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谷歌玩转地球

是谷歌地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B2C商业平台?

是谷歌地球,还是世界上最大的B2C商业平台?

你正身在离地100米的半空中,因为不算高,所以你能看到自己身在何处,能看到身边的高楼、不远处的车站和隔壁街的景色。

你查了一下自己所处的经纬度,想了想,让自己又飞高一些。忽然感觉有些渴了,你抬手朝右边的咖啡馆一指,眼前蹦出了这家店的电话。

打电话预定了下午的位置之后,忽然你有点无聊,想到北美洲去玩玩。你输入自由女神,身体忽然拔高,地球的轮廓显现出来,一个蔚蓝的球体缓缓转动。然后你迅速下降,景物快速放大,就在你有点眩晕的时候,纽约到了。

是的,这里不是地球,这里是谷歌地球。而在不久的将来,它更有可能借“虚拟地球”的威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B2C商业平台。

迷人的海量信息

严格来说,以上场景并非由谷歌地球这一个软件来实现,而是由谷歌地球、谷歌地图和谷歌手机地图三个软件交叉实现的。但考虑到三者之间数据库的互联与无缝转换,它们都属于谷歌地球的大范畴之内。

2005年6月,谷歌正式推出著名软件谷歌地球,并在同时将谷歌地图的覆盖范围,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直接扩展到了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刚开始,更多人将它看作是谷歌那两位众所周知的疯狂创始人,脑子里诞生的又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而已,没有人意识到它能有多少商业前景。

看起来似乎确实如此。作为一个正在开始商业成功运作的搜索引擎公司,在2004年10月,谷歌忽然宣布收购一家名为Keyhole的硅谷公司——后者将海量的各种航拍图片、卫星图片进行贴合,创造了一个高清三维地球仪。这家好像和谷歌八杆子打不着的公司,盈利模式非常简单:对终端用户进行收费,盈利能力有限。

谷歌在将它命名为谷歌地球并重新推出后,这款软件彻头彻尾地免费了——除非有更高的商业需求,所有使用者都能随意查看整个地球上各地的图片,并访问Keyhole所带来的、包含详尽高清地面图片的庞大数据库。

与此同时,这些数据也被用在了谷歌地图上,使得它不仅能提供传统的包含政区、交通和商业信息在内的矢量地图,还能提供不同分辨率的卫星图片,之后又有地形视图和等高线。

数以TB计的卫星、航拍图片的加入,使得谷歌地图跳出了原有的工具类互联网软件范畴,与谷歌地球一起,开始具有超乎寻常的魅力。

海量数据重塑了一个无法尽知的虚拟地球,并直接催生出了大批的“Earth Gamer”。他们每天乐此不疲地环游“地球”,找到一个又一个无聊或有趣的新发现,并与其他人分享。几乎不需要任何广告,谷歌地球迅速普及,许多人都开始饶有兴趣地浏览自己家和邻居家的屋顶。

一款专业软件就这样平民化,变成了一场在海量数据中发现与用户自身有关联数据的游戏。

吹个大气球

谷歌地球持久受到欢迎的原因,不仅因为这个虚拟地球中包含着海量的与个人自身相关的信息,还因为这些信息的持续快速增多。当谷歌地球和地图中的信息像吹气球一样快速鼓起,可检索的有价值信息不断增多,谷歌地球(地图)不仅好玩,而且好用。

那么,如何让虚拟地球越来越像真实地球?在已经有了强大的信息搜索技术作为地基之后,以何种路径、将什么样的信息一层一层地填充进去?

有步骤地进行,谷歌地图按照地区逐步加入了“街景视图”。如果说卫星航拍是地球的“宏观视野”,则这项功能就是“微观视角”,大大丰富了虚拟地球的“饱和度”。在这种模式下进行浏览,用户可以在其中360度地观看城市的各个角落,包括著名的“乔布斯的办公室”。支持它的信息来源也很有趣,谷歌自己派出“拍摄车”到处游逛、拍摄,然后用计算机将其合成为360度全景图像。

与此同时,谷歌允许用户在地图的具体地点,上传自己拍摄的照片。大量用户用照片记录下了各地风光,并将它们呈现在谷歌地图上。仅自由女神像一处,就有数以千计、以各种语言命名的照片涌入。

在谷歌地图上,任何人还可以将某个任意地标的地址、电话等联系信息上传登记,包括商业信息。这不仅按照谷歌所说,是让商户能“把生意放到谷歌地图上”,也使得在视觉享受之外,谷歌地图真正具有了互联功能:人们完全可以将它作为一种生活类工具使用,比如找到某个餐厅的预订电话。

一层又一层的信息不断增加着谷歌地球的魅力,并且它有可能在量变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转化为质变——比如,用户在某个地点上传的图片足够多,谷歌或许就能直接将这个地点转换为360度全景浏览,并且告诉你,东北方向写字楼的第13层有个打印机店,或许可以为你提供服务。

2009年末,谷歌地球推出了自己的5.0版本,这个版本增添了新的功能:允许用户以时间为轴,查看某个具体地点在不同时间点的航拍图片。这个虚拟地球由此具有了历史功能,而用户不仅“掌握”着空间,也开始“掌握”时间。简单而言,它带来的首要兴趣点是——你发现自己房子所在的地点,在10年前或许只是一堆杂乱的平房,平房外还住着一条大黑狗。

无处不在

如果你是上帝,你会依照怎样的逻辑建造地球?

首先,自然是它的外部环境,要有火星、月亮,和地球本身的形状;其次,地球内的细致内容;最后是人,人的社会以及人的活动。

无论是从谷歌本身的能量或是每个人所享有的带宽和终端性能来看,想要以一种应用来概括整个地球,都是一件极不现实的事情。在这个前提下,谷歌的“地球攻略”分成了3种实现技术全然不同的应用,那就是以谷歌地球、谷歌火星、谷歌月球为主体的谷歌地球系列客户端软件,以全球范围各种用户创造的本地化信息为主体的谷歌地图这一网页应用,以及整合了市政交通、实时路况和商户信息的、具备语音通话和短信提醒功能的谷歌手机地图。这是谷歌地球的3项战略重点。

海量的信息在梳理之后,经由搜索技术变成对用户有价值的信息,而当移动终端的性能和带宽享有已经具备条件,谷歌手机地图的出现,真正让用户对价值信息的获取实现了随时随地。

而在此之中除了核心的搜索技术,谷歌还想尽办法结合通信技术,对信息进行更便捷地整合。

利用手机号、IP地址、通信基站和手机GPS,谷歌让用户能对当前所处位置进行相对精确定位,这一功能解决了“我在哪儿”这一问题。而经由数据库中已经具备的海量信息,谷歌对用户每一个检索词进行定位,解决了“我查哪儿”的问题。而地图数据库的后台运算,由此自然也能解决“我如何去”的问题。

“我在哪儿”得以解决之后,威力还不止如此。当用户知道自身具体位置之后,接下来可能引发一连串的用户需求:“周围最近的加油站在哪儿?”“旁边有什么车站?”“是否有可以休息或吃饭的地方?”

如果用户在手机上想要查到某个地方,而用户又想要去这个地方消费,这无疑就是一个商业需求。而当用户查到了这个地方之后,谷歌手机地图上就会出现它的电话、地址、图片等信息,这个电话可以直接选择并进行拨号,这个地址用户也可以直接以短信的形式发到任何手机上去。用户拨打了电话,一个商业需求与一个商户即完成了对接——这就是谷歌同时为用户和商户创造价值的过程。

可想而知,如果使用谷歌地图的用户和商户都足够多,那么,忘了“114”吧。

大商业平台?

在探讨大“谷歌地球”的商业可能性之前,或许应该先回顾一下谷歌搜索引擎是如何变成“印钞机”的。

当互联网上充满了杂乱无章的信息,谷歌将它们探寻、整理,而用户经由谷歌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用户寻找的信息中包含了商业信息,当用户找到这些商业信息时,会进行交易。一方面,谷歌在其页面上进行用户搜索信息的匹配和用户需求挖掘,当发现用户可能需要商业信息时,便能给他们最合适的信息。另一方面,谷歌将商业信息触角伸到互联网中,用户即使不上谷歌,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时,也可能触碰到这些触角。

商户因此而获益,所以它们主动将商业信息纳入谷歌的系统,以便让用户能发现它们,并为此付钱。

谷歌地球所做的事情,与谷歌搜索引擎并无二致!

谷歌地球(地图)汇聚海量信息,许多用户也在这一平台上上传信息,而更多的用户通过谷歌地球的三类软件,找到这些信息。

用户查找这些信息,尤其是与自身相关的本地信息的时候,包含了商业信息。当谷歌对接了用户和商户之后,就使得商户因此而获益。

截至目前,谷歌并没有对在谷歌地图上登记的商家进行收费,而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或许只是因为这种松散的连接效应并不明显。

姑且将谷歌地球目前对某些专业机构的收费应用放在一边。谷歌地球(地图)实在是一个太大的项目,这一“虚拟地球”要进行真正的商业运转,需要有庞大的用户基数与商业信息进行支撑,在开展了短短5年之后,虽然已经有百万级用户,其对接关系的松散仍不可避免,但谷歌不会让它继续松散下去。

谷歌已经开始对在地图上登陆的商户,进行较为严格的真实性鉴定。在“Put Your Business on Google Maps”的“本地商户中心”页面,提交信息的商户需要证明自己对所提交的商业信息具备拥有权,与此同时,谷歌称谷歌地图为“好用又容易管理的曝光渠道”。

用价值信息吸引用户,用用户吸引商户,然后再将商户也纳入成为价值信息的一部分。谷歌搜索引擎行之有效的逻辑,在谷歌地球中正在进行重新推演。

显然,对那些用户最有可能检索到的行业,谷歌这一新系统将具有最明显的效果,对这些行业也会有最大的诱惑性,比如比萨店、咖啡馆或者品牌专卖店。而从商户在谷歌地图上发布信息的一开始,谷歌就对这一链条拥有了强大的控制力。

从“大搜索引擎”的视角来看,谷歌想要整合全球的信息,或许谷歌地图将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精准到各地的连接商户与用户的平台,本身就是其搜索引擎的一部分。

2009年年中,IDC依惯例发布了“数字宇宙”报告,称全球数字信息的总量已经达到了近5000亿GB,并且还在迅猛增长。报告中形容这个庞大数据量,所用的比喻让人印象深刻:如果将这些内容印刷出来并装订成册,高度是冥王星到地球距离的9倍;如果将数据产生的速度折算成书册的加厚速度,比美国宇航局速度最快的航天飞船还要快。

只要数据还在快速产生,搜索需求就不会停止,而谷歌的轮盘,还将继续转下去。

(阿禅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系作者 夏勇峰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喜马拉雅文章页评论上方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数据,信息,都为谷歌所掌控,自然能变现

    回复 2013.10.21 · via pc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