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观点:目前没有一种网络模式适合做“公共媒体”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个性化阅读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到了从粗放阅读跨入精品阅读的时点。互联网要想实现去粗取精,路径就是引入编辑功能。而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可供做“公共媒体”的理想网络模式。

钛媒体注:此前钛媒体作者魏武挥曾有一文《供养型公益媒体,在中国有多大可行性?》,开篇探讨公益媒体的可能性。今日,推荐另一作者对此问题的讨论,有些不同意见。

 

互联网从粗放阅读时代进入精品阅读时代

十五年前博客诞生,互联网进入了Web2.0时代,之后一路发展出轻博客、微博、微信等等,使“人人当作者”变得越来越便捷,直至信息爆炸。今天,人们对个性化阅读的需求越来越明显,而同时手机的飞速发展更加剧了这个趋势,互联网到了从粗放阅读跨入精品阅读的时点。

去粗取精的路径是互联网引入编辑功能

近年来出现了两种模式的精品阅读网站,一种是通过机器筛选,如递客网、抽屉网,一种是依靠人工编辑如虎嗅、共识网。这些网站都受到了欢迎,因为它们有清晰的定位,有内容的筛选,阅读质量远远高于门户网和社交媒体。有趣的是“定位+筛选=编辑”,也就是说,互联网要想实现去粗取精,路径就是引入编辑功能!事实上,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就是传统媒体行业发挥了人类文化精选的功能,未来仍然会由广大专业的编辑们继续承担这个使命,只不过从白纸黑字转到了网络数字。

可以想见,有编辑功能的网站会越来越多,它们有定位,有筛选,而每一个这样的网站,本质上就是一个“公共媒体”。随着这种公共媒体数量不断增多,传统媒体整个行业最终将移师互联网。

个性化阅读和精品阅读是一回事

传统媒体经过十多年的挣扎,今天终于承认到了崩溃的边缘。届时,除少数有特殊功能的报纸杂志外,新闻部分将被网易新闻、腾讯新闻(腾讯看看)、搜狐新闻客户端、 鲜果、Zaker等取代,而杂志部分将被众多的公共媒体网站和APP所取代,即实现所谓的个性化阅读。因为不同的人群阅读不同的媒体,不同的人群对精品的标准不同,个性化阅读实质上和精品阅读是一回事,实现了淘精品也就等于实现了个性化阅读。

尚无一个理想的网络模式适合做“公共媒体”

目前互联网和手机上,可供主编创建媒体的模式有:垂直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公众号。这些模式都不能很好地满足创建一个公共媒体的需求。博客、微博已经被公认是“自媒体”(报道自己的消息和观点)的合适载体,做公共媒体非常牵强,微信公众号和垂直网站更适合做“公共媒体”,但是,它们都存在严重的缺陷。

首先看垂直网站:垂直网站有一个共同的发展障碍,就是读者多为小众人群,市场容量有限,盈利空间有限。比如共识网,每天的点击量在10万上下,广告价值有限。同时,这样的网站至少需要一个20人左右的团队(编辑+技术),成本居高不下。这类网站虽然美,但因为市场小,对投资者缺少吸引力,只能依靠广告或活动收入维持,因此它们长期挣扎在生存线上。这个盈利模式上的障碍,让绝大多数准备移师互联网(手机)的主编们望而却步。而且,垂直网站需要技术支持和较大的启动资金,对传统编辑们来说,门槛过高。

其次看博客:已经被证明更适于做个人文集。如果硬要用它来做公共媒体,它的个人操作性过强,投稿、编辑、读者往来等功能都显得过于笨拙。

微博:已经被证明更适于做“自媒体”,博主发表自己的作品和观点,自说自话。如果硬要用它来做公共媒体,要忍受它的不自由的限制,以及不够正式的形式。

再看微信公众帐号:相对于前几种模式,它更适于创建公共媒体,但表现形式上的单一和局限、交互上的不自由、传播途径上的不通达,已经让很多先行者退出了尝试。

上述分析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截至目前为止传统媒体人转战互联网鲜有成功,原因就在于互联网(加手机)尚无一种理想的模式可供做“公共媒体”。美国博客和Twiter的创始人Willams新开发的Medium或许是一个解决方案,但显然他还没有摸到一个理想的状态,从去年开始发布消息,到现在仍然处于内测阶段。但是他的目标就是做微博的反动,要实现精品阅读。

本文系作者 快乐的树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喜马拉雅文章页评论上方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