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近5年之后,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再度启动产品涨价。
10月12日,海天味业发布部分产品价格调整公告,公告称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为3%~7%不等,新价格执行于2021年10月25日开始实施。
调味品公司提价,一般为优化渠道利润。海天味业此前曾于2012年、2014年和2017年多次提价,提价也曾带来一定的积极效果,2012年的提价就曾带来2013年毛利率的大幅提升。
实际上,今年9月24日,市场上就开始流传关于海天味业将涨价的消息,包括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在内的A股调味品企业当日股价就一路走高。
针对市场传言,9月27日,海天味业发布澄清公告,表示正在评估是否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但调价计划尚未最终确定。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自9月份涨价传闻至今,海天股价近一个月时间内已涨近30%。
业绩重压,涨价提上日程
2020年12月17日,海天官方公众号发布通知,称海天产品2021年无提价计划,将用更加精益求精的管理技术提高经营效率,以消化部分成本上涨带来的不利。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海天味业为何就转变计划,将涨价提上了日程?
海天味业在公告中直言,本轮涨价是由于今年以来各主要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大幅上涨,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挑战。提价品类主要为酱油、酱料、蚝油,这部分品类收入占据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的90%以上。
Wind数据显示,海天主要原材料大豆的现货价格已于去年年底的4442.11元/吨上涨至现在的5241元/吨,涨幅达18%,作为海天味业主要运输物料的pet瓶价格更是从今年年初的5800元/吨上涨至现在的8400元/吨,大幅上涨的价格使得公司经营成本有所承压。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天产品的涨价是必然的。从外部因素看,持续的旺季使得原材料和辅料价格大幅攀升;从内部需求看,整个资本市场对于调味品整体的利润也不满意。”
作为调味品龙头标的,被称为“酱油茅”的海天味业股价自2014年上市以来曾一路飙涨,市值最高时超过7000亿元,但从今年发布的半年报和二季报成绩单来看,营收利润增长均显疲态,高增长的神话似乎也未在演绎:股价今年以来一度腰斩,公司股东高管也多次套现减持。
半年报显示,海天味业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23.32亿元,同比增长6.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3.53亿元,同比增长3.07%,营收利润虽然双增,但业绩增速较往年相比却是在大幅下滑,个位数的增速远远低于往年两位数增速的平均水平:2017年—2020年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0.57%、17.24%、16.51%和14.12%。
除了业绩增速放缓,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的毛利率更是大幅降低。上半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为39.31%,首次跌破40%,而2017-2020年,海天味业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5.69%、46.47%、45.44%和42.17%。
国信证券分析师陈青青认为,随着提价动作的落地,预计公司成本端压力有望缓解,同时根据渠道反馈,经销商的出货价及终端售价涨幅会比出厂价的涨幅高,从而实现提振经销商信心,恢复渠道利润。
提价消息落实后仅仅三天,包括西部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等多家券商机构陆续发布研报,对海天味业维持买入或增持评级,平均目标价涨幅均超10%。
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不少业内人士表示,海天味业本次提价未必就是最佳节点。
海天味业过往大多是在库存处于低位、行业需求良好时提价。最近的一次提价在2017年1月,同样处在粮食成本上涨的上行周期。但不同在于,今年海天涨价的背后,调味品消费需求并不强烈,社区团购快速崛起冲击市场份额,渠道库存更是只高不低,多数投资者担心提价后终端价可能会难以同步。
据太平洋证券最新研报,目前海天味业的渠道库整体在2个月左右(历史正常为1.5—2个月),局部地区2—2.5个月,存处在历史平均水平。而2016年底到2017年1月提价时,公司渠道库存已经过半年的出清,处在低位。
社区团购冲击最高潮已过?
业绩增长持续放缓,除却成本上涨的因素,疫情影响、电商平台低价促销、社区团购等新的消费渠道的裂变都给传统调味品市场带来新的挑战。对海天味业来说,以经销商为主要销售模式,线下销售网络涵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超过300多个地级市和2000多个县份市场的优势也被蚕食。
主打低价策略的社区团购作为新兴的主要渠道,一方面分流了像海天味业这样的大品牌调味品的传统售卖渠道;同时也为一些原本难以在传统门店零售的中小品牌打开了铺货的道路,进一步争夺了市场份额。
但自政策端7月份开始显著打击电商平台的低价倾销、大数据杀熟,社区团购补贴力度下降,平台竞争格局正趋向稳定。海天味业上半年也在积极与社区团购合作。半年报披露,海天味业加快线上电商平台业务拓展,在B2C、B2B、新零售社区等各个版块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收束渠道统一对接社区团购,并推出了像美团海天联名款酱油等专供联名产品。
西南证券表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介入、社区团购平台竞争格局趋向稳定,以及海天吸取Q2经验后与社区团购合作走向成熟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社区团购的负面影响逐渐消退。
从业绩表现来看,海天味业线下销售增长有所提升。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线下销售为11.49亿元,同比增长17.47%,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长,占营收比重达97.86%,线上销售为2.51亿元,占营收比重的2.14%,线上渠道还略为疲弱。
与此同时,面对业绩压力和新的竞争格局,海天味业也在强化布局细分线下赛道,不断开拓食用油、醋、鸡精、味精、料酒、火锅底料、大米等业务方向。其中,料酒和火锅底料是其主打方向:去年以来陆续在天猫上线“火锅@ME”火锅底料、推出新的食用油品牌“油司令”以及日式拌饭汁和小蒜蓉辣酱等产品。
但从上半年财报的营收结构上来看,海天味业想要分羹并非易事,这些赛道的营业收入为11.25亿元,仅占总营收比重的9.57%。朱丹蓬认为,海天味业老产品利润遭遇天花板,布局的粮油、火锅底料等新赛道也较为饱和。
新一轮涨价潮或将来临
“今年上半年,卖调味品感觉像被勒紧了脖子。”据中国商报报道,大家其实都在等待龙头企业提价,只有海天味业提价了,其他企业才会跟着提价。
上半年调味品行业整体处于低迷状态。不仅是海天味业,今年调味品行业的许多公司都面临着成本持续上涨带来的业绩压力,中炬高新上半年销售毛利率同比下降4.84%,且营收净利双降。千禾味业上半年毛利率为42.21%,同比降低7.52%。行业内各公司股价也纷纷自高位下跌,资本市场情绪处于低位,今年以来,海天味业股价最高回撤50%,中炬高新和千禾味业均回撤60%以上。
市场普遍认为此次提价对于调味品行业而言是利好。首先,对海天味业提价反应最大的或是经销商。由于调味料产品本身出厂价格低,即使出厂提价5%,终端提价10%,终端商的盈利增收也十分有限。但提价对大量进货的经销商来说,利润空间会有很大变化。
其次,提价或将带来新一轮行业涨价潮。平安证券认为,提价有望明显缓解公司成本端压力,同时海天作为行业龙头战略性提价,调味品板块其他公司有望跟随,调味品行业盈利改善可期。海天提价落地后,其余调味品企业有望在3-6个月内跟随性提价,梳理市场各环节价格体系,带领行业景气度回升。
回顾历史上海天提价后的行业情况:在2014年海天味业未于A股上市前,就曾以每两年的频率提价一次。2014年,海天对旗下约60%的产品进行过一次提价,但非成本驱动,但提价促使2015年公司全年营收同比增长了15.05%,毛利率达44.19%,同比增长了3%。
2016年12月底,因上游原材料成本和运输费用上涨,海天开始对90%左右的产品着手进行提价,并最终在2017年年初完成终端提价,随后,中炬高新、千禾味业依次在2017年的3月、4月对产品进行了提价,提价效应体现在2017年全年的营收提升中:海天、中炬高新、千禾味业2017年全年营收分别实现了17%、14.29%、23%的两位数增长,毛利率也分别实现了1.73%、2.72%、2.06%的同比增长。
民生证券表示, 参考上一轮海天提价,价格红利消化较快,仅2017年推动酱油/蚝油/酱类单价增长6%/7%/6%,但渠道红利却推动公司销量连续3年高增, 2016-2019年酱油/蚝油/酱类销量复合增速为14%/21%/7%, 对应经销商数量复合增速约29%。
今年以来,整个大消费板块复苏乏力,不仅调味品行业,其他食品饮料公司的业绩数据都不及预期,安琪酵母、百事可乐等均纷纷涨价。10月15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PPI在今年年底将趋于回落,CPI可能有所上行,这意味着未来1—2个季度消费板块有望企稳。
长期来看,调味品等食品行业仅靠涨价并非万能。方正证券指出,价格体系的顺利传导还存在不确定,社区团购对海天味业的价格体系破坏未完全停止,需观察提价后的动销情况。只有在行业的缝隙中寻找到新的业绩增长点,食品龙头们才能持续巩固其市场地位。
(钛媒体App编辑柳大方综合自人民资讯、北京商报、证券时报、巨潮商业评论、新浪财经、鳌头财经等)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