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关店潮”来袭、影院行业洗牌开始,谁是下一个星美?

影院寒冬,大家都不好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拖欠员工工资、频频贷款、被列入失信名单、估值200亿借壳失败、140家影院短暂停业、恒生指数公司宣布自12月10日起将星美控股从恒生综合指数中剔除……

今年以来,有关星美影业的报道接踵而至,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到满满的苦涩,这家原来具有不错上升势头的公司变得摇摇欲坠。

不过据《证券日报》19日的报道显示,作为星美债权人之一的“中植系”已经组建好团队,将介入星美资金链困局。

欠债超30亿元、近2/3影城停业……“老赖”星美寻得接盘侠

此次“中植系”的出手,对于身处泥泞的星美而言,相当于“雪中送炭”。实际上,星美与“中植系”并非首次接触,此前就曾有过一段渊源。

今年1月,筹划重组事项的上市公司宇顺电子发布公告称,此次的重组标的为成都润运,暂估值为200亿元。其中,成都润运正是星美控股旗下影院的运营主体。

然而,此次重组事项最终以失败结束。根据宇顺电子随后发布的公告显示,*ST圣莱于4月14日公告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其中提及“对成都润运实际控制人同时也是*ST圣莱实际控制人的覃辉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

(成都润运1月股权结构)

那么,此次“中植系”接盘星美,能否让星美影院绝地求生?

12月6日,港股上市公司星美控股(0198.HK)发布公告称,截至2018年11月30日,星美集团在国内经营约320家影院,其中约140家已短暂停业,而约11家有可能将于不久之后因集团不能支付租金而失去赎回权。

同时,星美尚欠运营管理等费用共计约4.59亿港元,其中未付员工工资1.08亿港元,未付物业租金2.01亿港元。此外,集团贷款未偿还本金额及应计利息分别约34.86亿港元及2.89亿港元。上述所有欠债款项共计超过了30亿元人民币。

债务压身,星美的业绩也没有多少好看的地方。8月31日,星美控股公布2018年的中期业绩,其净利润同比下滑2%。三天后,星美控股再次发布公告称,其股票将停止交易。

显然,星美自身爆发出来的问题还是不容小觑的。此次中植系接手星美部分影院,也只是一定程度上对星美“施以援手”,星美能否绝地求生的答案仍是不确定的。

2016年底,影院数量260家;2017年底,影院数量365家……按照星美影院的规划,大幅度扩张的同时重点布局三四五线城市,但贸然突进的星美遇到了资金大问题:其销售和财务成本大幅上升,新收购影院营业额未达预期需要进行大幅商誉减值。

扩张过程中需要影院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合理运营。星美影院的资金链出现问题、经营难题尚未解决,显然目前星美影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都离不开其之前进行的大规模扩张。

此次“中植系”若接盘星美旗下部分影院,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星美的资金链压力,但星美仍旧没能改善并提高自身经营能力,未来即使“存活”下来,也难免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场均人次连年跌、前三季净利润仅增0.31%,万达头部优势减弱

其实,今年电影行业的大环境并不算乐观,影响到了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经营者。除了星美一家遭遇了重创,其他影院投资公司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今不如昔、优势不再。

由于有很多非稳定因素影响,影院投资公司之间无法直接进行对比。不过,场均人次数据的变化倒是也能看出一些问题。

从数据的整体趋势不难看出,万达、耀莱、中影等领跑整个行业的影投公司,如今的优势相比几年前都有了不小的减弱,场均人次逐渐拉近,颇有一种“大家都差不多,大家都不好过”的局面。

场均人次的变化跟影院的大规模扩张不无关系。而银幕盈利增速远低于银幕数增长,影院业务增收不增利——疯狂的扩张,带来的却是利润挤压和业绩亏损。

以万达为例,这一系列的变化就体现在其财报中。根据万达财报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万达电影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7.06%;净利润12.68亿元,同比仅增长了0.31%。而在2015-2017年间,其年度净利润增幅分别为48%、15%、11%。

具体到主营业务电影放映收入来看,万达的毛利率也在不断下降。2014年,万达观影收入的毛利率为19.68%,此后一路下滑,2017年已跌至12.06%。而根据万达2018年的半年报显示,最新的观影收入毛利率为14.46%,另外附属的广告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分别为68.3%和60.8%,占比有所提升。

稳当行业老大的万达影院明显今不如昔,而其他竞争对手也并不好过,完美世界今典院线1年多时间里关了21家店,更多小玩家更是在悄无声息中退场。

某位万达影院经理透露,“周六的客流量才过2000”,即使有明显的提升,也根本不够盈利的。他的说法获得其他影院经理的赞同,“大环境很冷,求生不易”。

寒冬来袭、洗牌开始,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星美?

今年上半年,国内现有48条院线,而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2年,院线数量将会降至25条左右,且票房收入将更加集中于TOP10手中。

同时,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全国有1万多家影院,市场过度饱和,至少要减少到6000家左右才能达到正常水平,所以2019年应该还会继续“关店潮”。

而根据拓普电影智库数据显示,2018年的10个月里,确认倒闭或停业整改的影院已接近300家。即使没关门的,业绩也处在下滑状态。光线董事长王长田也曾公开表示:“蛋糕就这么大,但每周都有新影院进来,势必会让竞争更加激烈,单店盈利越来越少。”

成立于2001年的星美,曾把万达院线视作竞争对手,如今却“轰然倒地”;万达、耀莱等龙头影投也有些优势不再——整个影院行业迎来了一个洗牌和价值重估的阶段。

院线公司应当放弃在影院规模布局上单纯以数量取胜的方式,而应该更多趋向于高品质影院的打造。星美的教训应为影院从业者敲响一记警钟,在自身能力尚未达到足以影响排片权时,盲目求快扩张往往会收到严厉的市场惩罚,变成下一个星美。

此外,竞争的逐渐加大,让传统的放映业务有些捉襟见肘,不少院线公司开始转型多元化经营,这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比如非票务收入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万达电影便打算继续增加非票务收入,来保持业绩的稳定性。但目前国内尚缺超级电影IP来带动非票收入,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如何打开非票收入的风口亟待解决。

总的说来,行业的重组整合和洗牌将会是接下来院线公司面临的大环境,只有稳扎稳打、积极布局才能在越来越激烈的“寒冬”竞争中存活下来。待到革命成功之后,院线公司将完成由量向质的转变,这对行业发展而言将会是一大利好。

本文系作者 首席娱乐官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