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对不起,《纽约时报》的“雪崩”不是救世主

雪崩引发的争议远未结束。问题在于成本昂贵的多媒体形式并不能持续,一个好报道,难成新闻机构的救命良药,作者认为传统媒体真正可以和新媒体们抗衡的出路在于: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

钛媒体注:传统媒体转型一直是钛媒体关注的焦点。我们发表于5月16日的头条文章《纽约时报尝试“雪崩”,重新定义新闻生产的传统媒体逆袭》(链接:https://www.tmtpost.com/37106.html)引发了极大关注,不少读者对《雪崩》项目产生了兴趣,《雪崩》到底是什么?

《雪崩》是《纽约时报》在2012年推出的一个多媒体长篇报道,可以点击这里观看全部内容(友情提醒:需要翻墙哦!)钛媒体编辑部在集体观摩后,第一印象即两个字:浮夸。

如前文介绍,该报道灵感来自于普利策获奖记者John Branch对滑雪场上高死亡率的高度关注。最终耗时六个月而完成,包括六部分扣人心弦的故事。报道的展示方式十分多元化,制作精良,通过交互式图片、采访视频以及知名滑雪者的传记等多元化的方式呈现。打开专题地址,读者可以看到宏大的滑雪圣地的3D版地图、追踪知名滑雪者的第一手图片、幻灯片式的滑雪运动历史、还有知名滑雪者的视频访谈等(如下图)

故事性报道仅在发布后六天,就获得了290万访问量和350万页面浏览量,被新媒体主编马利克赞许为《时报》的新机会。

《纽约时报》特别报道“雪崩”

欧姆·马利克对《雪崩》大加赞赏,并提出如果《纽约时报》再斥资增加100个《雪崩》类多媒体报道,就完全可以秒杀Buzzfeed这类新媒体了!而今天这一篇【一周策划】,则是对马利克观点引发的更全面分析。

在国外媒体上,对于《雪崩》项目意义的讨论也远未结束。对于马利克的看好,Pandodaily编辑Hamish Mckenzle深表不然。在马利克发表评论几天后,他即撰文驳斥称:《雪崩》式的报道并非大新闻机构的的救命良药,能够使得新闻机构真正实现”与BuzzFeed抗衡并重新定义未来”的真正出路,是改变现有的依赖于广告收入的商业模式。

到底谁对谁错?两者的争辩,直指传统媒体转型的痛处,到底是发挥长处,在内容上向新媒体靠拢,还是追求商业模式的变革?希望对业内人士有所启发。

 

【荣江/钛媒编译】 不久前,欧姆·马利克在自己的网站发表文章称,雪崩是一个很好的样板,他们应该投资2500万美元制作100个类似“雪崩”的报道,如此,就可以同BuzzFeed为代表的新闻聚合类新媒体竞争了。马利克还说,这家报纸随之可以利用这种创新的模式插入新型广告,“脱离纽约时报在自己的网站上被迫使用的沉闷和商品化的广告形式。”马立克预测,这种方式是“纽约时报这类新闻机构的未来“。

 

《雪崩》的成功难以复制

从马利克的文章,很容易地看出马利克的出发点。“雪崩"报道是一个大制作,是设计上的胜利,是一个得益于精心运作的大胆举动。的确,《雪崩》是一篇非常好的报道——足以让其作者赢得普利策奖。事实上,这是个为数不多的例子,即大型出版商让旗下的巨大资源在新媒体环境中产生回报,而这种方式是资源有限和以数字为中心的新生代难以复制的。

但遗憾的是,我认为马利克对《雪崩》的激动之情可能不合时宜,《雪崩》报道这样规模的成功将难以复制。

350万的页面访问量,大部分可能来自那些对多媒体创新心存好奇的人,来自于那些看到一众大惊小怪的评论就过来围观、还有通过点击Twitter或Facebook的链接来看热闹随后又离去的人。

这个报道是否被阅读了350万次是另一个问题。那些访问者中,会有多少人一次又一次地回来观看类似的报道?别忘了,报道本身也需要化很长的时间来阅读。一旦新鲜度消失,这些读者适应这种模式的速度会有多快?要花多长时间,读者才会在读到所谓的“100个类似雪崩的报道之一”时自然的想到:“哦,这又是一篇雪崩式的报道”呢?

多媒体报道的方式,即使做的很熟练,也不是《纽约时报》未来的出路。同样,正如萨拉·莱希(Sarah Lacy)所指出的,这也不是新闻业未来的出路。

即使《纽约时报》想出办法,用比当初制作《雪崩》更少的人和更短的时间(《雪崩》制作耗时的六个月)来制作类似报道,也不是那些花大价钱制作、自身又不能收回投资的报道的替代品,同样也不是解决其财务危机的妙药。这些多媒体报道,充其量只是这个新闻机构擅长做众多事情之一。

 

多媒体不意味着“好故事”

事实上,《纽约时报》在复杂的多媒体报道上并不是独行者,这类报道证明使用额外的视频、音频、图像库等只是让长篇报告变得更为活泼好看,靠这类东西根本不足以帮助报纸走出大量裁员和消减预算的困境。

类似新闻机构有多大程度上无法依靠这种新模式?

只需看看长篇新闻报道初创企业Atavist就知道了。在《雪崩》面世之前,该公司做类似的报道已经有两年了。Atavist的创始人埃文·拉特里夫(Evan Ratliff)告诉记者,他们是一个以点击率为导向的公司,他们赚取的大部分钱来自于自建平台Creatavist。这个平台通过向其他公司授权,帮助它们自己制作多媒体报道(和外包模式类似)。

该公司对每一项Atavist报道服务收取2.99美元的费用。尽管多媒体报道十分吸引人,但类似的报道并不能获得足够的销售额来维持生意。

按照上述经验,对《纽约时报》来说再化2500万美元投资100个报道是明智的吗?恐怕不是。

就我个人观点来说,我对多媒体报道的最终价值也持有怀疑。

做为一个贪婪的消费者和一个正儿八经的新闻工作者,我一直不太相信多媒体元素是提高报道水平的充分条件。我认为,图像库、音频片段、视频和交互图形都是有作用和有趣的,但是它们在丰富形式的同时,也会分散注意力。

报道本身总是有足够的力量来抓住读者注意力和想象力的。我发现,比起不停地应付让人分心的东西——像那些华丽的注脚和阐释,“全神贯注”的状态是让人更为满意的阅读体验。这正是因为:多媒体并不意味着是一个好故事、好报道。

 

最大的问题是商业模式

对《纽约时报》和其他媒体机构来说,要想在未来兴盛,他们真正需要的就是避免做过度乐观的预判,即认为新的报道形式会是他们的救世主。

《纽约时报》刚刚获得的一大摞普利策奖的事实就是最好的说明,说明《纽约时报》已经在自己的产品上做得很好——这个产品就是新闻报道。它真正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商业模式。

遗憾的是,现实是残酷的:他们再也无法依赖广告收入来企及过去光辉的印刷时代所达到的高度了。正如Pew研究中心在一篇名为《新媒体的状态》的报告中所指出的,不仅是印刷广告收入急剧下降,大多数字广告投放正在流向Google和Facebook。

比起任何新闻机构,这两家公司有更大的影响范围,拥有更确切的流量统计和用户行为数据。移动领域的前景是严峻的。根据Pew的研究数据,六家公司占据了移动展示类广告市场72%的市场份额——关键是,六家中无一家是制作新闻的。像《雪崩》类报道中的路虎多媒体广告也对此无能为力。

所以,对《纽约时报》来说,“与BuzzFeed抗衡并彻底改变自己的未来” (马利克的文章标题)的最好方法,是找到一条重建“后广告时代”业务的道路。

不幸的是,要解决这个巨大的问题,并不是“做更多《雪崩》类报道”这么简单的答案就能搞定的。那么,未来出路在哪里呢?也许是按份计费的付费墙;也许是高价订阅内容+一个小规模新闻编辑部;也许是在线教育和电子商务;也许是线下论坛和活动。唯一确凿的是,在昙花一现的成功后再砸钱砸出100个同品类的产品,必然不是出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雪崩太可怕

    回复 2013.05.18 · via pc
  • 我觉得雪崩的价值是“先驱式”的,融合多媒体形式的新闻报道过程承载了媒体对于“新闻报道形式”的探索和尝试,现在就说它不可持续有点为时尚早,因为之后会随着经验和资源的积累来降低“报道成本”,只要这种新形式能够获得用户的认可(满足用户在互联网时代获取资讯的各种需求),那么这种认可就会转化为某种收益,如果用户认可不断扩散,慢慢的收益就会抵消成本直至盈利。 第一辆汽车第一款手机发明出来的时候,成本和收益肯定不能成正比,但是它的价值可不仅仅在于产品本身,而是一种技术或者形式的革命。

    回复 2013.05.18 · via pc
  • 得花很大的精力才能作出有价值和吸引眼球的报道!

    回复 2013.05.18 · via pc
  • 一人之天下非天下人之天下,同样,一家之成功非大家之成功。《纽约时报》这模式,太过高贵冷艳,大多数传统媒体不见得玩得起。

    回复 2013.05.18 · via pc
  • 好长啊

    回复 2013.05.18 · via pc

快报

更多

2024-04-26 23:03

大商所、郑商所夜盘收盘,烧碱跌近3%

2024-04-26 23:00

美股半导体股集体走强:英伟达涨超5%,博通涨超4%

2024-04-26 22:43

宝马计划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投资200亿元

2024-04-26 22:42

现货黄金短线下挫8美元

2024-04-26 22:40

美元兑日元站上157关口,为1990年5月来首次

2024-04-26 22:35

光峰科技:2024年第一季归母净利润4454.3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26.21%

2024-04-26 22:31

花旗现预计美联储将于7月降息

2024-04-26 22:30

昆明优化公积金住房套数认定标准:不再将个人住房商贷记录纳入认定范围

2024-04-26 22:25

中国船舶: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821.12%

2024-04-26 22:23

纳斯达克指数涨幅扩大至2%,科技巨头全线上涨

2024-04-26 22:18

谷歌大涨超11%,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

2024-04-26 22:11

研究显示到2025年底全球利率升幅只会砍一半,重塑投资格局

2024-04-26 22:09

台达电加码印度投资,预计增资6200万美元

2024-04-26 22:08

标普500指数涨1%至盘中高点

2024-04-26 22:07

上海航交所: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行情表现良好,远洋航线运价上涨

2024-04-26 22:06

中基协:3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规模环比增长127.51%

2024-04-26 22:05

美国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77.2,前值77.9

2024-04-26 22:04

美国消费者4月份对未来一年通胀率预期由2.9%升至3.2%

2024-04-26 22:00

东风着陆场完成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准备就绪迎接神十七航天员回家

2024-04-26 21:54

中概股指数涨幅扩大至3.5%,小鹏汽车涨近10%

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