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剧院魅影》用阿云嘎开盲盒,为什么会被骂?

钛度号
百老汇名剧《剧院魅影》也玩起了“盲盒经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娱乐资本论,作者|OK怪

今年国内音乐剧圈内的一件大事,便是《剧院魅影》中国版的推出。

作为音乐剧巨匠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剧院魅影》在中国一直拥有着不低的人气,平均上座率曾达99%。因此,《剧院魅影》将推出中文版的消息一经传出,就有不少音乐剧迷们表示期待,加之阿云嘎的出演,关注度更是频频破圈。

它也确实收获了不错的票房。截止上海站收官,《剧院魅影》累计票房已超过了4850万元,刷新了中国音乐剧乃至整个戏剧演出市场的记录。

然而,有关《剧场魅影》中国版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争议点,是《剧院魅影》选择了“盲开”:

在通常情况下,演出方在开启售票前会公告每场的主角扮演者是谁,观众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不同的场次。《剧院魅影》则反其道而行之。

去年12月底,《剧院魅影》正式宣布阿云嘎、刘令飞、何亮辰为三位“魅影”的扮演者(后又增加了一位)。但是,剧方在开启售票后并没有公布单场的卡司,也就说观众并不知道自己买的这一场的“魅影”是谁。更为离奇的是,剧方甚至没有公开包括“小c”“子爵”等重要角色的扮演者是谁。因此网友们纷纷调侃,买《剧院魅影》的票就像“开盲盒”一样。

《剧院魅影》选择“盲盒式”开票,引发了不少观众的担心。有网友在豆瓣上发起了相关的投票,有92%的网友表示不接受音乐剧盲开,仅有3%的网友愿意接受。事实也是如此,截止到7月16日,阿云嘎出演的场次也就20%,而有他没他的场次,其黄牛价格差距能达到10倍以上,更是把这种盲盒差异体现到了极致。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版《剧院魅影》仍然选择“开盲盒”这样饱受争议的形式呢?

“成”也粉丝,“败”也粉丝

除去剧目IP的名头够响亮,《剧院魅影》能获得如此高的票房,和“魅影”的扮演者之一阿云嘎是脱不了关系的。

在湖南卫视音乐剧综艺《声入人心》播出后,阿云嘎热度倍增,截至目前微博粉丝已超过550万。他还参与了《歌手2019》《爱乐之都》《我们的歌》等多档综艺节目以及央视春晚、中国文联春节大联欢、央视五四晚会等多档晚会节目。而在音乐剧方面,他出演的《我的遗愿清单》《在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剧目基本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剧院魅影》没有放过阿云嘎这个“卖点”。

自从公开了“魅影”阵容后,《剧院魅影》的宣传就围绕阿云嘎展开。以微博为例,截止7月16日,官方微博共发布或转发了19条关于阿云嘎的微博,而关于另外三位“魅影”刘令飞、何亮辰、马佳的微博只有10条、9条、5条。

在发布相关物料的时候,也都是将阿云嘎的放在前面,并借着阿云嘎的名号进行宣传。

此外,剧方还宣布为阿云嘎担任《剧院魅影》的联合制作人,并制作了“阿云嘎《剧院魅影》排练幕后”等视频,在央视上播放。

这样的宣传策略,无疑更让阿云嘎的粉丝期待能看到他的表演。

根据数据显示,在首演结束的5月2日,#阿云嘎 魅影#和#剧院魅影#的话题都冲上了热搜榜。前者的阅读话题量超过了30万,而后者的话题阅读量则只有22万。由此可见,《剧院魅影》的观众中,阿云嘎的粉丝占据了相当一部分。

然而,盲盒抽中阿云嘎的概率并不高。据统计,在目前巡演结束的67场演出,阿云嘎只出现了14场,只占20%,泉州站更没有一场是阿云嘎。

此外,还存在剧方“反水”临时变更场次的现象。比如,厦门站承办方曾发微博暗示,厦门站会有阿云嘎的场次,不少阿云嘎粉丝知晓消息后迅速下单。然而就在官宣的当天,官方又删除了这条微博,让买了票的观众措手不及。

很多没有赌中阿云嘎场的粉丝,想要把票出掉却出不掉。阿云嘎的粉丝小羊向河豚君透露,“不少人都赌阿云嘎会在深圳场的末场。结果场次公布,他不在末场,我的几个群就被出票消息刷屏了,大家都在出骨折价票,最后我自己的几张票也以几乎五折的价格出掉了”。

相比于其他场次的大跌价,阿云嘎的场次价格一路走高,原本280-1080元的票价被炒到了两千,前排票甚至四千块以上。

上海场的观众小笑表示,“但凡是阿云嘎的场次,剧院外面都有黄牛收票卖票,黄牛基本可以做到现场收票然后现场快速卖出去”。

观众小瓜则发现有黄牛在咸鱼上竞拍阿云嘎的场次,“他告诉我现在的价格是3500,你至少要出3500以上的价格,如果后面有人比你出的价格高,那可能他就拿走了”。

甚至还有粉丝在赌中卡(司)后,化身成“粉牛”,溢价售出阿云嘎的场次。也就是说,有阿云嘎的场次最高能炒到4000多元,而没有他的场次在急甩的情况下又变成了4、500元,足足十倍的差异让粉丝集体参与了“黄牛”行为。

赔了钱,还不一定能看到偶像的表演。也难怪剧方会收到粉丝的“讨伐”。

普通观众就没权利挑选演员吗?

在这次“盲开”事件中,不少非粉丝观众也表示了不满。

有网友爆料,《剧院魅影》剧方曾回复投诉的观众,“你又不是看明星演唱会,谁来演不都是一样嘛?”。

暂且不谈这一条来自观众消息的真假,剧方选择“盲开”,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遵循了一种“剧重要,明星不重要”的逻辑,认为观众不应该挑选明星演员。

但这样的论调,明显置阿云嘎的粉丝扛票房的能力于不顾,另外,音乐剧作为一门现场表演艺术,它的魅力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头部演员来呈现。即使是像《剧院魅影》这样制作精良的剧目,如果选择的演员不合适或水准不够,可能也会出现“车祸”的情况。

在正式巡演前,就有网友调侃《剧院魅影》盲开“就好比你演唱会买票有一半的可能性是听韩红老师唱歌,另一半是听我唱歌”。

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是从观众的反馈来看,《剧院魅影》不同阵容的表演效果确实有较大的差距。

抽中某些阵容场次的观众感叹“值回票价”“唱得我颅内高C了”;而另外一些场次的观众抱怨,演员出现了气息不稳、破音、台词不准等情况。

其中争议较大的,是“小c”和“子爵”的部分演员。有观众直言“他的表演让我如坐针毡”“真不知道这种人为什么能来演”。

观众付出了同样的票价,观剧体验却远远不如其他场次,显然是不合理的。

除了水平有所差别之外,不同演员的演绎方式也有所不同,观众也会因此有偏好的演员和卡司组合方式。这也是为什么常有音乐剧观众会选择“集卡”,买票看所有卡司的表演。

因此,即便不是粉丝,观众也应该拥有选择卡司的权利。

什么样的盲盒可以开?

横向对比的话,可以发现在英美地区,音乐剧“开盲盒”是很常见的情况。比如,百老汇版《剧院魅影》就没有公开每场演员阵容,但很少观众因此表示不满。

那么究竟是原因导致音乐剧盲盒被“差别对待”了呢?

首先,国外的“盲盒”和《剧院魅影》中国版的盲盒性质有所不同。以百老汇为例,音乐剧演出的主要角色都是有明确的主卡和替补之分的,也就是俗称的A卡和B卡。而B卡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的替补(alternate),每周固定一到两天表演;另一种是非固定的替补(understudy),只有当主卡的演员出现生病等状况才会演出。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主卡的演员进行表演。

无论是哪种情况,A卡的登场可能性是远远要高于B卡的。而中国《剧院魅影》则实行的是平行卡,几位主演的出场概率都是观众无法掌握的。

与此同时,百老汇也允许演员透露自己的演出行程。如果临时不能出场表演,很多A卡的演员会在社交媒体上提前告知观众。

同时,据音乐剧制作人老莫介绍,英美等地音乐剧演员的培养体系相对更成熟,演员水平差距相对较小。哪怕是B卡的演员,也往往能带给观众良好的观剧体验。

此外,英美音乐剧较少会把演员作为主要宣传点,更多是围绕剧目的制作进行营销,因此也不会因为临时换人,给观众留下“诈骗”的印象。

有资深人士就向娱乐资本论表示,音乐剧盲盒并不是不能开,而是应该在一个合理的机制下开,而不是在一个明显有人气演员、且该演员还在抗票房的情况下,对人气演员的粉丝进行盲开。

为什么大IP的路如此艰难?

从一开始的万众期待,到如今的争议不断,《剧院魅影》中国版的命运不得不令人感到唏嘘。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剧院魅影》的“盲开事件”是音乐剧行业初级发展阶段下的必然产物。

“像《剧院魅影》这样大型的音乐剧,它的引进制作费用比一般的音乐剧要高很多,如果没有长期的驻演的话,是很难盈利的”。老莫表示。

据悉,《剧院魅影》在百老汇运营一周的成本大约在90万美元左右。有人就统计过,如果将那些灯光、服装、道具等成本平移到国内来,“起码成本在500万以上”,考虑到中文版《剧院魅影》还需要支付高昂的版权费和译配费,制作成本只会更高。

在英美市场,可以通过长期的驻演或者是长周期的巡演来收回成本。但是这在国内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一方面,中国缺乏能够长期演出的优秀音乐剧演员。

国内的音乐剧演员,尤其是顶流的音乐剧演员,往往需要同时扮演多个角色,在不同的剧组里穿梭。他们不太可能像百老汇的音乐剧演员,在同一部剧上投入过多的时间。

即使有音乐剧演员愿意长期驻演或巡演,他们是否能够饰演好角色,又成了一个问题。正如前文所说,我国音乐剧教育起步较晚。2022年2月22日,教育部才将音乐剧专业列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名单。在全国范围内,只有中央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少数艺术类院校才开设了音乐剧专业。

而像《剧院魅影》这样的译配剧,对演员驾驭台词、体会故事情节的要求又非常高。不难想见,真正能演好《剧院魅影》的演员恐怕少之又少。

另一方面,国内的音乐剧市场仍不够发达,像百老汇能成为全球知名的音乐剧胜地,也离不开上百年的品牌沉淀和市场积累,甚至是全球化的观众票池。

回到《剧院魅影》这样的高成本大IP,只靠上海一地的驻场明显无法满足回本需求,阿云嘎这样级别的演员为了保持状态也不可能陪着全国巡演场场不落,而为了在疫情后快速回血,国内音乐剧的投资方倾向于快速盈利。一方面压缩剧目制作的周期,一方面挑动粉丝的购买热情,缺乏对项目的长远规划。

因此,我们可以说,正是因为中国音乐剧市场的不成熟,没有充分的条件容纳《剧院魅影》这样的大IP的环境,才催生了“盲盒”事件。

近年来,随着《声入人心》《爱乐之城》等综艺的热播,越来越的中国观众开始了解音乐剧这一行业,关注到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剧演员,愿意为之买单。

据《2021中国音乐剧指南》显示,2019年中国音乐剧共演出2655场,票房收入突破6亿元,达到了行业最高峰。

而《剧院魅影》“开盲盒”事件的发生,却给我们在敲响了警钟。我们离建立真正成熟的音乐剧市场,还差得很远。

本文系作者 娱乐资本论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7:24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第六轮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17:23

东莞:非户籍居民居住证满1年可申请入户,6月1日起实施

17:18

中国石化:一季度归母净利润183.16亿元,同比下降8.9%

17:16

海南:到2027年底,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17:12

中通客车:一季度净利润4238.45万元,同比增长105.08%

17:09

探迹FT创业加速器挂牌,所涉基金规模上亿元

17:00

小米回应“布局7款车型、增程SUV对标理想”:消息不实

16:58

北京:电冰箱等26类绿色智能消费品换新最高补贴1000元

16:57

温氏股份:一季度净亏损12.36亿元

16:56

北京支持汽车报废更新,最高获1万元补贴

16:53

九安医疗: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58.86%

16:44

乘联会:3月乘用车批发量219.5万辆,同比和环比均出现两位数增幅

16:41

我国完成四机并联液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总推力超500吨

16:36

天音控股:2023年营收948.25亿元,同比增长24.07%

16:35

恒逸石化: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087.19%

16:34

马斯克称乐见中国电车取得进展

16:33

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通报国家组织药品集采部分价格异常品种投标企业约谈情况

16:31

四部门:在全国范围启动2024年医疗保障基金飞行检查工作

16:28

海通证券与商汤科技联合发布金融行业首个多模态大模型

16:21

阿里妈妈发布智能投放产品“阿里妈妈UD智汇投”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