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上市公司“钱袋子”撑破17万亿,有钱是好事,会花钱才是本事

深度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是市场竞争的弹药。

图片来源:Pexels

图片来源:Pexels

“全球资金正在重返中国股市”,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高盛3月3日的报告也称,注重估值和股东回报提升的公司治理改革或将有利于吸引外资,维持对中国A股的高配评级。

2月初至今,A股沪指持续上涨,重新回到3000点上方,但经历了普涨行情后,板块的分化也不可避免,在鼓励价值投资、机构投资者比重上升、监管政策持续推进投资市场建设的背景下,拥有高现金储备的企业,无论是通过高股息回报完善市值管理体系,还是通过并购重组打造新的增长曲线,都有更大可选择权和更高的增长空间。现金,正在成为企业风险抵抗、潜在回报、增长机会的重要衡量指标。

现金是企业的血液,是市场竞争的弹药,如今2023年年报尚未发布,从三季报情况来看,A股企业货币资金量共计超过17万亿,在政策提倡投资市场建设、为投资带来真实回报的背景下,这笔钱怎么花备受关注。

分行业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货币资金“千亿俱乐部”中36%为金融企业,金额最大的是保险企业中国平安(银行业没有货币资金这一项,仅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超过6000亿元。A股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超万亿的仅有三家企业,均为银行业,即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图:2023年三季度A股公司货币资金前五位

图:2023年三季度A股公司货币资金前五位

图:2023年三季度A股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前五位

图:2023年三季度A股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前五位

图:货币资金超千亿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

图:2023年三季度货币资金超千亿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

A股“现金牛”行业还包括建筑业,如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交建等,以及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中国神华等石油、煤炭企业,还有少数制造业企业,如宁德时代格力电器等,货币资金均在千亿规模。

此外,中芯国际华虹公司天合光能等处于成长期的科创板企业,也有数百亿的货币资金。

只能看不能动,企业不得不存的钱

金融、保险企业日常业务就是与钱打交道,例如银行主要业务是吸储和放贷,现金充当了货币资金、原材料和产品多个角色,企业资金量大很正常,另外如交通、机械、煤炭、石油化工等,都是资金密集行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进行设备购置、勘探生产等。

但现金多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自由取用,实际上很多账面上的资金只能看,不能动,只是一道避免灾难的“保险”。

银行为了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求,需要向中央银行缴纳存款准备金。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以工商银行为例,2023年年中,企业的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达到36715.53亿元,其中28020.63亿元都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占比达76%,这些都是无法用于日常经营的受限制资金。

来源:工商银行2023年中报

来源:工商银行2023年中报

央行1月24日发布公告称,自2024年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1万亿元。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0%。

而在建筑行业,农民工工资是一个资金占用项。为了保证农民工的工资权益,建筑企业需要按规定拿出部分资金作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款”,即工程建设领域施工总承包单位在银行设立账户并按照工程施工合同额的一定比例存储,专项用于支付为所承包工程提供劳动的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专项资金。这一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不超过3%,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进行调整。

去年5月,据信用中国(吉林)网站披露,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就因未按规定足额存缴项目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被罚款5万元。

此外,部分行业由于经营模式的原因,垫款多、回款难,需要高额融资保证资金充足,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例如建工行业与房企的合作模式一般包括直接占款模式、商票支付模式(商票类似于“信用凭证”,即商票到期后施工单位再去找开发商承兑)等,施工期间的人工、材料、设备等开支都需要建工企业垫资入场。

据中债资信研报,传统的建筑施工付款节点由“正负零”预付逐步转为主体结构完工80%才支付,即前期建设投入均需由建筑企业垫支。而一旦房企经营暴雷,商票就变为“空头支票”,应付账款变为坏账。

因此许多建工企业的资金流动性较差,甚至被下游的房地产企业拖累陷入债务泥潭,南通六建等施工单位曾因债务问题破产重整,上海建工、陕西建工等也都曾因应收账款问题提起诉讼,被告不乏大连绿地置业有限公司、恒大集团、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房企。

企业应收账款高悬已成行业沉疴痼疾。仅从2023年三季度报告来看,上百家建筑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

以建筑装饰行业的头部企业金螳螂为例,公司最近每个报告期的应收账款都在百亿量级,至少占到营业收入的六成。

图:金螳螂近期应收账款与营收情况

图:金螳螂近期应收账款与营收情况

金螳螂2023年前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为8.5亿元,而据其发布的2023年前三季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及核销资产公告,公司在2023年1-9月应收账款减值损失达到3.5亿元,占到同期归股净利润四成还多。
图:金螳螂2023年1-9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及金额

图:金螳螂2023年1-9月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资产范围及金额

千亿分红、大手笔回购,A股企业花重金取信投资者

“反哺”投资者成为今年A股市场的一大主题。一方面近几年政策不断鼓励督促有能力的上市公司积极分红。2023年8月,证监会出台了分红与减持“挂钩”的政策,指出“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或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另一方面,稳定可观的分红,向市场传递的是公司现金流充沛、盈利能力强的信号,慷慨分红的企业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表现也更好。

保险公司的分红常常位居行业首位,例如去年三季度货币资金最高的中国平安,公司上市以来累计分红总额超过了3000亿元。从历史分红情况来看,中国平安2020年—2022年的年度分红率均超10%,即每年要从净利润中拿出超过10%的“真金白银”回报给投资者。

2023年10月中国平安发布了分红派息实施公告,合计派发中期股息约168.4亿元,占到2023年中期归母净利润的37%。

今年3月6日,中国平安又发公告,计划2023年度全年现金分红总额占归母净利润比例不低于40%,其中包含已派发的2023年度中期股息、尚待本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2023年度末期股息。

除了保险业,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最多的银行业也是分红大户。2022年度,A股上市企业分红金额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以约1082亿元、973亿元、778亿元、683亿元占据前四位,分红率均超过30%。30%分红率这条线也是监管部门和股民对上市公司的期待。

中信证券认为,随着A股市场的结构转变和投资者认知的不断提升,市场中红利投资者的群体会不断壮大,推动公司更加注重分红的稳定连续和分红意愿的提升。

除了加大分红力度之外,另一部分资金可能用于市值管理的又一手段——回购。据Wind数据,2023年有1370家A股公司合计进行了总金额910.3亿元的回购。去年下半年格力电器回购金额约30亿元,是同期内A股上市企业中回购金额最高的企业,荣盛石化包钢股份牧原股份等也回购超20亿元。

部分企业拿出了很大一部分资金来进行回购,如荣盛石化、韦尔股份下半年回购金额占到公司中期货币资金的比重超过10%。

在市场低迷时回购股份可以提升投资者信心,起到为股价托底的作用。而“注销式回购”更是提振股价的猛药。

“注销式回购”即公司完成股票回购后将这部分股份注销掉,减少总股份,从而提升投资者手里每股可以分摊的权益,提高公司含金量,同时还能起到优化股权结构与节税的作用。

相比于公司其他目的的回购,这样的回购在投资者看来更有诚意,对于股价的提振效果也更加明显。

国电电力曾在2020年至2021年间实施过三次回购并注销股份共计18.15亿股,占该公司总股本的9.24%,期间国电电力股价从2020年6月的低点1.75元/股涨至2021年年底的3.04元/股。同一时期也耗费巨资进行回购的格力电器,三次回购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股价反而从首次回购时的58元/股左右,跌至41元/股。

市场的回购潮往往发生于市场底部,今年以来在A股在超跌回升的背景下,“注销式回购”成为A股新浪潮。

今年二月,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向公司提议,将之前计划的回购金额由2亿元增加至4亿元,并将回购股份用途变更为“减少注册资本”。截至2023年三季度,比亚迪的货币资金为557.60亿元。

美的集团东方财富国金证券等2023三季度货币资金达数百亿的企业也纷纷披露了“注销式回购”的计划。

尽管,注销式回购的数量和金额较以往出现了大幅增长,但分析认为,当前A股公司总体的注销式回购占比仍偏低、力度仍偏弱,未来还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

并购与扩产,企业撒钱狂飙不进则退

或主动出击,或被迫寻出路,企业可以靠资金换成长空间。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可以快速弥补短板,整合资源。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3年全年,A股上市公司共发生195笔并购重组交易,以资金储备较多、公司经营状况稳定的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主板最多,分别发生78笔和72笔,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分别有38笔、4笔和3笔。

参与的企业中又以财大气粗的国企为主力。截至2023年三季度,A股货币资金数额超500亿元的企业中,超过七成都是国企。去年市场已完成的重大重组事项中,涉及国有企业的重大资产重组占比六成,并且以收购资产为主。

图:2023年A股重大重组事项分类 数据来源:Wind数据

图:2023年A股重大重组事项情况 数据来源:Wind数据

其中,“水电茅”长江电力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三峡金沙江云川水电开发有限公司100%股权,交易总价值高达805亿元,是去年国企规模最大的一起并购重组事件。

长江电力主要从事水力发电业务,去年2月,标的资产完成过户,自此长江电力控股总装机量激增,其拥有长江干流6座梯级水电站,控股总装机容量达7179.50万千瓦,相比重组前增长了57.46%,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上市公司。公司盈利能力也得到提升,其2023年前三季度共实现营业收入578.55亿元,同比增长9.0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14.56亿元,同比增幅达12.84%。

民营企业并购重组则在科技领域最为活跃,尤其是半导体行业前几年步入下行周期,行业面临洗牌,大吃小的并购事件不断。且去年估值普遍处于低位,对一些羽翼渐丰的科技创新企业来说,这是拓展业务、整合上下游资源最具性价比的时机。

金额最大的为TCL中环以增资扩股的方式收购鑫芯半导体100%股权,以加快公司在12英寸半导体硅片领域的布局,公司2023年中报披露,这次收购中实际合并成本约74亿元。

还有存储龙头江波龙以1.32 亿美元收购力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70%股权加码存储芯片封测后,紧接着又以1.66 亿美元收购SMART Brazi 及其全资子公司 SMART Modular 81%股权,以增强公司竞争力;消费电子零部件巨头立讯精密宣布以21.08亿元收购世硕62.5%的股份,交易完成后将进一步壮大其苹果代工的业务。

2023年以来,监管部门也多次表态支持高质量产业并购,更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并购重组“绿色通道”,适当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的估值包容性,优化完善并购重组“小额快速”审核机制等。

企业投资的另外一个目标则是扩张。在巨头林立的行业,产能之争被视为生死之争。光伏产业几家龙头企业货币资金数额都在上百亿元的规模,并仍然举债扩产。

隆基绿能2023年1月宣布逾450亿元的年产100GW单晶硅片、50GW单晶电池投资项目;3月宣布77亿元的30GW高效N型电池扩产计划;6月又宣布拟投资125亿元,规划生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及配套项目。

通威股份2023年6月宣布105亿元投建年产25GW光伏电池和20GW光伏组件项目,年底又抛出280亿元的扩产投资计划,逆势“重仓”硅料。

晶科能源更是宣布大手笔投资560亿元用于年产56G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查阅晶科能源2023年中期报告可以看到,包括这笔天价投资计划在内,晶科能源共有5个项目在履行中,投资额共计948亿元。

图片来源:晶科能源2023年中报

图片来源:晶科能源2023年中报

截至2023年三季度,几家光伏头部企业平均负债率超过60%,而晶科能源资产负债率最高,达到73%,货币资金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217.84亿元和112.53亿元。

图:部分光伏头部企业现金及负债情况

图:部分光伏头部企业现金及负债情况

近期晶科能源董事长李仙德表示会在盈利和扩产上找到平衡,并几乎停掉了所有的投资计划,只保留了山西基地的建设和越南的投资,“虽然说在现在市场面临一些产能过剩的挑战,但我认为(山西和越南)这样的产能建设会为未来晶科提高行业的竞争力有很好的支撑。”

李仙德曾说,“光伏是一个竞争很充分的制造型企业,这里没有侥幸,市场的竞争很现实”。这种内卷带来的是行业的洗牌,腰部企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中国新能源电力投融资联盟秘书长彭彭曾说“对于排名后面的第二阵营这些企业来讲,如果他们不扩产,也就会慢慢地掉队,所以这也算是他们的生死之争”。

虽然自由现金储备给了企业更大的发展选择权,但是也要对企业现金来源进行区分,最好的来源是源于企业经营的现金流入,不仅具备可持续性,资金成本也较低,但是出于融资冲动、投资节奏把握不当等原因,也有企业通过大幅举债来增加资金储备,这就要求企业新投项目的回报率要高于企业整体的ROA,不然反而会摊薄整体收益,并且如果债务水平过高、行业环境也突发变化,可能还会造成债务危机。企业有钱是好事,但是综合考虑资金成本之下,能够“会花钱”才是本事。(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李简)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上市公司的钱袋突破了17万亿,好有钱啊

    回复 3月14日 · via iphone
  • 这是人之常情,合情合理

    回复 3月14日 · via iphone
  • 说有钱是好事,会花钱才是本事。颠倒了吧。

    回复 3月13日 · via pc
  • 用了你就要高息补上,要不就把你贱卖了

    回复 3月13日 · via iphone
  • 应该是会挣钱是本事,会花钱:就一个字“爽”。

    回复 3月13日 · via android
  • 大部分都是只能看不能用

    回复 3月12日 · via pc
  • 说实在的,上市公司的钱再多都是股民的心血。

    回复 3月12日 · via iphone

快报

更多
7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