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有“核”,不同?日本能登半岛地震再次引发核电争议

深度
面对安全与发展的矛盾,核电复兴之路终究坎坷。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024年到来,正当人们将新的期待与目标放置眼前之时,日本北陆地区中部却遭遇了一场如突如其来的灾难。当地时间1月1日16时10分左右,日本石川县能登半岛地区发生里氏7.6级大地震,强震造成大面积破坏,引发海啸、火灾,当地数百栋建筑坍塌,局地电力、供水、交通等出现中断。

根据日本共同社1月6日最新发布的消息,能登半岛地震已造成126人死亡,失联人员也多达200余人。在哀悼逝去生命,祈愿搜救顺利的同时,灾情中“相关地区有核电站冷却油泄漏、乏燃料池水溢出”的消息也又一次引发了针对核电安全的担忧与争议。

核电站“漏水”,可怕吗?

地震发生后,除了震中能登地区所在的石川县,其周边新潟县、福井县、富山县和岐阜县等地也受到波及,这些地区有不少暂停运营但处于冷却维持状态的核电站。相关地区闻讯后立即开始组织人力确认核电站情况,日本广播协会(NHK)当日初报多数电站未出现异常。但随后,石川县志贺核电站、新潟县柏崎刈羽核电站陆续被检查出存在问题

首先引发关注的是受灾最严重的石川县内志贺核电站,该电站由北陆电力公司运营,早就曾因1、2号机组处于地质断层而备受争议,在福岛核事故后一直处于停运状态。地震发生当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通报称电站因强震导致变压器起火,但后被扑灭,已无异常。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随后进一步公布详情,称该电站变压器受损导致断电,只能依靠应急柴油发电机向需要维持运行的乏燃料池供电,同时,地震摇晃导致乏燃料池水位发生变化,冷却泵曾一度紧急停止工作,但1日16时49分就已恢复。2日晚,北陆电力公司召开记者会公开相关信息并进行解释说明。会上信息显示,志贺核电站还在强震中出现了绝缘和冷却用油泄露、含有放射性物质的乏燃料池水溢出到周边区域等问题。虽然北陆电力公司、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随后多次强调相关情况未对外界造成安全影响,3日还澄清此前并未起火,只是工作人员因漏油闻到烧焦气味而启动了灭火设备,但来自舆论的担忧、质疑仍源源不断,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就在社交平台上连发两条推文,质疑志贺核电站相关官方说辞让人疑惑,所谓“无异常”的结论可能只是为了加快重启核电站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社交媒体X上发布的推文,中文部分为钛媒体APP翻译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在社交媒体X上发布的推文,中文部分为钛媒体APP翻译

除了志贺核电站,位于新潟县的柏崎刈羽核电站也被发现乏燃料池中有带放射性物质的冷却水溢出。该电站运营方为东京电力公司,早在1985年就已投产运行,共包含7个核子反应堆,总装机容量达8.2 GW,是日本最大的核电站。不过,该电站的历史并不光彩,福岛核事故停运后本就因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福岛核电站运营方,此前多次被爆出瞒报、谎报核电安全数据,在福岛核事故中因处理不力被广泛批评)的缘故而遭到“冷眼”,2021年又被查出安保警报系统维护不力、无法正常运行,还导致有人在未经授权情况下用工作人员身份证进入中控室这样的安全重地,一时引发舆论哗然,也因此被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下达了运营禁令。就在地震爆发5天前,相关禁令才刚刚解除,而新潟县政府还未同意重启电站相关事宜。地震中,读卖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称,电站部分机组反应堆乏燃料池中的水由于地震晃动而溢出,水中放射性水平及影响尚不明确。东京电力公司也确认当地时间1日18时许检查发现2号、3号、6号、7号机组乏燃料池均有水溢出,6号机组溢出水量达600升,通报还称,经检测溢出水均在建筑内部,并未造成损害,亦无扩散风险。

柏崎刈羽核电站简介,图片来源:东京电力公司官网,中文为钛媒体APP翻译

柏崎刈羽核电站简介,图片来源@东京电力公司官网,中文部分为钛媒体APP翻译

虽然近日运营方陆续发声表示两个核电站相关问题已妥善处理,无安全问题,其他地区核电站也通报未发现异常,但从目前所能获取到的信息来看,当地民众、舆论的不信任感和焦虑感仍较重,尤其是针对带有放射性物质的乏燃料池“漏水”是否存在隐患,不少人抱持怀疑态度。

综合目前官方解释、媒体报道和专家分析来看,所谓乏燃料,就是核电站曾使用过的核燃料,即使在不使用的情况下,这些燃料也会发热,所以需要放在水中冷却,其存放处就是前文提及的乏燃料池,其中的池水也自然具有放射性。也正因这种需要,不运营的核电站也仍需向乏燃料池供电保证其维持冷却状态。对于此次地震中因大幅晃动导致的“漏水”情况,多数专家认为,在通报属实的情况下,溢出水并未实质性地接触到外界,确实不必过分担忧因其放射性带来的危害,但相关隐患仍需注意。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特聘研究员诸旭辉在接受中国环境采访时即提示,如果乏燃料水大量倾出,燃料逐渐跟空气接触,那么就会出现燃烧等危险状况。虽然此类极端情况发生概率不大,但考虑到其可能造成的无法承受的后果,运营方也应该未雨绸缪。

现役的核电,安全吗?

2011年,日本发生里氏9.0级的“3·11大地震”,并因此导致由东京电力公司运营的福岛第一核电站1到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此后,不仅日本陆续关停其在役核电站,全球整体的核电发展也因此遭受重大打击,有关核电的安全焦虑和争议变成了绕不开的话题。但近几年,在应对气候危机行动愈发紧迫、各国纷纷加大能源转型力度的大背景下,核工业发展明显有了起色,钛媒体APP此前年度盘点也提及,核电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期2023年“双碳”领域十大新闻·国际篇)。

不仅全球范围内核能发电量、新电站审批、投产数量逐年上升,作为燃料的铀还面临供不应求的状况,近期价格触及了17年以来的新高点。

日本方面,岸田文雄内阁2022年就宣布日本将加快速度重启停运核电站,并开发下一代核反应堆,从而迈入核能战略新阶段。前文提及因处于断层、存在安全隐患的志贺核电站、柏崎刈羽核电站都在近两年被重新开了“绿灯”,并积极筹划重启。

我国在2022、2023年连续两年审批通过了十台核电机组,相比于前几年实现倍增,尤其是2023年12月接连传出的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投运、年内最后一个工作日压哨完成新核电机组审批等利好消息,大幅推升了市场关注度和热度,A股中相关板块成为一时热点。

世界范围内,包括美国、法国、日本在内的22个国家在COP28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上达成协议,促进到2050年全球核电装机达到目前的三倍,发电量实现翻倍增长。

技术、产业双提速,规划、政策高预期,核电似乎又要站上风口浪尖,但这背后,有关安全性和废弃物处理的疑虑、争议甚至对抗也从未缺席。而且,站在另一立场上的国家、地区,也会讨论完全不同的议题,做出相反的决策。比如,2023年4月,德国政府就公开宣布为避免潜在核事故风险而关停境内最后三座核电站,由此进入“无核时代”;在我国台湾地区,“2025核电退场”等口号在选举中也很有市场;而2023年日本福岛核事故遗留的核污染水排海,更是像幽灵般纠缠在核能发展的相关议题中。

说到底,最核心的问题没有变过,无论是目前正在运营的,还是获批将要新建的核电站,他们,究竟是否安全

考虑这个问题前,有必要了解核电发展的代际更替史。第一代核电技术,出现在1950年代中期,也就是早期的原型反应堆,目前均已退出历史舞台;19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第二代核电的横空出世,核电产业实现商业化,并进入高速发展期,高峰时全球范围内平均每17天就会出现一座新投运的核电站,人类历史上留名的许多核电站就诞生于这一时期,但其中不少名字所代表的却并非“进步、未来”,而是令人震惊、恐惧的灾难,先后于1979年、1986年、2011年发生核事故的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都是第二代核电。每次悲剧事故发生后,核电站都会出现一波改造潮,现在全球还有很多核电站是改造后的第二代核电;而为避免不幸再次发生,美国、欧洲纷纷更新了核电要求,安全性、经济性、功效都更优的第三代核电应运而生,目前我国新建的核电站均以三代核电技术为主;随着技术的发展、应对气候变化议程的推进,能够大幅减少核废料、提高铀资源使用率、更好控制核扩散的第四代核电技术也被开发了出来,前文提及我国已建成投运了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美国也在2023年核准了自己的首座四代核电反应堆“爱马仕”启动建设,四代核电的大规模商业化很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实现。

虽然近年来不少地区仍时有核电运行不稳定、存在隐患的新闻或质疑传出,此次日本地震也是典型案例,但涉及的多为早前的二代核电站,而且从结果上来看均未造成大的安全事故。而根据第三代核电的设计标准,在事故发生时,机组能够不依赖人为操作或外界系统的干预,依靠自身重力、自然循环等方式完成自我保护,第四代核电在安全性和废弃处置方面则更有优势

这样看起来,似乎只要完成代际更替,安全性隐忧就会大大减弱。但如果不仅仅从技术层面考虑,核能发展中“人”的因素有时也可能变成更大、更具不确定性的“安全隐患”。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沙希利·浦洛基在其有关核事故的研究、专著中就曾数次表示,“所有核事故都是人为的”,他还认为,核能这样的项目需要的是广泛的国际合作和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但又因为核的属性、武器用途和毁灭性能量,其发展逻辑中更多的是权利博弈、体制性的保密文化甚至谎言、欺骗。曾任美国核管理委员会主席的物理学家格雷戈里·贾茨科辞职后不断向公众预警,如果核工业迅速扩张,那么其削减成本压力和更广义的“人为因素”(而非技术本身),将会导致更多事故发生。

可控核聚变,靠谱吗?

在目前的核能技术无法消弭争议的情况下,不少人将目光聚焦在了另一项被视为属于未来的技术上:可控核聚变。

关于此项技术,钛媒体APP此前也有系列文章进行过介绍,简而言之,核聚变反应是轻原子核在超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熔合成为较重原子核的核反应过程,与当前为核电设施提供动力的核裂变反应的原理正好相反(核裂变是像铀这类重元素分裂成较轻元素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在热核武器领域,核聚变早已实现,其较核裂变反应速率更高、蕴含能量更大。但想要通过核聚变来为日常所需提供电力,就必须让其受到控制并且能够持续,也就是所谓的可控核聚变

在科学的模拟和畅想中,可控核聚变能够提供几乎无限的电力供应,而且不存在令人困扰的放射性污染物问题,被拥护者冠以“人造太阳”“人类终极能源”等美名。但由于技术瓶颈、成本问题及福岛核事故后核能工业整体性的低潮,可控核聚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发展缓慢,目前仍远未到实现商业化的阶段

不过,近两年来,核电产业整体景气上行之际,可控核聚变的发展也迎来了不少重要时刻,2023年,全球最新、规模最大的核聚变反应堆JT-60SA在日本成功点火投运,我国“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 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刷新世界纪录;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更是一年内四次成功实现核聚变“点火”,被视为技术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钛媒体APP独家盘点评选的“2023年十大技术突破”中,可控核聚变排在第二位,仅次于席卷全球的AI技术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核聚变融合装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核聚变融合装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技术发展之外,资金持续涌入,政策支持加强,尤其是在2023年COP28大会上,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宣布,美国将与其他30余个国家共同推出一项有关核聚变发展的国际合作计划,以此加快核聚变商业化进程。这是美国首次提出相关国际战略合作计划,消息面世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或许十年之内,一直遥不可及的核聚变发电就能够实现规模化商用

在一项大多数人还无法深入理解的核技术骤然加速发展时,对其安全性的担忧也一定会随之而来。就目前来看,核聚变电站肯定不会发生类似切尔诺贝利、福岛第一核电站一样的熔毁风险,但作为发电设施,其产生的高压蒸汽、电力等也都是安全工作最需关注的环节,当然,这与其他发电系统近似,与此前的核事故无法相比。但终归,在能够长时间常规化运营之前,没人能够保证不会出现此前未曾料想过的安全问题。而在放射性污染物方面,核聚变反应堆的废弃污染物十分“短命”,对外界很难形成影响,这也是其相对于核裂变发电站的巨大优势

不过,就算前景看似美好,这项技术从加速发展到大规模落地之际,还是会面临很多复杂因素,比如监管架构、安全标准的更新、对不同地区公正转型的影响、可靠性的论证、地方民众的反对、大国间主导权的争夺等等

而且,可控核聚变与目前核工业的发展曲线是一致的,其趋近大规模落地的过程中,传统核电也必然会大量上马,其中蕴藏的风险、争议和监管压力,同样是各地区将面对的难题

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各项技术突破消息的传出,加之我国中核集团牵头成立可控核聚变创新联合体等利好的刺激,可控核聚变在A股市场备受追捧,数额不菲的资金“反向蹭概念”,到处寻找可能与相关概念挂钩的公司,推升利柏特(605167.SH)等股价大涨。但随后,利柏特、顺钠股份、博菲电气等多家公司主动澄清自身订单、业务尚不涉及可控核聚变。这一颇为有趣的景象似乎也在说明着,人们心里那个朴素而美好的愿景与实际可能的现实,还有比较大的差别,想要受益于这项未来技术,还太早太早。

安全与发展,谁优先?

“如果我们想把安全的地球留给子孙后代,可选之路只有一条:知足。在发展替代能源之际,我们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控制消费能源的欲望”。福岛核事故发生的2011年,京都大学核反应堆实验所助教小出裕章出版了一本名为《核电是骗人的》的书籍,书中表达了作者坚定的反核立场,并通过上述警语提示读者,持续扩张的能源需求,同样是推动核能大行其道进而爆发核事故的“元凶”。

那几年,世界各地出版了不少类似的反核书刊,仅查询日本、台湾的出版记录,就有包括《核电不是答案》《在核电的废水中活着》等等,前述小出裕章著作还一度成为日本亚马逊人文社科类书籍排行版销量冠军。

这些出版物大多会强调,对于民众安全的损伤和无法消除的隐患,一味向前看的发展主义难辞其咎

但时过境迁,随着伤口结痂,天平又会移向发展的一端。而且,有关“安全”本身,在能源问题上也由时代带来了更多的嬗变

以日本为例,其缺少化石燃料、风电光伏建设可用地较少的禀赋,让核能成为了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首选。福岛核事故发生前,日本已经建成54座核电站,发电量占比达30%。福岛核事故后的两年内,日本境内全部核电站关停(但实际上宣布关停后的2012年下半年就有少数重启)以减少民众担忧。到了2015年,核发电量占比已经降到了1%左右。但在此之后,2015年签订的《巴黎协定》推动各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以应对气候危机、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对全球化石燃料供给造成巨大压力,更宏观的“地球气候生态安全”“国家能源安全”为核电重启提供了一个契机,日本政府由此开始推动国家迈向前文提及的核能战略新阶段。各地停运核电站陆续进入重启或论证重启阶段,即使有不光彩历史的志贺、柏崎刈羽核电站也得到了重启批准。

但在民众之间,反对声音从来不少,反核团体动员起的游行队伍规模庞大,联署签名更是曾得到过千万人的支持,近两年去世的世界级艺术家大江健三郎、坂本龙一都曾坚定表达过反核立场,并参加联名活动,坂本龙一去世的当月还曾在《东京新闻》发文批评政府的核电新政。在能登半岛地震发生后,社交平台X上,日本用户在“反对重启核电站”标签下的留言多达几十上百页,在滑动屏幕时,每隔几分钟就会有新的推文发布,其中不少都是“我们不需要核电”“日本核电无安全可言”等口号。

社交媒体X上有关反对重启核电的话题,中文部分为钛媒体APP翻译

社交媒体X上有关反对重启核电的话题,中文部分为钛媒体APP翻译

或许,如很多人所认为的,日本的历史和地理条件决定了核电发展始终会带来争议,相似的还有所谓“每九千平方公里就有一座核电站”的我国台湾地区(台媒经常会引用核电大国美国平均每10万平方公里才会有一座核电站来作为对比),台湾公众舆论反核情绪一直较高,启动建设前就几经波折的“核四”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也于2015年封存,此后数次公投均未能重启,但与舆论的高声反对有所不同,在针对企业家群体的相关调研中,明确反对非核化的受访者达到了半数,表示支持的则不足三成,供电稳定度、经济性成为了CEO们站队核电的最重要理由。

相比之下,已经进入“无核时代”的德国似乎并没有上述问题,在其2023年全面退核之际,安全与发展之辩也一度成为核心议题。根据中国能源报此前报道,退核政策支持者多会提到安全问题,典型如德国柏林技术与经济学院教授沃尔克·卡什宁,他认为在全球局势不稳定性加剧的当下,应用核能的风险也在增加,政府直面风险做出决断值得肯定。但同时,来自德国企业界、学界的反对声音也不少,相关批评多会指责德国关闭风险极低的核电站,反而推高用电成本,影响经济发展,可谓得不偿失。德国商会主席彼得·阿德里安就曾表示,面对能源短缺和高昂的价格,德国政府应该做的是扩大能源供给,而非对核电采取极端限制措施。

什么是“安全”?想要哪种“发展”?是安全的底气来自于发展,亦或是,没有安全发展就无从谈起?在核能再次进入高速发展期的档口,这样的讨论和争议必然会一直延续下去,甚至越来越激烈。诚然,这个世界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声音,而最终,从个人到国家、地区,不同的抉择,或许也取决于,是遵照得自历史经验中的判断行事,还是,相信未来。

记忆与未来,信哪个

“在技术上,这很成功,但在道德上,我困扰至极。”在根据相关传记改编的电影《奥本海默》中,“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遭遇安全听证会质询时,重面核爆造成的伤亡,曾在脑内构想出的灾难景象重现,导致精神频临崩溃,最终在为何对氢弹产生道德顾虑一事上无法招架对手的质疑。

虽然核电与核武器不能一概而论,但在数次核事故之后,相关的创伤性记忆和顾虑,已经深深融入了社会运行、产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日本,从二战原子弹爆炸到福岛核事故,形成了一整套有关“核”,更准确的说是“反核”(包括反思、反对等意味)的文化史、艺术形象史。艺术家村上隆、奈良美智都进行过反核立意的艺术创作;哥斯拉、阿基拉、阿童木,风格各异的影视形象中都暗含着可被名为“核殇”的元素;除了大江健三郎的“反核”严肃文学,电气工程专业出身的畅销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也曾在《天空之蜂》中激烈质疑政府的核电政策;在2019年、2020年于美国流媒体平台NETFLIX上播出的动画《拳愿阿修罗》中,面容恐怖的东京电力公司社长(动画中为虚构人物)在“全员不正常”的大乱斗中,仍扮演着最令人不齿的反派BOSS,这个形象也在多个地区的社交平台上被广泛讨论。

其他国家有关核灾难的文艺作品也并不少,韩国的《潘多拉》、美国的《隔绝》,还有聚焦真实历史的美剧《切尔诺贝利》等等,在上世纪60至80年代,核电高速发展,核弹则成为不少人心中恐惧、毁灭的象征,因核能导致世界级危机的废土题材游戏、B级片也曾大行其道。

林林总总的这些,深嵌于人类记忆之流,并在新的公众舆论场、政策表决投票、项目公开论证中,发挥着“记忆的政治”的作用

核电的发展,除了技术、产业上的攻关,要打的还有这场“记忆”争夺战。东京电力公司在福岛核事故后,除了开启所谓“谢罪之旅”,还想方设法地消除“核恐慌”,让核电重启能够得到认同。现在,东京电力公司官方网站与大部分能源工业巨头的风格都不同,网页上多是“卖萌”的吉祥物、或展示阳光、干净形象的签约艺人,连工作人员出境的宣传影像,都会主打亲和力、可靠感。其中,还有不少宣传会侧重展示核电能带来更清洁、可靠的未来

图片来源@东京电力公司官网

图片来源@东京电力公司官网

就算在多数地区都少有核能争议的我国,相关的形象工程投入也并不少,2023年,未来感十足的“中核集团联动《流浪地球2》”成为了公共关系发展大会评出的年度20大公关优秀案例之一,华能核电的“连心桥”品牌也在15大公关展示案例中榜上有名。其他有明确核电发展规划的国家如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等,也都不乏类似的公关案例。

但也正如日本能登半岛地震所显示出的一样,无论在挽回形象上花费多少心思,无论承诺多么美好的未来,创伤、忧惧、反感的记忆都会因现实中的安全隐患而再次浮上水面

不少心理学、认知理论研究曾指出,“遗忘”与“记忆”同样重要,人们通过记忆积累信息,但通过遗忘才能搭梁建柱、去粗取精,形成认知框架和行为模式、指导思想。而能够加速遗忘、重塑认知的,除了时间的流逝,还有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奉。如果,社会心理土壤中,对未来的乐观预期更多,那么可控核聚变等前沿技术发展所能得到的催化剂也就会更充足,或者说,在列车高速前进时,来不及回头看的人往往才会更多。

在前线影像中,石川县不少灾区居民回到了自己遭受损毁的家门前,开始修补房屋;而社交平台上,反对重启核电的推文和关注抢险救灾的消息接续着一条条地不断蹦出。许多媒体、专家近日也给出分析,称地震后日本重启核电计划将面临更大阻力。或许,就算未来技术进一步发展,不同地区也终究会选择完全迥异的核能战略,现在也没人能够预测得出,含“核”量不同,最终会带来多大的差别。(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胡珈萌,编辑|刘洋雪

更多宏观研究干货,请关注钛媒体国际智库公众号: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这文真不错,有深度,有知识,既清晰又全面,好文!

    作者赞过
    回复 1月8日 · via android
  • 👍👍👍 核电站漏水—可怕! 现役核电站—隐忧 可控核聚变—遥远 安全与发展—安全第一,发展也优先 记忆与未来—记忆是真实的,未来是可期的。

    作者赞过
    回复 1月7日 · via android
  • 日本核污染排海,现在又地震海啸导致核电站漏水,太可怕了。作者分析透彻,清晰明了,高水平!

    回复 1月18日 · via android
  • 对待核电,或许不只是信息差。

    回复 1月12日 · via iphone

快报

更多

2024-04-27 22:54

王毅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通电话

2024-04-27 22:47

中关村论坛机器人站C位迎宾,中关村论坛AI应用随处可见

2024-04-27 22:26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今年将推出“新型工业加速计划”

2024-04-27 22:08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一季度果蔬出口增长690%

2024-04-27 22:02

惠升基金副总经理石岗离任

2024-04-27 21:52

国资券商有望再添一家

2024-04-27 21:26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做好2024年“五一”疫情防控工作

2024-04-27 21:18

比特币价格上探63000美元以上,日内跌幅达2.3%

2024-04-27 20:44

广州天气:广州国家站4月雨量刷新历史纪录

2024-04-27 20:32

光大证券:预计中央以旧换新有望带动100-200万辆增量

2024-04-27 20:23

汽车以旧换新细则出炉,华泰证券:本轮政策覆盖约1800万辆存量乘用车,有望带来可观增量

2024-04-27 20:23

广州国家站4月雨量刷新历史记录

2024-04-27 20:20

北京支持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十大方向

2024-04-27 20:15

备战春耕备耕,河南设置980余条专用通道

2024-04-27 20:13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批图像发布

2024-04-27 20:06

广州多区发生局地龙卷,启动气象灾害(雷雨大风)Ⅲ级应急响应

2024-04-27 20:02

4月27日新闻联播速览24条

2024-04-27 19:57

数据:比特币减半后多家比特币矿企股价上涨

2024-04-27 19:56

成都一季度GDP增长5%

2024-04-27 19:56

首批限额2000套,南京试点开展存量住房“以旧换新”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