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试图突破“信息孤岛”的app,能带给乔布斯同类患者多大价值?

有一个更迫切、更紧急也更现实的“信息孤岛”问题亟待解决——病人、医生、医院之间,因为“信息孤岛”造成了运营的低效率,而这种效率只要提升一个百分点,就能救人无数。几个医生突发奇想的小项目,或许打开了这个充满“信息孤岛”的世界另一种可能。

本文来自钛媒体特色栏目“创业者说”,由“我造”产品社区推荐。如果你在创业,有更多好产品,欢迎来我造社区推荐或自荐。)

钛媒体注:奥巴马最近启动攻克癌症的“登月计划”,目标之一就是将这些“信息孤岛”链接在一起。目前,免疫治疗、基因组学、联合治疗等癌症研究,都处于全面突破的前夜,但它们的科技、数据、研究结果,都被困于“信息孤岛”,这严重滞缓了癌症治疗研究的进展。

然而,有一个更迫切、更紧急也更现实的“信息孤岛”问题,同样亟待解决——病人、医生、医院之间,因为“信息孤岛”造成了运营的低效率,而这种效率只要提升一个百分点,就能救人无数。这家名为“优医CARE”的创业项目,希望努力打通这三方的信息隔阂,半年来,已经有1000多名肿瘤病人获益。

钛媒体每天都要接触很多各色各样的创业者和产品,但是突然用到这个产品时还是眼前一亮,但又紧接着多了很多顾虑。很难说它有什么大的技术壁垒,但是模式上却跟很多医疗领域创业者期望的一样,希望打破了全世界最大的信息壁垒,即医疗系统内部的信息壁垒,如何让病人找到最合适的医生和医疗解决方案。

这个平台瞬间吸引到我们注意,在于它上面一个求助并最终找到救助方案的癌症病人所患的疾病,与乔布斯一模一样。

一个手术,跨越了4200公里

老刘得了某一种特别的癌,与乔布斯的癌症一模一样,叫pNET(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几个月来他辗转京沪大医院,都被判了死刑。  

但是他在上海肿瘤医院的主诊医生并未放弃努力,在老刘的同意下,主诊医生整理了他的病历资料,发布到这个叫做“优医CARE”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上。这意味着,不仅国内2000多名肿瘤医生能看到这个求助信息,海外的肿瘤专科医生也能看见。  

当天下午,新加坡中央医院颜医生看到了这条求助信息。他迅速回复,老刘的病历资料里,显示有一种典型的“生长抑素受体”,这说明,他们医院里的PRRT治疗技术很可能最有效。这种独特的PRRT(同位素放疗)技术,就是利用同位素的放射性,来精准定位癌细胞,在亚洲只有他们新加坡中央医院独有。

乔布斯没能挺过来,老刘在优医CARE的帮助下活了下来

于是,患者以及两地的医生,立即处于同一个医疗平台,他们相距4200公里,交换着病史资料、各种检测报告、包括影像底片,最后确认最基本的治疗方案。一周以后,老刘飞赴新加坡,摆脱了死亡的阴影。 

这是优医CARE上一个普通的案例。自从去年4月正式运营以来,优医CARE已经为上千名癌症患者打破信息孤岛,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医生和治疗方式。  

项目的缘起,本是“医生协同”

 “优医CARE”这个项目,最初并非源自某一商业计划书,而是几个医生忽发奇想的结果——它本来是专门用于医生内部协作的小项目。

管理复杂的大医院里,普遍存在着“内部信息协同”的问题。最显著的是,高级别的医生各自带领一个医疗小组,小组内外,每天都存在大量琐碎繁杂的信息交流,查病房、开药方、跨科会诊、病人交接,等等。这些信息的管理总是缺乏统筹,显得散乱无章,效率很低。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龙教授等几位年轻医生,在一次讨论中忽然觉得,为何不开发一个针对医生的内部协同软件?就像“钉钉”管理软件那种。他们觉得,那样不仅一个医院内部的信息交流,那些跨医院、跨地区的会诊、转诊,甚至跨国界的学术交流,都可以有序、高效地完成。

项目的初心,只是要协同医生之间的信息管理

这是项目的缘起。他们凑了一些钱,找了工程师,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做出一个雏形。当时这个项目还没有商业化的设想,也没有上线,只是在包括大城市几个三甲医院,以及三四线城市的30多个医院里口口传播,没想到便吸引了1000多名肿瘤专科医生主动加入。此后半年,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活跃度。

这是一个还算不错的成绩,但同时也只能限于小打小闹。因为,指望用一个软件就能改变一种沿袭几十年的管理习惯,显然是不切实际的。钉钉、智思云等企业内部协同工具,都是大规模的开发投入,而且,本质上都是公司CEO先改变组织流程,再改变信息交流,而不是将老模式原封不动搬到线上。所以,优医CARE的转折,发生在团队结构的变化上。

突破“信息孤岛”:你找王思聪,还是王宝强   

张以靖最初是作为投资人介入,最后以CEO领导这个团队。她来了后却调整了整个项目的方向——不是医生,而是病人,病人才真正需要它!

 “优医无法改变内部的流程,但是可以改变外部的生态,这是一个天然的‘医患对接、分流治疗’的平台。” 张以婧向钛媒体作者说。她出身广告业,却极为了解医院,因为这些年她不知帮助多少亲朋好友转托寻医,对医院的内部制度、医生的工作模式,医院和病人双方的苦衷,都非常了解。

不要在乎王思聪还是王宝强,专业对口最重要

在医院里,肿瘤病人常常一上来就冲着最有名的医生去,但是这往往是一个错误,因为最有名的医生,未必是最合适你的病症。这道理不言自明,身体是一种千变万化的系统,同一癌症的分支,少则十种,多则百种。一名医生以治疗某一癌症著称,其实只精通某一类分支,譬如一个擅长大肠癌的,可能只擅长遗传性大肠癌,如果是大肠癌复发转移,应该找另一个专家,譬如一个神经外科名医,可能擅长额叶,可能擅长颅底,可能擅长脊椎。总之,一个医生不可能样样精通,所以医生圈子里有一个常识:每一个病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医生,每一个医生也都有最合适自己的病人。

“这就像你拼命要嫁给王思聪,其实王宝强才最适合你。”张以靖说,“姑娘嫁错人,还有挽救机会,肿瘤病人找错医生,那可能就是一条命。”  

医生是蛙泳选手,病人要求你蝶泳

然而,医生只是守株待兔的农夫,越是名医,兔子来得越多,一头撞在你怀里,即便专业不对口,只要基本能处理,也都留下了。现在上海三甲医院的一个外科医生,每年接诊病人上千例,大约只有20%是自己完全对口的病种。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比例。

“就像你的专项是蛙泳100米,但是蝶泳、自由泳甚至跳水的,200米、400米、1000米的都来找你,”一位三甲肿瘤科的医生说,“当然你也都能做,但肯定不是最强,可是病人挂号、排队,满怀希望地进来,你推他们出门?告诉另外医院另外一个医生更专业?就算告诉他,他还不一定找得到那个医生——要知道每一个医生的门诊都很紧张,而肿瘤病人都是在和时间赛跑啊!”

医患错配是一种“雪上加霜”

这显然并非医生之愿,他们渴望遇到自己最对口的病人,因为这既是对病人负责,也是自己精进技术的途径。然而,大医院每天忙得就像战地医院,完全无法建立相应的筛选机制。叫了多年的分级治疗,进展甚微。目前国内每年新增300多万肿瘤病人,而肿瘤专科医生只有2万多人,资源本来紧缺,这种错配无疑是”雪上加霜“。优医CARE正是从这个角度切入:让医生挑选病人,使医患之间更加精准地匹配。这种效率只要提高一点,就能救很多人。

“治疗小组”整体平移,由医生挑选病人 

优医CARE于是从2015年初开始重构内部流程,转向“对接患者”,半年之后从一个内部交流的工具,转向一个医患沟通的平台。正是看准这一点,深耕医疗行业的“南京金茂中医药产业创投基金”提供了第一笔融资。  

在移动医疗遍地的今天,医患沟通的创业项目并不稀奇,但优医的切入点颇有点与众不同。其他医疗平台,大多是以“患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帮助他们挂号、寻医、陪诊,“导医”相当于商场里的“导购”,医生像是超市里上架的货品,等候挑选。但在优医CARE,两者恰恰相反——患者是上架的货品,他们自己登陆到平台,撰写基本病情,等候医生的筛选,而医生才是具有主动权的挑选者。  

这个项目发挥了医生的潜能。因为,医疗是一种复杂的知识,医生是一个学术的共同体,谁的技艺精湛,谁有什么特长,内部人最清楚,让”内部人“,也就是医生掌握选择权,病患之间才可以更加精准匹配。 ”别的项目都从患者或者医院的角度入手,医生的介入,大多是线上问诊,预约挂号,极少有分流、会诊、随访,“金茂创投的老总孔繁立说,“这有可能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在优医CARE平台上,医生可以背书,分流病人,也可以在线 MDT讨论。

信息流重构之后,整个平台所有的运转,都围绕着“患者的病情”来展开。原先分散的医生,现在按照“一个主治医生+医疗小组”的模式,包括助手、研究生等,分成不同病种,成建制地平移到平台上。根据”患者的病情“,医生进行两次“筛选”,第一次是按照病种分流,直接邀请对口的病人到门诊看病,避免了各种医患错配。第二次是在医疗小组内,按照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分流,为患者量体裁衣,制定后续诊治方案。 

在两种分流中,医患之间、医生之间,都在平台上传送病历、影像等资料,在群里讨论基本病情。无形中,多学科会诊、跨地区合作的效率提高了。类似前述的新加坡跨国医疗的案例,在平台上不断发生,譬如一个山西运城的病人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了上海最对口的医生,两地医生直接在平台上移交病历,沟通病情。一个安徽宿州的病人,宿州的主治医生,上海肿瘤医院大肠癌专家在去北京的路上和上海病理科的专家在去四川的盘山公路上,对这个宿州的病人进行了病情讨论,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信息孤岛的链接效应

虽然转诊、会诊在线下早已存在,但是将医生们汇集在一个平台上,治疗效率无疑呈“指数型”提高,各种医生间的医疗业务交流咨询,尤其是高级别医院的经验转授给内地医院,逐渐频繁起来。这种沟通效率,就像微信与短信、手机与电话之间的区别,这对癌症的治疗效率,是显而易见的。

 “所有的医生都清楚这一点,癌症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组病,”张以婧向钛媒体作者感叹,“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与时间赛跑的病,需要更高效率的沟通和协同。”  

优医CARE上,医疗信息的分流效率,确实大大加速了

现在,优医平台的医生一端开始活跃起来,这不仅因为平台上的合作交流氛围,也由于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最对口的病例。一位胰腺癌专业的外科医生说,如果坐等,以前一年只能遇到二三十个专业对口病例,但是自从用了优医,半年里已经找到了六十多位对口病人。 而病人也慕名而来,很多人找到了自己最对口的医生,很多人验证了自己的医疗方案,甚至一些生命无望的晚期癌症患者,也在这里找到了临终关怀的去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福祉。

但是,优医CARE的问题是,近期似乎很难看到盈利的模式,因为它只是支持病人“打赏”医生,就像粉丝打赏原创作者一样。所有导流、导医、导诊之类的现金流,或者替代线下的诊疗、会诊的佣金,优医CARE都避免了。

其实,这恰恰也是优医CARE在未来必须保持的平衡,它必须坚守病情信息的分流、共享、储存的角色,聚焦在医疗信息的精准对接和互动,以一个信息孤岛的“链接者”身份,才可能走得更远。(本文独家首发钛媒体,作者柳仓

本文系作者 柳仓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互联网一直在做的事情其实就是信息与资源共享,摆脱的就是信息孤岛的状态!

    回复 2016.03.04 · via pc
  • 拭目以待,静心分析

    回复 2016.02.18 · via android
  • 的确不错 可以

    回复 2016.02.03 · via android
  • 有点不太实际,因为各个医院的检查设备的好坏和医生素质的高低,造成各个医院的检查数据的会存在较大的波动和需要当下的数据,很容易造成误诊。也就是为什么医生让你要做检查的原因。

    回复 2016.02.03 · via android
  • 回复 2016.02.03 · via iphone

快报

更多

19:47

雷诺将在法国北部桑都维尔工厂投资3亿欧元

19:46

四川黄金:2023年净利同比增6.16%,拟10派2.5元

19:46

先正达:2023年全年营业收入322亿美元,同比下降4%

19:43

地铁设计:2023年净利同比增8.01%,拟10派4.9元

19:36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5月1日起施行

19:31

哈尔滨市出台“新政”:非哈市户籍购新房可享购房款2%~3%补贴

19:30

《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办法》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

19:22

罗永浩谈小米SU7:在大众消费车市场上或重新上演良币驱逐劣币

19:21

华体科技:公司智慧路灯产品可搭载5G微基站,但目前搭载服务收入占比不足1%

19:19

上汽: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1亿元,分红拟合计派发42.3亿元

19:16

胡润研究院:高净值人群未来一年投资热情下降7%,黄金超越股票成为首选

19:04

重庆啤酒:2023年净利同比增长5.78%,拟每股分配现金红利2.8元

19:04

数字智能体研发工具包AgentStudio宣布开源

19:03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9日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二十届中央第二轮巡视情况的综合报告》

19:00

浙商证券:拟受让国都证券合计19.14%股份

18:57

青岛阶段性取消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4月1日起执行

18:56

柯利达:子公司拟转让参股公司股权

18:54

通义千问开源首个MoE模型

18:52

长虹美菱:2023年净利同比增203.04%,拟10派3元

18:51

长三角铁路2024年清明小长假,预计发送旅客1630万人次

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