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清北博士都中招,谁在炒作“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年”?

我们距离重建一个“良性的社交账号生态”还很遥远。

图片来源@unsplash

图片来源@unsplash

文丨商业向心力

各种营销文谣言飞舞的时候,人们更应理性思考:社交账号及其个人IP,究竟该贡献怎样的社会价值? 

这两天,一条“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年”的耸人(听闻的)新闻在自媒体中疯传,而搜索文章竟然发现,就连知名的清北博士等高知人群也都纷纷中招转载。

清北博士后转发“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年”谣言

可能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把各种媒体信息当作“快餐”,只顾着囫囵吞下、随手转发,无暇顾及信息是否足够真实、可信,相信张德礼教授的转发也是如此。

营销号作者大概也深知,看的人不会深究原委,因此也就堂而皇之地公然编造“震惊体”的数据信息,并用各种煽情夸张的表达方式和浮皮潦草的调查研究,拼凑起一篇篇“10万+”文章,以骗取的流量和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这一个小小的案例,来探讨营销号泛滥对社交媒体“生态价值”的破坏,以及我们究竟应该构建一个怎样的“社交账号价值体系和经营导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正在进入的“数智经济”时代。

先简要说一下整体的行文逻辑:

1、“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年”系虚假炒作,该说法无出处,且非专业人士判断

2、应重塑社交账号价值生态,引导其发挥“先进生产力”价值,促数智经济发展

吓人的营销文:炮制“圣经级别”大饥荒

“新冠疫情是二战以来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这是国内外媒体形容新冠疫情的常用口吻,然而到国内“营销号”的嘴里,马上就变成了疫情比二战还要严重,号称“空前的大饥荒或将席卷全球,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年”。

社交账号撰文称“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年”

文中称“全世界75亿人,1/30可能看不到2021年的阳光”

“可能饿死2亿人”,意味着什么?

要知道整个二战总伤亡也就7000万人,这还包含了直接死于战争和跟战争相关原因死亡的人数,比如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饿、传染病、征募劳工等。如果2020年“可能饿死2亿人”,这相当于3次“二战”的水平了,这种“可能”也太丧心病狂了。

由此,我们下载并研究了一下“营销号”的消息源——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发布的《2020 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报告中的确强调了疫情的严重影响——2020年全球将有2.65亿人遭遇粮食危机,比2019年翻了一倍。

但准确地说,2019年也有1.35亿人遭遇了粮食危机。看到这个数据,“营销号”们是不是后悔去年没写一篇“1亿人可能饿死在2019年”的“10万+”文章呢——真是“好怕怕啊”。

WFP《2020 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报告的截图

WFP《2020 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报告的截图

其实,营销号明显是“偷换概念”,强行在“2.65亿人遭遇严重饥饿威胁”和“2亿人可能将会饿死在2020年”之间划等号。

实事求是地说,被饥饿严重威胁就一定会饿死吗?传染了新冠肺炎就一定会病死吗?两者是同样的道理,这里面有一个“致死率”的问题,只是被饥饿、疾病威胁了生命,其实真正饿死或病死的几率很小,可能都不到百分之二、三,所以有2.65亿人被饥饿严重威胁,并不意味着“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年”。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是想以此数据引起人们对饥饿威胁的重视,而到了营销号这里,却变成了用夸张的数据制造大饥荒的恐慌。

事实上,《2020 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对饥饿等级有充分的说明,处于饥饿严重威胁三级以上的2.65亿人,并不是说这些人都有“饿死”的风险,具体我们就不详细解释了(看图即可),总之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营销号说的那么脆弱。

报告中对“饥饿严重等级”的详细说明

营销文中还有一个耸人听闻表述是——“圣经级别”的粮食危机。

我一开始没怎么搞懂这句话的意思,有点懵,“圣经级别”是什么级别?然后紧接着又被小编很及时地强行科普了一番,说这是“在《圣经》里,都是从未出现过的”,我心想现在不读《圣经》都读不了文章了吗,我哪里知道哪件事圣经里出现过,还是没出现过?

社交账号炒作“圣经级别”的粮食危机

好奇心驱使我们一探究竟,结果发现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标准说法是“biblical proportions”的粮食危机,我们这才恍然大悟。Biblical有两个意思,“有关圣经的”或“宏大的”,所以这个词字面直译的话还真是“圣经级别”的大饥荒。

媒体错误翻译成“圣经规模”粮食危机

但其实“biblical proportions”真实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足以载入史册的”,也就是说世界粮食计划署认为2020年这次粮食危机将是足以载入史册的,并不是说“圣经里没有出现过的”。同时,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说的“未来3个月每天饿死30万人”,也不是指全球,而是特指少数几个战乱或动荡的国家。

“未来3个月每天饿死30万人”是少数国家的动荡地区

所以说,现在看网上文章得有个大心脏,否则真的每天都要被“营销号”吓死了。

另外“圣经级别”的这个梗还是蛮欢乐的,大家写文章不妨借鉴一下,比如说自己“今天写了一篇‘圣经级别’的文章”,“吴京正在拍一部‘圣经级别’的电影”,“郭德纲讲了一个‘圣经级别’的相声”“肖战的粉丝制造了一场‘圣经级别’的吵架”,会不会很符合“后浪”们的二次元调性?

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社交账号价值体系”

长期以来,一些恶意营销号几乎不做专业输出,一味“蹭热点”、“洗稿”和制造各种虚假的“噱头”,导致好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交账号反而被埋没了。

年初以来,相关部门对“恶意营销号”进行了专项整治,一大批炒作新冠疫情的营销号被封杀,几百万、上千万的社交账号也一夜消失,这很大程度上清朗了网络空间,消除了“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影响。

但打击恶意“营销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距离重建一个“良性的社交账号生态”还很远,当前的重中之重,媒体应积极引导各类社交账号,通过发挥自身的“社会价值”来实现“自我价值”。

所以,今天我们就借着辟谣“2亿人可能饿死在2020年”的机会来谈一谈,当前中国从“数字经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向“数智经济(5G+AI+物联网)”跃迁过程中,社交账号及其个人IP应该发挥怎样的价值,我们身边有哪些榜样可供借鉴学习。

我们这里就先说结论,再简要阐述原因。

我们认为,在促进数智经济发展方面,社交账号可以发挥以下“四重价值”:

第一,社交账号及其IP可以经营成为“学习型社会的社交刚需”,代表账号是“李永乐老师”、“回形针PaperClip”。当前,经济社会从“数字经济”向“数智经济”跃迁,加速倒逼中国进入一个学习型社会,“知识供需”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所有行业领域的技术知识体系、商业运行逻辑和市场营销机制都在“加速”蜕变,人们想要适应它就需要不断地快速学习,一些技术型、知识型、专家型、意见领袖型网红开始集中涌现和快速崛起,这些网红账号正是当前中国学习型社会实实在在的“社交刚需”,无论处于哪个岗位,他的专业知识都可以为别人学习和赋能。

第二,社交账号及其IP可以经营成为“在线化商业的社交刚需”,代表账号是“薇娅”、“罗永浩”。薇娅和罗永浩等直播账号出现的背景,正是因为中国在线化商业的空前发展,他们解决了过去“买家秀”和“买家秀”完全不对等的网购难题,降低了人们网上购物的“选择”和“试错”成本,为线上商业全流程节省了时间,带来了在线商业的效率升级,也为本土品牌消费的崛起创造了空间,未来的数智经济阶段,虚拟电商与实体店铺将进一步融合,这种在线化商业是很好的“虚实结合”商业的探索,尤其当VR、AR技术应用到直播购物之后,人们更可以身临其境地和薇娅、罗永浩们面对面看到真实的“卖家秀”,每一家店铺无论线上的还是线下的,都可以通过社交账号来尝试这种全新的在线化商业,为顾客减少试错或出行成本。

第三,社交账号及其IP可以经营成为“跨文化、跨圈层沟通的社交刚需”,代表账号是“李子柒”、“赶海阿峰”。商业社会一直存在的问题上,因为人们缺乏对跨地域、跨文化、跨圈层的了解,增加了人们的彼此“信任”的成本,比如非洲人不了解中国,怎么愿意和中国做生意?高知人群看不到底层人们的生活状态,如何做好决策建议?所以社交账号给我们提供了中国各个职业、各个圈层人群的现实生活状态,让文化和圈层的隔阂经由可感知、可沟通的IP,比如,从赶海阿峰身上可以了解到沿海渔民真实的生存状态,感受“环保”对于渔民生活、渔业生产的价值,最主要的是,通过社交账号观察不同职业的“痛点”,也更便于找到各行业“数智化赋能”的机会,我们整个社会就是由无数个李子柒、阿峰这样的“(曾经的)小人物”构成的,我们只有足够地接近和了解彼此,才能让社会整体的进步曲线平滑上升。

第四,社交账号及其IP可以经营成为“各领域意见领袖的社交刚需”,代表账号是“秦朔朋友圈”、“胡锡进”、“吴晓波”等。各个行业一定要有一些意见领袖账号,用他们深入的洞察和专业的输出,来启迪社会各类群体的思考和正确行动,减少社会的试错,消除群体的认知陷阱,关键时刻还能由他们去触碰一些普通人不知道如何触碰的话题,比如最近关于中国需要“1000枚核弹头”的讨论,如果胡锡进不基于当前国家安全去触碰这样的话题,普通人无论如何是无法真正感知我们所处的国际大环境和提出这样有意义的国情教育话题的。当然,意见领袖的每一次思考和观察不一定都是对的,但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些眼睛不停地为社会进行瞭望或哨探,以确保大家走在正确的方向并规避可能的风险。

我们需要怎样的社交账号价值体系?

总之,我们认为对于社交账号及其个人IP而言,专业”和“正能量”两个词是不足以概括的,人们应该触及中国当前经济社会的“内核”去思考和定位他们的真正价值,中国当前经济的内核就是——“我们正在进入数智经济(5G+AI+物联)的新发展阶段,互联网将把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粘合起来、把人和人、人和机器都一一粘合起来”,因此,这要求我们不仅仅需要技术的手段,更需要人文的手段作为“粘合剂”,用社交账号及其背后的IP把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做串联。

从这个角度,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个良好社交账号价值体系”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价值了,社交账号完全可以经营成为促进数智经济发展的“更高的生产力”。当一批这样的“社交账号IP”陆续成长成熟起来,他们将不再只是人们口中的“网红”,而是成为中国数智经济的中坚力量“数字中产——一个正在崛起的轻资产的创富群落”中的一员。

本文系作者 杜鸣皓频道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喜马拉雅文章页评论上方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作者把情况想的太简单,要知道我国的网民依旧以第科学素养的人群为主,对于他们而言,抓眼球的文章模式更适合,你很难把文中的模式推广开。我觉得首先从说服家长不随便相信微信朋友圈的文章开始吧

    回复 2020.05.13 · via android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