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新政殿后共享汽车冲锋,网约车进入生死倒计时

眼看着网约车业务过时,滴滴急怼美团ofo摩拜

出行市场最近动静有点大。

先是腾讯系内斗,美团不顾各方劝解甚至是投资方的重压,在2017年底正式推出美团打车进军网约车市场,这让自家兄弟滴滴变得尴尬不已,紧急推出了外卖产品应对。

然后美团、易到开始将司机抽佣降到了5%,引发了市场一小波骚动。

这样的局面还算大快人心,大家能够理解。毕竟美团的“T形战略”四处扩张攫取收益的方法,已经众所周知;易到作为网约车的开局者,2017元气大伤之后,在新的投资人掌控之下,重归主流,没什么不妥。

可往下的剧情就有些复杂了。

共享单车集体覆灭,市场迎来寒冬。摩拜、ofo们却不想效仿创业前辈合并,还要在寒冬里向投资人索取大量资金,开拓新的战局。

投资者朱啸虎连番引战,随后多次改口吐槽,继而变成炮轰大佬,这种不严谨的资本局面让人匪夷所思。而作为投资方的阿里、滴滴、腾讯、小米,与被投资者摩拜、ofo之间,发生的矛盾对垒权斗,让人看的眼花缭绕。

这些公司到底在想些什么?

阿里突然投资了哈罗单车,而且还是迅速搞了两轮融资。ofo执意要进军共享汽车、共享电单车市场,被滴滴视为其窥觑自己的业务。摩拜同样也在预备共享汽车、共享电单车业务,马化腾还亲自站出来评论发声,不顾其演变成论战。滴滴另一边布局着国际市场,还考虑着收并小蓝单车、如何进入共享汽车市场。

当下来看,滴滴、摩拜、ofo们都不再是简单的投资被投资关系,在大家各自站稳了自己的业务之后,都学会动用业务与资本两只手,亲自下场伸入新的领域。

这让整个市场变得纵横交错,一片混乱。让原来泾渭分明的阿里系、腾讯系开始分不清彼此。

更加丰富的出行产品,让网约车出现了生死问题

2016年爆发的共享单车,已经威胁到了网约车市场。因为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用户最后1公里出行问题,从而导致网约车的订单出现了明显下滑。

高德地图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一季度同比自驾、网约车数据,北京5公里以下的出行量减少了3.8%;上海5公里以下的出行量也减少了 3.2%。一些共享单车投放的热点区域,这一数字达到了6.8%。

滴滴当时没有亲自下场做共享单车已经是很隐忍了,现在通过收并小蓝单车掌控共享单车市场,滴滴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而接下来的共享电单车、共享汽车市场,对于整个网约车市场来说,更是一个坏消息。这两个业务一旦崛起,对于网约车市场来说将是灭顶式的打击。所以滴滴才对ofo不听指导的表现反应强烈。

共享电单车能解决10公里以内的出行需求,共享汽车初期对网约车的租车业务形成直接竞争,后续改头换面则可以直接取代现有的网约车业务。

因为对于网约车来说,最重要的司机端存在着租车问题。在网约车红包大战时,司机高峰时一天收入过千,这吸引了大量人租车专职开滴滴,高峰期租车开滴滴的数量一度达到20%。

在各地出台《网约车新规》后,都要求运营车辆必须是本地牌照。这迫使大量网约车司机必须租车才能上路。而共享汽车表面上是套了一个“共享”的名号,真实运行起来,完全可以租给司机进行网约车业务。所以在2016年,滴滴就开始收回旗下司机的租车业务,收编了大把“以租代买”的渠道,大力发展租车项目。

一来回下来,共享汽车可以完全等同于网约车。当然中间具体的运作方法会有一些不同。

这么看来,不仅是美团,摩拜、ofo们以及大把的共享汽车创业者,都正在赶往网约车市场。更令滴滴担心的是,美团、摩拜、ofo手中积累下的出行数据。

所以,在滴滴眼里,至少共享汽车是自己的业务,共享电单车也要在自己的控制下独立发展。

网约车为什么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

滴滴这样的网约车企业怎么会火起来?原本打着共享汽车资源高效利用社会资源的名号,最后做的还是传统出租车的业务,垄断市场之后,抽成力度不逊于出租车公司。打车市场有限,纯属浪费资源。

普通用户越来越怀疑这种披上互联网外衣的创业模式。

当初资本为什么要花大钱捧火这样的企业?难道就因为国外的Uber火了吗?

其实人当初真心是要改变汽车市场,做真正的共享汽车,做智能汽车,造福人类。问题的核心点在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颠覆。

2012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开启了对新能源汽车的全面补贴。

2014、2015年,是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的大年,全国各地都推行了补贴政策。一台新能源汽车高达50%、动辄几万RMB的补贴力度,引发整个市场的骚动。用新能源颠覆汽车市场,看起来就是在眼前的事。

宇通客车2015年财报,补贴相当给力

当时,资本对未来汽车市场的预测是:共享的新能源汽车将替代私家车,综合互联网技术,打造一个资源利用率超高的智能交通系统,同时一并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补贴、牌照注册商给予多种便利,正好方便低成本采购汽车,进入智能交通市场。

这是那一年滴滴快的Uber能开动打车大战的原因。

但是,2016年剧情就急转直下,各大车企被爆出骗补行为。当年9月底,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四部委拿出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骗补和违规谋补汇总表》,72家车企遭到集体整顿,其中包括上汽、一汽、东风、奇瑞、吉利、比亚迪这样的名企。补贴预支被叫停,新能源车企受到重击。

于是,刚刚兴起的共享汽车业务,应声垮下。随后共享汽车的风口,被共享单车取代,迅速火了起来。

2016年年中到今天,相关部门一直在研究全新扶持政策,中间多次传来的“停止补贴”“补贴降至20%”“补贴大减40%”,根据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几大部委的决定,2019-2020 年的补贴标准在 2016 年基础上下降 40%,直至 2020 年财政补贴完全退出,这些都让整个市场积极不足。

特别是市场只剩下一个滴滴,就更没有什么积极性了。

共享出车市场到了新的政策红利期

现在新一轮的政策红利正在到来。

经过对车企骗补行为的梳理,综合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状况,快速推出了全新政策。

2017年3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从电池产业链上出发,打造利好。

4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发布《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共享汽车、智能汽车等业务模式,扫平了政策障碍。

9月,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又出台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其中的碳配额、碳交易系统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系统。

11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又发布了一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囊括了众多在研的未来政策信息,为未来市场发展划定了政策方向。

2016、2017年,全国范围内已经推进落实了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政策,诸多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不用摇号上牌、不用限行,这在“一个车牌顶一辆车价”的今天,显然比直接补贴更有看点。

而在2018年,全国性碳交易所也将建立。届时,新能源汽车产生的碳配额、碳积分都可以用来交易。这将极大的改变整个汽车市场的运作模式。

汽车上牌照的问题解决了,还不用管各地的限行条例,这给共享汽车的发展打开了大门。双积分制的实行、全国性碳交易所的建立,对互联网汽车平台来说更是利好。

首先,互联网平台可以很好的对接处理碳配额、双积分、碳交易数据,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其次通过大数据运作共享汽车业务,节省出来的碳配额,又是一笔不菲的资金。

这些都有利于运作共享汽车业务。即便共享汽车可能只是变种的网约车业务。

更多的利好消息,还有最近公示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中,最高车速由20km/调整为25km/h,整车质量(含电池)由40kg调整为55kg,功率由240w调整为400w,并对具有脚踏骑行功能进行了强制性规定。这为共享电单车的发展,初步点名了方向。

未来的智慧出行会是什么样?

整个出行市场还在缓慢向前演进,我们想象中的自动驾驶城市,在短时间内还不现实。那我们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走进自动驾驶未来?

目前来看,2018年将是共享汽车、共享电单车爆发的节点。

现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经出现了诸多以新能源汽车组成的共享汽车车队,并在市场上进行了小范围投放。

随着新一轮的网约车市场争夺战打响,司机的收入水涨船高,可以预见到将有大批司机加入租车开网约车的队伍里。

而鉴于各地严苛的《网约车新政》,使得司机们不得不选择新能源汽车做为租车的首选。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也将会引导网约车平台,以全新品牌的方式,发布新能源网约车。

这个“新品牌”不出意料,将是“共享汽车”。届时乘坐“共享汽车”的方式,名义上是——呼叫代驾找共享汽车接自己,实质上就是司机租下共享汽车,为用户提供网约车服务。

随着这种“共享汽车”的增多,“共享汽车”专用充电点、专用停车位将快速发展起来,进而把大部分停车场、停车位都变成“共享汽车专用”,并且所有停车位都提供共享汽车充电功能。到这一步,新能源汽车就迎来了全面普及,燃油车位置将被进一步压缩。

这不是重点,随着停车场“共享汽车”化,适配新能源汽车的智能立体停车场将会出现,并快速普及。

由于智能立体停车场是为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共享汽车——打造的,此时驾驶燃油私家车出门,将变得极为不便——因为找不到停车位。即便是开着新能源私家车,也将面临诸多不便。

想想:一辆共享汽车停在智能立体停车场里,为了节省空间,车直接从入口送入被码在停车场角落,接通电源充电。用户取车的时候,智能立体停车场按最方便的来,直接在出口送出一辆排在最前边的汽车,同时这辆车也是所有车中充电时间最长的一辆。而你的新能源私家车,还需要被安排大空间停车位,专门停放充电,想来停车费价格不低。

这么一盘算,未来私家车的生存空间将会越来越小,进而消失。

随着技术的发展,共享汽车逐渐演变成自动驾驶,加上配套的路基设施,全新的自动驾驶出行时代就到来了。

当然,未来低空私人直升机、共享电动车也会分食一部分市场,形成更加立体的城市出行未来。

对于当下来说,网约车市场轰隆隆的战局,也将是他存在的最后辉煌,未来整个市场将会逐步让渡给“共享汽车”这种更有颠覆性的出行产品。

不可置疑,新能源汽车正在快步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

(钛媒体作者:科技新知,文/水上焱,本文系百略网/www.ibailve.com原创,微信ID:wwwbailve)

本文系作者 科技新知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喜马拉雅文章页评论上方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