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谎言和名利场:韦恩斯坦帝国兴衰史

每一个人背后都有着无数命运和人生的可能性,然而,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她们的生活都被一个叫哈维·韦恩斯坦的男人的阴影笼罩。一出丑恶剧曝光,一个帝国和时代最终显露出轰然倒塌的蛛丝马迹。

韦恩斯坦的部分受害者 来源:CNN

韦恩斯坦的部分受害者 来源:CNN

凯特·贝金赛尔(Kate Beckinsale)、安吉丽娜·朱莉(Angelina Jolie)、格温妮丝·帕忒诺(Gwyneth Paltrow)、蕾雅·塞杜(Léa Seydoux)、艾玛·沃森(Emma Watson)、伊娃·格林(Eva Green)……

这份名单不是最新的欧美女明星权势收入榜,不是某部电影的演员阵容。

到目前为止,这份名单上的女性已经超过六十人,她们中既有在聚光灯下承载着最热烈反响的当红演员明星,也有刚刚进入浮华名利场的新人。

每一个人背后都有着无数命运和人生的可能性,然而,在过去二十多年间,她们的生活都被一个叫哈维·韦恩斯坦的男人的阴影笼罩,在《纽约时报》和《纽约客》(The New Yorker)的报道面世之后,受害者终于有勇气站出来指控哈维·韦恩斯坦的性骚扰和性侵犯。

2017年的美国暑期档电影票房创下了自2001年来的最低值,商业电影的规矩正在崩坏,更加讽刺的是,由于是卢卡斯影业完全出资制作,总票房超过20亿美元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实际上是票房最高的独立电影。

一出丑恶剧曝光,一个帝国和时代最终显露出轰然倒塌的蛛丝马迹。

造反好莱坞

好莱坞并非铁板一块,它的规则总是不断变化的。

1967年的《邦妮和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在随后七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惊人的700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传统的好莱坞片厂机制开始分崩离析,从电影学院出来的年轻导演们开始大张旗鼓地抢班夺权,“新好莱坞”(New Hollywood)时代最终来临。

丹尼斯·霍普(Dennis Hopper)随后推出了自编自导自演的公路片《逍遥骑士》(Easy Rider),这成为新好莱坞时代中最早的独立电影之一,并获得当年康城电影节的“第一电影奖”,同年的《午夜牛郎》(Midnight Cowboy)则成为至今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 X 级作品。

与此同时,弗朗西斯·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通过自己的制片公司美国西洋镜(American Zoetrope)制作了《雨族》(The Rain People),并因此和华纳兄弟达成了合作协议,科波拉因此既能在电影发行上获得帮助同时又避免了大公司的掣肘。

到了七〇年代初,科波拉通过派拉蒙发行了《教父》(The Godfather)而西洋镜的联合创始人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 )则借助环球公司发行了《美国风情画》(American Graffiti)。

大制片厂和新好莱坞势力的联合自此一发不可收,《纸月亮》(Paper Moon)和《出租车司机》(Taxi Driver)在商业与口碑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使得初出茅庐的新好莱坞一代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来满足需求,也使得他们更受制片厂和观众的喜好。
《出租车司机》成就了斯科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的珠联璧合

《出租车司机》成就了斯科塞斯和罗伯特德尼罗的珠联璧合

尽管新好莱坞一代都以独立电影人的身份亮相,但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们往往被大制片厂同化。名义上的独立电影如《出租车司机》和《最后一场电影》(The Last Picture Show)实际上都是制片厂体系下的产物,从剧本到制作再到最后的发行营销全都由制片厂控制。

在没有大制片厂出资的情况下,特立独行的科波拉在1979冒着巨大的风险以前所未有的勇气拍摄了《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试图对抗大制片厂对独立电影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干预,最终,这部投资3500万美元的战争电影取得了超过1.5亿的总票房。

然而,这一切并于事无补。

卢卡斯在1971年离开了西洋镜并创办了卢卡斯影业(Lucasfilm),并在不久之后就接连制作出来超级商业电影《星球大战》(Star Wars)和《印第安纳琼斯》(Indiana Jones)系列。随着消费主义的逐渐崛起,观众开始越来越多地热衷充斥特效和惊险故事情节的商业制作电影。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的《大白鲨》('Jaws)和《星球大战》的巨大成功使得传统制片厂找到了新的叙事视听手段和商业扩展法则,大制片厂在资源和渠道上的优势越来越凸现出来,于是,越来越多的独立电影人渐渐成为融入到既定的好莱坞体系和规则之中。

彼得·博格丹诺维奇(Peter Bogdanovich)从制片厂手中买回了《哄堂大笑》(They All Laughed)的所有权并自费承担了这部喜剧作品的发行,当时自信满满的他最终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一举动造成了他在1985年的破产。

这部有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电影也被视作是新好莱坞时代的绝唱。

但是,就在好莱坞制片厂对电影产业控制越来越深刻的同时,并非所有的电影人都甘之如饴束手就擒。

受到艺术电影导演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费里尼(Federico Fellin)及他们在美国热心鼓吹者的影响,一大批年轻导演开始一场新的电影革新运动,他们的关注点不再聚焦于工业体系之内的票房成绩,而是更多地将电影视作艺术行为。
大卫·林奇是当代最具创造力和活力的电影导演之一 来源:Kirk McKoy / Los Angeles Times

大卫·林奇是当代最具创造力和活力的电影导演之一 来源:Kirk McKoy / Los Angeles Times

在1977年的《橡皮头》(Eraserhead)之后,大卫·林奇(David Lynch)获得了制作《象人》(The Elephant Man)的机会,最终,这部成本只有500万美元的作品获得了2600万美元的票房,并获得了8项奥斯卡提名。乔治·卢卡斯从林奇身上看到了巨大的潜力,于是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邀请其执导《绝地归来》(Return of the Jedi)。

但是,林奇却不愿自己像卢卡斯那样完全委身大制片厂,于是,最终拒绝了这一机会。

接下去,大卫·林奇选择和意大利制片人迪诺·德·劳伦提斯(Dino De Laurentiis)合作改编经典科幻小说《沙丘》(Dune),条件是林奇在下一个项目上要获得完全的控制权。迪伦提斯原本寄予厚望这会成为下一个《星球大战》系列。

然而, 这部耗资4500万美元的电影不仅没有成为票房炸药,反而成为名副其实的毒药,最终在美国的票房只有不到3000万美元,而前一年上映的《绝地归来》与其成本相当,仅国内票房票房就超过3亿美元。

劳伦提斯对此怒不可遏,他只给了林奇600万美元去制作协议里的第二部电影,结果,后者却拍出了取得盛誉的《蓝丝绒》(Blue Velvet)。但是,自此以后的十年时间时间里,大卫·林奇便再也没有和大制片厂共事。

到了1990年,新线(New Line)推出的《忍者神龟》(Teenage Mutant Ninja Turtles)在美国本土取得了超过1亿以上的票房,成为当时最卖座的独立电影,而这时,米拉麦克斯也依靠独立电影在市场上闯出名堂。

野蛮大亨

1979年,哈维·韦恩斯坦和弟弟鲍勃共同成立了一家电影公司,为了纪念父母麦克斯(Max)和米利安(Miriam),他们将公司命名为米拉麦克斯(Miramax)。

哈维出生于1952年,鲍勃在两年后呱呱坠地。在他们十多岁的时候,母亲米利安都会在周六出去做头发,于是,父亲往往只能带着两个人去电影院消磨时间。麦克斯酷爱看电影,他试图在看《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和《漫长的一日》(The Longest Day)的同时把这份爱好传递给儿子。

尽管哈维和鲍勃从来没有抱怨,但是他们却对看电影兴趣寥寥,相比在黑暗的剧院枯坐,他们更向往去外面打棒球。

有一天连米利安都开始抱怨丈夫没有让孩子呼吸到新鲜空气,于是,麦克斯带着孩子们去钓鱼,然而在一个小时的徒劳无功之后,他们三人终于悻悻然将刚买的钓鱼工具全都抛下,转而重新去电影院。

生活重新回归到过去的轨道。唯一发生变化的是哈维。
《我好奇之黄》海报

《我好奇之黄》海报

父亲顺着自己兴趣带着兄弟俩看了大量的动作冒险片、战争片和歌舞片之后,哈维要求去看外国电影,当时只有十五岁的他给出的理由是那些作品更有教育意义和文化,鲍勃对此不解。

哥哥告诉弟弟自己要看的电影是一部叫《我好奇之黄》(I Am Curious (Yellow) )的瑞典电影,除非父亲带着他们,否则两人根本不可能进到电影院,因为这是一部 X 级电影。是第一部在正规剧院上映的包含正面全裸场景的电影。

鲍勃立马就认可了哈维的意见。

麦克斯在电影院里一直在睡觉,鲍勃对银幕上的一切惊叹不已,而哈维则注意到了更多,原来存在着那么多艺术电影爱好者,即使这些外语电影没有字幕,他们也并不为意。这样的场景深深地融化进哈维的心里,并影响着他未来的人生轨迹。

1988年,米拉麦克斯推出了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的现实主义题材纪录片《细细的蓝线》(The Thin Blue Line),并获得了空前的口碑。次年,他们又和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合作拍摄了《性、谎言与录像带》(Sex, Lies, and Videotape),索德伯格的这部处女作成本仅有120万美元,最终票房却将近2500万美元。

同一年,米拉麦克斯还将艺术电影《厨师、大盗、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 Her Lover)及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的《捆着我,绑着我》(¡Átame!)推向市场。两部作品都被 MPAA 定为 X 级,不服输的哈维却一怒之下将美国电影协会告上了法庭,尽管败诉,但是,MPAA 最终将两部作品重新定为 NC-17级别。

米拉麦克斯的模式就是利用哈维异乎寻常的判断力购买发行电影,通过其中若干大卖作品的盈利来弥补更多独立以及艺术电影造成的亏损。

到了1992年,鲍勃创办了米拉麦克斯的子品牌帝门电影(Dimension Films),专门制作青少年和恐怖电影。而哈维则偏向于大制作和那些极具潜力的导演,例如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罗伯特·罗德里格兹(Robert Rodriguez)及葛斯·范·桑(Gus Van Sant)。

米拉麦克斯的成功终于引起了注意。

1993年,迪士尼以80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米拉麦克斯,时代华纳旗下的特纳广播公司( Turner Broadcasting)则以6.6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新线和城堡石公司(Castle Rock Entertainment)。
昆汀·塔伦蒂诺与哈维·韦恩斯坦关系甚笃 来源:Kevin Winter/Getty Images

昆汀·塔伦蒂诺与哈维·韦恩斯坦关系甚笃 来源:Kevin Winter/Getty Images

接下来的一年,在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1994年,新线推出了《变相怪杰》(The Mask)、《阿呆与阿瓜》(Dumb & Dumber),城堡石和米拉麦克斯则分别将《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低俗小说》(Pulp Fiction)搬上银幕。

尽管被收购,但是米拉麦克斯依然保持着独立运作,迪士尼仅仅有对作品的决定权,并由其旗下的博伟家庭娱乐(Buena Vista Home Entertainment)负责发行韦恩斯坦公司的作品。

到了1997年,米拉麦克斯靠着《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获得了自己的第一座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同年的《心灵捕手》(Good Will Hunting)在票房和颁奖礼上也大放异彩。而到了1998年,《恋爱中的莎士比亚》(Shakespeare in Love)更是匪夷所思地击败《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获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7座奥斯卡奖。

随着声望和成功的水涨船高,哈维的野心也越来越大。

曾经担任迪士尼影业主席的克里斯·迈克格克(Chris McGurk)曾经表示,哈维不止是想成为哈维·韦恩斯坦而已,他想成为的是梅耶(Louis B Mayer)。

但是,现实却异常残酷。

2002年,米拉麦克斯发行的《纽约黑帮》(Gangs of New York)制作成本高达1亿美元,但是最终这部由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导演、迪卡普里奥和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 Day-Lewis)主演的作品总票房只有不到2亿美元。
妮可·基德曼和哈维 CHARLEY GALLAY/GETTY

妮可·基德曼和哈维 CHARLEY GALLAY/GETTY

就在2003年凭借制作成本4500万美元的《芝加哥》(Chicago)获得6项奥斯卡及3亿的全球票房之后,哈维又再次豪赌式地为《冷山》(Cold Mountain)提供了近8000万美元的制作资金,然而,最终,这部影片的总票房堪堪超过1.7亿美元。

而这一年,米拉麦克斯出品的电影仅仅只有3部,巨额的亏损无法再通过电影数量来分摊,哈维终于陷入了财政危机。这家以发行独立电影知名的发行商也逐渐蜕变成为主打浪漫喜剧的中小公司。

而此时,迪士尼各部门也遭遇着严峻的市场压力,ESPN 之外的各个部门表现都非常糟糕。但是,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米拉麦克斯依然投入了1.1亿美元来拍摄斯科塞斯的《飞行家》(The Aviator),最终,这部作品只取得了2.1亿美元的票房。

米拉麦克斯内部也同样风雨飘摇,哈维和鲍勃在财会和公司管理上都并不精通,早在1994年,迪士尼的一位高管就提醒鲍勃提供不准确信息是违反 SEC 准则的违法行为。在米拉麦克斯企业风险不断累积的同时,只有帝门保持盈利能力,兄弟两人之间的罅隙也越来越大,而这又进一步加剧了米拉麦克斯的动荡。

让糟糕局面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哈维和时任迪士尼 CEO 迈克尔·埃斯纳(Michael Eisner)之间的关系也日趋紧张。

1998年,哈维和《纽约客》前编辑蒂娜·布朗(Tina Brown)共同创办了杂志《说道》(Talk),然而埃斯纳对此毫不知情,后者为此勃然大怒。

到了1999年,双方的矛盾在凯文·史密斯(Kevin Smith)充满宗教嘲讽意味的电影《怒犯天条》(Dogma)上再度激化,迪士尼负责人极力阻止米拉麦克斯发行此片。埃斯纳告诉哈维,如果有人因为这部电影不去迪士尼乐园的话,那么这样的人会很多很多。
《华氏911》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华氏911》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尽管哈维曾经宣称埃斯纳无法命令他做任何事情。考虑到影片的内容和可能产生的社会反响,迪士尼方面方面禁止米拉麦克斯投资发行迈克尔·摩尔(Michael Moore)的《华氏911》(Fahrenheit 9/11)。但是,哈维依然一意孤行投资了这部作品,最后,埃斯纳甚至强迫哈维将的发行权交给了狮门。

最终,这部投资600万美元的纪录片获得了惊人的1亿美元国内票房。

双方之间最后终于到了势同水火的地步,虽然埃斯纳宣布在2006年9月退休,而迪士尼和米拉麦克斯之间的协议在2005年就要结束,韦恩斯坦兄弟无法再忍受迪士尼的颐指气使,他们计划离开迪士尼。但是埃斯纳却断然表示只要他在位就不会卖掉米拉麦克斯。

韦恩斯坦兄弟原本以为迪士尼会每年拨出3.5亿到4亿美元继续运营鲍勃的帝门电影,而哈维自己则打算放弃所有重新创办一家独立电影制作公司。但最后的结果却出乎两人意料之外,迪士尼提供给鲍勃的只有当时他收入的四分之一不到,而且没有任何后期参与计划。

韦恩斯坦兄弟对此颇为不满。最终,迪士尼和米拉麦克斯还是分道扬镳。韦恩斯坦兄弟成立了新的韦恩斯坦公司(The Weinstein Company),并保留冠名帝门电影的权利,而迪士尼则获得了米拉麦克斯的使用权。

尽管迪士尼影业主席迪克·库克(Dick Cook)是米拉麦克斯的坚定支持者,但是,公司 CEO 鲍勃·艾格(Bob Iger)却倾向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能够发挥主题公园和周边产品商业价值的迪士尼大型娱乐项目。2009年,在40亿美元收购漫威娱乐后,库克也被人取代,于是,米拉麦克斯在迪士尼再也没有强有力的支持者,仅仅成为发行品牌。

同一年,迪士尼宣布裁剪米拉麦克斯70%的员工,并将影片发行量从每年6部降低到3部。到了2010年1月,米拉麦克斯正式与迪士尼影业合并,到了这年年底,迪士尼以6.67亿美元的价格将包括700多部电影权利、开发项目及米拉麦克斯品牌的资产全部出售。

从被迪士尼收购到分手的将近二十年时间里,米拉麦克斯出品的电影共创造了约50亿美元的北美票房,并获得了53项奥斯卡奖。

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低俗小说》,昆汀还在录像店打工,《未了阴阳情》(Truly Madly Deeply)就会永远是安东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最知名的作品,罗德里格兹只能在哥伦比亚拍《杀手悲歌》(El mariachi)小电影。

凯文·史密斯如此评价韦恩斯坦兄弟。

被侮辱与被损害的

哈维·韦恩斯坦在好莱坞工业体系中举足轻重 来源:QUARTZ

自1966年至今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哈维·韦恩斯坦被致谢的次数仅次于斯皮尔伯格。然而,当名利和权力媾和,欲望便往往发酵成为无法无天的罪恶。在成为好莱坞工业体系中大佬的二十多年里,哈维·韦恩斯坦利用滔天的权势编织出一张密不透风的黑幕。

哈维·韦恩斯坦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说道,我不是为了好玩才去剪电影的,我是为了让它们能上映。

在1997年,宫崎骏和迪士尼签署了发行协议,吉卜力制片人铃木敏夫特意给炙手可热的哈维寄去了一把武士刀,并在刀刃上刻上了“不得删减”。宫崎骏本人在去了纽约和哈维见面之后,对他飞扬跋扈的性格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哈维的秉性早已经在好莱坞业内流传。

2000年的总统选举前夜,《纽约观察家》(New York Observer)记者安德鲁·高德曼(Andrew Goldman)和他的女朋友一起出席了哈维举行的一次宴会,后者问了一个让哈维颇为不悦的问题,大骂这名女子是个“婊子”。于是,安德鲁出面制止,结果却被哈维打伤并戴上手铐赶到了大街上。

在电影《弗里达》(Frida)的试映后,哈维和女导演朱莉·泰茉(Julie Taymor)发生争执,称对方是自己见过最傲慢的人,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他转而对电影的作曲家艾略特·戈登塞尔(Elliot Goldenthal)破口大骂,我不喜欢你脸上的表情,你为什么不帮助你的妻子,这样我就能胖揍你一顿。

而菲利普·诺斯(Phillip Noyce)的《宁静的美国人》(The Quiet American)试映后,哈维担心遭遇911袭击之后的美国观众对片种反映的美国对外政策产生负面评价,于是告知导演不会将电影投放到院线,最后通过演员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的软硬兼施,哈维才答应将这部作品送往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并最终进入到院线放映。

除了对待导演、制片人时的粗暴,哈维还会借着自己的权力去试图同女艺人发生情色交易。而这在好莱坞实际上早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被哈维一手挖掘并和其相交甚密的塔伦蒂诺承认,他早就知道哈维的所作所为,但却对此无动于衷。甚至早在1995年,哈维就已经开始骚扰他当时的女朋友米拉·索维诺(Mira Sorvino)。1998年,22岁的格温妮丝·帕忒诺在一次访谈中暗示哈维“会强迫你做些事情”.

爱莎·阿基多是众多受害者中的一员 Jason LaVeris/Getty

早在1997年,时年21岁的爱莎·阿基多(Asia Argento)被一名监制诓骗到韦恩斯坦的房间,被后者强制进行了口XX行为。到1999年,眼见正义无法得到伸张的阿基多在自己的电影里悄悄将自己伤害场景拍了出来。

2010年,一位专栏作家写出了关于哈维的不当性行为报道,表示“每过几年哈维就会挑选一个新的姑娘来做他的宠物”,在2012年的《我为喜剧狂》(30 Rock)通过台词讽刺了哈维,在2013年的奥斯卡提名活动中,颁奖嘉宾塞思·麦克法兰(Seth McFarlane)甚至公开宣称“不再需要假装去吸引哈维·韦恩斯坦了”。

然而,在性骚扰及侵害事件发生后,凭借其强大的权势,受害者往往最终只能和韦恩斯坦签署和解协议,而受制于其中的保密条款,她们便不能再向外界泄露事件的任何细节。

早在2004年,女记者莎朗·韦克斯曼(Sharon Waxman)就已经为《纽约时报》撰写一篇关于哈维性丑闻事件的报道,但是,哈维随后找到马特·达蒙和罗塞尔·克劳从中说项,请求她放弃调查,时报的主管最终也撤销了这起报道。

在去年,本杰明·华莱士(Benjamin Wallace)也开始为《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调查哈维性丑闻,但是很快韦恩斯坦的集团就进行了施压,于是,调查最终不得不偃旗息鼓。
哈维在2014年参加巴宝莉的活动 Gareth Cattermole/Getty Images for Burberry 来源:Los Angeles Times

哈维在2014年参加巴宝莉的活动 Gareth Cattermole/Getty Images for Burberry 来源:Los Angeles Times

事实上,不止是好莱坞的女演员们,众多模特也纷纷指控哈维犯下的不当性行为。

1998年,澳大利亚名模佐伊·布洛克(Zoë Brock)被邀请到戛纳的一个宴会上,最开始她并没有注意到身边坐的人是谁,不久后才惊觉原来竟然是哈维·韦恩斯坦。最后,佐伊只有把自己锁在在宾馆的洗手间里才逃过一劫,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是被有意安排在哈维旁边的。

在2000前后,依靠人所共知的在奥斯卡上的强大公关能力以及手上掌握的媒体资源,哈维的影响力也逐渐从电影圈扩展到了时尚圈。包括 VogueElle 等在内的时尚杂志越来越希望能和好莱坞的顶级女明星合作,而更多的模特也希望跻身电影工业,于是,哈维无疑成了他们最趋之若鹜的人物。

在接下去的十多年时间里,哈维不仅策划了包括“逃跑计划”(Project Runway)等在内的耗资不菲的模特项目,他的妻子也趁势创办了时尚品牌 Marchesa,哈维·韦恩斯坦的触角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时尚行业中。

从电影工业延伸到时尚产业,哈维·韦恩斯坦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猎艳帝国。

《纽约时报》的轰动性报道刊出之后,哈维立即进行了反击,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证据浮出水面以及越来越多的受害者公开发声揭露谴责哈维,这个不可一世的韦恩斯坦帝国奠基者终于被击溃了。

在因为处置不当遭到韦恩斯坦公司董事会的批评之后,哈维的顾问律师在报道发出后第三天辞职,次日,韦恩斯坦公司正式解雇了哈维·韦恩斯坦。

随后,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以及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会也先后撤销了哈维的会员资格,美国制片人协会也一致通过将哈维逐出。

哈维·韦恩斯坦的妻子宣布与其离婚,洛杉矶、纽约和伦敦三地警方宣布将开展对哈维的刑事调查。

事实上,早在《纽约时报》的报道出炉之前,NBC 的记者罗南·法罗(Ronan Farrow)就已经完成了他的调查,但是电视台不仅没有播出这份报道,反而要求罗南停止调查。于是,他最终将这份报道转交给了《纽约客》并顺利登出。

罗南的父亲叫伍迪·艾伦(Woody Allen),他的姐姐叫迪兰·法罗(Dylan Farrow),在7岁时就遭到了亲生父亲的侵害,此后终生未能走出阴影。罗南自此不仅完全和名声赫赫的父亲彻底决裂,也对好莱坞光鲜下的黑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而在迪兰·法罗被侵害事件曝光的1993年,迪士尼完成了对米拉麦克斯的收购。同样是好莱坞内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同样是最成功的独立电影人,唯一不同的是,他们之中的一人早早被曝光,而另外一人则在接下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继续假名利之手行罪恶。

哈维·韦恩斯坦曝光后后,这个交织着丑闻、情色交易和欲望的黑暗故事就此结束了吗?

不,一场共谋长达三十年的阳谋直到今天才暴露,而直到现在,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不当性行为事件才曝光。

好莱坞这块最喧嚣的名利场的不朽和浮华正摇摇欲坠。事实上,当你在名利的漩涡中欢愉时,它同时也在渐渐吞噬你。(本文首发钛媒体,记者/胡勇)

本文系作者 胡勇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这位叫自己为记者的朋友 小学老师没有教过你 写作文要紧扣主题吗?把这样一篇文章放在这个位置 对得起你们主编对你的信任么?只会取标题 不会写文章 就趁早转行 就不要出来丢人现眼了 浪费别人时间 从百度上粘贴3000字 再从别人写的东西里粘贴500字 居然允许这么一篇破文章放在这个位置 我只想说 钛媒体也是个垃圾

    回复 2017.11.01 · via pc
  • 恭喜,又一个失败的文章吸引了我。 挑逗性的标题,貌似历史的叙事, 但根本就是一叶障目的(粘贴和复制), 观点最多算借势, 什么叫新闻评论, 什么叫文艺评论, 什么叫故事新编, 什么叫大学毕业论文, 有太多的故作聪明, 但根本就是议程设置的表达, 似乎我看到是答案, 但不过是一个通宵熬夜,三审都费力通过的, 刚刚说的过去的结果。 “你似乎看到了答案,但那不过是只有你自己才相信的结果。”

    回复 2017.11.01 · via iphone
  • 说实话,我看得也是极其难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历史部分写的并不清晰,也不精彩。交杂着混乱的时间线,多个叙述主体(A公司,B公司,C公司……)切换着描述,再加上前面大段文字和标题的弱关联,让人难以忍受。 2、《华尔街是如何讲故事》里,确实有提到“历史是帮助读者了解现状的有效工具”,但《救猫咪》里也有提到“不要铺垫得太多,观众会难以忍受”,再结合《救猫咪》里的“如果不得不讲历史和背景,那么一定要应用游泳的教皇原则”。综合理解就是:A、要控制背景介绍的篇幅;B、若一定要讲历史,比如本文里,是想通过叙述历史来说明“哈维是如何拥有作恶的权势”,那么一定要应用一些技巧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很久以前看过一篇文案教材,里面提到“第一段通常是对标题的补充”,“直入主题”,我觉得都是很好的说明。 3、以上内容最多说明作者缺乏必要的训练或编辑的不称职。但我最烦的是“名字问题”,大段大段的外国人名/公司名,同一个公司的不同称呼,同一个人的不同叫法,比如一会儿叫“哈维·韦恩斯坦”,一会儿又叫“哈维”,一会儿又是“韦恩斯坦”(都是用作人名时,并非“指韦恩斯坦集团”类的用法)……难以忍受。 4、莫名其妙的翻译腔,比如“如果有人因为这部电影不去迪士尼乐园的话,那么这样的人会很多很多。”看起来就像是谷歌翻译的结果。 实际上,本文看起来就像是“把外国文章用谷歌翻译之后,随便编辑了一下”的结果。

    回复 2017.11.02 · via pc
  • 标题党!博眼球!

    回复 2017.11.01 · via android
  • 写的到底是啥玩意,浪费读者十分钟,不知所云

    回复 2017.11.01 · via android
  • 看的好累,前面一大段读下来,我以为自己进错页面了,只有后面不到20%的文字才进入整体。最后一段还出现了错别字。这样的文章也能在首页还是黄金板块。佩服佩服

    回复 2017.11.02 · via pc
  • 确实写的烂 忍不住注册账号来评论 前面介绍的太多不知道要说什么

    回复 2017.11.01 · via iphone
  • 嗯,有部分肯定是真的。但有多少是自愿扑上去的就不知道了。

    回复 2017.11.01 · via h5
  • 前面的四五千字是在写个毛线啊!

    回复 2017.11.01 · via iphone
  • 所有光鲜亮丽后面都有交易、无奈、甚至是痛楚。人性使然……没有地域、国别、种族的区分

    回复 2017.11.01 · via iphone
更多评论

快报

更多
404
12
40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