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辣评:《模仿游戏》遇冷的背后,是文艺片的一地艰难

从《小时代》到《煎饼侠》,从《大圣归来》到《捉妖记》,本质上都更加接近于一个个成功的营销案例——换句话说——在中国电影业做生意的正确方式。文艺片很难获得市场,因为提高一部“钱”途未卜的文艺片的排片率就像一场豪赌,而大多数的院线是不愿赌也赌不起的。

据《好莱坞报道者》在4月初的一份报道,中国将把现行的“每年34部”进口影片配额提升至44部,并且声明这新增的十部电影全部为艺术电影,为配合外国艺术电影,相应地也会调整“中国特色”审查制度。

对这个消息,文艺青年们尚未开始欢呼,便有人拍砖道:“然而并没有意义,见缝插针而已。”

随着票房贡献主体人群18至25岁的学生假期结束,暑期档观影高峰也进入了尾声。这其中,一部进口影片《模仿游戏》被众多票房赢家无情的淹没在其中,这部奥斯卡获奖影片虽满载国内外好评而来,却也只是为国产大片充当了炮灰——排片率不及10%,首日票房280万。

如果仅从票房角度,今年的电影市场或许可以这样完结:国产大片终于完胜好莱坞了。

电影业的是与非

在问答网站知乎中,网友 @Ronnie X 总结出了电影史上所有票房亏损的高质量电影,其中,在豆瓣评分榜上居前20的《肖申克的救赎》与《搏击俱乐部》赫然其列——好像观众错失一部好电影与时代错失一位好艺术家一样,都是历史上常有的事。从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王小帅的《闯入者》到现在的《模仿游戏》,叫好不叫座,恐怕是现在中国的电影圈一直难以改变的现状。

它们的不叫座其实有很多共同原因。最直接的——找到院线经理问——为什么不给这些获奖的高质影片机会呢?这些“好片子”的排片率跟商业片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直接让文艺片输在了起跑线上——这不公平啊......

院线经理会这样回答,

你们不懂做生意就不要跟我讲什么公平不公平,我们也有生存压力。

说白了就是业界对文艺片深深地担忧啊,不像商业片有题材卖点和偶像明星的宣传保证票房。提高一部“钱”途未卜的文艺片的排片率就像一场豪赌,而大多数的院线是不愿赌也赌不起的。况且,院线也只是电影市场运作环节的一环,某一环节的不合理现象,往往是由整个电影市场的恶性循环导致的。

当一部电影把票房作为存在的主要价值时,即商业电影,或者说广告化电影,这种广告化不仅体现在影片中的广告植入,更主要的是电影的制作与广告文案的策划已经非常接近,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他们迫切需要回答这一个问题:“人们想要(看)什么?”。

暑期档热映每一部国产电影,从《小时代》到《煎饼侠》,从《大圣归来》到《捉妖记》,本质上都更加接近于一个个成功的营销案例——换句话说——在中国电影业做生意的正确方式。

作为一名文艺片的资深爱好者,看海报是我为自己选片重要方式。走在影院里,我几乎一眼就看出来模仿游戏才是我的菜,在争奇斗艳的暑期档影片中,整体昏暗的色调让角落里的它安静得仿佛一株睡莲。没有明显的卖点,不做过分的宣传,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它吸引我的地方在哪里,或许就是,它看起来更像一部电影吧。

我下意识地记下了它,想着哪天自己无聊了,拉上窗帘,关了手机,就一定要看一部好电影才不让自己失望。

能够满足我这种需要的《模仿游戏》可以算作文艺片的代表了,就是那种你想一个人在家好好欣赏一部电影时的最佳选择,而且目前,在中国,你还不用为此付出任何代价。

所以你看,看文艺片的文艺青年不用花钱,拍文艺片的文艺导演赚不到钱,作为文艺事业的爱好者,大家就是这样相濡以沫,互相耗着,直到文艺导演穷疯了去拍商业电影,文艺青年也气疯了拼命骂商业电影没水准——越骂人们越好奇,越好奇就越想看。

这样想想,还是挺吓人的。

隐藏在战争、解码和高等数学背后的同志文化

豆瓣上口碑好的同志电影不算少,远的有《春光乍泄》,《断背山》,近的有《卡罗尔》和《阿黛尔的生活》。与之不同的是,《模仿游戏》作为传记片,反映主人公的命运仍是影片的核心,而同性恋则作为一条感情线在影片中与破译德军密码这一主线相交织,并在结尾达到高潮——艾伦·图灵与以初恋男友命名的计算机相依为命,最终因同性恋获罪而悲惨地结束了一生。

影片的编剧试图从时代,命运的角度来看同性情感,让同性文化再次登上了这大雅之堂。

这部影片体现自身格调的一点也恰恰在于,对于同性恋的刻画故意隐去肉体欲望的成分,而更多的是关于爱和孤独,宽容与残忍。

如果按照人们对青年的划分方法也把电影分成文艺电影,普通电影和2B电影,作为负责撑起电影界格调的文艺电影必然是洁身自好高贵冷艳因而一直是要受到小众追捧和大众冷落的;而代表着大众口味的普通电影和2B电影负责物质基础部分,说是为赚钱也好,为搞笑也罢,人们群众也总是离不开他们的。

只是当下,在各路跨界导演的商业电影的挤压下,讲求电影艺术的“文艺片”日益边缘化,与商业片的力量对比日益悬殊,倒显得像亟待保护的濒危物种了。(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赫婧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喜马拉雅文章页评论上方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娘的,我早就在网络上下过盗版,谁还去影院花钱

    回复 2015.09.07 · via android
  • 不多说…卷毛很帅好入戏…女主到位…好片…值得在手机电脑看…

    回复 2015.08.25 · via iphone
  • 搞笑,人心浮躁,如何看文艺片!不是中国人不懂文艺,而是心太浮躁!

    回复 2015.08.24 · via android
  • 想起了上次的那个《Begin again 》,文艺片影院排片超少,我是大中午去看的,那场只有我们六个人。就是因为很多人提前都看过了,不过还是有很多二刷的哦~

    回复 2015.08.23 · via iphone
  • 上太晚了 想看的早看过了

    回复 2015.08.23 · via iphone
  • 国内上映时间太晚了 年前网上就有资源了 受众早跟家里看了

    回复 2015.08.23 · via iphone
  • 《模仿游戏》我看了,不可多得的好片子。如果我是院线经理,我会大幅提高它的排片率。好电影缺乏观众有时候只是缺乏好的宣传而已。

    回复 2015.08.24 · via pc
  • 模仿游戏不是文艺片,是传记片,遇冷是因为排产问题以及宣传力度不够

    回复 2015.08.23 · via ipad
  • 这片儿吧,要是电影中文名称改一下改成图灵秘史之类的,可能会不一样......抠鼻

    回复 2015.08.23 · via iphone
  • 艺术片在国内电影市场不太有吸引力。

    回复 2015.08.23 · via android
更多评论
1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