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银行:营收净利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今年银行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 | 直击业绩会

南京银行收入和业绩的放缓,主要压力来自息差收窄。

图源:视觉中国

图源:视觉中国

11月16日,南京银行(601009.SH)召开的2023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对息差走势表示关切。

三季报数据显示,南京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56.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04亿元,同比增长1.43%;实现归母净利润152.8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13亿元,同比增长2.09%。第三季度,南京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13.88亿元,同比下滑2.3%;归母净利润45.99亿元,同比下降4.58%。图源:三季报

图源:三季报

与往年相比,南京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明显放缓,其中营收增速创下自2018年以来的新低,归母净利润则回到2020年水平。2018-2022年同期,其营收增速分别为8.75%、21.1%、2.42%、20.99%、16.13%;归母净利润增速则为15.35%、15.33%、2.01%、22.36%、21.28%。

与省内其他城商行相比,南京银行增速表现弱于同行。苏州银行(002966.SZ)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81%、21.36%;江苏银行(600919.SH)则为9.15%、25.21%。

营收组成方面,南京银行利息净收入下降,占营收的比重也一同下滑。具体来看,前三季度,其利息净收入为198.84亿元,同比下降2.79%,占营收的比重为55.71%,占比同比下滑2.42个百分点;实现非利息净收入158.08亿元,同比增长7.3%,占营收的比重为44.29%,占比同比增长2.42个百分点。

目前全国在进行地方债化解工作,其中高利息的债务置换为低利息债务为主要形式之一,对于南京银行存量地方贷款有何影响,会不会严重减少利息收入?对此,副行长、董秘江志纯表示,我行所在经营区域经济基础稳固、经济复苏动能较强。后续将根据国家及监管要求合规开展相关工作,预计对我行影响总体可控。

南京银行收入和业绩的放缓,主要压力来自息差。净息差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备受资本市场关注。

为了刺激经济恢复,银行业持续加大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力度,息差进一步收窄。根据浙商证券测算,南京银行23Q3单季息差(期初期末)为1.40%,较23Q2下降7bp。

中信建投11月2日研报指出,3Q23上市银行净息差(测算值)季度环比下降4bps至1.74%,净息差仍在寻底阶段。主要原因在于三季度LPR下行、信贷需求未完全恢复、存款成本刚性等多重压力。

东方财富数据端显示,A股42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净息差排名中,常熟银行(601128.SH)以2.95%排在首位,长沙银行(601577.SH)和平安银行(000001.SZ)紧随其后。南京银行净息差约1.66%,位列第30位,排名稍靠后。

图源:东方财富

图源:东方财富

有投资者问及,今年银行业息差普遍承压,请问贵行如何展望未来的息差走势?江志纯表示,一方面,目前经济复苏进程仍然在延续,但企业融资及个人消费的恢复仍需要一定时间,未来货币政策预计仍将延续宽松,LPR利率、10年期国债利率等市场利率中枢仍有下行可能。在LPR下调、存量按揭利率下调以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今年银行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预计明年降幅趋缓。

另一方面,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持续发挥效用,结合央行近期对于保持银行息差合理水平的表态,存款利率存在进一步下调的可能。但由于市场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存款竞争态势加剧,叠加低利率环境下客户行为的变化难以短期改变,存款定期化、长期化趋势预计仍将持续,存款总体付息成本改善幅度有待观察。综上,本行息差水平面临挑战,预计净息差将跟随市场变动,总体保持稳健。(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陆雯燕)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在面临的息差收窄压力下,南京银行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

    回复 2023.11.17 · via h5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