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两轮减持无缝对接,智度股份为何被控股股东“看空”?

控股股东刚减持完,又发布减持计划公告,难道是“跑路”心切?

日前,智度股份(000676.SZ)发布公告,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北京智度德普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简称“智度德普”)《关于智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减持计划实施完毕的告知函》,据悉智度德普通过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减持公司股份数量2552.99万股,占目前总股本比例为2%,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

与上述《告知函》一道而来的还有,智度德普《关于公司股票的减持计划告知函》,计划在本公告披露后15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2553.01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2%。

从时间上来看,控股股东两轮减持可谓是无缝对接,难道是其“跑路”心切,已顾不得姿势难看?7月10日,作为减持计划披露后的首个交易日,受此消息影响,公司股价开盘即遭遇低开,随后震荡走低,截至当天收盘,股价收报6.55元,下跌2.96%,总市值83.61亿元。钛媒体APP注意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为私募基金,入主公司后投资盈利困难,早在2019年便开始频繁减持,而此举也引发市场投资者的不满,甚至还被质疑过是否利用回购来配合减持。此外,在控股股东频繁减持背后,公司业绩表现也难言乐观。

私募控股上市公司,投资盈利很为

智度股份前身为1996年12月上市的思达高科。

2014年,原大股东河南正弘置业萌生退意,于当年12月底,将持有的630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20.03%),以每股10元的价格转让给智度德普,总计转让款6.3亿元。从此,智度德普便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2016年5月,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智度德普、西藏智度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西藏智度”)参与智度股份的配套定增,价格为6.72元,智度德普参与定增认购3.75亿股。当重组完成后,智度德普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持股数量上升为4.42亿股,持股比例增至45.78%。由此,智度德普成为国内首例私募基金控股上市公司的典型案例。

据天眼查显示,智度德普成立于2014年,为浙江中胜实业集团成员,位于北京市,是一家以从事资本市场服务为主的企业。起初,智度德普的基金规模为7.8亿元。执事合伙人是西藏智度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吴红心100%持有。凭借出资比例,吴红心成为智度德普的实际控制人。

2015年8月28日,智度德普完成基金扩募,扩资后基金合计资金达到41.61亿元。

从当时的投资情况看,智度德普投资思达高科可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2015年10月9日,智度股份复盘后股价连续13个涨停,从停牌时(2014年11月7日)的8.16元,涨至2015年10月27日的28.22元,之后再次震荡上行,一直到2015年11月23日最高的46.72元。从当年10月9日—11月23日短短一个半月时间,公司的股价涨幅高达472.55%。

而智度德普2014年底受让的6300万股,在2015年11月23日的账面价值最高到29.43亿元,账面浮盈23亿。此后股价大幅回落,至配套定增重组完成后的2016年5月18日,股价回到20元左右。不过,和公司6.72元的定增价格依旧有着巨大的盈利空间。

那为何控股股东不看好智度股份,频频减持?

一方面,可能作为私募基金的智度德普入主公司后投资难以盈利。

查看智度股份公告可以发现,智度德普第一笔股权转让的6300万股股份,已经于2017年12月29日以每股10.1元的价格出售给西藏旭赢百年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旭赢”),转让价款共计6.36亿元。也就是说,智度德普的这笔投资,每股仅获得0.1元左右的收益,三年时间总回报率仅为1%,年均回报0.33%,仅堪比银行活期存款的回报率。

而第二笔定增投资可能也比较悬。结合近几年智度股份的分红送配,简单除权,智度德普当时定增的成本大致降为5.1元。但考虑到智度德普在2016年1月—2016年2月的竞价收购的300多万股股份(均价在23元以上),加上这些年的资金成本以及基金管理费等各项费用,其实际支出成本可能已经高于5.1元。

另一方面,按照智度股份的公告,近年来公司一直处于无实际控制人的状态。

目前智度股份的大股东为智度德普,而智度德普的控股股东为智度德正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智度德正”)。智度德正在2019年4月完成新一轮增资,原实际控制人吴红心对智度德正的持股比例由50%下降至23%,智度德正经营管理层陆宏达、赵立仁所持智度德正股权比例均上升至22.5%。公司表示,由于相关方持股差别不大,各股东之间无一致行动的安排,故智度德正无实际控制人。对此,有金融行业人士告诉钛媒体APP,上市公司无实际控制人一般是一种不好的事情,无实际控制人的公司可能会遭敌意收购导致控股权不稳定,主要股东意见分歧则会影响公司经营、决策效率延缓等,因此构成“无实际控制人风险”。

控股股东频繁减持,引投资者不满,曾被质疑利用回购配合减持

实际上,本次减持并非智度德普首次减持。

早在2019年,智度德普便开启减持之路。从2019年起,智度德普以每年1—2次的频率集中竞价减持公司股票,并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股票,如今到2023年仍未停止。年内公司已5次发布《关于控股股东减持公司股份超过1%的公告》。据数据统计,2019年10月至2023年5月26日,控股股东智度德普已累计减持公司约2.55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从37.16%下降至18.63%。

值得注意的是,据公开信息显示,智度德普近期大宗交易折价率均超10%以上,甚至惊现15%折价率。5月5日、5月18日、5月23日,公司通过大宗交易成交金额分别为912万元、1060.49万元、1286.5万元,折价10.85%、15.68%、14.95%。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连续出现折价的大宗交易,可能代表利空,因为不惜成本抛售股票,有可能是公司未来的业绩预期不好,这对股民的信心影响很大;同时也有可能是股东处于特殊情况急需把资金变现,所以低价卖股票。

实际上,控股股份频繁减持也遭到市场投资者的质疑。有投资者曾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就此提问,希望公司解释其频频减持的原因和资金用途。对此公司表示,“公司股东减持系股东基于自身资金需要而进行的正常减持行为,且控股股东减持比例严格遵守深交所相关规则。”或许,这个答案似乎并不能令市场投资者信服,在股吧中,投资者的负面消息不断,有观点认为,“这个位置减持,就是不看好公司后市”。

针对上述问题,钛媒体APP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智度股份询问,上市公司回复称,控股股东为私募基金,有存续期,里面LP有退出需求,抑或是基金也有自己的资金需求,进而减持。

此外,公司曾经有股东减持引起过监管层的注意。2月6日,深交所对公司原非控股股东杨方下发《关于对杨方给予公开谴责处分的决定》,表示其原股东杨方违规减持套现1.84亿元,对其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向社会公开。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前还被市场质疑是否利用回购信息配合减持。

6月6日,公司发布《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显示,2022年12月17日—2023年6月5日,公司信息披露义务人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股份权益变动达到5%,累计减持上市公司股份6383万股。然而,公司股东持续减持同时,公司在2023年1月又推出回购股份方案。截至2023年5月31日,公司通过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121万股,占公司目前总股本的0.88%。

对此,有律师表示,如果在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股东减持,公司又回购,可能是打算把上市公司业绩亏损所带来的投资风险转嫁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这可能也是上市公司向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一种方式,即试图通过回购来稳定公司股价以方便大股东减持,公司这种行为可能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

而公司则表示不存在利用回购信息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况。

转型并购过后,业绩遭遇变脸,资产减值成重“灾区”

资料显示,智度股份原本的主营业务为仪器仪表,于1996年登陆资本市场。起初经营还算有条不紊,2008年开始便走向扣非净利润连年亏损的恶性循环。

由于业绩经营难有起色,公司转而进行并购。2016年,公司完成对猎鹰网络、SPE和智度亦复等4家互联网广告传媒子公司的收购后,成为集互联网搜索、大数据、AI、IOT、区块链等技术领域,开发并提供大量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与服务的公司。

改头换面后,公司业绩有所变化,猎鹰网络、SPE和智度亦复均完成业绩承诺。2016年—2018年,公司营收分别为23.64亿元、63.74亿元、76.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6亿元、5.27亿元和7.13亿元。可到2019年,公司盈利却出现下滑,归母净利润为6.2亿元,同比下降13.1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下降更是明显,为3.92亿元,同比下降40.32%。因此,公司大有“过承诺期,业绩就变脸”的样子。

然而2022年业绩情况貌似更为严重。公司实现营收26.58亿元,同比下滑53.22%;实现净利润-3.89亿元,同比下滑403.24%;实现扣非净利润-4.20亿元,同比下滑819.60%。对于业绩亏损,公司表示,2022年,在国内公共卫生事件反复、宏观市场经济放缓及整体消费环境变化等因素的背景下,对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合计5.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称子公司智度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向比特大陆购买云算力服务所产生的数字资产(比特币)存在减值的迹象,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为此公司计提6318.32万元的减值准备。换言之,2022年公司光是“炒”比特币亏损就达6000万。相比其他减值,更为严重的还是商誉计提减值。2022年商誉减值计提超3亿元,这个金额对于2021年净利润只有1.28亿元的公司来说可能确实巨大。就今年第一季度业绩来看,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9亿元,同比下降20.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50.7万元,同比增长55.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50.9万元,同比增长34.10%。不过该增长含金量可能很低,因为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为-6078.35万元。对此,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减少所致。(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翟智超)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