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李扬:中国金融资产规模相当于美国的七成左右,但结构不太合理丨2023年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峰会&中国投资基金峰会

深度
李扬说:“就金融机构的规模和结构而言,中国现在的规模大概相当于美国的70%左右,考虑到中国金融从无到,如今这么大规模,应当说发展非常好,但有结构问题,比如缺乏长期资金;从金融科技发展状况来看,中国大概在全球排名第三,第一是美国,第二是英国;就金融市场的规模及结构来说,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场,但是结构不太合理。“

12月3日,2023中国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峰会暨中国投资基金峰会(以下简称“双峰会”)在北京举办。本次“双峰会”以“创新驱动、价值导航”为主题,旨在探讨上市公司如何通过创新和价值驱动来推动自身发展,并引领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带来了《中国金融改革进入新阶段》主题分享。他从八个方面,在中美金融实力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和任务。

他表示,就金融机构的规模和结构而言,中国现在的规模大概相当于美国的70%左右,考虑到中国金融从无到,如今这么大规模,应当说发展非常好,但有结构问题,比如缺乏长期资金;从金融科技发展状况来看,中国大概在全球排名第三,第一是美国,第二是英国;就金融市场的规模及结构来说,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股票市场,但是结构不太合理。

李扬说:“美国股市前10名的企业是苹果、亚马逊、联合健康等等,全是高科技企业,中国排在前十的则是工农中建这种传统的金融机构,是中石油、中石化这种传统的资源型企业,全是传统企业,甚至有茅台这种非科技的企业,这种状况必须要改。”

与此同时,李扬也指出,中国政府拥有的财富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政府,这是中国之所以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底气,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韧性所在。

今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

谈及“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李扬认为,以五千年文明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为特色的中国因素是别国不可比拟的,在其他可比领域,我们与发达经济体和国际标准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未来5年,中国金融体系要完成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更加完善、直接融资比重稳步提升等8个领域的变化,到2035年,形成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中国特色金融系,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金融强国目标。

李扬说:“中国金融体系已全面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未来,充满希望。”

以下为李扬在中国上市公司“双峰会”的演讲实录,经钛媒体APP编辑整理:

尊敬的辜主席,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金融改革。

今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了之后,我们都能明确地感到,中国金融运行的基础逻辑、主要任务、发展方向、重点领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本次会议以及之后的各种文件,吃透精神,跟上形势。

在具体分析这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我们来自哪里,我们的过去是怎样的,以及我们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一、中国特色金融体系:从无到有

1978年,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从财政部中分出独立,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建设正式开始。

1983年,中国开始设置中央银行制度。国务院决定,由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的中央银行职能,与此同时,人民银行的工商业务分离,交给新设的中国工商银行,专门从事一般工商信贷业务。

1990年、1991年,上海和深圳两家证券交易所分别成立。诸如资本、资本市场这些市场经济的概念正式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中登堂入室。

九十年代,我们建立了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中央银行体系、金融宏观调控体系、金融组织体系、金融市场体系。

1994年,国家进行第一次汇率制度改革,决定将贸易汇率、金融汇率、调剂汇率和黑市汇率并轨,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这个时期,一系列与中国金融运行有关的法律法规通过并且实施,如《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票据法》等,使得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进入了市场化和法制化轨道。

但是,由于发展太快,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所以,1997年,金融业实行第一次大规模治理整顿。迄今为止,我们的金融体系已经进行了多次整顿,原因之一就是发展太快。

进入九十年代,中国现代金融体系初步建设完善,有几个关键的事件可资证明。

第一就是中央银行彻底将自己的工商业务分离出去。大家知道,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只对银行机构办理业务,不直接对工商企业办业务;它是政府的银行,要经理国库,完成政府的任务;它是发行的银行,垄断本国的货币发行。这三大功能意味着,中央银行的地位是非常超脱的,它面对几类主体,除了本国政府、企业和居民,还包括国外。对于所有这些主体,它都要一碗水端平。对照这些要求,工商业务的进一步分离,显然意味着我们的央行制度日臻完善。

二是确立了银行业、信托业和证券业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的原则。

三是将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相分离:长期被包含在国有专业银行业务之中的政策性业务被分离出来,交给了新成立的三家政策性银行。

四是国有专业银行明确了按照商业银行的规范进行改革的要求。

五是在整顿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北京、深圳和上海组建城市合作银行,也就是后来的城市商业银行。随之,全国效仿,中国出现了数以千计的中小银行。

一路走来,仅仅20多年,中国的金融体系从无到有,发展到如今的规模,非常不易,产生一些问题也属正常。

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金融发展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加入WTO。这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对外开放变成了制度性开放,我们国内的经济金融体系开始同全球的经济金融体系在制度上接轨。现在,我们强调大规模地对外开放,其主要内容也还是要在制度上融入全球。

所谓政策性开放,其实质就是决定权完全在我们,想开就开,想关就关,想开哪块就开哪块,这固然有了自主性,但是,很容易给国际社会一种不稳定的预期。大家知道,预期不稳,外资就不会进来,进来了也不会有长期打算。所以,加入WTO非常重要。从经济发展的数据来看,40多年来,中国加入WTO之后的那10年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14%到15%。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召开了十六大和十六大三中全会,确定了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另外,很重要的是,中国确认我们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极为重要,因为初级阶段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允许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可以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今天,我们继续向前走,千万不要忘记我们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2002年前后,我们先后成立了一系列的监管部门,并迅速对标国际标准。例如,银行监管接受巴塞尔协议;证券监管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强调透明度,强调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保险监管则以偿付能力、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行为监管核心。应当说,在这些方面,我们都跟上了国际先进潮流。

这次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监管给了更多的强调。我们现在的问题,已经主要不是没有制度,没有法规,而是执行和落实的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是主要矛盾。

当下,大家对金融的数字化发展讨论较多,给人的印象我们好像才刚刚起步。其实,中国的数字化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长的历史,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金融电子化。这可以称作为数字化的开端,我们初步实现了“从手工到电子、从单机到联网”的历史性突破,逐步摆脱了手工操作的落后局面。进入21世纪,重点围绕数据集中化、渠道网络化、管理信息化等领域,大力推进金融业的信息化发展。这是第二个阶段。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金融和技术呈现出进一步深度融合的趋势,新的数字技术从根本上改造了传统金融业存在方式和运作方式。这是第三个阶段。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在中国的起步也不晚。比如,我们2016年就推出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在G20杭州峰会期间,我们退出了关于谁普惠金融的指导意见,等等。

还有一个领域就是资产管理。过去我国没有资管,到了2013年,在“放松管制、放宽限制、防控风险”的政策环境下,各类资产管理机构开始涌向同一片红海,各行各业都开始做资管,这个行业有了井喷式快速发展。

但也还是同样的问题,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出现了大量违规经营的问题,所以,2016年,这个行业进行整顿,直至2018年“资管新规”问世,中国的资管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回顾历史不难看到,中国很多东西都有发展,监管也有规定,但绝大多数执行不够、落实不到位。但是,无论如何,从没有银行,没有市场,走到如今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金融体系,各方面也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取得的成就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所以,出了问题别大惊小怪,毕竟我们没有经验。当然,对这个体系不断进行整治也是必要的。

这次金融工作会,就多个重要的金融领域的进一步改革问题做了部署,我们踏上了金融改革新征程,目标是建设金融强国,这些内容就是我今天同大家分享的第二部分。

二、金融改革新征程:建设金融强国

此次金融工作会和以前强调的重点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特别强调了中国特色。这一点是必然的,我们是有着5000年连绵不断历史的国家,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我们是一个大国,这就注定了我们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必然有中国的特色。

说到金融强国,自然也有世界的共同性和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非常鲜明的中国特色。首先,金融强国的中国特色是在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明确了金融是中央的事权。其次,金融的人民性也是我们的特色,传统的金融是为富人服务的,我们要让它为人民服务,为普通大众服务。这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要服务经济实体,既要减少金融压抑,也要防止过度金融化;二要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特别要发挥政府在住房保障方面的作用,实现广大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三要落实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缩小城乡差距,因为,在中国的收入不均等中,有40%可以归因于城乡差距,缩小城乡差距,便可大大提高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四要发展普惠金融,提升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的金融可得性,借以增加他们的收入和财富。

我们注意到,这次的金融改革方案,特别重视科技金融和资本市场。比如,要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的表述,要重点解决资金“苦乐不均”和“钱多本少”以及“耐心资本”不足等问题,都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

分析了中国的特殊性,我们便可就金融强国的世界共同性来做些分析。我们认为,从技术角度考量,金融强国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金融机构规模和结构、金融市场规模及结构、财富总量及结构,金融科技发展状况、国际投资头寸、货币的国际地位、金融基础设施,以及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力。

我们不妨就这八个维度,通过中美金融实力比较来看看中国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第一,金融机构的规模和结构。就资产总量而言,中国金融体系的规模大概相当于美国的70%左右。须知,中国金融体系从无到,发展到这个规模,这是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我国金融系统的结构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保险、养老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相对滞后,这对我们解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形成掣肘。中央金融工作会提出要做好金融的“五篇大文章”,说的就是要弥补这些缺陷。

第二,金融市场的规模及结构。中国拥有市值世界第二大的股票市场,但是结构不太合理。美国股市前10名的企业是苹果、微软、亚马逊、英伟达等等,全是高科技公司,而中国则是工农中建这种传统的金融机构,是中石油这种传统的资源型企业。这样一种结构,不利于引领我国经济结构向高度化发展。就债市而言,目前中国债市市值也已经是世界第二,但跟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不一样,中国的主体债是地方债,信用风险很大。

第三,财富总量及结构。中国政府的财富超过了美国政府的财富。中国之所能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就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底气和韧性。由于体制不同,美国政府的财富大概占全美财富的负1个点,英国也差不多;在中国,则是正15个点。这就是差距所在。另外,像德国、日本这类大陆型市场经济国家,其政府财富占GDP之比也就正2个点左右。

第四,金融科技发展状况。中国大概在全球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的美国,几乎所有的基础技术、算法的发源地都在美国。排名第二的是英国,因为那里各种制度比较完善,特别是保护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方面,在世界领先。中国排在第三名,主要是因为我们人口足够多,市场够大。显然,中国要想在金融科技发展方面与美国一争高下,必须在守住人口众多的优势基础上,大力发展基础科学研究,不断完善市场经济的基础制度。

第五,国际投资头寸。中国是国际头寸比较大的国家,而且,我们对外的资产是正数,美国则是负数,也就是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我们是较大的债权国。但是,美国对外投资头寸的总收益是正的,中国虽然是净债权国,但我们的对外投资头寸的收益是负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负债成本很高,资产收益很低;美国则相反。

第六,货币的国际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但下降不多,我们的人民币国际上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且上升很快,但由于基础较差,起点较低,我们的人民币目前还不能算是重要的国际货币。此次中央金融工作会也明确而指出:要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针对的就是这种情况。

第七,金融基础设施。应该说,广义的金融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全面落后于美国。其中特别是支付体系、公司治理、会计准则、信用评估等等,更是落后较多。目前,我们仍然是在用别人的体系。

第八,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影响力,我们显然还有待提高。

综合来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强国,我们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差距也比较明显。然而,我们肯定是大有希望的:我们的特色是别国不可比的,在可比的部分中,我们的距离在逐渐缩小。所以,我觉得,只要持续努力,我们的这个目标就一定能够逐渐实现。

未来五年,我们要实现八个变化——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更加完善、金融机构布局更加完善、直接融资比重稳步提升、金融监管权责清晰、金融法治建设明显加强、金融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人民币国际化稳慎扎实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到2035年,我们要在金融调控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监管体系方面,在金融产品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和金融治理体系建设方面,有明显的进展,金融治理体系已经比较完善,基本建成金融强国。我认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是大有希望的。

谢谢各位。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