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企业家要感性创新更要理性冒险,从《马斯克传》开讲

钛度号
每每经历一次冒险,都能感受到别样的人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IMS李檬 

《埃隆·马斯克传》全书50万字,但读起来并不累,它传递给我的能量感特别足,总是那种面对困难“时刻准备大干一场”的感觉。

从1995年创业以来,马斯克一直被视为是敢于冒险、充满幻想的楞头青,是那种习惯于堵上身家性命且不愿意下场休息的疯狂创业者。从凭直觉推动在线出版系统,到放手研发在线支付平台,再到大笔投入电动汽车、光伏发电和太空探索等一系列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的项目,他不断冒险,让幻想一个个成真。正如有人曾评价的,马斯克对待风险的态度、承受风险的能力确实超乎常人,冒险似乎是一种推动他前行的“燃料”。

马斯克可以说是一位拼命的连续创业者,他好似不惧任何挑战,出手果断,一次又一次地越过难关。同样作为连续创业者,我发现埃隆·马斯克众多经历中共性之处在于,他每一次冒险都是站在星际宇宙的宏大视角,立足事物最初始、最基本的条件,从新塑造现代科技和产业的现状,先行“好事”,后问前程。

当然,被誉为“硅谷钢铁侠”的马斯克并不是盲目冒险,除了抱有为人类建立跨行星文明的使命感,更重要的是他相信冒险才有可能成大事。因为冒险意味着挑战传统,打破常规,有一句中国成语“不破不立”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特斯拉、SpaceX和Neuralink不是赚钱机器,而是使命的产物

受科幻题材小说和宏观物理学影响的马斯克,二十年来创下的业务星罗棋布,如果旁人不了解他的使命,可能只觉得他创造了不少带有“离经叛道”气质的优质公司,为其堪称奇迹的连环商业成就所折服,特斯拉、SpaceX、OpenAI、Solar City等明星公司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让他赚的盆满钵满。

但马斯克说,这对他来说都不算什么。因为当你明白了他的“信仰”是什么,使命是什么,恐怕他会让你更加着迷。

与埃隆·马斯克直接相关的公司图谱*来源网络

马斯克提过他想“在有生之年把100万人送到火星上居住”,这也对应上他曾提到过的 “为人类建立跨行星文明,让地球生命成为多行星生命”的使命。其实,在探索的路上,《银河系漫游指南》是给了马斯克巨大的启发,其本人也在不同场合里反复提及一句话,“生活不能只是为了解决问题”。世界上的问题太多,是根本解决不完的,带有认知和使命感去做事,才是能够冒险成功的关键之一。

所以,马斯克所做的事情远远不是“做成几家公司”这么简单。

为什么一个从平民家庭走出的孩子,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以其不同寻常的使命感和冒险精神,在多个低相关性的高技术领域取得颠覆性的成就?按照马斯克过去的说法,不管是电动车、太阳能,还是发射火箭、超高速运输,都是他完成终极使命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或应用,商业化视角经营公司所挣得的利润和沉淀的技术,只不过是走向终极使命的路基。

马斯克凭借其足以扭曲力场的个人魅力,带领众多投资者,合伙人和工程师,创立了众多塑造世界的巨头公司,让世人的物质和精神世界得到一轮轮洗礼。我们也得以在马斯克宏大视野的影响下,抽离出眼下平庸的现状,了解到一个更精彩的活法。

在马斯克使命的驱使下,他宏观和微观认知间的化学反应不断刺激着他对地球和人类产生新的认知和兴趣,结构化的知识遇见颠覆性的使命让他变得更加清醒,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被他层层优化。“五步工作法”被马斯克引用无数,他常常敦促业务负责人利用这个思路帮他压缩成本。

“5-Steps Process”五步工作法图示*图源网络

“五步工作法”其实很有实操性:第一步,验证你的需求;第二步,最少化的流程;第三步,深度简化和优化;第四步,加速迭代;第五步,深度自动化。但你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反而更需要推翻后重新定义,就连上火星,马斯克也用这个极简模式去规划路径并厘清难点。

马斯克要实现帮助人类“移民火星”的使命,是不是要把过去的道路重走一遍?当然不,答案其实了然。

在进入民营航天领域的初期,马斯克翻看了NASA(美国航天局)的不少相关文件与记录,突然发现美国当年登月的很多技术居然弄丢了。技术发明出来了,还能弄丢吗?难道没有图纸、记录吗?图纸、文献还在图书馆里,但是登月这个活儿,很多年不干了,当年的那批工人不在了。大学教授的PPT里,科研机构的技术档案里,往往是一堆文字记录、统计数据、逻辑推导、关系模型......我们头脑中的知识,要跟现实衔接,环节很多,模糊地带很多,要靠人的经验、信任关系把它填满。

尤其是航空航天这类高科技制造领域,“现场知识”即“Know how”,无法从一堆公式里直接推演出来,只能是“干中学”。如果不自己去现场学习,对创新起决定性作用的知识将土崩瓦解,就像摆在荒漠里的金字塔,当黑暗时代来临,后人眼中只能看到“遗迹”二字,知识却在时间的风中消失了。

过去,NASA的做法是什么?火箭是一次性的,射出去就废了;火箭的燃料是液氢、煤油或者固体燃料;组织方式也是外包,NASA只负责研究、设计,制造的过程被分解、被外包给各个生产商,制造一枚火箭,要有几百家工厂来协作生产。但马斯克断定,如果要上火星,一次性火箭就变得荒谬至极,因为你还要靠它飞回来;火箭的燃料最好用甲烷,因为类地行星上面一般都有甲烷,可以就地取材;再一个,如果火箭纯粹以来外包制造,这个成本巨大,根本不适合马斯克构想的商业航天。

马斯克在认清这一现实情况后,迅速拉清了造火箭的账单,且决定不外包,自己生产80%的零件,假设遇到不可避免要向外采购零件的话,就到eBay上去淘便宜货,甚至二手零件也可以拿来用,火箭的造价因此直接被砍到原来的1/10。关键的是,SpaceX制造的火箭实现了可回收,而且可以采取甲烷做燃料……SpaceX就是靠着极致的创新和颠覆行业规则的突破,逐渐积累了价值和财富,在商业的道路上逐渐走向神话。

革命性做法同样发生在电动车上,马斯克成功地把一辆特斯拉的电池成本由原来的5万多美元压缩到1万美元上下。他不仅让汽车告别汽油,更让汽车的制造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探索一体化压铸技术,也就是不再单独造零件,而是用大吨位的压铸机,直接造出车身的几块压铸件,然后组装成一辆汽车。老车型Model 3的后车身有70多个零件,需要用2小时组装,而在一体化铸造技术投入生产后,一辆新车仅用45秒就完成铸造。

弗里蒙特的特斯拉工厂生产 Model 3*图源网络

为了征服火星,采用传统的方式根本行不通,马斯克在把新技术带到人们面前的同时,彻底改写了人类利用能源的方式。我认为,兼由使命与风险精神驱动的马斯克正在构建新能源帝国,在他的有生之年,超级供应链能把他的电动车、可回收的甲烷燃料火箭以及太阳能项目,最终都送去火星。

我们绝大多数人是先做事业,后有使命。马斯克是反过来的,他一生的事业起始于自己给自己的使命安排。马斯克目前的方向,已经是以宇宙视角重新定义的地球上的能源产业。这一切的起点,源于他一贯的使命感,特斯拉、SpaceX和Solar City都不是他的赚钱机器,而是他实现火星移民的载体。相信在未来,马斯克将会带着他的使命继续改变世界。

企业家(CEO)的存在价值在于拼命创新和理性冒险

最近几年AI技术发展很快,现在很多公司都在让AI学习企业数据,帮忙做决策。有人担忧: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会不会出现AI取代企业家做决策的情况?

今年4月份我们公司在发布2022年财报数据的时候,还专门做了一个很有趣的视频,话题就是“财报发布之际,上市公司董事长要被AI辞退”,引起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这里,我可以非常清晰地给出答案:大数据和AI永远替代不了企业家(或创业者)的作用。

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说过:创业者的决策不是科学决策,不是靠数据和计算,而是靠想象力和冒险精神。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产业的具体表现不一样。创业者是不安现状的那一批人,那种敢于冒险、不守常规的创新精神,使他们会去主动寻找各种机会。这一点在马斯克身上非常明显。

为什么马斯克能同时经营几家公司,且每个公司单拎出来看风险都很高,却都没做垮,也没有累到身体出问题?难道马斯克的在创业的旅途中,处处皆是坦途,就没有遇见过挫折吗?

其实,马斯克的一大特质是专注,在每一家公司都倾注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十五年前,马斯克的两大公司——SpaceX跟特斯拉都面临着生存危机,他的构筑的商业帝国岌岌可危。投资人和合作伙伴都劝他,必须得放弃一个。因为如果两个都救,可能一个都救不回来。但马斯克坚持认为,两个都是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拼了老命把它们俩都救回来。马斯克仿佛带着两块筹码,孤注一掷地上了赌桌,在他强大意志和风险意识下,两家公司真的救回来了,当然这里面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血泪。

另外,马斯克拥有异于常人的旺盛精力,甚至可以说是趋于无限。比如,面临技术难关要攻的时候,他会睡在办公室里面,睡在工厂里面,非常投入地去把这件事情解决掉。但是,他做每一件事情,都全心投入。他不是说把自己的精力按比例分配,比如20%投在这里,20%投在那里,而是每一次100%投入到一件事上,当事情做成以后再抽离出来,100%投入到另一件事上。

2018年SpaceX成功发射*图源网络

2022 年年初,也就是在SpaceX 成功发射了31 颗卫星、特斯拉卖出了近100 万辆电动车、埃隆成为地球上最富有的人一年后,马斯克对于自己一再挑起戏剧性冲突的背后动机,略带感伤地谈起了自己的反思。“我需要改变我的思维模式,不能一直处于危机战备状态。”他告诉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我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了大概14 年,或者说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这更像是一个自怨自艾的评价,而不是在表达新年新气象的决心。他一边做出了这些反思和保证,一边还在秘密买入推特的股票……

这世界上,只有风险和不确定性是确定的。没管理过公司的人以为CEO做决策,是高考选择题,ABCD总有一个正确答案。但现实是,CEO做决策是开放式命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真正经历过才知道是非成败。

比如说,在你所处的奋斗领域,面临成本一直上涨,行业在内卷,你该怎么办?资金压力变大,钱是用来储备,还是更多投给研发?继续在成熟业务上挖掘增长潜力,还是主动去开辟新的蓝海市场?你我每天都会面临这些问题,但是能找到永远不变的标准答案吗?

不会。CEO的答案,创业者的答案,是拼命创新,是靠能动的主观意志闯出来的。我们的冒险精神,就是要破局,甚至要在原有体系外重新定义一块疆域,不怕做特立独行的事情。

这个时代不缺聪明的商人,但缺少伟大的创业者。为了开创新的蓝海市场,我们有时候需要做那些短期看上去不是“最正确”的决定,因为创业的意义就在于冒险创新,拼命创新,颠覆式创新。

在《埃隆·马斯克传》一书中,我看到马斯克可以顶住投资者和股市重重压力,忍受那么大的煎熬,亲自进入工厂奋战一线,累了随便到找个“枕头”就睡在办公室地上。马斯克在逆境中展现出的惊人容忍度,使得作为万千创业者一员的我也深受鼓舞,为什么曾经的逆境可以成为一种精神财富,因为越大的逆境,越能塑造我们这些创业者极高的痛苦阈值,变得极具韧性,敢于去拥抱风险。过去的挫折,都会成为我们迎难而上的养分。

有的人常常觉得工作太累,或许是你身体的能量在泄漏,没有梦想和信念感的驱动,对事业毫无感情,势必是无法作出一番成绩的。信念感决定一个人的能量大小,我们这些创业者和马斯克都是一样的,不知疲倦地一往无前。因为心中有明确目标,有清晰方向,知道未来在哪里,也知道会有很多一时看不清的盲点,但只要方向对了,就敢于以攻为守,突破盲点。

小结

将脑子里的想法,基于不同假设、各种变量,以实力当底气,拿风险当筹码,大胆突破自身和团队的极限,构建出一个一个的商业现实,那种成就感又带给人不可描述的愉悦。每每经历一次冒险,都能感受到别样的人生。

本文系作者 IMS李檬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