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世界卖了又买,网络文学为何成了香饽饽?

已成围城的网络文学,在新的内容时代正在别重新定义。

 

今天,完美世界正式宣布对百度文学控股,并将于百度展开战略合作。百度文学“卖身”传言终于靴子落地。百度对文学业务的处理,与当年腾讯处理电商和搜索业务如出一辙:打包给别人,但依然为自己留有余地。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文学旗下的纵横中文网,正是两年前从完美手中收购而来,现在又回归了完美。完美世界其网络文学可谓不离不弃。

百度文学出售的同时,还有玩家在加码网络文学市场。6月22日,微博读书和花生故事联合主办的2016年“微小说”大赛正式启动。与往年不同,今年比赛不再要求字数在140字以内,这一规则降低了参赛门槛、丰富了参赛作品形式:30万字已覆盖微小说、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四大形式,微博开始发力网络文学已毋庸置疑。

除了百度离场、微博加码之外,近日与网络文学有关的消息还有:阿里正式将阿里文学、合一集团(优酷土豆)、阿里影业等业务整合成大文娱板块,由马云爱将俞永福掌舵。腾讯阅文集团旗下众多子公司CEO集体闹离职。

网络文学市场暗流涌动,有的玩家想离开,有的玩家想进来,俨然已成围城。

网络文学为何成围城?

2014年底开始,网络文学市场迎来一次集中洗牌:腾讯收购盛大文学成立阅文集团,市场份额一举超越50%;百度则将收购而来的熊猫看书、纵横中文网和自有多酷阅读整合成百度文学品牌;阿里文学面世;中文在线登陆创业板重点转战教育出版业务。

这一轮洗牌深刻影响了今天网络文学市场的市场格局,成为“文学青年”的BAT,押注并吃掉大部分网络文学市场,塔读文学等独立品牌纷繁抱起了巨头的大腿,如若不然, 只有转型。为什么独立文学平台很难生存下去?网络文学市场是一个长投入、慢回报的事情,一般要布局五六年才会有回报期,一般公司,即便是百度,也不一定有这样的精力,独立平台更难以为继。

需要长期投入是有人离场的原因之一,缺乏有效商业模式则是另一个原因。

网络文学有些“阳春白雪”,并没有影视内容这样符合大众口味,在直播、短视频等文化快消品盛行的今天,传统网络文学中动辄几十万字的鸿篇巨制,已经成为越少越少人的选择,“互联网人不读书”。有重度阅读习惯的人少,有付费意愿的人更少。就算付费,行业数据是,单用户为阅读花费的成本平均为千字5分钱,网络文学是最便宜的内容消费形式。基于用户付费阅读的商业模式,很难做成暴利行业,几乎所有网络文学平台都是在亏损。

不过,种种迹象表明,网络文学正在迎来“春天”,导致有一些人想要进入围城,其中不乏完美这样的吃回头草者。

一是内容消费和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到来了。2016年最大看点是什么?内容,这是直播成为现象级业务的背后原因。用户为数字内容消费越来越多,巨头们开始大力投资内容,腾讯定内容为战略、阿里成立大文娱板块、百度财报首提内容生态,均表明这一点,微博加码网络文学,与其2015年开始转型的内容战略就息息相关。

做内容的人,即内容创作者俨然已成App开发者之后又一个庞大的创业群体。文学,尤其是小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内容形态,自然也搭上了内容的顺风车。

二是用户付费阅读的条件比往日更加成熟。随着移动支付工具的普及、用户付费意愿的增强,再加上赞赏、付费订阅、包月阅读、硬件+内容,这类新型付费模式的兴起,“付费阅读”将更加普及,有望提升千字5分钱的低价消费天花板。

三是基于IP孵化的商业模式前景愈发清晰。文学被称为“IP的IP”,可延伸出影视、动漫、游戏等业务已被证明许多次了,无需赘言。而现在内容产业本身进入黄金时代,巨头们大力投资,电影、网剧等内容强势崛起,均大幅提升了网络文学的变现空间。这条变现道路,正在帮助网络文学摆脱依赖用户付费的前向收费模式,成为高利润和高价值行业。

正是因为网络文学本身处于“风口”,并且盈利前景十分可观,导致微博、阿里、完美等玩家加码这一市场。

网络文学正在被再定义

已成围城的网络文学,在新的内容时代正在别重新定义。

1、不再追求长篇巨制

说到网络文学,人们总会想到数十万字的鸿篇巨制。长篇小说在过去一直是网络文学主流,按照字数收费的模式,更是直接导致一些创作者将作品尽量写长的不良现象。

然而,现在人们对重度内容的消费已经越来越没有耐心。碎片化阅读时代,人们更亲睐电影、短视频、直播这样的快消品内容。与此同时,网络文学正在摆脱“按照字数付费”的商业模式。因此,网络文学主流内容形态“逐步变短”将成一大趋势。十万字内的中篇,一万字内的短篇,会逐步成为网络文学主流,微博推出“花生故事”App主打短篇估值,或许就是迎合这一趋势。

中短篇内容有IP价值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短篇小说难成IP,但多篇就可合力打造一个IP。中篇小说已有成功案例:长微博《与我长跑十年的女友就要嫁人了》热传,被著名导演、监制陈国富抢先买下电影版权,说明中篇小说也有IP价值。相对于长篇小说而言,介于短篇和长篇之间的小说,将更适合在社交网络,在信息流中阅读。

2、免费模式或成主流

网络文学过去是收费模式主导,未来或将进入免费模式为主、收费模式为辅的时代。中篇、短篇内容兴起之后,想直接让用户掏钱,恐怕并不容易,一张长微博图片就把小说传播出去了,平台很难限制其传播。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想要走IP路线,就必须要让更多人看到,有一定知名度才有可能成IP,要做到极致就是免费,阅读量将成作品的关键指标。当然,长篇内容还会走收费模式,并且会收到更多钱,知识产权环境更好了是一方面,用户付费意愿和条件也更成熟了。免费模式为主、收费模式为辅,并且还有类似于儿童故事光机硬件、读者自愿赞赏这类变现方式——网络文学商业模式将走向多元化。

3、非专业文学平台崛起

过去用户读书,是到专门的网络文学平台,现在,许多综合平台都有读书频道:新浪阅读旗下就有微博读书、新浪读书两大品牌,微信和QQ则分别推出了微信读书和QQ阅读。除了这些大平台的频道之外,2015年开始兴起的“XX号”,也有望成为网络文学分发渠道。

微博信息流取消字数限制,头条号、微信号、百家号这些平台渐成主流,它们都是潜在的网络文学分发平台,有用户基础,有赞赏、广告等变现基础,还有大量的内容创作者。2015年5月开始,唐家三少、江南等明星网络作家开始在新浪微博上发文,或许刘慈欣的下一部科幻小说就会到微博或者微信连载。

4、用户为王的时代到来

网络文学最初是内容为王,在网络文学势力远不及纸质媒体时,网络上的优质创作者少。之后网络文学平台渐渐崛起之后,渠道拥有越来越强的话语权,渠道可以捧红某个作家,也可压榨创作者,这是渠道为王的时代。到了今天,网络文学将进入“用户为王”的时代,不论是用户付费,还是IP经营,都需要围绕着用户的阅读需求来创作,形成知名度,形成商业价值,情怀与金钱都不能少。

传统文学时代,创作者一般不愿意抛头露面,莫言不可能成为网红,读者关注的偶像一般是令狐冲这样的作品形象而不是金庸本人;新的网络文学时代,创作者就跟歌手、影视明星一样,将会越来越地走到前台,接受粉丝膜拜、供养、打赏,与用户互动、甚至面向用户进行C2B(用户定制)式的个性化创作,经营用户走向网红经济,善于利用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经营用户的作家将适合新的网络文学时代。

【钛媒体作者介绍:罗超,微信公众号:luochaotmt;微博:@互联网阿超】

本文系作者 罗超Pro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这个好

    回复 2016.07.05 · via iphone
  • 路径依赖而已罢了吧

    回复 2016.07.09 · via android
  • 百度怎么了。

    回复 2016.07.04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15:13

我国科学家在量子纠缠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15:13

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首次超过50%

15:05

财政部:1-2月全国共销售彩票938.65亿元,同比增长25.1%

15:04

A股收评:沪指低开高走涨超1%,黄金、油气、小米汽车概念涨幅居前

15:02

国内商品期货多数收涨,焦煤期货大跌超4%

15:02

上海今年将举办招聘活动不少于2000场,提供就业岗位30万个以上

14:57

沪指尾盘涨幅扩大至1%,上涨个股近3900只

14:48

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名单公布

14:47

中国足球协会原副主席李毓毅受贿案一审开庭

14:44

电装将出售全部丰田自动织机股份

14:43

深房中协:3月深圳二手房交易量六连升,“小阳春”行情已稳

14:41

小米SU7订单被加价数千元转让,二手平台客服:加价不建议直接下单

14:33

瑞泰新材、平安人寿等7亿元于上海投资成立私募公司

14:31

阿拉斯加航空称737 Max 9停飞或影响公司长期利润增长

14:30

消息称因三星良率不佳,LG本月加入苹果11英寸iPad Pro用OLED屏幕供应

14:30

日经225指数较上一财年涨超12000点,同时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季度涨幅

14:28

日本财务省副大臣神田真人:不排除必要时采取外汇行动的任何选项

14:23

欧盟对华移动式升降作业平台发起反补贴调查

14:22

焦煤期货主力合约跌超5%,焦炭期货跌超3%

14:22

社保基金会副理事长王文灵会见法国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全球副总裁一行

87
3
88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