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住宅产业化时代叩门

住宅产业化的推广和实施,将改变房地产产品传统的生产链条,一次实质性的革命或将拉开序幕。

3月30日,由万科、中粮地产、清华大学等32家机构组成的住宅产业化产业联盟正式成立。

同日,北京市住建委主任隋振江发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包括推进住宅产业化的10个主要措施。《意见》提出,北京市在2010和2011年土地供应计划中安排建筑面积分别不少于50万和100万平方米的土地用于产业化住宅建设。2012年和2013年,为住宅产业化推广期,规模还将扩大,产业化住宅项目比例分别达到7%和10%(按建筑面积计算)。

北京率先启动3年住宅产业化试点的举措,意味着在经历了多年的沉寂之后,中国的住宅产业化迎来了真正的发展机会。不仅如此,随着住宅产业化在北京的推广和实施,将对其他地方城市产生示范效应。而随着住宅产业化对房地产产品生产链条的改变,中国房地产业迎来的将是又一次实质性的革命。

发展机会

住宅产业化推进有3种模式:以政府为主体推进、以领袖企业为主体推进、以行业协会为主体推进。3月30日由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规划委、国土局等8部门联合出台的意见、万科10年住宅产业化的探索和北京住宅产业化产业联盟的成立,表明在北京,这3种模式完全具备。

依据《意见》,北京市将逐步推广适用于产业化住宅的先进技术和标准体系,而一批不符合绿色要求和产业化技术要求的产品和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意见》中明确,北京将推广住宅一次性装修到位。对产业化住宅项目,100%施行一次性装修到位。同时,《意见》提出力争3年内初步形成产业化住宅地方标准体系,包括设计、部品生产、施工、物流和验收标准等。据悉,北京市将建立住宅产业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协调,推进北京市住宅产业化工作,同时组织成立住宅产业化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由北京市政府主持,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成员单位包括市规委、发改委、国土局等多个部门。

而记者在参加《意见》推出之前的中国人居会客厅——“如何促进北京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研讨会中得知,保障性住房将是推进北京住宅产业化的突破点。“今年,自住型、改善型等各类政策性住房用地占到住宅供应总量的50%以上,这为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政府会全力支持。”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城建开发中心博士李禄荣透露。

由保障性住房去推广住宅产业化的提议获得了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开彦及阳光100置业集团常务副总裁范小冲、北京万科公司相关人士的支持,“北京市从保障房开始尝试住宅产业化是较为可行的方式。保障房是最需要标准化的,这样才能控制好成本和品质问题”。

“通过几年的努力,形成成熟的标准体系与技术体系后,未来北京住宅产业化的规模还将扩大”。李禄荣表示。事实上,除北京以外,上海、深圳、安徽省等地也开始了自己的实践,深圳被确定为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可见,随着各地政策性住房建设力度的加大,住宅产业化的步伐将会加快,而如万科这样较早进行住宅产业化的房地产企业将面临绝好的发展机会。

产业链大调整

住宅产业化面临的发展机会,使得突破部品、部件产业化瓶颈成为当务之急。目前中国这方面管理制度、监理制度不完善,建筑产品设计的周期很短,对产品考虑不细致不周全,这就使得成千上万部品部件处于无序、无组织的发展。

通过10年产业化,万科打造了自己的产业化联盟,获得了预期的成功。

但是,以企业为核心形成的小产业供应链受限于社会产业链的不成熟,难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并且产品选择、成本控制十分有限。而开发企业技术储备的薄弱,增加了住宅产业化建设的难度。

“万科本身是一个集成系统,要组织几十个商家为他一家专门生产,是形成了一个小的生产链。”开彦说:“但对于别的开发商,比如阳光100、万通、金地、绿地这些公司来说,万科的产品反而是非标性产品。每个开发商擅长的建筑产品都不一样,所要求的部品规格、材料也不一样,万科的东西没有办法直接用在自己的项目上。所以这些开发商所呼吁的是要有个标准的产业化链条,用在哪家都合适。因此,北京住宅产业化真正起步的关键是部品部件的产业化及整个产业链的有效协调。”

“只有标准成熟、成本降低、品质保障、规模配套后,开发商才会大规模介入住宅产业化。”范小冲指出,“因为部品部件的非产业化、产业链资源配置不合理、住宅产业化建造成本偏高三方面问题一直困扰着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对此,李禄荣也回应说,北京3年内初步形成产业化住宅地方标准体系,计划在东西南北四区域建设若干家预制部品生产企业,扶持大型混凝土生产企业和3-4家大型传统建材企业转型,在2015年前培育4-5家联合体和大型产业集团。

这意味着今后几年,北京的住宅产业化要引发一次产业升级,即把房地产业简单的低智能、劳动力密集型、民工型盖房模式转变为技术工人生产模式;与之相随的,是标准体系的完善——它将为住宅产业化提供技术的支撑和越来越多的相关企业介入。而谁能抢得先机,谁就在以后的产业化路途中更有发言权。

我们可以预见,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产业化实用技术人才,提高住宅产业化设备认知程度,加强对住宅产业化项目设计质量的监管等,都将是今后的工作重点。几年之后,在政府、部分房地产企业和建材商的共同努力下,住宅产业化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实现住宅从投融资、科研设计、开发经营、新型建材和住宅部品制造,集成运输、房屋销售和物业管理服务等住宅相关产业一条龙的住宅生产和管理模式终将诞生。在此情况下,传统的房地产开发模式、建材生产模式和经营思路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一次实质性的革命—— 一场产业化的全面整合也将拉开序幕。

本文系作者 潇棋1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