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流行期间,全球人民如何与疫情共存?免疫是最核心的诉求,但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共享成果来推进更好的新冠免疫治疗,是过去两年多来世界瞩目的问题。
4月20日至22日,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本次论坛也聚焦了缩小“免疫鸿沟”议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疫苗接种率悬殊。
在缩小“免疫鸿沟”方面,多位与会专家指出当前的新冠疫苗全球接种面临着免疫平等性难题,目前全球范围内有三分之一的人没有接种第一针新冠疫苗,另外还有84%的非洲人口没有接种任何疫苗,而现有的疫苗产能足够对全球人员进行接种。这一“不平等”现状急需改变,是缩小“免疫鸿沟”的重中之重。
世卫组织全球卫生筹资大使、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认为,首先,必须推进疫苗注射项目在每一个大洲的开展进度,其次,为中低收入国家提供设备、设施和材料,此外,已经实现了广泛疫苗接种的发达国家也要更广泛得分担其它国家的责任和压力,加速解除全人类的健康危机。
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乔帕甘表示,他们正在为此努力,找到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合作机制来推进疫苗的接种。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全球政策与倡导总裁加吉·戈什表示,新冠疫情以来,其与世卫及世界各国一起合作,已经向140多个国家共计分配了18.5亿剂疫苗,而中国是弥合免疫鸿沟的重要力量。
国际互助方面,中国的医学资源已经向缅甸、柬埔寨等周边边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疫苗,以帮助改善代际差距。数据显示,中国为全球120个国家提供了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邓波清介绍称,中国至少在四个方面引领了国际抗疫合作:第一,中国为全球抗疫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第二,中国为战胜病毒提供有力的武器;第三,中国为发展中国家雪中送炭;第四,中国为全球经济恢复带来曙光。
但正如乔帕甘所言,一个国家是无法战胜疫情的,所以必须要建立更密切的合作,以此确保疫苗是安全有效、均等和可及。
当然,各方努力并非没有成效。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交付伙伴关系事务全球首席协调员泰德·柴班指出,接种率不到10%的国家正在减少,从1月的34个到现在已经减至19个,不过这还远远不够。
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指出,需要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发疫苗产能,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也是希望能够构建自己有效卫生医疗系统。她建议双方不应该进行单向对话,互相指责,而是需要共同携手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陈冯富珍还表示,不仅仅是疫苗,药物的公平可及也非常重要,无论是在后疫情时代还是在疫情时代,各国的医疗系统和各方面都做好了准备,但还存在内在的知识产权、科技、筹资等问题。谁来为这些问题买单,让疫苗变得可及和可负担,是非常重要和重大的问题。希望欠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当中获得更多的公平性,无论是反对饥饿还是反对贫穷。
就缩小“免疫鸿沟”议题,多位专家参与了发言与讨论,钛媒体App梳理集结了以下观点,力图展示不同视角下的大流行观察和相关解决方案的可行方向。
世卫组织全球卫生筹资大使、英国前首相 戈登·布朗
全球南部国家和北部国家之间的差异仍然很大,在非洲国家,平均每3000个人才有1位医生,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有全球共同协作的总体疫苗接种计划。我们发现有超过16亿人急需第一针的注射,同时,也只有1千万医疗工作者为他们提供相关服务,所以供需比例极其悬殊。
如果我们无法改变这样的问题,那我们的结果会更加悲惨。与此同时,我们也会面临能源问题、粮食价格问题、经济下行问题和全球的通胀问题等等。
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紧迫感,因为疫情已经非常非常严峻,如果现在对疫苗进行投资,实际上对全球而言是最为有益和最有回报的投资,也是最有长期眼光的投资。
2019冠状病毒病疫苗交付伙伴关系事务全球首席协调员 泰德·柴班
全球免疫鸿沟的存在是准确无疑的,需要我们改变这样的现状,需要找到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合作机制来推进疫苗的接种。同时,也需要打好基础,让更多国家有面对疫情的能力。目前有一些欠发达国家,比如刚果、阿富汗只有10%不到的人口接种了疫苗。我们需要推进接种疫苗的平等性,以此满足人们最紧要的需求,直到目前为止,疫苗接种是很大的问题,导致了数百亿人的死亡。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全球政策与倡导总裁 加吉·戈什
疫苗研发平均的时间是48年,新冠疫苗之前最快也是4年时间,但是新冠疫苗用了不到1年时间,再到全球40%的疫苗接种,仅仅用了11个月。但是,我们也意识到,即便注射这么快速,贫穷的国家仍然是排除在外,我们需要用系统性的方法来弥补疫苗上的差距。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全球抗疫策略需要从应急危机管理模式转换到可持续的管控策略,这也有助于构建更具韧性的疫苗系统。
博鳌亚洲论坛咨委、世界卫生组织荣誉总干事、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主席陈冯富珍
疫情对中国香港、上海、韩国、日本和美国都有肆虐,我们再向前要更加地谨慎,目前还没有看到尽头,需要非常的警觉,不能自满,要一直保持警觉。
关于免疫鸿沟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道德的问题,需要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富有的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这样就能减少疫苗的致死性。老年人是最为脆弱,在香港的研究发现,死亡人群多为老年人群体,特别是没有接种疫苗的,他们的死亡率高于平均水平10倍。对于高龄人群,如果他们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死亡率是更高的。我需要指出的一点,就是必须保护脆弱人群,特别是这些老年人,以及免疫缺陷的人群,所以为他们推行疫苗的注射。
这是第一次全球大流行,但不会是最后一次,我希望更弱小的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当中获得更多的公平性,关于反对饥饿、反对贫穷,抗击这一切都能取得进步,中国正在做自己能做的所有事情,不仅仅是保护自己的国民,同时,也尽最大可能作出贡献。
我们抗击的是非常非常狡猾的病毒,需要保持警觉,但实际上中国所赢得的窗口期被一些国家浪费了。我就说到这里,我想说的不是指责,而是表扬各国的科研团队,他们做了非常了不起的工作。
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 邓波清
现在疫苗接种免疫鸿沟不能直接等同于疫苗的鸿沟,这涉及到至少4个方面的内容:1.疫苗的产能;2.疫苗的可及性;3.疫苗的接种;4.受接种者。
第一,落实疫苗援助。新冠是照妖镜,也是一块试金石,人性的善恶尽显其中,中国从疫苗一问世,在临床符合条件上市时,就同步开展了疫苗的国际援助,而不是先把疫苗囤积起来,等到疫苗数量高于自己人口数量几倍之后才进行疫苗援助。
第二,疫苗可及性。疫苗生产之后能不能运到需要接种的地方?客观来说现在是有瓶颈的,而且疫苗不同种类冷藏的条件、运输的方式都有一些特点和要求,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偏远地区更是如此,迫切需要国际社会的合作。
第三,接种能力。现在很多国家因为各种原因,接种条件和接种技术还是有限的。针对周边一些国家,我们有一个措施,就是发挥沿边省市的作用,派遣我们的医务工作者和医疗专家指导邻国建实验室,开展新冠检测,一传十、十传百,把以前偏远地区的疫苗变成疫苗接种率最高的区域。
第四,接种意愿的问题。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接种疫苗,现在有一些国家因为各种原因,包括宣传不到位、介绍科学知识不到位,很多人把疫苗妖魔化,不愿意接种,这也是导致疫苗洼地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还得全社会合情合理,共同来介绍科学的知识,让大家真心接种。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孙骋)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