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一位资深Kindler的思考:Kindle可免费,格式仍困扰

专注阅读的kindler群体注定是数字化时代的小众,而资深Kindler坚信,他们极有可能成为中国互联网最有版权意识和付费习惯的一批人;Kindle式的服务链,也为其“硬件免费”的未来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Kindle带来的阅读时代

 

Kindler这个词,我们定义为一群使用kindle阅读器的朋友。全国有多少个kindler呢?我无法给出具体数字,但曾和豆瓣阅读负责kindle推送项目的人聊天,他们预计这个人数在10万左右,这是2012年的数字,现在这个数字只能多不能少,因为国行版的kindle上市了!

如今,人类已经大踏步地走在一切数字化的大路上。阅读作为人类的本能和天性,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其阅读形式和载体也会发生变化。作为专注阅读的kindler群体,注定是数字化时代的小众,却极有可能成为中国互联网中最有版权意识和付费习惯的一批人,不管未来格式大战的胜者是谁,也无论实体书和电子书之间谁替代谁,阅读都将与你我同在。

 

习惯转换:免费还是付费?

中国互联网用户从来都没有付费的习惯,一来中国互联网公司一直将安德森的“免费文化”奉为经典,处处强调免费的意义;二来则是中国网民的版权意识不高,现实世界里盗版书横行,虚拟网络里则是无处不在的免费图书。很显然,无论虚拟还是现实,我们其实都有一定的“原罪”。这是kindle入华必须面对的困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台电纸书的边际成本不断下降,亚马逊则更是不断挑起电纸书领域“价格战”,一家美国研究公司曾对一台售价79美元的kindle进行拆解,结果发现其所有元器件组合的成本高达78美元,如果加上人工成本,则远高于一台kindle的售价。这也正应了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话:“我们不在用户购买终端时赚钱,我们只在用户使用终端时赚钱”。

在美国,亚马逊历时十余年苦心经营了一个可媲美iTuns的数字内容平台。早在2003年,贝索斯就开始和出版社谈判,希望能得到他们图书的电子版权,紧接着,贝索斯又瞄准了媒体出版行业——美国各大报纸杂志都被纳入亚马逊的电子版权范畴,正是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使得2007年第一代kindle短短5小时内就断货,火热程度远超同年发布的第一代iPhone。

大洋彼岸的经验毕竟无法搬到中国。

中国的电纸书读者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他们上天入地,几乎无所不能:他们可以将网上一本书的多个版本通过外包形式校对修订,从而发布所谓的精校版;他们也可以把一本扫描版的电纸书通过OCR,将文字甚至图片抓取出来,经过排版制作成mobi或epub格式的图书;他们还可以自费购买扫描仪,在网友捐赠图书后进行扫描;他们还可以利用亚马逊的漏洞破解自己购买的图书......这也是众多业内人士不太看好亚马逊Kindle发展前景的原因,亚马逊的kindle靠什么来夺取这个市场?

根据官方资料显示,亚马逊中国电子书市场有18大类,3.87万中文电纸书可供下载。而中国2009年一年的图书销量就是63万册。这两个数字放在一起来看,你会发现其实电子书这个市场还很大,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京东、当当都在努力挤进这个市场。但同样,倘若这个市场上绝大多数图书无法实现正版电子化,绝大多数电子书可以免费获得,那么这个市场的前景绝不会乐观。

 

假如Kindle免费

今年4月1日一大早,美国营销大师Seth Godin就发表了一篇名为“Kindle Zero的发布预示着新未来吗”的博客(钛媒体此前的编译文章《和科技巨头共度愚人节:无厘头中看到未来》中有介绍)。在这篇博客里,Seth Godin宣称亚马逊将在当天下午发布一款0元Kindle,Seth Godin的理由是:每一款Kindle都要比之前那一款便宜,那总有一天它会变成免费的。这个消息在Twitter上掀起一阵热议。当然,这仅仅是Seth Godin愚人节的一个玩笑,但这却是一个非常严肃而且有可能实现的“玩笑”,因为亚马逊的Kindle真的可能免费,亚马逊也从来没有指望过靠卖Kindle挣钱。

亚马逊绝不是一个硬件厂商,创始人贝索斯在去年新品发布会上的话掷地有声,

“用户购买其他设备时只是得到一台设备,而购买Kindle则是得到一种服务”。

 

如今,谈起亚马逊的Kindle,不再局限在这个名叫Kindle的设备,更包括运行在iOS,Android、Windows、Mac系统上面的应用(软件)。相比起一台台的卖Kindle,亚马逊的这一招更简单也更有效。当用户下载打开Kindle应用时,此时无论是PC还是移动设备,都在一瞬间变成Kindle阅读器,在这个“阅读器”的背后,还有强大的在线图书资源支持。而且,亚马逊还利用云计算技术让每台设备可以随时随地同步其同一本书的阅读进度与笔记,从而让用户在多种设备之间无缝切换。

就这样,亚马逊从后台(在线图书市场)到前端(广告推送与跨平台APP),构建了一个完整的Kindle式服务链。用户在服务链的每个环节都有付费的可能,再加上亚马逊独家的“一键下单”按钮,则让付费变得更简单。

而在整个服务链上,Kindle只是一个载体,它既可以是个硬件(Kindle电纸书)也可以是软件(Kindle在各平台上的应用),亚马逊希望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享用Kindle服务,而不在乎用户是否购买硬件Kindle。换句话说,Kindle也可以完全免费送给用户,这是未来硬件免费的大趋势,也是随着技术发展边际成本下降之后的必然走向,而亚马逊的Kindle式服务链为这种可能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格式困扰:是屏障也是围墙

若干年前,我要从网上搜索txt格式的小说,因为我当时的阅读器——Mp4只支持这个格式,尽管毫无排版,读起来也是津津有味。如今,即使我不再去读一个txt格式的小说,我还是要在网上不断地搜索特定格式的图书,比如mobi,比如epub。

可能很多读者对这两种格式并不清楚,正如pdf一样,这都是不同公司制定的文档标准。亚马逊推出的是mobi格式,而索尼则推崇epub格式的电子书。当用户购入一台电纸书设备时,其实也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绑架到一个电子书格式上了。当你成为kindle用户,基本上你和那些排版精美的epub图书就告别了,除非你将它们转换成kindle支持的mobi格式,即使如此,在某些排版方面也将有所不同,反之亦然。这种不同的电子书格式给用户造成了极大困扰。这或许也是亚马逊推出推送服务的初衷,即用户不必为格式转换发愁,只需一封邮件即可。

不过kindler还要面对阅读PDF的困境。在前mobi或epub时代,互联网上最多的电子书格式就是扫描版的PDF,但至少到现在,kindle还无法完美呈现,甚至还有倒退。两年前我使用kindle3时,通过把扫描版的PDF切边横屏处理,kindlehi还能勉强看一下。但在kindle paper White时代,虽历经系统升级,强制退出的Bug还存在。于是,这也就有了之前提到的,有人费尽心思地将PDF做OCR处理,重新制作成mobi格式的电子书。

在电子书领域,不乏很多初期只是想看精排版图书而后来成为“做书”人的朋友,当读书的兴趣变成“做书”,幸矣?悲矣?

不管是格式转换还是PDF处理,电子书的格式之痛还是吓退了不少有意购买kindle的人。亚马逊为自己的kindle书城做了一个围墙,既把竞争对手隔绝在外,起到了屏障作用,也把一部分读者堵在墙外。亚马逊如此,国内的京东和当当也在用类似的战略为自己圈地围墙。短期来看,这种格式之争还将继续甚至加剧,随之而来的是破解与反破解的游戏,作为用户,其实我们就想看书而已。

本文系作者 赵赛坡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喜马拉雅文章页评论上方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这完全是一个盗版爱好者的文章。如果买了Kindle,痛快付钱买书,何必在乎格式?

    回复 2013.06.18 · via pc
  • 顶一个,硬件免费是完全可能的,哪怕等的久一点。坐等运营商卖合约机的思路移植到移动阅读领域,噢耶。如果能花费700元包下若干出版社内容源的资源,我想是很容易实现的

    回复 2013.06.18 · via pc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