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All in AI,2024年手机厂商不得不讲的故事

AI冲击下,先上桌,才能有资格去分蛋糕。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4年2月,Sora的诞生,再次震惊了全球科技界,也让视频行业感受到了AI的“统治力”。

“Sora的诞生离AGI又近了一大步”,万兴科技AI创新中心总经理齐镗泉对钛媒体App说道,“AGI具备相当于人类智慧程度的AI,一个AGI可以执行任何人类可以完成的智力任务,可以处理任意数据。众所周知,继文本、图像之后,Sora拓展到了视频领域,它是能够理解和模拟现实世界的模型,是AGI实现的重要里程碑。”

就在Sora带来各种震撼体验的同时,PC、手机等终端也都在加强与AI大模型技术的融合。在年初举办的CES上,AI就成了主角碾压全展。春节后开工的第一天,魅族就宣布All in AI,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投入,年内发布AI Device硬件产品。就在同一天,OPPO也是宣布了关于AI的战略展望。

“AI手机将是继功能机、智能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个重大的变革阶段”,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指出,“AI手机时代下,手机行业和用户体验都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

手机厂商AI大模型,钛媒体App制图

手机厂商AI大模型,钛媒体App制图

目前,华为、小米、荣耀、OPPO、vivo等手机厂商均已发布搭载了端侧大模型的旗舰新品。相比较云端大模型,端侧大模型在隐私安全以及相应速度上都更有保障。

IDC预计,2024年全球新一代AI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7亿部,约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的15%。在中国市场,随着新的芯片和用户使用场景的快速迭代,新一代AI手机所占份额将在2024年后迅速攀升,2027年达到1.5亿台,市场份额超过50%。

可以说,在当前的环境下,鉴于市场创新的匮乏,AI已经成为当下手机厂商不得不讲的故事。无论技术是否成熟、战略是否清晰,先上桌,才能有资格去分蛋糕。

与此同时,在AI手机的新概念下,整个上下游产业链也将带来新一轮的革新,只是这次革新能激发多少用户的换机欲,目前还是未知。

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分析师Ivan Lam对钛媒体App指出,“当下AI的渗透,最终会成为一个必须具备的智能手机的功能之一。而换机,在理性消费盛行情况下,更多是性能不足的时候才考虑。”

新的AI技术真正让手机变成了智能机

自从去年以来,大家就在期待着AI大模型与消费终端的结合。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上搭载AI功能终端设备将超70%,AI终端占比将达55%。IDC中国副总裁王吉平博士指出,分布式AI部署将促使AI在终端无处不在,进一步提升AI在终端应用的渗透率。

现阶段,关于手机、PC、平板、智能音箱,谁才是第一个AI普惠的终端,还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此前,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沈子瑜认为,“只有你的人机交互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你的硬件才会与众不同,才有机会让用户记住,而AR眼镜才是AI大模型的最佳载体。”

但在钛媒体App看来,在成为一个大众消费品之前,AR眼镜较窄的受众以及在性能算力上的缺失,加之应用层面和产业链端的欠缺,很难让其成为AI大模型普惠的第一终端。

IDC分析师对钛媒体App指出,手机、PC和平板,这三个终端目前集成了比较高的算力和应用基础,能够很好地支持未来的一些AI功能,承载的应用价值更高。由于性能的原因,PC通常会被认为是第一普惠终端,但是结合使用场景以及频率来看,未来AI手机的集成度以及感知力会更强。

1

Rabbit R1

当然,随着AI Pin、Rabbit R1等新型AI设备的出现,也有声音认为手机会被新的形态所取代。魅族“All in AI”的官宣,就是为了设计出新的AI设备。对此,钛媒体App认为,在AI全新赋能的时代,出现新的AI设备是必然的,但是至于谁才是最佳的载体,就目前来看还是手机。

并且,在谈“取代”这一概念时,任何一个新的设备都应该在不降低原有体验的基础上去升级。就目前来看,AI Pin、Rabbit R1都不是那个答案。就像有的网友开玩笑说的那样,“看了一圈,最好的‘AI Device’依然是智能手机”。

对于该问题,刘作虎也是直言,至少10年以内,手机还是最主要的形态。“我不能说没有其他形态,比如我也看到有AI Pin等,可能会成为一个玩具或者是在某一个特定场景可能有某个设备,但是最主要的设备一定还是手机。”

同时,他还认为,以前手机虽然叫智能手机,但并不智能,在新的AI技术真正让手机变成了智能手机以后,它真正实现了以用户为中心。什么叫以用户为中心?就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超级助理,让这个手机懂我。

IDC认为,AI手机的使命是解决用户痛点,从碎片、繁杂中解放用户,让用户回归自我,回归价值。《AI手机白皮书》指出,新一代AI手机的有四大能力特征:AI手机首先要能够高效地利用计算资源,以满足AI时代下生成式AI的计算需要;同时,AI手机要能敏锐地感知真实世界,了解用户与环境的复杂信息;AI手机还需要拥有强大的自学习能力;此外,AI手机还将具备更充沛的创作能力,为用户提供持续的灵感与知识支持。

简单来说,未来的AI手机将从千篇一律走向人格化,从单一模态走向多模态融合。AI个人助理可以理解复杂需求,提供更聪明、个性化、贴心的服务体验。解决用户高频高感知复杂任务场景,多模态的系统级AI体验将把用户从手机使用场景的复杂操作中解放出来。

图片来源:IDC

图片来源:IDC

IDC 中国区总裁霍锦洁表示:“IDC预计自2024年起,新一代AI手机将大幅增长,带动新一轮换机潮。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为3700万台,2027年将达到1.5亿台且新一代AI手机所占市场份额超过50%。”

一次产业链的革新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54%的人口(约43亿人)拥有智能手机,手机已从通讯工具,变为用户的钱包、音乐播放器、随身PC、钥匙等,深入到了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户平均使用手机时长超6小时/天,手机已成为用户的贴身伙伴。

作为当下的“第一”终端,每一次技术性的革新,都将牵动上下游上百条产业链的升级。AI手机在提供更智能化的体验的同时,必然会对手机的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内存、Soc、屏幕、影像等。IDC指出,16GB RAM将成为新一代AI手机的基础配置,也是对于新一代AI手机的最低要求。

同时,作为支撑AI手机的关键,手机处理器也会迎来进一步的升级。民生证券曾发布研究报告称,“小型化”和“离线化”模型出现,边缘侧终端和芯片迭代有望加速。

目前,高通、联发科也都相继发布在端侧跑通大模型的最新旗舰芯片,比如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能在终端跑通100亿参数大模型,天玑9300则可以支持终端运行10亿、70亿、130亿、至高330亿参数的AI大语言模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一轮AI手机的升级变革,也将让手机处理器市场再一次洗牌。联发科技董事、总经理陈冠州就表示:“AI手机作为移动智能体,将用颠覆我们想象的创新应用,重新定义手机智能体验,也将开启整个行业的全新创新周期。”

对联发科来说,之前一直想在高端市场有所建树,AI手机也成为又一次证明自己的机遇。除了高端旗舰之外,抢先占领中端市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AI手机的能力,也是对处理器厂商的考验。毕竟,AI不是高端产品的专属,它应该是一种普惠的技术。

体验上来了,硬件提升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成本的增加,这也将推动智能手机ASP进一步上升。这就有了一个矛盾点:AI手机的推出,是为了让用户感知到下一代手机的到来,按理说会带动新一轮换机潮。但是,终端售价的提升,有多少消费者愿意买账,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众所周知,现在手机的性能本身就过剩,用户换机的欲望很低,AI手机也并未达到一个成熟的状态,能够撬动多大的市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不得不讲的故事,还有更多的未知

钛媒体App发现,在OPPO官网,最新发布的Find X7系列已经打上了“AI”的标签。可以预计的是,未来也会有更多的国产品牌会宣传自己是AI手机。目前,华为、荣耀、小米以及Ov也都在加大在AI上的投入力度。

图片来源:OPPO官网

图片来源:OPPO官网

“对OPPO来讲,AI是接下来一个新的时代最重要的事情。在投入上,我们可以说是没有上限”,谈及AI上的投入,刘作虎表示,“在一个技术发展的早期阶段,大家肯定不会先去看回报,是不是认定了这个大的趋势才是最重要的。”

除了国产手机,三星早已打出“AI For All”的标语,一向“保守”的苹果,也在AI上有了新进展。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在当前的环境下,鉴于市场创新的匮乏,AI已经成为当下手机厂商不得不讲的故事。无论技术是否成熟、战略是否清晰,先上桌,才能有资格去分蛋糕。

无论AI手机的方向是对是错,在大部分厂商都上桌的情况下,也有很多品牌是被迫上桌,他们并没有想清楚未来该如何发展,只是觉得随大流肯定没错。只是,不同于“传统”智能手机,AI手机不是终端设备厂商一家的事情,背后牵扯到的利益会更多,需要调动的接口以及合作也会更多。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在没有一个系统以及详细的规划下,AI手机必然会打折扣。魅族前高管李楠指出,用传统智能手机的思路,不可能做出好的AI设备。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师告诉我们,AI是激发用户换机的好手段,但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能全盘统筹多方利益的话,必然会让AI手机变成一个“四不像”的产品,比如与App开发商之间的权限开放、利益分配等。

在刘作虎看来,不管是超级App也好,还是其他的App也好,都是生态的一员,应该是共建的关系,一定不是竞对的关系。如果大家是一个竞对的关系,这个事情就干不成,最终一定是需要共建。肯定是要双赢,而不是今天我要谁把谁掐死,这个是不可能。

Canalys研究分析师钟晓磊也对钛媒体App指出,最终真正提供变革性体验的可能并不是单一设备,而是厂商跨终端AI能力所带来的智能生态体验。

AI手机、AI PC,在被AI冲击不得不做出改变的当下,对于终端设备厂商,想通自身的发展路径,以及权衡好生态伙伴之间的利益关系,才是在未知中走得更远的关键。被迫让消费者承担AI增加的成本,或许短期内会增加销量,但长期只会催生出更多的“钉子户”。

下周,也就是2月26日,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将在巴塞罗那举行,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科技巨头、创新企业等来参加,展示最新的技术以及概念产品。届时,钛媒体也会亲临现场,第一时间带来全球终端厂商关于AI手机的思考与落地。(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杜志强,编辑/钟毅)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相较于云端大模型,端侧大模型在隐私安全和响应速度上确实更有保障

    回复 2月24日 · via iphone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模型成为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技术之一

    回复 2月23日 · via h5
  • 端侧大模型在移动设备领域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阔。

    回复 2月23日 · via h5
  • 现在的手机越来越全能了

    回复 2月23日 · via pc
  • 好奇未来的手机啥样

    回复 2月22日 · via android
  • 这对于一些中低端设备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回复 2月22日 · via android
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