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立设计师系列之一:王培沂,跨越设计的分水岭

王培沂形容自己品牌的发展路径,完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以做衣服为基础,逐渐抽离出品牌的风格和定位,也是一点点的积累起品牌影响力,而最初的5年里,他一直在等待市场发展期的到来。

钛媒体注:在“例外”这个设计师品牌走红之后的两年里,独立设计师这个原本小众的群体也开始像野草一般生长。有统计数据显示,仅在2012-2014年的短短两年里,北京地区的独立设计师数量就从几百人增长到超过3000人。这一批独立设计师的兴起是出现在中国时尚环境的整体变迁之后。钛媒体接下来几天将陆续推出五位带领品牌成长的独立设计师的故事,带领大家一览当下独立设计师的蓬勃潮流,看看中国服装品牌崛起的背后推手,今日推出第一位:知名独立设计师,王培沂。

在20年之前,普通消费者对于时装的理解依旧局限于国外T台上隆重的表演,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第一批中国本土设计师,郭培、罗峥、胡社光等设计师都在那期间出现。

他们经过多年服装公司的工作经验之后创立自己的品牌,也走了成衣之外的另一条路,它们的服装多以舞台或红毯为使用场景,定位于高端晚装或礼服,也以定制为运营模式。它们以繁复的手工刺绣、独特的拼接与镶嵌技巧为特色,极具观赏性,带着很鲜明的中国民族元素,他们的服装秀更像是艺术展,在最初的几年里,他们制作服装更多是在艺术的基础上再讨论商业。

但在这20年里,经济发展也把中国时尚推向多元,普通人对于设计师作品的理解和消费也经历了从“观赏”到“实穿”的变迁,更多年轻人不再崇尚名牌,更希望凸显自身品味,这是新一代独立设计师成长所必须的市场空间。

这一批新锐设计师多是在2005年之后创立品牌,他们更多的毕业于法国、荷兰、英国的设计学院,吸收了西方的时尚元素。他们的设计更多以成衣为主,讲求现代性,实穿行和功能性,风格更国际化,没有了过去强烈的民族色彩。过去独立设计师一直没有可行的商业渠道,尽管1996年,中国第一家买手店已经在上海开业,但在那之后的十多年,买手店开业速度非常缓慢。

直到2010年之后,中国独立设计师的下游产业链开始完善,栋梁、Joyce、Alter凹凸等买手店陆续出现,现在几乎每个一线城市都有了自己的买手店,甚至正在向二线市场延伸,这些年轻的设计师品牌也从最初就进入商业化运作。这些年轻的设计师们对于品牌定位和商业运作从模糊到清晰,都已经摸索出自己的定位和商业路径。

 

王培沂:跨越设计的分水岭

设计师简介:

王培沂,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有多家服装公司的供职经验,2004年创建工作室,创立女装品牌ALEX WANG。

曾为许多明星设计红毯礼服,擅长用繁复的手工刺绣、性感的色彩演绎出男性视角的女性美。也从最初的礼服设计开拓出成衣产品线。2013年,他的首次国际大秀——2013/2014秋冬高级成衣秀“匿•光”亮相于米兰时装周。

“WANG PEIYI”工作室在苹果社区艺术馆北区,在二楼工作室的展示厅里,颜色鲜明的长款礼服和新一季成衣摆在一起。王培沂戴着黑框眼镜,多穿自己设计的黑色长款大衣,在时尚圈里,王培沂已经时常被称作王老师。WANG PEIYI定制工作室的成立是在2004年,他经历了整个中国时尚风向变换的交叉口,在他之前是专注于高端定制礼服的前辈设计师,而在他之后的年轻设计师们已经可以一入行就做着符合自己个性的成衣。而他本人,在上一代设计师的尾巴上,也带了那个时代高级定制晚礼服的步调,在做了10年礼服之后,才拓展至成衣线。

他的礼服更偏爱国际范儿,擅长在西式礼服里运用色彩和新式面料,加上设计,繁复的纯手工,又有飘逸、闪烁和性感的色彩表现。而成衣则经常用辅金属元素细节去演绎女性的柔美,是一种男性视角的女性美。这十年里,王培沂完全依靠自己的每一个系列,从小圈子的口碑开始积累,一步一步从红毯上出来。在很多时候,他更像一直在高端定制的小众范围内积蓄力量,也等待着这个市场的成熟。

 

从打工到创业

王培沂是从中国的正统教育里成长起来的设计师,从小就学画画,在高中时代就明确了自己未来的方向,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他曾供职于多家服装企业,在刚毕业的几年里,因为公司定位和自己兴趣并不相符,王培沂非常频繁的换工作,后来换到一家定位年轻的服装公司,才稳定的工作了6年。

但就像大部分学服装设计的人一样,王培沂在大学时期也有自己的品牌梦,但王培沂认为,

“当时时尚资源和环境都非常不成熟,上天不会眷顾你到那种程度”,有两个大学同学毕业之后选择创业,都很快就以失败告终。2003年,王培沂从公司辞职,但创立自己的品牌却是在家闲置了近1年之后的事,”

自己是很纠结的人,骨子里又有些循规蹈矩,当时想到了各种可能性,但那个时候觉得如果再不开始,可能这辈子都没办法开始了”。

在经过多年积累之后,王培沂在2004年那个可以的时间和状态里注册了Alex Wang这个品牌。

但刚刚成立工作室的时候,王培沂对于品牌的定位并不清晰,但在10年之前那个几乎没有销售渠道的环境里,王培沂还是很自然把设计引导到高端礼服的路线上去,“因为考虑到特殊一点的服装,也许人们会有定制的需求”。

但现在回忆那段时间,王培沂觉得在服装公司的工作经验是自己非常宝贵的财富,在凯撒(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皮衣的时候,有前辈告诉他,皮衣袖口的翻边必须要缝住,否则下雪的时候会灌雪,这件事情对王培沂的印象很深,“那个时候,才知道设计需要考虑实穿的问题”。

在王培沂成立自己的工作室之后,哪怕是做礼服或婚纱,他都会告诉自己,衣服做出来最终还是要给客人穿的,而那些太过沉重的材质和配饰,他也通常不会用在衣服的设计上。

 

品牌成长路径

在中国买手店和电子商务渠道快速发展之前,王培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依靠工作室半定制的模式维持运作。经营和推广并不是王培沂擅长的事情,打开市场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个时候,王培沂的工作室开在一个商住两用的楼里面,没有沿街的门店,品牌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客人。

但之前在服装公司就职的时候,王培沂结交了一大批模特、摄影师、化妆师以及时尚媒体人,也是他们为王培沂免费拍摄了第一组时装大片,也把他的作品推送到时尚杂志编辑面前。在那之后,王培沂的设计可以和Lanvin、Chanel等国际大牌一起,供明星挑选,也陆续有时装编辑、明星来向王培沂借衣服拍片。王培沂的作品也开始通过小圈子的口碑传播,一点一点扩散出去。

王培沂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顾客,就是循着《时尚芭莎》杂志上拍摄的一组照片,找到他的工作室,定做了一套裙子。“设计师如果不做秀,品牌的感觉就会很弱。”万博宣伟副总裁王小冬说,2006年王培沂在与潘婷合作的一个秀上,认识了王小冬,也在他的帮助下完成了个人首秀。

王培沂的品牌开始有了一个完整的形象,”冷艳的性感,高贵,柔美,又有一些距离感“,他会使用精巧的刺绣,繁复的蕾丝和水晶。

2006年,经一位朋友介绍,演员曾黎请他设计自己在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绒毛礼服。王培沂为曾黎设计了五套方案,最终她选择了红色曳地长裙。随后经过明星的相互介绍,王培沂也开始建立自己在明星中的口碑。赵薇、章子怡、范冰冰、高圆圆,几乎所有的一线女星都曾穿过王培沂设计的礼服。

但这十年里,王培沂的品牌没有过任何突然又快速的改变,就算某一个某位明星穿了他的裙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但阵风过后,对于品牌的销量并没有明显的推动。

王培沂形容自己品牌的发展路径,完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以做衣服为基础,逐渐抽离出品牌的风格和定位,也是一点点的积累起品牌影响力,而最初的5年里,他一直在等待市场发展期的到来

 

在高端定制之后

王培沂现在已经习惯了和各种不同的客人打交道,这是他这些年来最大的收获,也变成明星地毯礼服的“红人”,他更喜欢为普通人定制衣服,“客人穿上之后的喜悦感是让他最有成就感的事情。”

王培沂的顾客大多经过了一轮品牌的消费过程之后,才将注意力转移到定制时装上。“我在那些顾客身上看过几乎所有当季的名牌包,”王培沂说,她们是中国最早消费奢侈品的那批人。但王培沂的品牌也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高级定制的价格本身就已经把大多数人拒之门外,而在王培沂的工作室里做一件衣服,少则半个月,多则一年,它注定是偏小众的。

因此王培沂做了多年定制,“品牌依然稳定的发展,但却很难有更大的突破”,王培沂一直坚持,“服装不是艺术品,而是商品,只有被人买走,穿在身上才有它存在的意义,我不希望我的衣服将来在我死了之后进博物馆“。

因此在品牌创立10年之后,王培沂在才在”Wang Peiyi“高端定制的产品线之外,推出了自己的”Alex Wang“成衣线。成衣线的目标人群是30~45岁之间的女性,王培沂说,穿我衣服的女人一定是在意自己的形象,对美有认知和追求,懂得享受生活的人群,而他的成衣线也很自然的选择与买手店合作。

经过10年,王培沂的工作室从最初3个人的团队到现在20个人的团队,也跨越了独立设计师从寂寥到野蛮生长的过程,他自己的品牌也在前几年的积累之后,开始受益于时尚大环境的发展。

2013年,王培沂的服装秀进入米兰时装周,但王培沂却依然沉稳。他认为,许多中国设计师的名声是外界给予的,在很多时候都高于品牌自身水准,而品牌名声与长远规划、商业运作的成功也是两回事。(本文即将发表在BT传媒▪《商业价值》杂志4月刊,网络独家首发钛媒体;记者刘媚琪)

本文系作者 刘媚琪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创新与设计用的是机器代替不了他。

    回复 2015.03.21 · via pc
  • 定制受众太少了。

    回复 2015.03.20 · via pc
  • 电商平台

    回复 2015.03.20 · via pc
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