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文旅租赁融资违4亿,困窘不止自费常态化核酸

钛度号
经营管理权兜兜转转,阆中古城能否“焕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闻旅

5月底,四川阆中市在官方微信发布一则通知,自5月31日后,广大市民在公布的便民核酸采样点自觉自费进行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

作为一个既非风险区也无本土病例的非边境县城,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究竟有无必要?更关键的点在于,即便市民能顾大局予以理解/配合,强制性全员自费的法理依据又从何而来?该通知旋即招来广泛质疑。

迫于舆论压力,阆中随后做出通告更新,将常态化自费核酸检测改为“愿检尽检”的自愿检测。尽管至此舆论风波逐步平息,但阆中这次本可避免的“危机公关”,还是引发大众对这座西南小城的高度关注。

来源健康阆中

资料显示,阆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为南充市的代管县级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23个乡镇、5个街道,人口83万,其中城镇人口29万。

如果按照3.5元/混检的价格和1次检测/周的频次,83万*3.5元/人/次*52=1.49亿,加上建核酸检测点、人工成本等,总成本大概率会超过2亿元/年。

对于头部城市而言,这点财政支出或许算不上什么;但回看阆中,其之所以甘冒大不韪做“出头鸟”,归根结底还是受地方严峻的财政困境所迫。

资料显示,2021年,阆中市一般财政收入为18亿元,其中税收收入只有7.2亿元,即大部分均来自转移支付。而全市一般财政支出高达53.4亿,是财政收入的3倍多。因此,阆中市卫健委工作人员回应的那句——“我们承担不起”,确实足够坦诚。

尽管针对自费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舆情危机”逐渐消散,但事实上,作为老牌历史文化旅游名城,阆中的困境早现端倪。这一点,从作为地方龙头国企四川阆中阆腾城乡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阆腾集团”)旗下的四川阆中名城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阆中名城”),以及阆中名城公司阆中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阆中文旅”)的尴尬近况中可见一斑。

阆腾集团成立于2016年10月,由阆中市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全资控股,旗下的阆中名城成立于2005年3月,公司注册资本20902万元人民币,是阆中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产业运营主体,文化旅游业务是公司重点发展业务之一。

而作为阆中名城文化旅游业务的运营主体,阆中文旅成立于2012年5月,公司注册资本为10000万元,主要职能为整合阆中市优质旅游资源,对阆中市旅游项目进行投资建设以及文化和旅游产品开发、策划等。

就在月前,中证鹏元发布公告,决定维持四川阆中名城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为“AA-”,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中证鹏元指出,阆中名城公司原董事长、总经理柴勇涉嫌严重违纪被纪律审查和监督调查。此外,阆中名城子公司四川阆中燃气有限公司、阆中文旅存在多笔被执行信息,其中阆中文旅存在逾期本息合计4981.32万元,关注类借款余额26967.28万元,不良类贷款余额39463.99万元;阆中燃气存在关注类担保余额1500万元,系对四川鑫苑置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借款提供的担保。中证鹏元认为阆中名城与子公司存在较多负面信用记录,面临较大偿债压力。

而在稍早前的4月,中国债券信息网发布的《四川阆中名城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债券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截止2021年12月31日,阆中文旅融资租赁违约金额412931599.65元,已计提预计负债67767423.99元。上述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主要事项或情况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并由此导致公司可能无法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和清偿到期债务。

有鉴于此,自2022年4月1日起,阆中市收回了古城核心景区经营管理权,并组建了专业管理团队,对阆中市所有国有文化旅游产业按照业务归口原则进行集团化统一管理。

聚焦旅游资源禀赋,位于嘉陵江中游的阆中被誉为四川最大的“风水古城”,有张飞庙、永安寺、五龙庙、滕王阁、观音寺、巴巴寺、大佛寺、川北道贡院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邵家湾墓群、文笔塔、石室观摩崖造像、雷神洞摩崖造像、牛王洞摩崖造像、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华光楼、阆中文庙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1986年,阆中市便被批准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2013年9月,阆中古城旅游区被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10月,四川旅游标准评定委员会批准阆中古城为“四川省首批省级旅游度假区”。

为推动地方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阆中随后启动了相关债券融资事宜,继2016年1月,南充市首期县级企业债券—四川阆中名城经营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债券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后。同年4月,四川阆中名城经营投资有限公司10亿元企业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

根据介绍,此次所募集的10亿元企业债券,其中7亿元用于阆中古城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项目,3亿元用于阆中古城文化旅游建设项目。由重庆三峡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全额无条件不可撤销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通过查询彼时的《四川谦为上律师事务所关于2016年四川阆中名城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债券发行的法律意见书》可以看到,阆中名城对自身的运营状况及履约能力足够自信。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公司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为735717.27万元,负债总额为259863.88万元,净资产为475853.38万元,资产负债率为35.32%,2012年-2014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4509.47万元、16351.99万元和18654.16万元,最近三年平均可分配利润为16505.21万元,能够覆盖本期债券利息。

公司拥有较为充足的货币性资产,必要时可通过流动资产变现来补充偿债资金,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余额为571392.85万元,不含存货的流动资产余额为100730.16万元,其中货币资金15073.26万元,可变现流动资产为公司按期偿还本期债券本息增强了保障。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除自用土地外,拥有的可变现土地使用权面积合计5584.82亩,账面价值337893.41万元。截至2014年6月30日,其中已抵押土地使用权面积4446.41亩,账面价值266812.12万元,未抵押土地使用权面积1138.41亩,账面价值71081.29万元,已抵押土地在本期债券存续内将逐步解除抵押,公司在未来发展中将不断整合优质土地及旅游资源,打造阆中旅游产业集聚区,随着阆中古城在2013年9月成功创建5A级旅游景区,公司区域内的土地资产增值空间较大。

同时,公司对两大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也表现出相当的自信。

阆中古城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开发项目的经营收入主要为酒店运营收入,持有物业租赁收入、水上游乐设施运营收入,文艺演出门票收入以及东山林景区门票收入和配套停车场收入,该项目计算期10年,其中建设期2年,营运期8年,营运期内预计产生经营收入292636万元,利润总额149860万元,税后利润112395万元。

阆中古城文化旅游建设项目的经营收入主要为阆中古城景区的旅游车辆营运收入、门票收益以及持有物业租赁收入,该项目计算期10年,其中建设期2年,营运期约8年,营运期内预计产生经营收入159161万元,利润总额61220万元,税后利润45915万元。

不考虑项目建设期2年以及最后一个年度预计取得的营业收入,上述两个项目在本期债券存续的7年期间可取得营业收入总计393315万元,可用于偿还本息的净收益(可支配收入)总计180357万元。

尽管上述计划尽显阆中文旅的“雄心勃勃”,且根据官方数据,2017年,阆中市共接待游客1044.86万人次,同比增长1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1.93亿元,同比增长28.76%,形势貌似一片大好;但回到现实,阆中名城不仅旗下的景区门票收益出现下滑,相关项目的推进也坎坷不断。

《2016年四川阆中名城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债券2018年跟踪信用评级报告》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门票销售收入4053.86万元,同比增长5.24%,但2017年公司门票销售业务毛利率为-11.13%,同比暴降42.79%。

2018年9月,南充市发改委发布关于降低阆中古城等景区门票价格的通知,对包括阆中古城旅游区(5A 级)景点在内的多个景区门票/联票实行不同幅度的价格下调,或许是考虑到门票降价趋势下自主运营不甚乐观的未来,阆中文旅决心让渡古城核心景区的运营管理权。

也是在同年9月,新华联与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政府、阆中古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成都签署《阆中国际文化旅游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各方就共同投资、开发及运营阆中国际文化旅游项目拟成立两家合资公司。

合作三方将共同出资成立新华联阆中古城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并由合资公司负责5A级景区阆中古城旅游区的开发、经营运营。合资公司注册资本拟定为人民币33000万元,其中新华联以现金出资17000万元,持股比例为51.5%。

合作三方还将共同设立另一家合资公司,负责甲方辖区内东大门-灵山区域及东山-白塔区域的相应区域的开发、运营,共包括约1450亩国有建设用地,由新华联文旅发展持股70%、阆中古城文旅发展持股30%,共同组建另一家合资公司,将东大门-灵山区域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文旅老街,将东山-白塔区域打造成集佛教文化和禅意休闲为一体的新景区。

在景区经营管理权由地方国企转交民企新华联后,阆中古城先后入选首批天府旅游名县、全国5A景区百强榜以及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看似形势持续向好,但落到最终的经营层面,景区的运营状况始终难言乐观。

根据《2016年四川阆中名城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公司债券2020年跟踪信用评级报告》,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3.07%,收入主要包括天然气销售及安装收入、公交车营运收入和汽油销售收入等,收到政府补贴合计37833.65万元,实现利润总额为15423.06万元,政府补贴占公司利润总额的245.31%。

具体到文旅业务,截至2019年末,受政府将部分景区注入新华联景区管理(阆中)有限公司所致,公司门票销售收入有所下降,2019年公司实现旅游景区门票销售收入1559.98万元,同比下降55.38%。公司门票销售业务毛利率为42.51%,上升59.33%,主要系划出景区的成本费用由新华联公司负责所致。

至于阆中古城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和阆中古城文化旅游建设两大项目的进度,根据报告,截至2019年末,项目已合计完成投资128013.00万元,尚需投资66678万元,项目进度远低于预期,故此,当初对项目营收/利润给予的高度期待无从谈起。

受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冲击,阆中古城景区门票经济的挑战更显艰巨。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阆中名城的门票收入为0.01亿元,毛利率为15.75%,收入占比仅为0.26%;到2021年,相关数据已经不做统计。

而新华联2021年财报则显示,2020年,旗下阆中景区实现营业收入1329万元,净利润为-882万元;2021年两项数据分别为1905万元和-597万元。

客观而言,疫情引发的市场震荡属于不可抗力,其给文旅行业带来的冲击之剧烈不必讳言。然而诡异的是,即便已经深陷如此困窘的境地,闻旅查看相关信息发现,对比疫情之前,阆中旅游业竟然完全不受影响,呈现与宏观旅游数据极度违和的逆增长趋势。

根据官方数据,阆中的游客接待人次从2018年1207.7万人次增长至2020年1479.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33.62亿元增长至181.01亿元;2021年,阆中接待游客148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1亿元。这种统计操作背后折射出的某种讳疾忌医的“浮夸风”,或许才是阆中文旅陷入如今困境的根源所在。

在旅游业者阿斌(化名)看来,作为与丽江古城、徽州古城和平遥古城齐名的四大古城之一,阆中古城的资源禀赋毋庸赘言,但底子再好只是基础,旅游产业发展涉及产品、营销还是服务等全链条,短板效应在这个行业尤其明显。而阆中古镇景区之所以会陷入现如今的困境,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掌握核心资源的本地国资文旅集团自身找原因。

“所谓‘知易行难’,疫情常态化下,传统景区行业朝本地化、度假化转型在加速推进,但团队核心能力的提升没有速成途径,目的地品牌的重塑需要久久为功。最核心的是,站在长效发展的角度,传统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属于大势所趋,但如果不是足够高的专业性和互信度的合作方,景区命运最好还是由自己掌控,一味寄希望于当‘甩手掌柜’,最终很可能一地鸡毛。”

本文系作者 闻旅派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