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Pebble Watch启示录

一款看上去并不起眼的产品和一支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团队,却实现了科技巨头们20年来都未曾实现的目标。

Pebble的创始人Eric Migicovsky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在走投无路之际无心插柳的举措居然成就了一段科技公司的创业传奇。

去年4月11日的晚上8点,Eric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将自己的智能手表项目Pebble放到了众筹网站Kickstarter上,希望给自己眼看就要“夭折”的项目再筹集到10万美元,以延续自己的梦想。

点下确认后,Eric便和团队另外4名成员出门吃饭。当2小时后他们吃饭归来时,“奇迹”发生了,10万美元的筹资目标已经完成,并且还在迅速增加,28小时之后,Pebble筹集到的资金突破了100万美元。

就这样,Pebble一夜成名,成为硅谷议论的焦点。

让所有人不解的是,过去20年里,科技巨头们一直“觊觎”着用户的手腕,各类智能手表层出不穷,但结果无一例外是无功而返。然而Pebble这样一款看上去并不起眼的产品以及它背后那支名不见经传的草根团队却实现了科技巨头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Pebble起死回生的神奇经历其实并不只是一个草根逆袭的励志故事,它的背后其实有着许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在此时这个智能手表大战一触即发以及硬件创业浪潮汹涌袭来的时间节点上,Pebble的方法论对于每一位投身其中的从业者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众筹平台:硬件创业“试金石”

今天的Pebble已经与Kickstarter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迄今为止,它依旧是众筹平台上最为成功的项目。

虽然Pebble与Kickstarter的“联姻”已经传为一段佳话,但是Pebble在选择登陆Kickstarter时其实多少有些走投无路的意味。

为了给自己的智能手表项目筹措资金,Eric接触了大批的VC,但结果却是屡屡碰壁。这多少有些出乎他的预料,因为在创立Pebble之前,Eric在2008年时曾打造过一款针对黑莓智能手机的智能手表imPulse,此后他的团队还成为第一家进入孵化器Y-Combinator接受指导的创业公司。与不少“白纸一张”的创业者相比,Eric的经验不可谓不丰富。

但漂亮的履历并没有帮助Pebble打动VC。对于智能手表,VC们表现得相当谨慎。“他们觉得智能手表对于市场来说还太早了,这还是一个没有被证明可行的市场。”Pebble商务部门负责人Asad Iqbal告诉《商业价值》。在吃了无数的闭门羹之后,Pebble从一位硅谷天使投资人那里拿到了10万美元。对于一支硬件创业团队来说,这笔钱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当然,风投们的谨慎其实不无道理。与纯粹的互联网公司相比,硬件创业有着更高的门槛,前期需要巨大的投入。而具体到智能手表这样一款产品,历史上科技巨头们的几次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指望一家创业公司就能扭转乾坤也并不现实。

百般无奈之下,Eric决定到众筹平台上碰碰运气。在Pebble之前,Kickstarter上几乎没有任何科技类的硬件项目,也更谈不上有什么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了。所以,Eric其实并没有对Kickstarter抱有太高的期望,筹资金额只是定在了10万美元。“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其实当时真的没想过会吸引超过1000个支持者。”Asad说,当时他们做的最坏打算是,如果无人响应,就发动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无论如何也要凑够10万美元的目标。

事实证明,Eric低估了Pebble的实力。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项目发布仅仅2个小时就完成了原定10万美元的目标,28小时后突破100万美元,Pebble不断刷新着众筹模式的各项纪录,而它在Kickstarter上的疯狂吸金也引来越来越多媒体跟进报道。最终,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Pebble的筹资金额定格在1026万美元。

在Kickstarter上的耀眼表现也让VC回心转意,重新审视智能手表的商业潜力。今年5月,Pebble顺利完成A轮融资,金额1500万美元,由Charles River Ventures领投。虽然这个金额并不多,但Pebble至少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眼下,硬件创新的浪潮滚滚而来,对于投身其中的创业者来说,Pebble与Kickstarter合作的成功案例无疑有着巨大的示范效应。自Pebble之后,大量的硬件创新产品在Kickstarter迅速涌现,而在国内,众筹网站点名时间也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重点扶持硬件项目的创新。

不过,由于国内的环境与美国有着很大不同,在中国想要完全复制Pebble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对于国内的创业者来说,应该明确的一点,眼下国内众筹平台的核心价值并不是筹集资金。

“‘众筹’实际上就是将尚未成熟以及量产的产品放在众筹平台上进行‘预售’,借此检验市场的反应。”国内众筹平台点名时间CEO张佑给“众筹”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众筹平台其实是一块试金石,如果一个项目能够在这里获得足够多的用户关注,那么很有可能被VC发现并最终投资,而这才是国内创业者最应该从Pebble身上学到的东西。

Pebble的产品哲学

“我们很幸运,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了正确的地点。”对Pebble的成功,Asad有着清醒的认识。

“当全世界都在关心苹果下一代的iPhone长什么样、三星的下一款安卓设备会有什么不同的时候,其实有一点被大家忽略了,那就是用现在他们手里的手机还能做些什么?Pebble其实就是想告诉用户手机还能用来做些什么,它其实是延展了手机的功能。”

Asad这番话的背后其实体现着Pebble的产品哲学,那就是将Pebble定位成为智能手机功能的延伸,换言之,Pebble是作为智能手机的配件存在的。

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是,今年国内发布的两款智能手表Geak Watch和inWatch都在强调智能手表应该是一款独立于手机的产品。

Pebble的产品定位从创始人Eric决心打造一款智能手表的那一刻就注定了。Asad告诉《商业价值》,当年Eric在加拿大读大学的时候,每天都要骑车上学。而在上学途中他经常会接到电话,由于当地气候寒冷,骑车过程中接电话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这使他经常会错过一些重要的电话。于是Eric开始思考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后,他意识到手表是在这种应用场景下最佳的解决方案,通过在手表上显示联系人,抬起手腕就能知道哪些电话是需要立刻接听的,哪些则可以稍后回复。这无疑是最高效的方式。

回归Pebble的缘起会发现Pebble最初是从一个非常具体而现实的应用场景出发,解决的是实实在在的用户需求,尽管这种需求看上去微不足道。与之相比,历史上科技巨头们打造智能手表的初衷则是想要占领用户手腕这样一个重要的数据入口。

出发点的不同也造成两者在产品上的南辕北辙:科技公司所希望的是打造一款外形精致、功能完备的智能手表。而Pebble则反其道而行之。

由于定位是手机的配件,Pebble的核心设计思想就是要扮演好“绿叶”的角色,而不是要抢手机的风头。

正因如此,Pebble选择了墨水屏而非液晶屏,因为在Pebble看来,用户希望在手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一些简单的提示性信息,而不是要用它来展示精美的图片,所以黑白的墨水瓶足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样出于这样的考虑,Pebble在交互方式上延续了传统电子表的按键设计,而非触摸屏。至少在当下,Pebble并不觉得用户有必要在手表小小的屏幕上进行复杂的操作;而在产品功能上,Pebble发布之初最核心的功能其实就是手机上各种通知的推送,让佩戴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获知各类消息。而对这些信息的反馈依然是通过智能手机来完成。

这种追求简约的设计思路并不代表着Pebble不希望自己的产品具备更多的功能。“人类已经有很长时间佩戴手表的习惯,但是要基于这样一种形态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服务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因为它们并没有被证明过是否可行。”Asad表示。所以,在Pebble看来,在眼下用户需求尚且不够明朗的条件下,只有最为实用的功能才有可能打动用户。

除了独到的产品定位,恰当的定价也是Pebble走红的关键因素。

150美元的定价对于美国用户来说是一个相当亲民的价格,与同期流行的Jawbone UP和Fuelband基本处于同一个价位。“这样的价格一方面不会对用户造成经济上太大的负担,另一方面,对于一款这个价位的产品,用户也不会奢求太多。”Asad说。这样的定价策略帮助Pebble实现了对用户心理预期的管理,让他们更愿意尝试这样一款新奇有趣的产品。

恰当的产品定位和定价策略最终促成了Pebble的成功,迄今为止,除了在Kickstarter上获得了超过8万只的订单外,Pebble已经拿到了27万只的订单。

手腕应用场景下的新探索

Asad对《商业价值》明确表示,眼下Pebble的核心工作之一就是为开发者创造更好的开发环境,9月中旬,Pebble会发布新的SDK,赋予开发者们更多创造的空间。

就像苹果一样,Pebble希望构建一套智能手表的生态系统,而想要搭建这样一套系统,只靠Pebble目前不到30人的团队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开发者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实现。

从产品发布至今,已经吸引了超过1000名开发者,并且已经有数千种应用诞生(主要是手表的界面程序)。

那么,在手腕这样一块空间里到底哪些功能是用户需要的?

首先,最适合也是最为成熟的应用领域就是运动健康管理。智能手机兴起后,一批基于手机平台的应用运动健身也应运而生,不过随着手机屏幕尺寸越来越大,手机的便携性也随之降低,这种情形限制了运动健身类App的发展。

早在Pebble发布之初,就已经将运动模块作为自己的主打功能之一,iOS平台上的热门的健身应用RunKeeper正是Pebble最早的合作伙伴之一。不过,Asad透露,新的API开放后,“Pebble很快就能替代掉现在的运动腕带,比如Jawbone UP、Nike Fuelband。”

运动健康其实已经成为了当下所有智能手表主打的功能。果壳电子的Geak Watch和映趣科技的inWatch均将运动健康模块作为了重要卖点。就在8月底,苹果从耐克挖来了Fuelband团队的产品顾问Jay Blahnik,背后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运动健康功能一定会是iWatch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已经缺乏新意的运动健康,智能手表还有什么是用户真正需要的功能呢?Pebble正在进行一些尝试。Asad透露,Pebble所构想的另外一套应用场景是赋予智能手表更多远程遥控的功能,让用户可以通过它遥控家里的电器、甚至是汽车;此外,用手表完成支付也是Pebble正在努力的方向。

在Pebble对智能手表的探索之路上,一些问题也陆续浮出水面。

迄今为止,通知和推送都是Pebble的核心功能之一。过分频繁的信息推送也造成了一些用户的抱怨,认为这些信息推送对正常的生活形成了干扰。尤其是此前《福布斯》网络版的一篇对此的吐槽文章曾经引起不少共鸣。Asad坦承的确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但这并不是Pebble眼下真正棘手的问题。

他解释说,目前选择Pebble的用户主要是那些希望更好掌控自己工作生活的人,这些用户正是因为Pebble有实时的通知推送才会选择尝试这样一款产品,所以频繁的信息推送对大部分Pebble用户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而站在Pebble的角度,它们能做的就是赋予用户更多选择的权力。正如在iPhone上经常也会有各种App为你推送信息,如果不喜欢,只要在设置里面关掉他们就是了。

作为距离人体最近的电子设备,智能手表对用户的“侵扰”远远超过其他设备。虽然眼下Pebble还没有对这一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智能手表想要成为一款真正主流的产品,那么迟早要面临消息通知系统与用户信息承载能力间的矛盾。

此外,更要明确的一点是,Pebble的成功并不代表着智能手表的成功。从销量上看,Pebble依旧是一款非常小众的硬件产品,它走红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机缘巧合。在它之后,Kickstarter上便再也没有出现如此成功的智能手表项目。

Pebble选择以配件的角度切入其实是一个讨巧的举措,放低姿态有利于市场的接受,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矛盾在于,配件的定位实际上无法承载一个庞大独立的手腕生态系统。从Pebble眼下正在做的事情来看,它迟早会超越一款配件的存在,成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表,而想要完成这样的跨越,困难重重。

智能手表到底应该怎么玩?迄今为止依旧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与当年的iPad十分相似的是,智能手表注定也不会是一款满足用户已有需求的产品,而是要为用户创造出全新的需求。那么,这些需求究竟是什么?

Pebble已经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信息推送至少满足了一部分用户的需求,不过,远程遥控以及支付能否被用户接受,暂时还不得而知。手腕应用场景下的最佳应用,或许只有在一大批先驱们不断试错,甚至死在沙滩之后,真正的答案才会浮出水面。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智能手表绝不会只是一部缩小版的智能手机。

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智能手表领域里一直是小公司在掀起阵阵波澜,不过用不了多久,科技巨头们就要再次登场。据路透社报道,三星将在9月发布智能手表产品Galaxy Gear;苹果的iWatch同样指日可待;另有消息称谷歌和微软也在开发手表产品。大公司们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对用户的手腕发起新一轮的抢滩登陆,只是,这一次能成功吗?另外,在这一轮的创新硬件浪潮中,Pebble能否借助先发优势,一直顺利走到最后并且成为新的科技巨头?这些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本文系作者 杨钊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喜马拉雅文章页评论上方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我也赞同Eric说的“应该去想智能手机还能有什么”,作为智能手机生态圈一员更好,智能手表不可能是独立产品,单独拿健康作为独立点是不行的,这样完全没吸引力,而如果作为帮助用户简化智能手机一些常用功能会更好。智能手表还是需要再准确的定位、完善内容。

    回复 2013.09.25 · via pc
  • 真正的成功应该是人人都觉得,我应该拥有一个。 谈谈众筹吧,这对于微小型企业是一个福音,微小型企业没有厂房没有可抵押的合同,他们只有一个计划一个自觉不错的前景,银行不愿贷款,风投不愿投资。爹不亲娘不爱,众筹给了微小型企业生存下去走出困境一个机会,抓住了你就能走出困境。对于投资者来说众筹分摊稀释了投资风险,我只投入了一千元,我只有这一千元的风险,如此大家更愿意投资那些看起来不错的行业,这让求新的微小型企业呼吸到了一口新鲜空气。 中国目前也有这样的平台,但一般人没有这样的意识,平台也不够完善与规范。

    回复 2013.09.25 · via pc
  • 我也希望有一块啊!

    回复 2013.11.17 · via pc
  • 现在更新太快了,还不是时候吧!

    回复 2013.09.26 · via pc
  • 读了文章 我的注意力却在众酬网上了。。。。

    回复 2013.09.25 · via pc
  • 可穿戴設備還需要發展 不是很成熟吧?

    回复 2013.09.25 · via pc
  • 很好、坚持。创新需要这样

    回复 2013.09.25 · via pc
  • 看得好长草

    回复 2013.11.26 · via pc
  • 哈哈

    回复 2013.09.29 · via pc
  • 认为苹果的iwatch的推出,会更好无缝对接IPHONE,方便所有现在不方便的功能,包括运动,音乐,电话,短信之类。至于现有的什么智能手表概念,很难在没有良好土壤上种植出大树或者鲜花。

    回复 2013.09.29 · via pc
更多评论

快报

更多
40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