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璇:《以父之名》是一个讲述女性灵魂独立的成长剧

从宫斗剧、玛丽苏剧到如今的女性职场剧,大女主剧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只是随着社会思潮的变迁,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剧的题材类型在今年刚好到了变革式的结点。

《以父之名》剧照

《以父之名》剧照

2020年的大陆电视剧市场,一定离不开现实主义女性剧的话题。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不完美的她》《谁说我结不了婚》……女性成长剧看似在今年突然引起了爆发式的热议,但其实背后有着长时间的铺陈和发酵。

作为看电视的主力军,女性题材一直是电视剧行业深挖的重点。据云合数据《2020H1连续剧网播表现及用户分析报告》中的用户画像显示,爱奇艺、优酷独播剧的女性占比60%左右,腾讯视频、芒果TV女性占比均超70%。

从宫斗剧、玛丽苏剧到如今的女性职场剧,大女主剧在我国已有多年的历史。只是随着社会思潮的变迁,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剧的题材类型在今年刚好到了变革式的结点。

日前,又一部探索女性成长的警匪职场剧《以父之名》在腾讯视频播出,再次引发了观众的热议。钛媒体与担纲制片人、编剧与主演三重身份的叶璇,聊了聊这部电视剧创作背后的故事。

《以父之名》背后

出道二十余年,在《天下第一》《意外》等武侠、犯罪片中均以高手形象示人的女演员叶璇,在观众心目中充满了英气。

事实上,从小痴迷于金庸小说、入行后受到被称为“黑帮教父”的导演杜琪峰的熏陶,叶璇本人也一直非常喜欢武侠片、警匪片,并拍过大量的犯罪题材影视剧。后来回到大陆,她发现这个题材类型剧比较少,就非常希望填补这块的空白。

叶璇表示,那种充满侠义精神的警匪片,就像是现代的武侠片,可以满足她的武侠情结,也是她写《以父之名》的缘起。

《以父之名》讲述的是警校一个宿舍中四位女孩从校园历练、到毕业后侦破包括缉毒在内的案件,逐步完成了事业、感情上心智成长的故事。

《以父之名》海报

《以父之名》海报

叶璇告诉钛媒体,此次她撰写这部剧的编剧指导老师,是TVB有着30年剧作经验的金牌编剧黄育德。“我们的团队写作方式也是按照TVB来做的,黄育德老师带着我们几个编剧讨论整个故事的所有情节,主要由我下笔来写,我写前几集,后边会有其他的几个编剧分别再写几集。”

在为人所熟知的、二十年的演员身份外,叶璇在编剧这个领域也早已不是新手。在《以父之名》之前,她还写过根据严歌苓小说改编的《第九个寡妇》、《雅典娜女神》等4部电视剧。

据叶璇介绍,从第一部剧作《第九个寡妇》开始,她担纲编剧的作品,一直用的是笔名。“早期,我主要是不希望出品方对内容产生偏见,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如今,也不希望大家在关注一部作品时只关注我本人,希望大家更多关注作品的本身。”

大陆的职场剧时常给人“感情线与职场线两层皮”的感觉,两边故事的跳跃性,会使得角色显得扁平而失真。为了突破剧本中情节的不连贯与不合理性,叶璇一方面结合着此前TVB的一些学习经验,另一方面深入公安大学体验了两三周警校的生活,就是为了挖掘一手的素材。

“警校的经历真的很难忘,比如,有的女生酷爱音乐,进了好声音决赛,所以就有了‘游春风’这个角色;警校中也真实存在树林里偷偷摸摸谈恋爱的情节,所以也写进了剧本中。”谈及那段公安大学的体验时,叶璇对钛媒体表示。

并且,在此之后的剧本撰写过程中,叶璇也始终和警校师生沟通着故事中的细节,来尽力还原他们真实的生活。

电视剧中,除了源自校园一手资料撰写的剧本给人的逼真感外,叶璇还在以往大陆板正的职场剧中加入了贯穿始终的幽默线索。在警匪片里加入喜剧元素,早已是港剧、美剧、韩剧里的经典模式。叶璇表示,她希望做的,就是把海外学习所得经验用到大陆来,丰富我们自己本土剧集的内容。

灵魂独立的女性成长剧

当然,从小读女校、性格中透着独立和女强人特点的叶璇,不会仅满足于写一部警匪题材的电视剧。为女性的精神独立发声,也同样是这部戏她想要传递给观众的信息。

“很多人觉得我很女权主义,其实我就是一位平权者。”聊起《以父之名》这部剧的大女主设计时,她这样开篇。

叶璇一直有一个观点:比起男性与女性在每一个领域表面的争夺——譬如体力、智力的比拼,来证明男女之间的性别平等,女性能够与男性有着同等的机会去展示和实现自己的目标,才是最重要的。

“原本男女之间的生理结构就不同,有着不同的肌肉构造;所以在电视剧中,我也没有把着重的笔墨放在四位女主与警校男生的比较上。”叶璇表示。

在《以父之名》里,无论是大大咧咧的郝欢喜、粗中有细的叶雯、黑白分明的裘美还是放飞自我的游春风,观众都可以从他们警校毕业前后的经历中,看到他们历经警校磨砺而取得的成长、在缉毒行动与亲友变故中形成的蜕变。这一切,都是这群女孩子从自省出发,在超越自我中取得的成就。
《以父之名》剧照2

《以父之名》剧照2

此外,电视剧之所以起名为《以父之名》,是因为女主角郝欢喜想成为警察的动因,最初来自于早年在执行公务时牺牲的、作为警察的父亲。

然而,在叶璇撰写的剧本中,这位父亲并没有从始至终作为郝欢喜前进的动力、精神的基石。

“我所写的,就是一个女孩能够打碎对父亲的精神依恋,并为父亲正名的故事。”叶璇表示。

电视剧中有一个很巧妙的情节设计——当郝欢喜发现自己父亲应该是在潜伏过程中“变节”了的时候,当她发现父亲“有过小三”(其实“小三”是潜伏设定的线人,是假情人身份)的时候,内心对警察这个身份的崇敬感被瞬间击溃。

但在家人与朋友的劝服与激励之下,郝欢喜不再从崇拜和依附于父亲的角度去理解警察这个职业,而是抛开父亲的影子,重新去寻找了做警察的意义——这一次,她脱胎换骨,找到了这份职业背后的使命感和所蕴含的社会责任,挣脱了父亲的精神护翼,真正获得了想成为警察的动力。

并且,在历经了种种风雨、内心强大了之后,郝欢喜凭着自身更丰富的理智与经验,重新调查了父亲当年的“变节”案,最终,她反而成功为自己的父亲昭雪。

在这个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最初信仰难免来自一位对自己影响颇深、具有权威力量的男性;但在这种信仰土崩瓦解之后,女性依然可以通过在这个社会上的成长和锤炼,真正寻求到属于自己的目标、理想与信念。

这便是这部剧的可贵之处:它没有停留在探讨女性经济独立的层面,也不是在探讨将男性作为上升踏板后女性的财富和人格独立,而是将故事内容完全聚焦在女性的精神独立本身。并且,当这种独立上升到一定高度,还可以反之为男性角色带来庇佑——为父亲正名。

女性剧的发展困境:尖端人才在影视行业的缺位

在《以父之名》之外,叶璇还和钛媒体聊了聊近十几年大陆女性剧之变。

新世纪之后,女性题材的电视剧历经了现实主义——宫斗——玛丽苏——重回现实主义的一个变化过程。

早在2003年,一部讲述四位职场新女性的电视剧《粉红女郎》横空出世,四位女性敢爱敢恨的性格、新潮的打扮和不为情感妥协的结局,为国内女性都市剧开创了一种先河。一年以后,蒋雯丽、梁静等人主演的《好想好想谈恋爱》,再次引发了许多人对职场女性独立与成长的思考。

然而,短短两年内的两部剧,并不足以刮起一股女性主义思潮的旋风。在那之后,旋即而来的影视风暴,更多的是像2011年《后宫·甄嬛传》这样的宫斗剧,亦或者是再后来2015年以《花千骨》《楚乔传》为代表的玛丽苏剧。

而到2016年的《欢乐颂》开始,还有去年的《都挺好》,再到今年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女性主义题材才重新回归现实主义。

“这些年的电视剧之所以会有着这样的类型变迁,主要还是踩中了市场的门槛。”叶璇对钛媒体表示,“在早年国内的下沉市场女性观众中,大部分依然带着女人应该去‘争抢’男人的思维在生活,因此自然会喜欢宫斗剧;等到女性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这可能就转变成了希望成为主导的玛丽苏剧。”

而如今,当中国的女性的自我认知进一步提升,女性才能够从玛丽苏电视剧中那种不切实际的被爱、和通过男人升级打怪的所谓“励志”中走出,去面对都市剧中残酷的现实。

正如《三十而已》的结尾最后,小三林有有全身而退,可能就是一种电视剧不再追求绝对的“道德正确”,而是站在现实的立场上,让女人去面对更多的偏灰底色,并且做出自己真正更能够接受的选择,学会放过别人和自己。

这个争议性结局,虽然没有为正房“出一口恶气”,但或许能够让女人在现实的压迫之外看到真正可能的解决之道,而不是通过电视剧轻易打败小三的爽感来弥补现实中的经历落差。

当被问及为何内地的女性剧还与欧美的《欲望都市》《我的天才女友》或者日韩剧《风的新生活》《问题餐厅》有着明显的差距时,叶璇提出了在受众端和创作端两方面的观点。

在叶璇看来,如今,随着内地的物质水品的显著提升,文化娱乐领域近十多年也开始蓬勃发展;然而,和欧美相比,我国一二线城市以外基数庞大的女性,还无法像北上广深的女性那么前卫,那么,像欧美的一些影视剧里的理念,他们原本还无法接受。

这或许就是为何前两年表达传统女性守旧观点的电视剧《娘道》,尽管在年轻人眼中口碑扑街,在中老年群体和下沉市场收视率却居高不下。

“很多人都觉得电视剧创作因审查而受限,但在女性主义题材方面,我觉得更主要是受众能否接受。”叶璇表示,影视剧能引领思潮一点点,但做不到引领太多,否则在市场上就不会有良好的表现,在舆论场也容易把一部戏击垮。

好剧难以涌现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创作端尖端人才的稀缺。

“女性剧能不能出现优秀的作品,与其它类型剧是类似的。” 叶璇对钛媒体感慨,“当一个国家的一流人才在做公务员、金融、物联网的时候,那一定还没到影视行业发展最好的时候。

在香港,最火的编剧王晶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而在内地,北大清华中文专业毕业的学生,鲜少会有人选择走编剧这条道路——因为内地影视行业还没有进入良性的工业运转,导致编剧行业的清苦。

而在此情形之下,大量涌入编剧行业的从业者就成了素质相对不高的业余爱好者,在专业度和高等教育接受度均不足的情况下,优秀的剧本自然就难以诞生。于是,行业就陷入了低迷的循环。

“正因为如此,面对中年女性难拍戏的情况,也怪不了编剧和导演,因为很少有人能够越过青春戏,去写有深度和厚重感的剧本。”叶璇表示。

然而如今,据去年12月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期间举行的“文化经济发展论坛”相关数据,2012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7%。专家预计,到2022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将达到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在文化产业占比日益提升的情形之下,文娱领域也不断出现了一些向好的变化:毕业于海南大学法学专业本科、后来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管理系研究生的郭帆,拍出了《流浪地球》;四川大学毕业的饺子打磨出了《哪吒》。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开始更愿意加入到这个行业之中,并且成为了行业里的翘楚。

在叶璇看来,随着精英人才大规模被吸纳到编导行业,女性剧也不会只有肤浅的剧本了;只要内容有了足够的厚度,每个时期的女性都能有可表现的题材,中年女演员也不会再无戏可拍了。(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本文系作者 陶淘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50
4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