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在抖音直播间,项目被资本割韭菜

钛度号
VC们也开始直播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陀螺财经

VC们也开始直播了。

想象中高高在上、西装革履的投资人对着镜头吆喝项目直投与连麦加群,颇有些魔幻现实的影子。但如果有心,在抖音上,时常可以发现诸如创投机构、XX投资人的直播,其中不乏已然有知名度的部分主体,这一趋势,在今年正在迅速蔓延。

论及缘由,在当前宏观形势下,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正逼迫机构们快速下沉,二线城市、县域经济、工业厂房取代CBD成为VC们最常蹲点的区域,随着中小型机构生存环境日益艰难,直播似乎也成为了增加曝光与收入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资本下沉的背后也隐隐滋生出某些黑暗地带,部分项目在此间,竟出乎意料的沦为了资本的韭菜。

资本涌入直播间

“欢迎XXX进我们的直播间,欢迎。”

在名为梅花创投的抖音直播间内,一男一女正与新进入直播间的用户打招呼。据介绍,男士是梅花创投的投资总监邓文龙,该直播间以解答评论区问题为主要内容,也兼顾连麦给予创业项目建议,并向用户科普投资的相关知识。

打开该直播间的直播记录,直播次数相当高频,除本周有所停歇外,基本达到日均一次的地步,强度也不低,日均直播时长接近3小时。梅花创投尽管已并非如以往般跻身一线,但作为2014年成立的老牌机构,其管理约100亿人民币基金和1亿美元基金,投资过大掌门、趣店、小牛电动、理想等多家知名品牌,在业内口碑与积累均在前列,因此其涉足直播,还是让人颇为惊讶。

直播界面,来源手机截图

但其实,该种情况并不罕见。当笔者搜索投资机构以及投资人时,结果显示已有众多创投圈相关人士已尝鲜直播业务,除了梅花、蓝象等机构,号称天使投资人、Web3资深投资者的更是多不胜数。从直播形式而言,投资机构与投资人大同小异,以评论互动或项目连麦解答问题为主,连麦方面,部分机构会通过预定条件进行事先筛选,但投资人多不会条件设定,多表现出有问必答以增强活跃度。

抖音搜索创投相关用户,来源手机截图

尽管主体不一,但多数主播在直播时多都会引导用户加入粉丝群,社群成为直播的最终目的,例如上述梅花创投就以免费的“BP模板和防骗指南”作为卖点吸引粉丝以构建社群,社群内通常会组织线下活动以及线上分享。

曾经光鲜亮丽的资本机构也要在抖音曝光,难免有唏嘘之感,但问题是,他们直播的目的是什么?

要回答该问题,先要讨论当前资本的生存现状。

资本为什么直播?

看似头顶光环的创投人,在经历大流行、俄乌战争以及美联储加息后,正在经历一场资金的大洗牌。

募资难正成为机构头顶上的悬梁剑。

美元基金该问题尤为突出,由于联储加息导致的流动性回缩以及地缘政治冲突,今年以来,美国多家机构收缩战线。根据PitchBook的风投监测报告,今年第一季度美国99只风投基金共筹集了117亿美元,是自2017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差的季度,后期交易价值则连续第七个季度下降。而去年,尽管交易数量大幅下降至892起,但募资数额仍逆势增长123亿到1708亿美元。

国内也相应表现不佳,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国内VC/PE行业新募集基金的数量和金额,分别为1601支、3532.12亿元,同比下降7.6%、33.0%。该事件早有苗头。在2022年,国内投资股权市场新募集基金数量达到7061支,但披露募资金额21582.55亿人民币,同比下滑2.3%,单支基金的平均募资规模为3.06 亿元人民币,延续下滑趋势,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6%,

尽管红杉、高瓴、深创投、中金等头部企业均完成新一轮募资,今年5月启明创投更是完成高达65亿元的第七期人民币基金,但多数机构募资周期超过1年,资金数量也有限,反映出即使头部机构在拿钱的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

行业的增速显然在下降。

在此背景下,之前钱多事少的LP对GP的诉求日益严苛,尤其是以区域为主的产业资本的崛起后,除了懂技术与有资源等基本原则外,返投和招商引资等各种附加条件与资质要求全面升级,不具备大型资金引导的中小型机构,生存环境艰难可想而知。

“账户上有没有钱是薛定谔状态,投资逻辑一年一改,合伙人的嗅觉就是跟着热点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腰部人民币基金投资总监说道。

另一方面,投资机构的退出也面临了难以想象的压力。IPO作为机构退出的主要路径,其边际效应逐渐降低。

投中资本管理合伙人马峻表示,国内VC/PE的退出事件中,通过IPO退出方式的占比正在逐步下滑,从2021年接近40%的占比,到2023年一季度大概只有33%。因为A股(除北证)的IPO数量在大幅度下降,2023年前四个月A股的IPO数量跌了35%,尤其创业板和科创板降幅较大。

美元基金逐渐式微,原有的两头在外1比1复制模式难以走通,而其又难以适应国内本土化的各种要求,因此日益边缘化。港股则面临流动性弱、估值定价能力弱等问题,直接表现是破发率极高,此前一家SaaS企业在港股敲钟,约144亿港元的估值上市两天后狂跌20亿,估值倒挂严重。

回到人民币基金,尽管全面注册制提高了项目的退出效率,但科创板和创业板高达1年的排队周期与超过30%的解禁破发率使得创投机构退出不确定性增强,2022年超过50%的北交所新股和接近40%的科创板新股在上市首日破发。而在2022年,国内403家VC/PE机构渗透的IPO上市企业中,日IRR均值(IPO日收盘价)为71.26%,MOC均值(IPO日收盘价)为5.79倍,两大数据均位于近三年的低位水平。

IPO溢价走低、上市还会破发,原有的以单一IPO覆盖亏损的退出渠道不畅,风投无奈转向另一面,即依赖一级市场再度并购。换而言之,前期轮次的机构寻求后期轮次接盘,通过并购实现股份溢价退出,但由于终端二级市场的孱弱,后期估值传导机制不畅,因此该模式也难以维系。

投资也比往日更加谨慎,核心数据的准确性、估值的合理化、风控的可控性,投资人的尽调变得更为详尽,出手也因而受到影响。今年第一季度,市场投资节奏持续放缓,投资案例数共1722起,同比下降44.2%,投资金额为1300.30亿元,早期投资下降超60%。

更遑论投资标的中显著的资本扎堆效应,20年新消费、21年元宇宙、22年Web3,到现在 AI,好项目有限,热点让竞争更为激烈。出于项目的渴求,投资机构从CBD走出,向二线、三线城市甚至县域下沉,聚焦于重点产业与园区,实验室、厂房、仓库成为VC的新圣经。在这些领域,已有成功案例作为样本示范,全国超过6座县城拥有“独角兽”企业,以来自江苏昆山的清陶能源为例,其上半年成功斩获上汽集团追加投资的27亿元,估值已过百亿。

在此种生态下,FA也一反常态成为了香饽饽。“原来FA每天追着我们问案子,现在我们追着他们推项目、追项目。”一位医药行业的VC无奈说道。

为了收入,项目也被割韭菜?

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三难的叠加逼迫投资机构们卷起来,通过覆盖更多渠道寻找可投项目,扩大生态的影响力,电销、陌拜在此并不少见,此前就有小道消息称某知名创投机构聘请数百位实习生进行项目电话邀约,而直播,也自然而然被瞄上了。

直播是远距离能覆盖最多群体的交流方式之一,通过直播推广不仅可链接更多下沉市场的项目资源,也可有效扩充社群生态,提升品牌影响力,为寒冬中的市场积累更多可能的资源。

上方提到的梅花创投就在回答为何直播的时候直言,“最直接的目的想通过直播链接更多的创业者,发现好的硬科技项目,其次就是想让大家知道正规机构看项目的流程,做一些行业的科普。”

更为重要的是,直播也是创收的一环,对此,机构与单个创投人又略有不同。

鉴于周期性问题,VC/PE们在当前市场难免遭到重创,前段时间一则某知名PE机构女员工转行保姆的消息被广泛转发,尽管其在朋友圈强调应聘仅是一种生活状态,但是业内人士还是直接掀开了行业的遮羞布,“现在真的挺难的。”

在此背景下,出于各种原因,众多所谓投资人聚焦于个人宣传与知识付费,BP辅助、创投服务一律被列入小黄车,卖课模式很常见,还有附带卖书,课程收费普遍不算高,单价均在500-800左右,价格波段较大,价格高达3-5万的私享会也较为常见。

部分创投人士橱窗界面展示,来源手机截图

至于机构,正经机构多不会在店铺售卖此类服务,但会开启付费会员群方便交流,价格几十到几百不等,例如梅花创投的会员群为980抖币/月,折算不过140人民币左右。

但有一种不太正经的机构,收费就大为不同。

据行业人士透露,有部分黑心企业打着机构的名义举办融资对接会与线下见面会,该种方式多常见于3、4线城市,利用部分急切需融资的企业心理,以BP指导、项目包装为名收费,收费动辄超过数万甚至10万。更有人透露“一个星期一场会,营收可达到200W,除去嘉宾、电销的成本,利润还能有100万”。

更令人惊心的是,这种套路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闭环。“首先是让你交个小钱,可能几十几百参加对接会和路演,紧接着对商业模式挑刺拒掉,并引导你接受付费商业计划书服务,收费最低5万元起步,最后会以未通过投审投决为理由不了了之;另一种就是一开始就表示对项目感兴趣,上门的尽调、履约均要收费,最后还会催促你在该机构购买定制的估值报告等服务,前前后后加起来肯定超20万。即使后续报案,由于收款均为合规第三方企业,证据链也无法完善。如果不是to B,是to C那就更诈骗,粉丝会员群和APP引导购买理财产品,服务器在海外,一追查直接消失。”一位知情人士描述道。

群中疑似机构发布消息,来源@虚心竹有低头

这种骗局并非一次、两次,“李鬼”投资机构在此之中也略见不鲜。根据百度搜索,2017年就已有类似情况发生。而据创投媒体投资界不完全统计,自2020年以来,至少有20家PE/VC发布关于被假冒的声明,真格基金、纪源资本、明势资本均涵盖其中。

17年已有类似事件发生,来源@瓦夏的精神

打着投资名义割项目的韭菜,不仅让众多项目面临惨重,也严重损害了风投的形象。“事情发生后,对机构的商誉、品牌都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但作为第三方无法去追偿报案,只能咽下这口气。”某机构品牌负责人在机构被冒用后无奈称。

骗局背后,是对于焦虑与信息差的滥用,在低迷的形势下机构焦虑,企业更焦虑。近期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再次在经济学界引起讨论,隐隐反映出宏观界对于经济发展预期悲观的信号。双重的焦虑被直播等泛社交手段放大,一方面让投资人与投资机构收获项目与收入,另一方面,不法分子也趁机得到了滋养。

论及此,或许主流机构应当去做直播,至少切实的可以让用户接触到这一群体,并学会如何甄别不法分子,项目也不至于沦为韭菜。而资本下沉,更不需讨论面子问题,毕竟在硕士都要找关系去送外卖的魔幻时代,能活下去,已然不容易了。

参考文献:

  • 融中科技:PE转行保姆,VC变身“脱口秀演员”,2023那些被困住的投资人;
  • 经济观察报:募资难、退出更难,VC、PE加大布局硬科技;
  • 科创板日报:VC/PE募资风向变了?知名投资者吴世春向记者这样回应;
  • 瓦夏的精神:创业者找风投有多难,给大家讲讲我亲身经历的风投骗子
本文系作者 陀螺财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他们直播啥呢?

    回复 2023.09.07 · via android
  • 小型机构的生存环境日益艰难,直播间成为了资本的韭菜

    回复 2023.09.07 · via android
  • 投资机构开始在抖音上进行直播,这背后的原因包括募资难、投资难、退出难等宏观形势的影响

    回复 2023.09.07 · via iphone
  • 梅花创投作为一家老牌投资机构,涉足直播的背后是其对中小型机构和项目的关注和扶持

    回复 2023.09.07 · via pc
  • 投资机构可以通过解答评论区问题和连麦给予创业项目建议,向用户科普投资的相关知识,增加机构和项目的曝光和宣传

    回复 2023.09.06 · via iphone

科股 · 一级市场更多投融资数据

日投融资总额(亿元)

IPO
  • 沪市主板
  • 深市主板
  • 科创板
  • 创业板
  • 北交所
更多
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