产品,2021年1月,中银基金成立中银顺泽回报一年持有期混合募集资金73.44亿元、募集份额为73.44亿份。

该基金为混合型-偏债基金,由李建、刘腾共同管理。混合型-偏债基金的股票仓位一般不高于基金规模20%,可是即便是20%的挑战,也让李建体会到了权益类投资的艰难。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023年9月30日,中银顺泽最新规模为21.43亿元。导致规模大幅缩水的主要原因便是基金净值持续缩水,导致投资者用脚投票。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12月5日,中银顺泽成立以来累计回报率为-11.84%,相同类型基金回收率为-1.51%。

其中李建、刘腾管理2年多时间,收益率为-9.60%,由此可见中银顺泽成立至今大部分亏损均是由李建、刘腾管理期间造成的。

天天基金网显示,目前李建在管基金规模为62.02亿元,管理9只基金,其中2只基金为混合型偏股基金。

截至12月7日,李建在管基金年内收益率均为负,但是回报最差却是中银顺兴回报一年持有混合,天天基金网显示该基金为混合型-偏债基金,年内收益率为-9.77%,排名1216只同类型基金的1196垫底区域。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天天基金网显示,中银顺兴回报一年持有混合最近2年回报率为-26.26%排名1005只同类型基金1004位,近3年回报率为-27.87%,排名490只同类型基金的489位。

作为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权益投资总监,近3年与近2年长期投资周期排名行业倒数第2,从何种角度看都是不应该的。

总监不给力,副总经理怎么样?王伟作为中银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11月28日王伟管理中银智能制造股票获“三年持续回报积极混合型明星基金奖”。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9月30日,王伟目前基金管理规模为63.11亿,管理基金数量为10只。管理基金类型均为股票型基金或混合型偏股基金,由此来看王伟无疑是中银基金权益类产品的“一哥”。

收益率方面以获奖的中银智能制造股票为例,最近三年收益率为14.55%近2年与近1年收益率分别为-30.12%、-19.82%。

从中银智能制造股票近3年的净值走势来看,王伟目前也遭遇了与很多顶流基金经理一样的净值连跌困境。

分析王伟2022年的持仓风格来看,对光伏与锂电池新能源产业较为偏爱,光伏逆变器龙头德业股份2022年全年为其第一大重仓股。

经历了2022年市值较大缩水压力之后,王伟也开始了大规模调仓,中银智能制造股票2022年末换手率为83.84%,到了2023年中报披露期,基金换手率放大至380.45%。

截至2023年9月30日,中银智能制造股票第一大重仓股变为宁德时代,但是宁德时代年内股价的表现也并不理想,截至12月7日,宁德时代年内股价跌幅接近25%。

中银基金经理普遍表现不佳,不禁让人想起年初离职的绩优基金经理白冰洋。

2023年2月22日,中银基金发布公告,白冰洋清仓式卸任4只在管基金,白冰洋可以说是中银基金净值的硬核担当,其管理中银证券优势制造2022年实现了9.26%的收益率,位列2022年普通股票型基金第五位。

天天基金网显示,截至2月21日,白冰洋管理的4只基金,中银证券优势制造、中银证券健康产业混合、中银证券价值精选混合和中银证券聚瑞混合,近一年的业绩分别达到24.24%、22.56%、17.15%和11.83%,基金份额也降至8000万。

资产管理的本质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是没有对比就没有差距,留住人才加强自身投研能力,建立健全内部制度体系,上下级要有效沟通缺一不可。

2023年对于公募行业发展而言,是公募基金集体穿越周期的一年,如何穿越周期?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准方向是基金不断思考与探索的命题。

本文系作者 万点研究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不想着为投资者赚钱的机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回复 2023.12.17 · via h5
  • 连养老金都亏了

    回复 2023.12.17 · via iphone
  • 缺乏特色且持续绩差的基金产品,必然会被投资者“用脚投票”

    回复 2023.12.16 · via iphone
  • 未来如何提升权益类产品的业绩和规模,实现固收和权益“两条腿走路”,让投资人收获更多回报,依旧是中银基金需要解决的难题

    回复 2023.12.15 · via android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