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王》:迪士尼的情怀,还够吃多久?

动画IP改编的真人电影, 却成了童年记忆的副本?

文|麻辣娱投,作者|陈子良

相较于原版动画,真人版《狮子王》的还原度有多高?

除了两处分镜头略有差异之外,CG技术将25年前的每一幕都完完整整的还原出来。

换言之,这部电影只是利用更加现代化的技术,将原版动画进行了3D再现,在剧情和表现方式上没有任何亮点可言。这样的方式,有人认为原汁原味,也有人认为是失去灵魂。

而即便是有人赞美,他们称赞的也并非是影片本身,他们称赞的,是记忆中的永不褪色的美好童年和难以割舍的情怀。

当情怀成为一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时,就意味着这本身就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究竟是值得品味的老戏新说,还是对回忆情怀的透支消费

截止到7月16号17点,《狮子王》票房为4.47亿元,上映首日票房破1.2亿,上映首周(三天,含周末)票房破3.7亿,在此之后,票房增长大幅放缓,两个工作日仅入账票房不足一个亿,又一次呈现出高开低走的态势,按照这个趋势来看,真人版《狮子王》在国内的票房似乎仍然难以突破10亿元。

票房疲软的同时,影片的口碑也在下行,豆瓣上对狮子王的评分已经从上映首日的8.1分下降到7.5分,根据以往的豆瓣评分规律,评分很可能继续下降,能否守住7分都成疑。作为对比,原版动画片《狮子王》的评分为9.0分

在猫眼《狮子王》相关专栏下面,首先且引发讨论最多的问题是:你觉得《狮子王》有拍成真人版的必要吗?答案五花八门,“没必要”大概占据了一半左右。

豆瓣上为狮子王打两颗星以下的用户都反复提到了这样一个词——违和感。

CG技术的运用最大程度的将原版动画中的动物形象还原为真实的动物,画面可以逼真到——你可以在特写画面中看到辛巴身上毛发的光泽与一丝干涩的毛躁,没有真实动物,也没有摄影机,却将画面效果制作的堪比BBC的纪录片一般逼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人版《狮子王》重新定义了电影的拍摄。

可是在观众眼里,这样的行为变成了一次华丽的弄巧成拙。

甚至,并不华丽。

《动物世界》般的画风,异常诡异

在特效的加持下,各种动物在电影中宛如纪录片中一样生动逼真,带来巨大视觉冲击和震撼的同时也将观众从动画拉回了现实,眼前的场景是如此逼真,逼真到观众们关于原版动画的记忆一点点被抽离出来,已经长大的了观众是否还能用动画的规则接受这部电影?动画可以是童话,可以创造出美丽的梦境,但是在现实里,狮子和鸟儿、猪是朋友?狮子可以靠吃虫子活下来?似乎记忆中的辛巴开始变得违和甚至有些滑稽。

真实和视觉冲击力从来都不是迪士尼的核心,也不是狮子王的核心,二者的核心是奇幻与造梦,所以在动画片中,动物们会哭会笑,有性格有情绪,有人一般的独立思想和人格品质,像人一般去无拘无束的载歌载舞才会显得如此精彩。但当用CG技术把辛巴的每一根毛发都还原的比BBC长焦拍摄的还要清晰时,这种真实恰恰破坏了这种梦幻感,这样的狮子应该是《动物世界》里凶狠捕猎的狮子,而不是《狮子王》里充满人性的狮子。

很多抱着怀念原版动画心态的人,满心期待的走进影院,看完之后却发现真人版《狮子王》的出发点就是错的,因为不是所有的故事都适合写实,人们有时候更愿意去做的事情——

是永远睡在梦幻的世界中不要醒来。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迪士尼构建出了让无数少年为之向往的童话世界,这些绮丽美好的世界本应该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封存在少年们的记忆里,永远的保持着最初的瑰美动人。迪士尼的真人电影系列,则是将尘封的梦境再一次打开,希望用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方式,唤醒当年少年们的美妙好梦。

技术的魔盒已经打开,心中最为期待的那些画面又出现在眼前,究竟是让少年们重温好梦,还是破坏掉曾经记忆中的美好?

童话与现实之间的不合常理

将动画影片真人化,首先要面对的考验就是如何将动画中的虚化场景以及将人物嫁接到真人真物上,而不让观众产生不适感。

相对而言,动画世界更加虚化,人们对于动画场景、人物接受程度也更加宽容,无论是多么奇幻的人物形象还是场景,大众在接受起来都不会存在较大的困难,因为在潜意识中人们就认定动画世界有着一套完全不同于现实世界中的表现规则与叙事手法,一切的“不合常理”只要能够“说得通、看得懂”便可以视为合理,而一旦将动画中的形象还原成真人,不仅要和原版动画中的形象对比,观众还会以现实视角去审视经过还原后的人物,可能就会引起观众的心里落差。

即便《狮子王》中的“人物形象”全都是野生动物,在形象的还原上相对难度较低,观众们也并不买账,大家接受不了动画中一个个线条简约灵动,面部表情宛如人类般多样的卡通形象变成了纪录片中的动物,豆瓣上的很多评论都在抨击影片中的动物全都是面瘫。

“动物园中的动物生硬又呆板的说着人话,实在是诡异”

“面无表情的动物发出人类的声音,无聊无趣又可笑”

“动物世界中的配音小咖秀吗?配乐不错,就是动物们的演技需要加强”

而其他以人类为主角的动画片在改编为真人电影时,动画人物在真人化时面临的挑战则更大。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动画影片刻画的虚幻角色在观众心里已经建立起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真人再来饰演时,从二维的平面空间到三维的立体空间,人物形象需要作出极大的填充和丰满,每个观众心里的衡量标椎不同,期待的人物形象也不同。

例如《阿拉丁》中通体蓝色的威尔·史密斯的造型本是根据动画中角色的还原,却被不少人吐槽太丑,成为不能接受这部影片的原因之一。《小美人鱼》真人版电影的女主——美国歌手Halle Bailey也同样被认为,人物形象不符合原著设定。

动画IP改编的真人电影,却成了童年记忆的副本?

口碑的一路走低意味着前几日的高票房只是粉丝的情怀买单,当情怀被消费完毕后,影片本身的质量不足以支撑起后续的票房增长,在暑期档其它影片的夹击下,《狮子王》的票房恐怕无法突破10亿大关。

而这已经是迪士尼近年表现最好的一部动画真人电影了。

作为迪士尼2019年三大动画真人电影中的前两部,《小飞象》和《阿拉丁》的全球票房为3.51亿(美元)和9.22亿(美元),在华票房仅为1.49亿和3.69亿,作为对比,五年前上映的迪士尼动画《疯狂动物城》在中国取得的票房是15.30亿元。

动画真人类电影,用科技的外衣将经典的作品进行包装,炫酷震撼的视觉加回忆满满的情怀,听起来是个非常绝妙的想法,但是对观众而言,他们究竟是进电影院看他们的童年回忆被颠覆的面目全非?还是来花几十块来电影院刷一遍毫无新意的记忆副本?

要摆脱这两种情况,迪士尼要具备不破不立的决心和大刀阔斧的勇气,跳出原动画作品的桎梏和限制,为电影作品增加的故事

实际上在《爱丽丝梦游仙境》这部作品中,迪士尼就是采用了这样“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增加了全新的故事情节,加入更多对配角人物的表现,例如对于红桃皇后残暴性格形成原因的成分展现,以至于不少观众看完甚至喜爱起这个反派人物。

这样的改编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肯定,在全球收获票房高达10.25亿美元,是迪士尼唯二两部票房超过10亿的动画真人电影,而这已经是一部上映于十年前的作品(上映于2010年3月)。

我们都以为迪士尼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可没想到,《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这样尝试的开始,也是结束。在后续的动画真人电影中,再没有看到如《爱丽丝梦游仙境》般这样惊艳的作品。在巨大的制作成本压力下,迪士尼的动画真人系列变得愈发保守,不同与原版动画的改编亮点也越来越少,甚至将剧情逐渐套路化、模式化。

因为改编意味着巨大的亏损风险,迪士尼影业主席艾伦·霍恩曾在采访中说过:我们现在不能拍中小成本电影了。迪士尼的大多部影片都是2亿美元左右或以上的高成本大制作。

因为对于迪士尼的招牌而言,与其锐意冒进的去做出一部颠覆性的作品,不如守着既有的原版IP做的四平八稳。在童话世界里,可以谈理想与情怀,但是在资本市场里,盈利才是唯一的王道。

也许迪士尼的情怀“库存”还十分巨大,依靠消耗经典情怀还能取得不错的市场表现,可一旦改编不能顺应时代吸引年轻的一代,而之前老一代的情怀又被消耗殆尽,记忆中的经典可能最终也将消失不在。

当美梦已经醒来,无法再重温一次时,你能做的唯一事情,就是提醒自己永远不要忘记。

本文系作者 麻辣娱投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快报

更多
114
99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