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三季度业绩下滑,光伏龙头通威股份、隆基绿能也坐不住了?

钛度号
中国光伏产业又一次来到新的发展节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GPLP,作者|吴温迪

2023年以来,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声音不绝于耳。从年初至今,光伏产业链上诸多环节持续量升价跌,其中,硅料、硅片环节首当其冲,组件产业链企业业绩也开始出现分化。前三季度,多家公司业绩下滑,甚至龙头企业也难逃利润下降趋势。

大洗牌在即,淘汰赛开启,中国光伏产业又一次来到新的发展节点。

三季度光伏业绩普遍下滑

在行业越来越“卷”的局面下,从各家光伏企业财报可以看出,2023年三季度,就连一些龙头企业都没能逃脱业绩下滑的态势。

根据通威股份(600438.SH)发布的三季度报告,2023年前三季度,该公司营业收入为1114.21亿元,同比增长9.15%;归母净利润为163.02亿元,同比减少24.98%。在第三季度,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30.31亿元,同比下滑68.11%。

2023年前三季度,隆基绿能(601012.SH)营业收入达到941亿元,同比增长8.55%;归母净利润为116.48亿元,同比增长6.40%。但在第三季度,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25.15亿元,同比下降44.05%,呈现单季度盈利下滑的态势。

天合光能(688599.SH)发布的三季度报告也显示,该公司虽然在前三季度内保持了利润的翻倍增长,但第三季度净利润增速下滑。前三季度,天合光能的营业收入达到811.19亿元,同比增长39.38%;归母净利润为50.77亿元,同比增长111.34%。第三季度,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为15.37亿元,同比增长35.67%,但环比有所下降。

三季度的中国光伏市场,伴随着企业业绩大面积下滑的还有光伏组件价格的下跌,已超出业内预期。

2023年11月初,在国家能源集团2023年度光伏组件集中采购中,在不计算运费的情况下,出现了P型组件每瓦0.971元的超低报价,这个价格比之此前华电集团招标中每瓦0.9933元的报价还要低。

2023年10月,在华电集团2023年度组件集中采购中,P型组件最低投标价格首次跌破每瓦1元,已经引起业界哗然。

隆基绿能副总裁李振国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光伏组件跌到每瓦1元,就已经是非理性价格,这个价格下,全产业链都很难盈利。这个价格即使对一体化企业来说也只能勉强维持生存。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也有类似观点,他认为,按照目前技术标准,组件价格如果低于每瓦1.1元,企业就很难盈利。

2023年初,光伏组件价格约为每瓦1.8元,不到1年就跌破1元/瓦,这确实出乎业界意料之外。基于此,有业内人士估计,年底前光伏组件价格可能会跌破成本线。

“失速”本质:行业洗牌

谈及第三季度业绩波动,龙头企业们给出了各自解释。

通威股份副董事长严虎表示,前三季度利润和现金流净额比2022年同期都有所下降,硅料利润贡献同比大幅减少是主要原因。严虎称:“受下游光伏需求高速增长和产业链供需矛盾突出的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硅料行情价格持续上涨,最高突破30万元/吨。然而,自2023年开始,随着硅料新增产能的快速释放,供需关系逐步从紧张状态转向宽松,产品行情价格最低降至6万元/吨左右。”

隆基绿能在公告中也详细解释了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即:“投资收益和汇兑收益减少,存货跌价损失增加,研发费用投入增加,以及股份支付加速行权所带来的影响。”

天合光能组件业务营收占比超过六成。该公司三季报显示,其组件出货量同比显著增长。但组件价格的下跌也拖累了组件业务利润的增速。

一体化战略提高了光伏巨头们的抗风险能力,但一体化造成的企业扩产反过来也加剧了行业产能过剩,从而让“价格战”更加激烈。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2023年组件价格的“跌跌不休”,跟N型成本持续下降有很大关系,因为N型成本下降会倒逼P型产品降低报价。2023年以来,光伏行业从P型加速向N型切换,尤其下半年,N型电池比重的提升非常快。

在组件环节整体价格不断下跌的形势下,TOPCon产品的盈利优势却得到凸显。

前三季度,TOPCon电池企业钧达股份(002865.SZ)实现归母净利润16.38亿元,同比增长299.21%。2022年第三季度亏损的组件企业协鑫集成(002506.SZ)扭亏为盈,这也同样受益于TOPCon产能释放。

2023年第三季度,TOPCon技术的领头羊晶科能源(688223.SH)净利润增速更大幅提升。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3.54亿元,同比增长279.14%。第三季度,该公司的归母净利润达25.11亿元,同比增长225.79%。晶科能源称,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组件出货量增加及N型出货占比增加。

显然,近期光伏产业“价格战”和业绩波动加速了产业洗牌。预计2023年四季度和2024年一季度“价格战”会更激烈,业界认为,2024年下半年,随着落后产能的出清,本轮洗牌将结束,届时企业利润也将逐渐恢复,而垂直一体化的“大厂”则可能赢得更大竞争优势,因为经历行业洗牌后,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大厂”也将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光伏产业未来巨头的游戏

像其他制造业一样,光伏产业发展也时常伴随着产能过剩问题。不过一个普遍共识是,光伏产业中,先进产能永远都不会过剩。尤其是电池技术由P型向N型迭代过程中,先进产能仍是紧缺状态。目前光伏市场呈现出的产能过剩本质上是一种结构性过剩。

淘汰赛无时不在进行,资本也在悄然收紧。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光伏越来越像是给巨头准备的游戏。巨头们则纷纷加快出海建厂、技术升级、一体化布局等战略步伐。

2023年9月11日,天合光能宣布,将在美国建造一座太阳能光伏制造厂,场地和设备投资超过2亿美元(约合14.58亿元),建成后年产能将达5GW。天合光能成为继晶澳、晶科、隆基、TCL中环、赛拉弗、浙江昊能光电之后,第7家赴美建厂中国光伏企业。

而随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办,光伏企业海外建厂再次引起关注。

2023年10月17日,隆基绿能宣布马来西亚双文丹组件工厂一期正式投产,两期建成后,组件产能将达8.8GW。

TCL中环将与沙特Vision Industries公司共同推动在沙特建设的晶体晶片项目开工计划,一期设计产能20GW。

天合光能有意向在中阿(联酋)和阿布扎比哈利法建设垂直一体化基地项目,包含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在内的光伏全产业链。

从产品“走出去”到海外投资建厂,成为光伏巨头们加速全球化布局的“新时尚”。

再来看技术升级。

实际上,光伏装机量每一次的大跃迁都离不开技术的进步,从多晶到单晶,PERC取代BSF,硅片环节166迭代……今天,N型电池TOPCON、HJT及BC技术的大发展又将带来一次新的跃迁。从P型到N型,还有BC叠加技术,可能会让晶硅电池转换率升到极限。

如今,中国光伏企业已经走到技术变革前列,面对“降低度电成本”这道题将交出不同的答卷,而有着先进技术的公司终将享受更长的红利期。

从当前情况看,大多数企业聚焦于N型TOPCon,包括TOPCon技术的领头羊晶科能源和正泰新能,不过,在TOPCon队伍中,各家在转化效率、成本、良率等指标上并不一样。也有一些企业选择了HJT路线,其中的技术引领者就是东方日升。不久前,隆基绿能还宣布押注BC技术,给光伏的技术路线之争带来新看点。

有人说,光伏行业最大的风险就是押错技术路线,而检验技术路线的最终标准仍然是度电成本。究竟谁对谁错,最终还是要看市场数据表现。

技术如此,整个光伏产业亦如此。

本文系作者 GPLP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