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九禾:快乐农业服务商

这家化肥企业通过为不同区域农作物提供“定制套餐”,既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创造了自己惊人的商业成功。

一直以来,化肥都是大型化肥厂按照现代化标准流程批量生产、然后通过多级批发方式销售的。但是,对于农作物来说,不同的地区有不同土质,土地中的营养元素成分不同;不同的地区的气候、水分、温度等等都是不一样的。这些不一样,注定了如果按照传统的用统一的化肥,效果会大打折扣。传统化肥的大批量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模式,不仅仅带来农民金钱上的浪费,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也非常巨大。

而九禾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准备彻底根除农作物“吃大锅饭”的历史,改成给农作物“吃”定制的“营养套餐”,按照农作物的“个性”、按照土地的“个性”来施肥。这将大大提高中国农民对化肥使用的效率,也降低化肥对土地的副作用。

与此同时,九禾作为中国化肥领域最有活力的企业,已经通过此商业模式创新,在化肥这个垄断企业占据绝对优势的市场,赢得了自己的空间。

化肥也能个性化

不可否认,化肥对促进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化肥在对农作物增产的总份额中约占40%~60%。中国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可以说化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过量施肥、不合理的施肥等现象对土壤、水资源、环境甚至食品安全等造成极大的危害。比如过量施肥破坏土壤来说,长期施用氮素化肥,会使土壤酸化和板结,降低生产力,并活化重金属元素,增加它们在土壤中的活性,容易引起土壤酸变。

九禾的做法无疑是解决目前困境的一剂良药。通过九禾的信息化系统,九禾推广了全程作物营养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根据各地每年的土壤监测数据不断调整,不仅使农作物“吃得饱”,而且使农作物“吃得好”。其隐形的效益是为土地争取了更长的“寿命”,减轻了土壤的“负担”,保持土壤环境的良性发展,真正做到了可持续发展。

一直以来,化肥的生产历来是高耗能的环节。化肥中氮肥的比重在70%以上,而天然气、煤炭、石油是生产氮肥的3大原料,按照合成氨的原料来源不同,可将氮肥生产过程分为气头、煤头、油头3类。近年来由于原油价格持续大涨,油头氮肥企业亏损严重,这一过程已经逐步停产。

九禾化肥是属于气头企业,由于使用的是低碳的天然气,比煤头企业(如柳化股化、华鲁恒升)的碳排放量减少50%以上,虽然目前天然气供应不足,价格又不断上涨,但由于气头的低碳,九禾仍然坚持这种生产方式。其整个运作流程都是按照环保、高效施肥等设计的,“用最低的成本解决‘三农’问题与耕地的环境保护问题”,这是九禾一直追求的目标。

一直以来,中国化肥领域都是被国有大型企业垄断的,九禾这样一个后生晚辈在价格上没有先天优势、在商业资源上也远远不及垄断企业,但是其这些年获得的快速发展,让很多人刮目相看。九禾股份董事长陈晓军在接受《商业价值》杂志采访时说:“其实九禾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被农民接受,就是在农民收入上做了一道简单的加减法。”

所谓减法,是指切切实实为农民降低生产成本。由于九禾复合肥是瞄准进口复合肥的配方与标准为基础,并根据中国土地的特点,添加差异化的增效成分,再考虑到独特的商业模式,与进口复合肥品质相比,在质量上一致或有所超越,但价位却比进口复合肥低得多。例如,九禾复合肥与进口挪威肥同样的配比,目前价位要低107元/包,按农户平均3亩地/户计划,每年可为农户节约650元左右。另外一种减法则是少施肥,九禾尚品系列的复合肥是高效能复合肥,与其他企业产品相比能增加相当于5%的含量,简单的说就是以较少的肥料达到更好的效果,以其中一种为例,相同配比的施肥量能减少10%,低浓度的施肥量则能减少50%。这无形之中,也为农户减少了购买化肥的支出。

所谓加法,不仅指农作物产量上增加,更重要的是农作物品质上的提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陈晓军为记者讲述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情。广东省湛江市是集中种植茄果类蔬菜的地区,九禾“康+”的产品研发后,特地在这里选择种植番茄、辣椒的农户进行试用,效果异常显著。一方面是产量增加70%以上,另外一方面是品质的提升,比如使用“康+”肥以后,当地红尖椒皮更厚实,色彩更鲜亮,椒型更直。仅凭此,价格就要比普通椒多卖1角-2角/斤。

陈晓军说九禾的定位是“快乐农业服务商”──不仅要员工快乐,更要农户快乐。“其实社会责任一直是九禾的核心竞争力,对内,提高了员工的自豪感、使命感,让员工觉得所做的事情,不仅是赚钱,还在为社会的未来作贡献;对外,由于研发‘个性化’产品,使针对性、差异性与性价比都大大增强,农户的再购买概率大为提高”。

变革基因携带者

在化肥销售领域内,九禾堪称“资深黑马”。九禾是由国内多家化肥企业于2001年出资打造的集贸易分销、生产、投资于一体的股份制企业,股东包括:国内最早尿素生产商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天华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也是我国首家由化肥生产企业自主建设销售渠道的大胆尝试,可以说九禾自诞生之日起,就已经植入了变革的基因。

在九禾成立之初,当时全国化肥市场一片低迷,价格一路走低。发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生产、销售脱节,各自为战。当时国内大部分的化肥制造商都是“分封制”销售模式,即在各地设立农资公司,由批发商再发往代销点,层层批发的方式,从省、市、县,再到基层供销社层层批发,中间环节众多,价差很大。

因此,九禾成立伊始,就打破了这种固有的模式,直接面对农户,用陈晓军的话说就是“短路”,越过中间的一二三级批发商和各个代理商,直接把农户和生产企业联系在一起。

先进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利益,短短7年九禾就跨过100亿元的营收门槛,一举杀入化肥流通企业三甲行列,而在它之前的,只剩下了垄断级的大型国企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和中化集团。

目前,九禾已在四川、重庆、山东等15个省(市、自治区)构建了农资销售分、子公司32个,各分、子公司再根据化肥物流路线、集散地、辐射范围在各地设立面向乡镇的经营部80多个,1万多家“签约网络成员店”,直接客户达10万户以上。

九禾并不满足仅仅做一个化肥的销售商,仰仗完善的渠道,九禾希望把自己定位在农业服务商的角色。陈晓军说:“化肥的销售是一个全方位的服务过程,需要对农户进行种植、农药、施肥等各个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合当地的化肥。”

而这个服务商的设想,其根基是九禾建设的通向村镇的强大网络管理系统。九禾成立之初,就按照区域设置分公司,把终端营销点建到乡镇上。随着业务的迅速扩大,九禾启动分销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必然的选择。这套庞大的系统涵盖了九禾独立核算的财务单位87家,经营机构120余家,各类组织共140余个。信息化建设为九禾的“个性化营销”模式奠定夯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九禾的管理模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与其他企业制定年度计划不同,九禾是按照农作物的生长季来制定销售计划,并通过一个包含各业务流程主管的“四人核心小组”来灵活调整。实际上,对于化肥这种传统农资来说,价格、市场行情等千变万化,比如受到自然灾害、国际石油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一个快速的反应决策系统,将会对市场的调节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

快速的决策机制虽然已经足以使九禾特立独行于其他化肥企业。但这并不是九禾管理优势的全部。九禾最擅长的还是通过信息系统获取、整合和分析市场信息。因为只有掌握了真实的数据和信息,九禾才可以有足够的资本和底气作出“个性化营销”的方案。

在化肥领域,九禾就是靠自己在经营中更加精细化、系统化,以及更灵敏的前端的触角支撑了自己商业模式的创新。当其他企业还在批发商层面做决策时,九禾已经走到了最终端的农户。而在后端,当其他企业还停留在一个省只有几个销售网点的时候,九禾已经开始构建自己的庞大的服务团队。

在陈晓军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陈晓军希望九禾能建立到每个农户家中的信息通道。“给每个农户发放一张IC卡,农户的信息包括种植情况、面积、土质情况等等都将输入到信息采集点的电脑中,这样可以及时掌握农户的情况”,陈晓军说,“这样做不仅能够树立强大的竞争门槛,而且增强和农户的联系,为他们更紧密的服务。”

显然在九禾看来,在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竞争力是可以如此完美结合的。而能做到的这一点,不仅仅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能力。

本文系作者 小宁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出名的品牌!!

    回复 2013.10.21 · via pc
  • 有趣

    回复 2014.02.09 · via pc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