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东航坠机搜救现场侧记:为了网络畅通的三个日夜

紧张、担忧、震惊、哀痛,无数情绪被压缩进3月21日下午的两个小时内。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

图片来源@采访对象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IT时报(ID:vittimes),作者 | 崔鹏志 郝俊慧 ,编辑 | 郝俊慧 挨踢妹 ,排版|季嘉颖,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3月21日13时15分,载有132人的东航MU5735航班自昆明长水机场出发,起飞1小时23分后,坠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埌南镇莫埌村一处山林,距离这个人口仅有数百人的小山村不到1公里。

珠海进近(中国民航航空珠海进近管制中心)在坠机前后,曾请求附近航班持续呼叫,据《经济观察报》采信的一份民航无线电音频,在坠机发生后的12分钟内,南方3764航班、上航9256航班仍通过121.5应急频率对该航班进行共9次呼叫,直到15时许。

微博上,#MU5735#话题第一则坠机消息,出现在呼叫停止6分钟后的15时06分。计划表上,MU5735原本应在15时05分抵达广州白云国际机场。

事故发生后不久,莫埌村村民组织志愿者队,广西消防、民航局工作组、南部战区武警力量、民间救援队等社会各方力量抵达现场。

梁忠俊是当天距离现场最近的人之一。他是中国电信藤县分公司埌南镇支局长,事故发生后,他率先赶往现场,后续中国电信广西公司及下属的梧州、藤县分公司又有近百名通信保障人员赶到。

今日,距离MU5735坠机事故发生已有一周。

3月27日上午10点51分,新华社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失事飞机第二部黑匣子已找到”。26日晚,“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确认,MU5735航班人员全部遇难。

电话中,梁忠俊告诉《IT时报》,今天现场周边的人群变少了,但搜寻工作仍在进行。

他和同事参加了昨日事故现场的鸣笛致哀,穿着白色防护服的救援队员漫山遍野,笔直地站在山坡上,作为保障人员的他们则留在外围区域。同一时间,方圆数里内的所有人面向现场方向,低头伫立。

今天中午,现场周边气温陡升至20摄氏度,空气有些许闷热,同事看过气象预报后告诉他,多云的天气会持续一整天。

赶往现场

藤县地处桂东,周边是火称顶、大金顶、高天岭等众多山峰,是典型的丘陵地带。

莫埌村紧邻仓硕高速公路,但最近的高速出口—塘步离此有14公里。在临时向莫埌村打通一个高速出口之前,当天下午,几乎所有救援队伍都走了唯一一条路:先走G321国道,再由国道绕行至一条水泥浇筑的村道,在媒体报道中,最后这段路被描述为一条长约11公里,宽约3.5米的村级公路。

15点,梁忠俊在埌南镇,正在镇政府汇报工作。听到消息后,他和当地政府人员一同赶往现场,路上已有消防救援车队来往,人们行色匆忙。

抵达现场是16点20分,梁忠俊和支局同事刚好接到藤县电信分公司的电话。“我们已经在现场,这里很需要人手。”他在电话中催促同事们赶紧出发,随后动身勘察现场线路情况,配合镇政府协调路口车辆。

接到飞机失事的紧急通知时,藤县电信值守资源班班长潘峰正在为乡镇10GPON网络的升级调配资源。他迅速打开监控系统,查看梧州西江机场的电路网元在线,没有告警,“电路一定不能中断,一定要保障通信正常。”

带上存放在办公室的天通卫星电话,潘峰和同事随即赶往莫埌村。他要在第一时间将卫星电话送到现场指挥中心,确保事故现场的正常通话。

事发突然,藤县和苍梧县等三个分公司的四部卫星电话都被紧急调用。从藤县出发,沿G321国道开车20公里左右,潘峰抵达律村村口,等待和其他分公司同事汇合。拐入那条村级公路20分钟后,车子进入莫埌村。

一下车,潘峰和同事便将两部卫星电话送到野外应急指挥中心。这是两部时刻处在满电状态的天通卫星电话,专为应急状况使用。拿到卫星电话,指挥中心的救援人员拨打出第一通电话,请求尽快运输照明设备等物资。

此时是18点05分,野外临时指挥中心的一排排蓝色帐篷正在搭建,两架直升机在空中盘旋,山路崎岖、狭窄,潘峰看到一批又一批的救援人员,从远方步行而来,走过他眼前,进入需要搜救的山坳。

同时赶到现场的还有马坚毅。他是中国电信梧州分公司副总经理,带领梧州电信保障团队带来第一辆应急通信保障车。在最靠近野外临时指挥中心封控区的一处空地,应急通信保障车停了下来,开始部署应急基站,应对临时增加的通信需求。这里距离核心搜救区还有500米。

消防官兵、医疗人员源源不断到达现场,手机上网变得困难,通话也开始断断续续,同救援队伍沟通后,马坚毅拨通公司待命同事的电话,告知现场急需的物资和设备。

梧州电信分公司的第二批队伍在18点50分赶到律村。

“我去应急了。”队长覃绍海走前和妻子打了一通电话,他乘坐着另一辆应急通信保障车,带来一批基站设备、3公里的通信光缆以及柴油发电机。

抵达律村时,他发现通信信号在这里已经变得拥堵。同现场领导反馈后,覃绍海和同事将一辆应急通信保障车留在律村,开始在这里搭建应急基站,拉通通信光缆,由后续经过的应急通信保障车先将物资运往现场。

在时间的推移下,保障网络和通信的正常运行,逐渐成为现场所有通信人员最紧要的任务。

莫埌村的网络资源有限,周边仅有供村内3、4百人使用的2个基站,而现场仅救援人员便超2000人。后续新闻发布会曾公开,搜救现场有广西辖区内救援人员1400多名,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驻扎人员678名。

显然,光有应急基站还不够。现场两台应急通信保障车开通信号后,通话和上网已基本恢复正常,但考虑到下一步搜救可能带来更多的网络需求,对周边基站进行紧急扩容和优化,成为马坚毅和同事们当晚便形成的共识。

深夜,近百名通信人悉数抵达。现场光缆的每一段都需要检查,每一座基站都需要值守,物资运输、网络测试、保障发电更需要人手,他们很快分散到各个岗位。

时针走向零点,攻坚刚要开始。

21日晚,电信应急通信保障人员紧急检查开通光纤网络

第一晚

“灯火通明,却让人不敢直视。”覃绍海形容那天晚上的现场。

桂东的春季天黑得慢,晚上7点半过后才逐渐变暗。8点,天彻底黑了下来,野外应急指挥中心的应急灯已经部署好。

救援人员仍在山坡中紧张展开搜救工作,但坠机中心区域是个山坳,没有统一照明,一直留在野外临时指挥中心做电信联络员的潘峰,偶尔往山坳那边望一眼,看到搜救队员手提着应急灯,在山间像萤火虫一般闪动。

一摞摞盒饭摆在路边,没有人起身去吃。那是村民们送来的盒饭,所有的救援队伍都是紧急赶到,缺乏充足物资,但现场紧张的气氛让人忘记饥饿。

 晚上7点07分,事故现场周边3个基站软件扩容完成;8点23分,第一台事故现场及周边应急车基站开通;10点,第二台事故现场及周边应急车基站开通;11点24分,第三台事故现场及周边应急车基站开通。

晚10点左右,第二台应急通信车开通应急基站后,现场网络开始逐步恢复正常

大概30分钟后,一束强光从七八米高的灯塔照向山麓,电力公司调配的应急灯塔终于赶到了。不知什么时候起,空中还多了一颗“太阳”,那是一架安装了24盏照明灯的无人机,在120米的高空,它可以照亮足球场大小的区域。

但覃绍海仍在黑暗前进。晚上11点50分,他和同事一起抵达离现场4公里远的路口,发现现场已开启交通管制,封锁车辆进入,前方一片人山人海。电话中,马坚毅对他说:“告诉同事们,车进不来,扛吧!”四五个人跳下车,扛起一批重达80多斤的通信保障设备。

覃绍海被任命为调度指挥,负责当晚周边原有基站扩容工作。搜救现场照明资源有限,并未铺设到核心区之外。他肩上扛着近80多斤的长方体通信设备,用右手揽住设备的一角,然后用左手固定住。身后,扛着较轻设备的同事腾出一只手,用手机照明灯照亮前面的路。

路过搜救现场时,他匆匆一瞥便转过头来。耀眼的灯光,消防官兵、武警、施工队......眼前人影窜动,但却格外寂静,交谈的声音几不可闻。

深呼一口气,覃绍海定了定神,告诉自己此时只要一门心思做好基站扩容。

肩上的设备要送往山坳另一边的山上,那有莫埌村此前已建好的两台基站。山不高,扛着设备走到基站花费20分钟。但经过现场后,光源再次消失,漆黑的山路上,覃绍海和同事们摔了不只一个跟头。经过一处土坑时,他闪了腰,并不严重,同事将他扶起,继续前进。

第一趟走完,设备刚刚运完一半,紧接着便回头开始第二趟。

“当时不知道哪来的劲。”覃绍海说,凌晨1点多,他们瘫坐在设备旁,每个人都上气不接下气,将近一个多小时后,所有的设备都运到基站旁边,这比他们预期的快太多。

稍作休息,他们开始连夜装设备、调电路。覃绍海按计划要在当晚将其中一座基站进行4G设备扩容,扩容完成时已是凌晨3点多。

当晚,离搜救核心区域最近的基站进行了第一次扩容

覃绍海试着用手机把现场信息发给现场的领导小组,发现视频、图片的传输都已经没问题,接着便向家人报了声平安。同事们分散开来,分别去应急基站、原有基站旁值守,持续汇报现场情况,他便守在基站下面的山脚,等待下一步指令。

当晚,所有现场通信人员的睡觉时间都不固定,只能在等待指令时小睡一会儿。凌晨四点后,潘峰终于得空“眯”了两三个小时,几片纸片往草地上一铺,“扑通”便倒在上面。

早上7点,一次紧急的视频会议要在埌南镇派出所召开,需要马上部署开通一条紧急专线。6点不到,潘峰被电话铃声惊醒,他要及时联系镇上的支撑队伍上门安装调试。

放下电话,远处的天空刚泛白。来不及回想任何情绪,他又站起身来。

在雨中前进

23日凌晨,莫埌村开始下起小雨,搜救工作变得更加艰难。24日早上6点,降雨仍在持续,雨势渐大,最低气温只有12度。

连绵不断的雨让多位通信施工人员印象深刻,一半是因为雨水给现场带来的泥泞,一半是电信队伍在23日晚做出的决定。

“前几天,我们不断根据搜救实际需求新建或者扩容基站,新增千兆宽带和WiFi,这些都必须有充足的网络资源支持。”马坚毅回忆道。

 22日,马坚毅和团队紧急修复了附近的天网

3月24日,星期四,搜救范围扩大了近10倍。

外围搜寻队需要扩大寻找的范围,在坠机核心区域的山坳外,是大片层层叠叠茂密的山林,对信号要求更高,而搜救大规模开始后,现场更需要大量上传图片和视频,整体网络容量必须跳跃式扩容,开通的基站要更贴近核心区。

经过前两日的持续扩容、安装,现场的通话、网络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但莫埌村的网络资源也几近“枯竭”。

“如果指挥中心提出再增加几条专线,我们担心不能马上满足需求。”这一天,电信保障人员决定建设和启用新光缆。为了对搜救现场形成双路由保护,通信光缆需要从两地机房分别布放到莫埌村,总部署距离为23.42公里。梧州电信聚集起110名施工人员,分15支队伍,分段同时布放光缆和熔纤。

山林中暴雨密注。现场雨衣不够,不少施工人员穿着浅黄色的一次性塑料雨衣,头戴施工帽,徒手抬起光缆,走过泥泞的乡间土路,将光缆抬过不时出现的小山头,注意着脚边的水坑和石头,不时相互搭把手以免滑倒。雨水透过缝隙,不一会儿,所有人的衣服都已经湿透。

暴雨中一条23.2公里的光缆一点一点通向莫埌村

临近现场,他们又将重达数十公斤的光纤线缆等通信设施,背过4公里,通过肩扛手提的方式送入搜救区域。在9个小时的不间断部署下,这条长达23公里的光缆在当天下午3点完成施工。

光缆在田间穿过

24日晚上,莫埌村范围内的电信基站容量已扩容至4900G,可满足2500人使用,周边区域共开通通信应急5G基站1个,4G基站7个,扩容基站16个。现场保障人员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一切开始进入有序的轨道,对于通信队伍来说,沉重、紧张的三天三夜过去,暂时可以喘一口气。

自从21日奔赴现场,数天里,梁忠俊、潘峰、覃绍海、马坚毅以及现场的众多通信人员,很少真正谈论MU5735的坠落,除去工作上的必要交流,人们通过眼神、动作避免了这个话题。

在电话中斟酌良久,马坚毅打破了多日以来,同事们面对的那堵沉默的墙。事故发生的第一晚,他作为综合协调通信的领导小组成员,一直留在现场不远处。从那时起,这样的念头便在脑中不断浮现,他说:“我希望,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发生;我希望,以后都不会站在这样的现场。”

25日,覃绍海得到3天3夜以来的第一次休息。这天晚上,他把给同事们拍摄的施工照片发在朋友圈,写出自己的心声:“我累得趴下,也换不回天国的你们......”

离搜救现场最近的基站进行了第二次扩容

本文系作者 IT时报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