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问界M9:“华为完全体”拓展智能汽车产业“边界”

在智能手机行业拥有独一无二影响力的华为,如今正在将这种影响力复制到被视为下一个智能终端领域——智能汽车行业。

2023年对于造车圈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价格战一直是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竞争的传统手段,而今年的价格战更是贯穿了整个年度,让众多厂商感受到了市场的压力与激烈程度。

在市场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寻求新的竞争策略和价值增长点。步入下半年,“华为系”的集中爆发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并迅速抢占了造车圈的视觉焦点。在智能手机行业拥有独一无二影响力的华为,如今正在将这种影响力复制到被视为下一个智能终端领域——智能汽车行业。

正值岁末年关,业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华为的鸿蒙智行。站在华为的角度,随着问界、智界系列车型的热销,未来华为智选车业务也将持续围绕鸿蒙智行来加速。12月26日,在问界M9及华为冬季全场景发布会上,鸿蒙智行年度最重磅产品,也是当前毫无争议的“华为完全体”——问界M9正式发布,共推出4款车型,售价46.98-56.98万元。

何为华为完全体?

近年来,华为正以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前瞻的战略布局,推动汽车产业与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促进了新能源车和智能网联车的发展,更是推动了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的革新迈进。

问界M9正是华为的战略前瞻力、体系作战能力,以及技术研发实力的最佳证明载体,对于未来中国智能汽车的商业发展模式,未来创新技术的研发与落地,问界M9如灯塔般给出了标准答案。

颠覆传统,鸿蒙智行未来可期

这段时间以来,华为在各大热搜的“出镜率”空前高涨。

从问界新M7的全线爆单,到华为宣布车BU业务独立,再到余承东公开邀约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以及一汽加入新的合资公司。华为虽然不造车,但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整个汽车行业的关注。一家科技公司能对整个行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是在此前从未发生过的。

而华为之所以能有这种行业内堪称绝无仅有的热度,很大程度上与鸿蒙智行颠覆传统的商业模式有关。长久以来,传统车企的商业逻辑在新兴的造车哲学面前已显得不那么合拍。从基于燃油车的产业布局到互联网化、智能化的生态营造,汽车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这个变革的关键时期,华为提出的新模式无疑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

从此前广州车展上,鸿蒙智行以独立展台参展开始,华为就开始为其智选车模式造势了。其实,对于华为的智选车模式而言,今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或者说是多年积累下的“变现时刻”。

华为发布的鸿蒙智行是对智选车模式的一次战略升级,鸿蒙智行的理念不仅仅是智能汽车,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态系统。为此,华为与赛力斯汽车在跨界合作上开创新局面,打破了传统汽车行业与高科技领域间的壁垒。通过这种合作,华为不直接造车,而是通过提供整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核心技术,以及在消费者领域的2C能力,以期推进智能汽车行业的升级转型。

依托于华为三十年在通信、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鸿蒙智行助力合作伙伴更好地融合和利用这些前沿技术,共同构筑起一个高度协同、资源共享的产业链。这种模式不仅有效盘活了产能,为合作伙伴提供了成长上升的空间,同时也符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使得华为智能汽车系列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在这一背景下,问界M9的问世显得分外及时。作为鸿蒙智行战略下的年度旗舰产品,问界M9集成了华为在ICT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不仅体现了华为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更彰显了其对未来汽车商业模式深远的洞察。

问界M9的推出,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集成性、实用性的最佳证明,也是其深度协同产业链各方、推动产业共赢的有力产品。

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华为依托鸿蒙智行走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从成果来看,除了智选车体系下车型的热度高涨,其对于整个行业来说也展现了足够的吸引力。

上一个能在车圈掀起如此效应的,还是2020年之前的特斯拉。彼时,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公认的“鲶鱼”,间接引发了2014年前后兴起的造车浪潮以及后来的新造车市值狂欢。

而如今,鸿蒙智行的出现不仅提高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市场影响力,也为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范例。我们有理由期待,随着鸿蒙智行与问界M9等的进一步发展,华为将在汽车行业掀起更大的波澜,引领行业迈向一个新的发展节点。

代际领先,华为的“技术内核”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中国汽车产业也开始由“电动化”的上半场转向“智能化”的下半场。同时,一场围绕自主品牌冲高的博弈,也已悄然打响。

不难发现,今年自主品牌重磅打造了一批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向高端市场发起冲击。这些车型无一例外都具备十足的科技含量:高算力、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空气悬架,几乎成为“高端化”的标配。

作为新玩家,华为在车圈内的鲶鱼效应也开始随之显现,这种“新玩家”与“圈外大佬”之间的博弈也进入白热化阶段,谁能长久占据车圈“顶流”,将成为未来的主要看点。

不过,与传统车企孵化的高端子品牌不同,华为的领先地位体现在其作为全球先进的ICT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稀缺性”。相比传统车企在智能化技术积累上的滞后,华为凭借在数字化领域的积淀,确立了在汽车智能化核心技术领域的代际领先地位。

这种领先得益于华为多年来高额的研发投入,以及拥有大量专注于ICT技术的顶尖人才。十年前,当智能化、网联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时,华为就已经洞察到这一趋势,并开始大规模投资于汽车智能化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每年超过100亿元的研发投入和7000名直接参与研发的工程师,足以体现华为对这一领域的重视和决心。

特别是在智能驾驶技术和解决方案上,5000名研发人员的持续投入,彰显了华为在智能车控、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以及智能电动等汽车核心技术领域的龙头地位。这种技术沉淀确保了华为在汽车智能化核心技术领域能够连续几代保持领先,与传统车企相比,华为展现的是更加全面和先进的技术支持能力。

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这一扎实步伐,是其作为全球ICT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自然延伸,也正是其在数字化时代,以稀缺性领先角色的再一次证明。通过对技术研究的深度挖掘和大规模投入,华为不仅推动了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也为全球汽车市场注入了创新动力

在一系列政策的加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抓住发展机遇迅速崛起。从行业角度来看,随着以智能化为卖点的新车型不断推出,消费者的购买诉求也从最初的寻求新鲜感,渐渐转为理性的货比三家。面对新能源渗透率逐年垒高的大趋势,摆在一众造车集团面前的共同课题是,如何以用户需求变革为锚点,打造能为用户带来实际增益的体验革新。

在这一点上,问界M9确实稳稳站在了关键节点之上。这款智能汽车不仅仅是华为技术实力的展现,更代表着全栈科技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高水平实现。对于问界M9,华为终端BG CEO、汽车智能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曾称其“将重新定义1000万元内最好的智能SUV”。

问界M9搭载了华为智能汽车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将包括HUAWEI XPIXEL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满配十屏的鸿蒙座舱、HUAWEI ARHUD华为临境抬头显示系统、HUAWEI ADS 2.0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超维安全系统、华为途灵智能底盘、华为巨鲸800V高压电动平台、全新小艺智慧助手、HUAWEI SOUND卓越系列、超级增程平台等在内的华为十大智能汽车黑科技全量上车。

在问界M9中,华为的技术内核得到了完整展现,从硬件到软件,再到用户界面的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科技与创新的协同发展。得益于华为全方位的技术投入,问界M9不只填补了市场空缺,其搭载的华为最新技术也即将改写智能汽车的行业标准。

问界M9的推出,不仅凸显了华为在智能汽车产品部署上的长远布局,也显示了它能够撬动更大市场空间的潜力。通过问界M9的推广,华为不仅为行业带来了新的创新方向,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产品价值。

此次华为所展示的不仅仅是一款产品,而是一场由智能化引领的新型体验及生活方式的革命。随着问界M9等创新产品的推出,华为在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中将扮演更加核心的角色,持续为行业乃至全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

助推全产业链,拓展智能汽车的“边界”

当下,新能源汽车竞争愈发激烈,智能化成为各大品牌争夺的新阵地,除了传统汽车厂商、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外,以问界、极越、小米等背靠互联网巨头的汽车品牌也加入了战局。

过去传统逻辑下,汽车行业往往都是卷设计、卷配置,卷性价比。在这种卷一切的竞争环境下,各家汽车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往往以低价卖车也在所不惜。在业内人士看来,价格战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竞争策略,企业需要考虑到质量、技术、服务等更为重要的竞争因素,以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事实上,为稳定自身市场份额和达成全年销售目标,新能源汽车厂商今年以来已经进行了多轮价格战。从年初特斯拉降价开始,低价优惠的比拼便延续至今,叠加年底冲量的背景,预计新一轮组合拳竞赛只会更加激烈。可以说,当前的新能源汽车销售已经对降价优惠的策略形成了较强的路径依赖。

那么,在国内车市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角逐时,车企到底应该卷什么?

从25万级问界新M7销量爆火的状况来看,华为智能科技在车端的表现毋庸置疑。而作为华为的年底收官大作,问界的旗舰王牌车型,问界M9将是华为全科技实力在汽车平台上一次最好的展示。截至目前,问界M9的订单量已达到54000台。

从行业角度分析,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技术领先性,结合杰出的产品定义和设计、用户体验构建,再加上强大的营销与销售能力,构成了当前各大车企紧追不舍的“实力拼图”。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品牌在未来市场竞争力的高低。

而华为在智能化赛道上的“助推”,已经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从“电动化”上半场带入了“智能化”下半场,汽车行业的核心旋律已从关注规模扩张、成本控制及效率优化转变为聚焦于智能化的竞争。这一新的赛道不仅将催生出更多的创新供应链和服务体系,而且会为整个行业的持续成长注入新活力。

以问界M9搭载的十大黑科技为例,这些技术创新并非单纯的技术秀,而是将逐步塑造整个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的发展。这些黑科技,从自动驾驶系统到智能车联网技术,到创新的电池技术,再到互动式的智能座舱设计,都在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树立新的技术和体验标杆。同时,它们还将驱动供应链上的每个环节进行技术升级和业务创新,挖掘并实现新价值。

这一智能化拐点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一全新的竞争体系下,只有那些能够把握先机、不断创新技术、紧密结合用户需求,以及具备强大实施能力的企业,能够在智能化浪潮中获益,最终赢得市场的青睐。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演进,智能化技术将成为驱动汽车产业转型的主导力量。问界M9只是这一演变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所搭载的黑科技和带来的体验革命将加速整个行业的步伐,为整个智能汽车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提供先决条件和需求基础。

结尾

“卷”,是2023年中国车市的关键词。从比拼产品功能、到比拼技术和迭代能力,车市的竞争进入白热化。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新入局的后来者要想打破现有的市场格局并非易事,而那些实现了车企与科技巨头深度融合的品牌,似乎已经找到了一个加速突围的捷径。

正如几年前国产特斯拉的开卖,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大爆发一样。如今,华为加持下的智能汽车生态,或将扮演特斯拉的“鲶鱼”角色,带动智能电动车行业进入新的博弈阶段。

华为凭借其先进的ICT技术,如同一个催化剂,将帮助中国汽车产业提升全球竞争力,这也正与国家策略预期相呼应,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向更高水准、更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占据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的同时,华为正在帮助伙伴企业和整个行业实现价值链的再造和提升,这无疑将推动全球智能汽车行业的长远发展,真正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汽车界谷爱凌,没事的时候叫华为,出事的时候叫赛力斯

    回复 2023.12.28 · via iphone
  • 价格方面比起nova12还是要好一点

    回复 2023.12.27 · via h5
  • 除了装潢和导购明晃晃地贴着华为二字,其它所有的跟法律有关的文书、说明等等全是塞力斯,跟华为毫无关系

    回复 2023.12.27 · via pc
  • 能不能赶紧出个M9正非创始人版,就买109.8万元,对标一下仰望U8,没别的意思,我太想看迪子和华子哪方会被打成买办企业

    回复 2023.12.27 · via h5
  • 这车最大的问题就是,看完后对其他车瞬间索然无味

    回复 2023.12.27 · via h5

快报

更多

12:55

谷歌将投资30亿美元在美国新建及扩建现有数据中心

12:52

生态环境部:推动深化生态综合补偿,完善市场化多元化补偿

12:40

香港积金易平台6月投入运作

12:33

券商及基金公司五一放假安排要遵守全国调休规定?求证:不实

12:27

AITO汽车回应问界M7 Plus事故:事发时安全气囊正常打开 动力电池包特性均正常

12:22

国内首个“国际化友好景区”共建计划在黄山启动

12:15

商务部: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推动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

12:13

商务部:实施数字消费提升行动,打造“4+N”网络消费矩阵

12:11

商务部:组织跨境电商综试区开展平台和卖家出海等专项行动

12:04

商务部电子商务司负责人解读《数字商务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11:39

广州一季度GDP为7161.14亿元 同比增长3.6%

11:33

5月1日起广州等三个城市试行车险“互碰快赔”

11:28

单周112亿资金借道ETF入场,机构:预计市场将维持震荡格局

11:27

中国贸促会:加大力度推进全国贸促系统“千团出海”行动

11:20

福建发布新一批惠台利民政策措施

11:20

宁德时代计划2027年小批量生产全固态电池

11:16

东风公司东风汽车(武汉)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吕传文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11:14

李想时隔57天发微博:感谢雷军的认可,赠送一台理想L6 Max

11:13

南昌住建局:正在酝酿新的支持购房政策,将于近期推出

11:13

5月1日起,粤港澳两地牌车辆管理推出四项便利措施

5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