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平安的面子和里子

钛度号
谁能掌舵“平安”巨轮?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新立场NewPosition,作者|B哥,编辑|李凡

身处中国有个好处,就是我们这里的人天然怀有大国心态,这种心态曾在清末民国被西洋人的坚船利炮打掉过,如今又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绩被找补回来。

经济学家经常会跟美国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我们的GDP和GDP per capita都还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比如房地产分析师会说,北京一万美金出头的房价仅为同期纽约参照值的一半,而1990年房产泡沫时期东京房价曾达到纽约的八倍,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来看,这个行业都是天花板未现发育前景稳定且充分。

而对马明哲来说,平安集团赖以生存的保险业务亦有同样自信的道理。瑞再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的保险密度仅为430美元,低于世界保险密度平均水平的818美元;而3.9%的保险深度也大幅低于世界均值的7.23%,更低于英美等国普遍的10%以上水平。

当然远大前景有赖行业同仁的共同努力,才能变成企业经营所需要的实在现金流。然而过去一段时间,国内保险行业的表现显然谈不上差强人意。最突出的指标是保险深度已经连续五六年在当前水平维持振荡,这表明保险行业跟上面提到的某个行业一样,似乎已经进入了长期“阵痛”。

这反映到平安保险自己身上,就是过去五年跌去一半的资本市场估值。从中国平安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多项重要指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营业收入同比微跌4%,净利润同比大降31%,相较于去年年报中3.1%和29.0%的对应值,算是稳稳延续了去年的颓势。

马明哲过去很喜欢念叨一句话,“去年的马明哲,领导不了今年的平安”。但问题是,今年的马明哲就能吗?

当年马明哲辞任CEO时,中国平安说公司完整成熟的人才梯队,足以让他放心离去。但时至今日,马明哲仍然按时露面并占据着公司业绩发布会的C位。

在平安创立早期,马明哲就奉行“有桥就过桥,没必要摸着石头过河”的经营哲学。在其他内地企业还处于“泥腿子”时期,中国平安就开始大规模聘请海外高管了,要让管理模式和人才队伍都正规化。因此对比之下,如今年近古稀头发灰白的马明哲,却仍然活跃在中国平安的台前幕后,就多少显得有些怪异了。

这说明,这家万亿级的企业,在最高领导层这个问题上仍然充满了手工作坊特色,其命运跟马明哲本人牢牢绑架在一起。对于平安来说现阶段最关键的问题,是马明哲何时能找到自己的接班人?当然,前提是他真的愿意让出这个位置。

中国版“联合健康”是个好人设吗

几乎在姚波近来出席的每场业绩会议上,他都会强调投资者对平安股价存在低估,无论从所谓的内在价值倍数还是说P/E指标上都是如此,“希望市场给予耐心和时间”。作为联席CEO和首席财务官,姚波表达对企业前景的乐观是合适甚至必要的,但中国平安市值在去年腰斩过后仍未恢复,两个月前甚至在振荡中创下了八年以来的新低。

自由市场虽谈不上全知全能和完全理性,但整体上还是堪称有效的。投资者拿真金白银做出的选择最具分量,也是对公司故事和商业模式的可靠评价。

当年小米上市时,雷军喊着要让IPO投资者赚一倍,后来市场表现狠狠的打脸雷军,让投资者们亏了一半。雷军对小米的影响力相较姚波之于平安不在一个层级,市场连雷军的面儿都不给,何况说姚波呢。

平安给自己总结的业务模式,是“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驱动。在金融这侧,平安有保险业务有陆金所,甚至还有证券信托;而在医疗健康这边,对应也有平安好医生。

对平安来说,寿险和健康险是综合金融板块里最重要的部分,长期贡献公司六成以上营运利润。因此,“综合金融+医疗健康”双轮驱动的核心其实是“保险+医疗”。

这是一套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商业模式,强调保险和医疗的深度协同,像平安这类公司被称为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健康维护组织)。这个体系里,HMO的运营方向会员收取保险费用,会员从体系内的医疗机构获取医疗资源,而这些医疗机构的维护运营成本则通过保费覆盖。

概况来讲,就是当寿险和健康险的客户需要医疗服务的时候,平安不希望只是个单纯的支付方,只负责保险赔付这部分,更希望进阶成服务的供给方,形成“保险+医疗健康”和“保险+养老服务”这样的闭环。

在理想情况下,这相当于极大地扩展了平安的商业空间:原来只赚一份的钱,现在能赚两份,还会从两块业务的整合协同中获得更多收益。

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的凯撒医疗(Kaiser Permanente)和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 Group In)。而在平安年报的董事长致辞中,马明哲也开诚布公地表示要打造 “中国版联合健康”。集团现任的两位联席CEO,陈心颖毕业于MIT,姚波在纽大读的工商管理,自然是对美国那套相当熟悉。

外来的和尚念经当然容易,只不过拿西方的经渡土生土长的中国用户会好使吗?

如果要对美国的医疗体系做个评价,首先当然是从业人员医术高超专业过硬。世界排名前十的药企,总部设在美国的占了一半,像强生默沙东都属于我国人民耳熟能详的名字。当年特朗普感染新冠后,手臂来针再生元的多克隆抗体,口服一剂辉瑞研发的瑞德西韦,比英国首相鲍里斯进ICU的待遇不知高到哪里去了。

不过与上层人物花样百出的保命手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医疗系统整体的昂贵和低效。

宏观上,美国医疗领域开支已经占到GDP的18%。尽管这个比例高于其他任何国家,尽管美利坚的人均GDP水平也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美国人均预期寿命却在OECD成员里排名倒数。

同时,美国也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不提供全民医保的国家。作为对比,大西洋这头的英国佬,通过NHS建立了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仅用10%GDP的医疗保健开销,就做到了让普通英国人活得比美国人长。

因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在大美利坚看病是有其国情特色的,而保险公司就是这个特色里的关键一环。

在美国,医疗项目的价格是由保险公司跟医疗机构谈判决定的。如果你不参加医疗保险,那生病时需要支付的实际开销就比参加保险要贵得多。因为这些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客户,可以提高跟医疗机构的议价能力。

但美国并没有全国性的医保体系,除了Medicaid和Medicare两家覆盖特殊群体的国家医疗保险计划,其他就是各种商业保险,所以整体的医疗服务价格仍然偏高。

因此,HMO模式在美国取得的成功,建立在美国医疗系统高度的市场化程度和昂贵的医疗开支之上。通过成立医疗-保险的复合型企业集团,HMO模式降低了与医疗机构谈判的摩擦成本,以及医疗服务的开销。

问题是,这种模式有在中国落地的土壤吗?

中国的医疗服务价格完全由政府制定,同时医疗领域的开支只占GDP的5.5%。这种高度管制,相较于完全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人为压低了医疗服务的价格。因此对于HMO模式的企业,留给他们的,通过整合保险-医疗管道来进一步降低价格、提升效率的空间,就跟美国市场没法比了。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从美国的医疗体系学到的,通常是教训,而非经验。从我国正在推进的覆盖城乡的医疗保障体系来看,在医疗教育这些重要的基础民生领域,我们更多的是在往与美国相反的方向走。在这背后,是“姓资还是姓社”这个命题的当代注脚,平安既然有陈克祥这个党委书记,那就不妨多咨询咨询。

或许一个值得平安思考的现象是,像马明哲羡慕联合健康一样,国内的医生群体也羡慕他们的美国同行。

但也仅仅是羡慕而已。

马明哲的身后事

马明哲接班人的议题第一次被摆上台面,是2018年底平安进行了成立以来最大的高层组织架构调整。

马明哲给平安集团新设了三名联席CEO,由李源祥、谢永林、陈心颖担任,分别统筹管理个人、公司、科技三大业务群。尽管此时马明哲仍未卸任集团CEO一职,但如新职位title里所暗含的那样,所有人都期待在过渡措施和考察期结束后,三人中会有人脱颖而出抹掉“联席”二字,成为平安这艘万亿巨轮的下个掌舵者。

这场高层变动最耐人寻味的,是任汇川的角色调整,他曾被视为马明哲最有希望的接班人。

表面上看,任汇川虽然没有入选三人团,但也没有丢掉自己目前的业务版图。但实际上,新任联席CEO谢永林的公司条线,不可避免地与任汇川负责的资管板块发生重叠。平安内部人士曾表示:“任总管着信托,而信托又是集团对公板块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业务划分上并不清晰”。

二者的“斗法”最终以任汇川的失败告终,而任在平安的职业生涯也开启了倒计时。

2019年6月,原平安银行副行长姚贵平接替任汇川担任平安信托董事长,标志着任汇川最后一块版图的失守。当年10月,中国平安进行董事会改选,谢永林取代任汇川成为集团新任总经理,任汇川转任副董事长。至此,任汇川彻底告别了平安的核心管理层序列。次年6月,这位曾经的“平安少帅”在离职8天后就火速入职腾讯。

而任汇川正式离职的半年前,李源祥这位赴任联席CEO刚满一年的寿险“一把手”也选择出走友邦保险。李源祥的出走或许令马董事长心有余悸,在大半年的时间里都没有给李源祥择定继任。最后接替李源祥担任联席CEO的,是首席财务官姚波,这也代表寿险业务线话语权的缺失:李源祥之后,联席CEO里再无人有寿险背景。

跟姚波任职同时宣布的,还有马明哲本人辞去首席执行官的消息,这似乎表明平安的接班人事项正在有序推进。平安当初推出联席CEO制度,除了所谓通过高级管理职能分工来提高效率以外,其实也有赛马的意味。因此如上面提到的,平安内部和外界都普遍认为,理论上马明哲的接班人会从三人团里产生,但实际情况却是仍有难处。

这里面,陈心颖负责的是科技业务线,具体分管版图包括陆金所、平安好医生、汽车之家这些业务。从业务底色上讲,尽管平安几年来一直强调科技对金融的赋能,但平安的核心仍然是一家金融公司,不太可能选择一位主营业务线之外的高管来接手。

何况陈心颖还是“外脑”背景。无论是曾经引领平安上市的张子欣,还是全面挑起集团保险业务大梁的梁家驹,这些前辈的黯然离去都表明马明哲可能会借“外脑”过桥,但不太可能把公司交给他们这群人。

陈心颖手下的多条业务线表现也很难称得上满意。像汽车之家增长乏力,去年净利润和营收双双大降,比例分别高达37%和35%。平安好医生成立以来也是年年亏损,方蔚豪掌舵后交出的最近一份年报更是以62.3%的亏损增幅,仅仅换来了6.8%的营收增长,盈亏平衡看起来遥遥无期。

另一位联席CEO姚波,自2008年出任公司首席财务官以来,一直负责的是公司战略实施、计划落地、财务企划、资金与流动性风险管控等职责。他在三位联席CEO里扮演的是中台角色,没有业务一线的经历,他的升迁可以理解为马明哲希望加强中场的核心作用。过了大半年才让姚波补缺,也说明他只是马明哲心中的二线人选。

而剩下的谢永林,在平安已有近30年的工作经历,是除任汇川之外第二位由中国平安自己培养的少壮派本土高管。同时,他的上位基本是跟任汇川的下岗是轨迹重合的,能pick掉任汇川也说明其本人在权力斗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不过他跟陈心颖的关系似乎并不太融洽。20年时候谢永林曾在公开场合大谈平安的科技业务,颇有越俎代庖之嫌,当时甚至一度传出陈心颖将离职的消息。

在中国平安2020年度股东大会上,马明哲提到了退休的“三个前提”:第一,股东认不认同我。第二,我本人是否还可以继续为公司创造新的更大的价值。第三,平安是否有更优秀的管理团队。

目前来看,第三点是当下最有现实约束力的条件。如果第三个前提得到满足,平安已经找到了足够优秀的替代马明哲的管理团队,那甚至前两个前提都不具有讨论的意义了。无论陈心颖、姚波还是谢永林,当前都没有展现出接班的能力,马明哲也没有就任一人选做明显的宣传准备和铺路动作。

对于已年近七十的马明哲来说,这方面留给他的时间已然不多了。

写在最后

马明哲曾对公众谈过,二十年前就已经有人问过他退休的事情了,当时平安还未在港交所上市。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中国平安的市场价值和管理的资产规模都涨了十倍,马明哲退休的事却毫无进展。当初带司机和秘书创办平安的时候,他可能知道公司以后会做得很大,但大概不会想到平安在三十四年后还需要牢牢跟自己绑定在一起。

马明哲说他跟同事搭起了平安这个舞台,但不可能永远在台上唱主角。“人也终有一天要谢幕、要走下舞台。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在台下观看其他人表演,那时的我同样会很开心”。

既然马董事长已经操劳了大半辈子,现在是该有平安人站出来上台表演了。

本文系作者 新立场Pro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2024-04-27 22:54

王毅同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通电话

2024-04-27 22:47

中关村论坛机器人站C位迎宾,中关村论坛AI应用随处可见

2024-04-27 22:26

香港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今年将推出“新型工业加速计划”

2024-04-27 22:08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一季度果蔬出口增长690%

2024-04-27 22:02

惠升基金副总经理石岗离任

2024-04-27 21:52

国资券商有望再添一家

2024-04-27 21:26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部署做好2024年“五一”疫情防控工作

2024-04-27 21:18

比特币价格上探63000美元以上,日内跌幅达2.3%

2024-04-27 20:44

广州天气:广州国家站4月雨量刷新历史纪录

2024-04-27 20:32

光大证券:预计中央以旧换新有望带动100-200万辆增量

2024-04-27 20:23

汽车以旧换新细则出炉,华泰证券:本轮政策覆盖约1800万辆存量乘用车,有望带来可观增量

2024-04-27 20:23

广州国家站4月雨量刷新历史记录

2024-04-27 20:20

北京支持超高清视听产业发展十大方向

2024-04-27 20:15

备战春耕备耕,河南设置980余条专用通道

2024-04-27 20:13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首批图像发布

2024-04-27 20:06

广州多区发生局地龙卷,启动气象灾害(雷雨大风)Ⅲ级应急响应

2024-04-27 20:02

4月27日新闻联播速览24条

2024-04-27 19:57

数据:比特币减半后多家比特币矿企股价上涨

2024-04-27 19:56

成都一季度GDP增长5%

2024-04-27 19:56

首批限额2000套,南京试点开展存量住房“以旧换新”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