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电影票房不行怪补贴减少?票补说“这锅我不背”

2016年电影行业的票补总量相对2015年减少了一半以上。连续的负增长搞得电影行业人心惶惶,很多人便将票房惨淡的罪魁祸首归因为票补。

七月初,国家电影专项资金办公室(以下简称“专资办”)公布Q2内地票房为246亿元,同比2015年下跌4.05%,这是2011年至今,院线电影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五年后的首次票房下跌。

紧接着,被寄予厚望的暑期档也遭遇史上最冷,专资办数据显示,截止7月31日,全国电影院单月总票房约为45亿,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亿,降幅达到了18.2%,此前每年7月的票房同比增幅都在30%以上。

回顾2016年票房榜单,似乎《美人鱼》之后再没出现过现象级的影片,与2015年电影市场的火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业内人士透露,2016年电影行业的票补总量相对2015年减少了一半以上。连续的负增长搞得电影行业人心惶惶,很多人便将票房惨淡的罪魁祸首归因为票补。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认为,今年暑期档乃至整个上半年的影市受票补减少等因素影响,增长乏力。

虽然行业大佬也发话,要追究票补的责任,但笔者经过调查对比后发现,票补对影片最终票房的影响力非常有限,而且这仅有的一点影响力还在逐渐降低。 

两年来“票补”成强心针,国产电影一路高歌

 2014年,“票补”伴随着电影票务平台的高歌猛进,首次进入大众视野。2014年7月,《变形金刚4》上映三天吸金6亿,猫眼电影虽然通过票补成功将该片的线上售票比例拉升至33%,但引起整个电影行业关注的并不是这次“票补”首秀。

2014年国庆档,猫眼电影作为《心花路放》的联合出品方和唯一的在线预售平台,预售一周售出100万张电影票,创造4000万元预售票房,该片最终取得11.67亿高票房成绩。

虽然国庆档一向是热门档期,但一部低成本的国产喜剧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着实震撼到整个行业,“票补”随即一炮而红。

紧接着,不仅猫眼补,几乎所有的票务平台都开始大额补贴,片方也在随后加入到了这场“票补”大战中。

2015年暑期档大火的三部影片《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国庆档的《港囧》,春节档的《美人鱼》背后都有票补的身影。其中《捉妖记》、《煎饼侠》、《港囧》的票补总量都在5000万左右,《大圣归来》票补也接近1000万。而且不仅票务平台补,各家片方也纷纷拿出了大笔预算投入到票补中。 

但近期失败案例远超以往,“票补”已然失灵?

自媒体票房透视镜的作者布默认为,对于票务平台而言,票补的价值在于有效撬动两端,影院端和消费者端。“虽然每部影片有固定的发行价格,但票务平台在影片上映之前给影院带去了补贴,影院自然愿意多排场次,这是大部分票务平台的排片优势之一。”

对于片方而言,票补可以集聚第一批核心观众,扩散口碑。“品质好的片子,票补可以起到杠杆作用,特别是一开始卖相较弱,缺乏大牌卡司,宣传噱头等的影片,票补可以有效聚集人气,为后期票房爆发做铺垫。但对于品质差的影片,票补甚至可能起到反作用。”

即便如此下血本,票补却并不能长久的保证上座率,从而影响影片的整体票房。

业内人士透露,2015年整体电影市场,票补失败的案例远远多于成功案例。“以往票补可以带来的增量票房大致是1:1,即投入1000万票补,基本可以获取1000万增量票房。且大部分片子50%以上票补都会放在首日,剩下的放在首周末。”

笔者发现,今年暑期档大多数影片的票房走势,基本清一色是首日、首周末较高,之后便一路走低,降幅颇大。反观电影票房榜上的一些高票房影片的票房走势,虽然首日、首周末的成绩也很出彩,但相比较而言后劲儿也很强。

由此看来,虽然首映日排片颇高,但如果影片品质差,与同档期影片相比,上座率偏低,影城经理很快就会降低排片,从而影响影片票房后劲,于是就有了以上这种“高开低走”的票房走势。即使影片品质没问题,首日票补之后,还是会透支一部分后面的观众。

“影片票房高低,跟票补和宣发的作用都不大,主要取决于影片本身的品质,看过的观众不断扩散口碑,越后期越有裂变的作用,这才是决定票房走势的主要动力。” 业内人士分析称。

暑期档整体质量堪忧,观众不再买单

暑期档还没有结束,很多业内人士已经开始心急的展望起国庆档,“今年的片子,整体质量堪忧。”

在豆瓣和猫眼搜索今年至今为止上映的影片,评分简直惨不忍睹,影片的口碑和票房基本呈正相关。有人拿《大鱼海棠》和《大圣归来》作比较,王长田曾认为,“如果《大鱼·海棠》是在去年暑假的大环境下,我觉得它有机会成为十亿级别的影片。”笔者不敢苟同,翻看两部影片的豆瓣+猫眼评分,很容易就能看出差距。

下半年票房究竟会向着怎样的方向前进,尚未可知,但票补依旧在继续,而且数字非常可观。

那么明知山有虎为何偏向虎山行?“娱乐独角兽”认为,可能有以下两种原因: 

第一,部分影片因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且已制作完成,品质虽差但也已定型,片方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寄希望于票补、宣发等外部手段,尽量挽救票房,挽回损失。

第二,票补虽然不能决定影片的最终票房,但确实能为影片上映带来人气,对于品质高的影片起到杠杆作用,只要运用得当,这种方式便能发挥应有的效果。

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上半年,票务平台整合的声音不绝于耳,证明资本已经意识到票补的局限性,由此引发的电影票房虚假繁荣也将逐步回归理性。中国电影行业遇到了拐点,但整个内容消费市场都处在转型阶段。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票补”太过简单了,也容易让电影行业忽略他们面临的真正挑战——说到底,内容太差,观众不傻。

更多新鲜快讯,关注钛媒体微信号:钛媒体(ID:taimeiti)

钛媒体微信二维码

本文系作者 娱乐独角兽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不敢提国产保护月么?

    回复 2016.08.15 · via pc
86
1
9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