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以订单量排名论胜负无意义,专车市场竞争好戏还在后头

当前专车市场订单量排名的意义,不在于格局定否,只是体现了补贴模式的阶段性胜利。然而,并非所有专车企业都认同这种模式。

日前,易观国际发布了《2015年Q1中国专车服务市场季度监测报告》,其数据显示:2015年Q1,专车订单量占比前三名分别是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Uber和易到用车,占比分别为78.3%、10.9%、8.4%。业内一些人士直接下定论,滴滴专车一家独大,市场格局或已确定。我认为,这个结论下的太早了。

有句话叫“移动互联网创业,三个月就是一年。”表达的意思是,移动互联网企业成长及行业变化日新月异,速度惊人。在专车市场这句话很适用,我们从第三方数据说起。

去年上半年,国内专车市场排名第一的是易到用车,市场份额90%,是绝对的垄断地位。去年7月阿里投资的快的推出一号专车,去年8月腾讯投资的滴滴推出滴滴专车,去年12月百度战略投资海外入华专车服务公司Uber,BAT齐聚专车市场。紧接着的战争就是一场资本的狂欢,数以亿计的补贴不断投入市场。不到一年时间,整个专车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政府监管政策的几次调整,甚至各地态度的不同;包括因专车与黑车边界问题而生的“专车第一案”;包括成立半年多的滴滴与快的合并;也包括大家看到的易观国际数据,市场份额发生较大变化。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对Q1调研数据的准确性持怀疑态度,但变化确实是摆在面前。面对着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变化还在持续中,就得出定局的结论,确实太仓促。

实际上,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是循序渐进的,符合一定规律的。为什么滴滴专车(含一号专车)会发展得这么快?这要得益于早早成立的易到用车四年来在专车市场对用户习惯的培育,得益于微信的快速发展和红包的普及。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加上巨额的补贴,自然发展速度会很快。

但这种快速发展可能是暂时的,尤其是这种表现在订单量上的快速增长。除了上面提到的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外,还有三点需要进行考虑:

第一、同台竞技背景下,优势总会凸显,但并不一定体现在订单量上

同是互联网创业公司的Uber成立于2009年,易到用车成立于2010年,均有四到五年的发展经验,在企业经营、服务用户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都是在政策不明的环境下生存与发展的竞争力。专车企业之争,不是互联网行业对传统行业的竞争,有商业模式上的优势,这是同台竞技,其背后实力是否充足很容易体现出来。比如,专车的接单成功率就能够体现一定的内在能力。今年年初,滴滴专车一位市场部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滴滴专车的成订单数约占50%。今年4月3日易到用车联合创始人、CMO朱月怡在企鹅智酷智囊团智享会上表示:易到平台的派单成功率大概能够达到95%以上,也就是100单中95单有人接。这些数据的背后,反应出用户对专车服务的认可、专车司机对工作的认同,甚至企业管理能力的高低等诸多方面,这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培养出来的。

第二、当前订单量的差异,背后体现的只是对补贴模式的认可程度

作为一个平台,快速形成用户规模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后来者,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理解滴滴专车的大手笔投入。滴滴专车订单量上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补贴模式的成功。然而,动辄上亿元的补贴是不可持续的,这也是滴滴与快的合并而不是持续进行“装备竞赛”的原因之一。自媒体作者虫二曾在文章中举过一个例子。以2014年11月为例,一号专车当月下单总人数为23.2万人,其中新增会员有18.8万人,说明专车业务目前非常依赖新客推广和打车业务的导流,由于拼补贴的过度竞争,下单用户的留存率并不理想,5个月后的留存率不到40%。

作为专车市场的最早创业者,易到用车创始人周航认为,专车市场其实完全没必要有这么大的补贴,价格战打不来任何核心竞争力,也换不来司机的忠诚度,基本是谁补贴高就跟谁跑。易到用车选择按自己的节奏做事,做最好的自己。易到用车与海尔产业金融成立合资公司海易出行,海易出行的任务是3年至少花掉80亿,所以,易到用车不用担心被竞争对手的补贴砸死。

第三、竞争已在多个战场打响,好戏还在后头

不能低估滴滴专车的黑马潜力,也不能小觑Uber、易到用车的固有实力,三个新的战场逐步形成和深化,两年内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一是固有专车市场的深化之争。价格战终究会因为资源限制而停止,最终靠的是服务制胜、口碑制胜。这方面,易到用车的差异化优势当前比较明显。如可以在专车中设置自己的用车喜好,包括听音乐、慢慢开、坐前座、不聊天、关空调、无香味等,这些信息会和行程信息一起提交给司机。这种定制化、个性化的服务,将大大提升中高端客户的满意度。

二是大众市场之争。专车最初的定位是面向中高端客户,现在逐步面向普通大众,抢夺出租车的生意。这将触及一定的利益集团,来自政策和舆论的阻力会更大。目前滴滴专车的模式是大量投入补贴,让价格低于出租车,以获得市场份额。易到用车启动“E-Car计划”,使用新能源电动车,价格远低于出租车,并且将出行与环保和时尚结合,理念超前,同时也规避了一定的政策风险。

三是海外市场之争。专车鼻祖Uber已经在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专车业务;境外中文专车服务平台会玩旅行凭借线上订车系统,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旅行用车服务,上个月获得了2000万元的Pre-A轮融资;易到用车也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升级海外战略,专车服务拓展到了30余个海外出境游的热门城市。而目前滴滴专车需要的是在国内站稳脚跟。

所以,我的观点是,在目前专车市场混战阶段,订单量数据排名意义不在于格局。局中之企业,以用户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服务能力,或乘势而上,或修炼反超,才是更重要的。至于格局将会如何,一年之后见分晓。(本文首发钛媒体

【钛媒体作者介绍:梅花园陈述;微信公众号:陈述】

本文系作者 梅花园陈述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