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中产开始迷上中世纪格斗

钛度号
一个小众运动在中国的推广及商业化进程。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懒熊体育(ID:lanxiongsports),作者 | 乔峰,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战斧劈过头盔,火星撞入眼中,焦糊味也会涌进鼻腔……”

全甲格斗爱好者红十向懒熊体育描述着真实的交战场景,“而你能做的,只是用额头去迎接下一板斧击。”

全甲格斗,是穿着全方位防护的盔甲进行近身兵器格斗对抗的体育运动。其规定选手只能身着13到17世纪、有历史依据且经过考证、审核的甲冑参赛。盔甲的防护性也必须达到赛事标准,并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护具、配件。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全甲格斗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此后一直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地盛行。2010年开始,由中世纪史实全甲格斗国际协会(HMBIA)举办的“诸国之战”(BOTN),成为了目前国际上规模最大、影响力最高的全甲格斗比赛之一。此外,国际高级别赛事还包括国际中世纪全甲格斗联赛(IMCF)等。据了解,目前全世界超过50个国家参与到全甲格斗项目的国际赛事中。

2017年,中国全甲格斗联合会由北京红星队及上海半吨队发起设立,并获得世界全甲格斗大联盟授权。到如今,据几位圈内人士粗略统计,国内活跃的全甲格斗玩家人数已经超过上千人。

从参与人数来看,比起称呼飞盘、陆冲、腰旗橄榄球为“小众运动”,全甲格斗或许更名副其实些。

“资金、时间、受伤风险等因素一直是限制全甲格斗发展的主要原因,”几位全甲格斗爱好者及从业者向懒熊体育坦承,“门槛高限制多,已经让全甲格斗几乎成为了一项中产运动。”

兵击、游戏与中世纪

“最初吸引我的并不是盔甲或兵击运动,而是几款以中世纪格斗为题材的角色扮演游戏。”2019年才入坑全甲格斗的拉托告诉懒熊体育。2008年,一款名为《骑马与砍杀》的游戏横空出世,在此后的十数年内让中世纪文化与兵击运动在中国小众爱好圈子中得到启蒙与传播,而随后《荣耀战魂》、《天国:拯救》等游戏的陆续推出更是让这一小众文化得到了继续拓展。

兵击运动,源于欧洲历史武技(Historical European Martial Art),是一项使用安全武器模拟古代刀剑对决的现代体育运动。2011年前后,兵击运动逐渐在国内小众圈层起势并逐渐被国内武术、格斗爱好者接纳。经过数年的发展,这项源于欧洲的历史武术也被赋予了全新的概念,其大体上可分为两大体系:无甲剑术与有甲剑术,后者也就是全甲格斗。

2023年5月,湖北省武术兵击公开赛顺利举办,共有超190余人报名参赛,值得一提的是,这项赛事是截至目前在中国规模最大、参赛人数最多,也是首次获得官方批准、由湖北省体育局及省武术协会支持举办的比赛。

湖北省武术兵击公开赛赛事现场

除了游戏,钟爱中世纪文化、进行角色扮演也成为不少爱好者的入圈缘由。一位今年入坑全甲格斗的爱好者分享道,“当时只是觉得造型帅气,后来才去了解中世纪文化、全甲格斗。但没想到如今连比赛用甲胄都已经买好了。”据他介绍,全甲格斗的装甲价格较为昂贵,整套赛制甲胄价格至少要2、3万起步。

此外据红十介绍,也有不少人从前练习过拳击、空手道等格斗运动,进而接触到兵击、全甲格斗等项目后选择入圈。红十曾担任IMCF全甲格斗中国队队长,目前还是IMCF中国区负责人。2023年,IMCF时隔3年重回西班牙马德里贝尔蒙特城堡举办,吸引到全球23个国家参赛。

多位资深爱好者向懒熊体育证实,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直接推动了兵击运动乃至全甲格斗项目在中国的普及。从某种程度上讲,兵击运动如今已经迈进大众视野,获得更多圈层人群的关注。而作为其分支的全甲格斗,则或许还将长期囿于小众之中。

“中产”运动与赛事关注

不少人对全甲格斗的最初印象,是野蛮与危险。但实际上,这种说法并不客观。

虽然全甲格斗属于近距离的硬核拼杀,但其安全性却十分可靠。几位参与国际比赛的选手都向懒熊体育证实,由于赛事规则、装备要求完善等因素,全甲格斗的受伤风险并不高。

“看着武器朝头上砍确实很吓人,但在实战中并不会感受到太过明显的打击感。”据红十介绍,按照规定,部分全甲格斗赛事使用的器械需为钢制,刃部及边缘须处理成2毫米以上圆润边、尖锐处理成2厘米直径以上的圆弧,并符合世界各国的管制刀具标准。

“场上激烈拼杀,场下绅士互动”,这是第一次参与国际比赛的黑木对全甲格斗的印象转变。而无论是从项目的参与成本,还是参与者的群众画像上看,全甲格斗都无疑可被称作一项中产“贵族”运动。

黑木(左)与瑞士选手在IMCF中交战(供图者:黑木)

据多位爱好者介绍,购置一套符合安全性要求、质量达到赛事档次的盔甲至少要花费2、3万元以上。其原因在于所穿戴甲胄往往做工复杂,且需要量身定制,目前市面上最贵的定制甲胄价格已经超过20万。除盔甲外,实战使用的兵器等物品则属于消耗品,其价格从几百到上千元不等。最重要的是,参与全甲格斗运动还需要租赁场地,进行规范的长期训练,以此维持穿戴装甲、参与比赛的体能条件。

从用户画像来看,几位运营全甲格斗俱乐部的资深参与者都向懒熊体育表达了类似观点:物质基础是参与全甲格斗的必要条件。“有成员甚至免费为整个俱乐部的成员都购置了甲胄,”其中一位参与者分享,“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的大多数人都具备较好的经济条件。”

据黑木回忆,在2019年随队前往西班牙参赛期间,他的个人花费就接近2万元左右。“包括出国参赛,平时的装备购置、维修,场地费、会员费,基本都要自掏腰包,不少人都至少投入了十多万元。”

从2017年开始,中国全甲格斗爱好者曾组队连续参加了三届BOTN,两届IMCF,直到2020年因疫情等因素影响,不少国际赛事暂停举办,国内队伍的“海外征战”才由此告一段落。

而在国内,全甲格斗发展的重要节点是在2018年。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这一年在贵州遵义海龙屯遗址举办的大型历史嘉年华活动吸引了众多历史爱好者参与,其中全甲格斗也作为展示项目之一。主办方邀请了不少海外选手参赛,“海龙屯杯”成为国内迄今为止少有的赛事规模较高的国际赛事。

2019年5月,虎牙直播全程直播了当届MMC重甲道 X IMCF国际中世纪全甲格斗联赛,据虎牙直播数据显示,为期3天的赛事共吸引到超过110万的直播间访问人数,以及超260万的PV点击量。此外,包括新华视点在内的部分媒体也对当届赛事进行了跟踪报道,从这方面来看,全甲格斗显然并不缺乏赛事关注。

而随着疫情三年的到来,全甲格斗圈也彻底陷入停滞。“之前还可以参加国际赛事亮相,现在就只能枯坐在俱乐部和队友模拟对练。”资深全甲爱好者老李道出了当时不少人的困境,“继续坚持的话,看不到这项运动出头的时机,但现在放弃,同样也会为沉没成本而心生不甘。”

据懒熊体育了解,国内全甲赛事起步较晚,直到2020年第二届“战友杯”才首次获得了HMB、世界全甲格斗大联盟等权威机构的正式授权,而赛事的数量与规模仍然同国外有巨大差距,“目前国内做成熟赛事的主要是老曹和大猫等人,”据老李介绍,全甲格斗项目在中国的早期推广者老曹、大猫等人,仍然是整个圈子的中流砥柱。

“有人想做个人IP,有人想做文化推广,也有人只想好好享受运动,但大家也都希望全甲有一天能走向大众。”谈起圈内现状,老李感叹道。

小众运动复杂的商业化尝试

小众运动时常因为其潮流、赚钱的趋势,吸引到不少投机者入局。但实际上,这些小众运动商业化的复杂程度远远超出想象,全甲格斗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案例。

像飞盘、腰旗橄榄球等新兴运动,其依托的商业模式更像是社群经济——从业者售卖的并非某种商品,而是从交流出发,让社交属性压倒其作为体育的关键要素。除此以外,运动发展路径中传统的职业赛事体系与运动连锁门店模式也早已被大众熟知。但全甲格斗乃至兵击运动,似乎都无法完全效仿以上三种模式。

全甲格斗的商业化尝试,在于一次险些促成的投资。

据一位参与投资的内部人士透露,专注于文化与旅游产业投资的域上和美集团曾在2018年试图以1000万的价格买下一支全甲队伍,但最终未能成行。

“买下一支全甲队伍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新鲜事,但怎么去运营、如何商业化,双方在当时都无法提供明确规划,后续也就不了了之了。”据此位内部人士估计,在洽淡合作期间域上和美就已经在商业推广与宣发方面投入超百万。

据懒熊体育了解,域上和美集团的业务包括川渝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买下队伍的初衷也是为了进行文化宣传等活动,同时还注册了24个“古战魂 WARRIOR SPIRIT”商标权益。此外,域上和美集团在2018年参与投资的成都战魂铠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与成都古战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目前均已注销。据内部人士透露,2018年域上和美曾直接参与队伍赞助、出国参赛等事宜,但在当届赛事结束后,收购事宜也无疾而终了。

像俱乐部冠名、企业资金投入这些商业化举措,其实在俄罗斯全甲格斗项目中已经初具规模。据全甲爱好者邮差了解,目前俄罗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赛事与商业体系:完善的巡回赛制、基于国家队的积分选拔体系,在赛事与球队赞助方面也都有了不错的吸引力。“本质上,俄罗斯的全甲选手已经可以看作是职业或半职业选手,竞技水平自然比普通爱好者要好得多。”

至于全甲格斗如何在中国实现商业化,邮差客观描述了其中的难度。“目前全国各个俱乐部和组织也是在摸索前进,至今也并未出现所谓的成功案例。”邮差在今年9月创办了一家兵击馆“山河武社”,主要运营内容包括全甲、兵击运动以及“解压砍砍乐”等项目。按照他的思路,场馆将主要通过租赁场地、提供装备、内容服务等形式创收。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山河武社也成为了全甲格斗俱乐部北京红星队的训练场地。

“其实就是场馆运营的思路,”邮差告诉懒熊体育,“但因为场馆刚开业,目前也只是一些兵击、全甲的爱好者到场馆付费。”后续经营状况好转的情况下,山河武社也会考虑继续扩大场地。根据公众号“全甲格斗频道ChannelBuhurt”资料显示,目前全甲格斗在北京、江浙沪、成都、重庆、安徽、广西等多地也都初步具备场地条件,其中部分地区的俱乐部队伍也已经在陆续筹备当中。

可以看到,国内围绕全甲格斗的赛事、运营端的各种尝试都已经在陆续推进当中。而论及其衍生出的甲胄、装备等周边生意,其实也早已在中国具备了足够的市场条件与环境。

尽管全甲格斗所穿戴的盔甲由于受众,价格等因素并不被国内的装备生产商重视,但作为装饰类的盔甲产品始终不缺少受众买单。据一位头部铠甲生产商负责人透露,疫情时期公司每个月盔甲售卖平均额就能达到几百件,过去几年的售卖数量总额已经过万。据他介绍,目前专业的全甲格斗装甲制作在国内还比较少,但让其规模化生产的难度并不高。

不甘小众但破圈路长

一项从中世纪文化衍生而来的小众体育运动,在疫情过后正回到更多受众人群眼中。

邮差刚刚在今年10月接手了北京红星队队长一职。作为2019年才入坑的“新晋”爱好者,他目前正全职参与到山河武社场馆的运营当中。“我也希望通过场馆运营给予红星队一定的商业支持。”据他介绍,此前有不少俱乐部会参与商演、表演赛等活动获得商业赞助与运营经费,但由于俱乐部成员大多为爱好者,这种形式始终无法形成长期效益。目前,红星队成员数量超过20人,其中具备穿戴盔甲进行全甲格斗的成员接近20人,同时还包括几位实力强劲的女选手。

来到2023年,国内、国际全甲格斗赛事逐渐迎来复苏。红星队在今年6月前往俄罗斯参与了历史中世纪战斗(HMB)锦标赛“远东前哨站”;10月初在浙江桐乡举办的战友杯,也是时隔两年半后国内顶级联赛的再度重启;今年11月中旬,红十也会继续带队出征IMCF墨西哥站,“如果时间排的开,现在每个月都有出国参加比赛的机会。”

随着赛事重启,可以预见的是全甲格斗项目在互联网上人气的逐渐回归。而如何让小众项目的人气落地线下,拓展更多人群,也一直是整个圈子的共同课题。“我始终认为全甲格斗是一项团队运动,”邮差告诉懒熊体育,“而想要拓展更多受众,全甲最需要做的就是降低门槛,形成梯度推广。”

按照他的思路,全甲格斗需要的是卸下甲胄、取下兵器,以此才能真正拥抱大众。据懒熊体育了解,目前一些名为“冷兵器攻防战”、“兵器格斗”的项目已经开始陆续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出现,其项目主要是使用海绵制武器与盾牌进行简单的格斗互动游戏,因上手难度与危险性较低获得了不少年轻群体的青睐。此外,据邮差分享,目前山河武社也在和一家运营攻防箭项目的团队商谈合作,结合两种运动形成一项低门槛的新运动以供给团建及破冰活动。“先把更底层的运动受众培养起来,处于顶层的全甲格斗才可能被更多人看到。”

全甲格斗严苛的入坑条件是限制其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而简化运动、落地线下推广也就成了把小众运动推向更多受众群体的唯一路径。对于全甲来说,部分圈内人认为的“颜值竞技”、“贵族运动”,圈外人认为的“野蛮”、“危险”等标签在短时间内还无法被完全抹去;走向大众化的道路目前来看也只能说是渐入正轨;而寄希望于兵击运动、或者说“攻防箭”等团建活动的发扬光大来实现破圈或许才是更为现实的结局之一。

但毫无疑问,小众运动的崛起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必定会发生的文化现象,相比于谈论哪种运动会成为下一个爆火产品,专注于这些重塑交流方式的新运动本身或许更值得称道。

结束与懒熊体育的对话后,再聊起今年红星俱乐部的招新情况,邮差久违地露出了笑容,“今年有4、5个。”

“很多人甚至连甲胄都已经买好,只等着下一次比赛登台上场了。”

本文系作者 懒熊体育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