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经济学:从电影票房看中国经济的可能性

如果说国家经济大势的确会影响电影票房的话,那么,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的乱象和浮华也足够引起我们的警惕,它所反映出的任何衰退和下滑都有可能成百上千倍地扩大反映在国家经济层面上。

钛媒体注:长期以来,人们始终有着这样的疑问,经济发展和电影市场的兴衰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前者如何影响后者?而对于经历了30年高速发展正在谋求新转型和未来的当代中国而言,一个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疑问是:越发火热膨胀的中国电影市场是否能够预示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轨迹?以下是钛媒体编辑胡勇的分析报道: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Tomorrow Is Another Day)!在电影《飘》(Gone with the Wind)的结尾,郝思嘉既惆怅又坚定地这样鼓励自己。

尽管2015年上映的电影《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已经成为美国影史票房冠军,但是如果将通货膨胀计算在内的话,那么在1939年获得1.98亿美元国内票房的《飘》修正后的成绩将达到惊人的19.4亿美元。

电影市场不仅规模庞大,同时也关联着诸多其他行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软实力水平的重要考量因素,它在国民经济的运作中正发挥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长期以来,人们始终有着这样的疑问,经济发展和电影市场的兴衰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以及,前者如何影响后者?而对于经历了30年高速发展正在谋求新转型和未来的当代中国而言,一个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疑问是:越发火热膨胀的中国电影市场是否能够预示中国的经济发展的轨迹?

我们以美国作为案例,试图解答以上的问题。尽管各踞东西太平洋的两个大国一个正在谋求和平崛起,一个已经管控世界秩序,并且历史背景、所处发展阶段不同,但我们很难再找到两个拥有如此大市场规模的国家。

同时,我们选择了日本战后发展最快的30年来做比较,从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形势等角度来看,邻国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都有着重要而独特的借鉴意义。

从大萧条到黄金期:美国电影断魂曲

(1955年到2015年间电视机在日本的普及和观影人次之间的关系 )

1928年,随着 GE 开办的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开始播送节目,电视机开始进入全美家庭。

数据显示,1950年时,美国电视剧普及率大约为9%,到了1955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了64.5%。对比日本的情况,当电视机普及率超过60%时,其国内观影人次在大幅下滑之后开始趋于平稳。而在1945年时,全美的电视剧保有量只有不到一万台。

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排除限定条件的影响,我们截取1929到1945以及1955年到1975年的两个电视机普及率对观影人次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时间段进行分析。

首先来看大萧条及二战前后的情况。

1929年,以股市突然性暴跌为先兆,美国进入了“大萧条”时期。

从1930年到1933年,美国 GDP 出现了连续三年的负增长,失业率从1929年的3.2%一路暴涨到1933年的24.9%,随着罗斯福竞选总统成功并推行“新政”,局面才逐渐好转。

在资本主义供需矛盾冲突日趋严重的背景下,美国的大萧条也只是冰山一角,经济危机迅速扩散到全球,受限于资源匮乏压力无法缓解愈发突出的国内矛盾的德、日等国最终走上军国主义扩张道路,试图通过战争手段转嫁危机,并由此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1929年到1945年,美国不仅成功地走出了经济困境,还一举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最强大的国家,并打破了不列颠对世界霸权的垄断,建立起了新的国际秩序和格局。

在这十多年的时间里,电影票房市场的演变可以作为窥视美国这段历史轨迹的一个参照。

数据显示,大萧条最严重的时期,美国的票房收入从1929年的7.2亿美元跌落到1933年的4.8亿美元,直到1941年,票房攀升到了8.1亿美元。

在1929年,各大电影公司利润总计5450万美元,而到了1932年,这一数字成了-5570万美元。到1933年,各大公司的亏损缩窄到490万美元,而到了1934年终于实现扭亏为盈,实现利润900万美元,至1941年,这一数字攀升到了4100万美元,但直到1943年,各个电影公司的利润总计才超过1929年的水平,达到6060万美元。

数据显示1929年到1949年的观影人次分别为20.6亿、36.6亿、34.2亿、24亿、21亿、22.5亿、23.6亿、25亿、26亿、24.6亿、23.5亿、26.2亿、28.9亿、35.2亿、42.5亿、41.9亿、42.6亿、48.3亿、43亿、37.6亿、33.7亿。

(1930年到1946年美国 GDP 增长及各要素贡献情况)

比较观影人次与 GDP 增长曲线,我们会发现,在大萧条最严重的1929~1932年期间,观影人次出现了大幅上扬,1930年,在 GDP 继续保持负增长的情况下,美国社会失业率也攀升到了8.7%,在这种严酷局面下,当年的观影人次相比上年涨幅近77.7%,次年,GDP 继续下滑,而失业率升至15.9%,但随着新政的推出,观影人次已经开始出现了下滑。

到了1933年,随着《国家工业复兴法案》(National Industrial Recovery Act)、《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及住宅主贷款公司、公民保护团、公关工程管理局等一系列举措和机构的推出实施,经济逐渐复苏,此后,观影人次逐渐下滑。

直到1934年,自大萧条以来,美国 GDP 首次恢复增长并且涨幅高达10.8%,而失业率也开始逐渐下降,加之1935年到1936年,道琼斯股市出现的连续上涨行情,推动了美国观众的观影热情。

1937年初,新政的推行使得美国经济得到循序渐进的恢复,但到年中时,情况再度恶化,失业率也从14.3%上涨到1938年的19%,工业产量跌落37%回到1934年的水平,这场衰退从1937年5月一直持续到了1938年6月。而且,在1937年,道琼斯还出现了严重的下跌行情。但是在该年,观影人次却达到了一个短暂增长的小高潮,达到26亿人次。

随着1941年珍珠港遇袭美国正式加入同盟国阵营,工业体制正式启动,在庞大的军工生产潜力的刺激下,在欧洲战事进行最激烈的1941年到1943年的三年时间里,美国经济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出现了超高速度的增长,三年的 GDP 增长率达到17.7%、18.9%、17%,失业率应声下滑从9.9%、4.7%到1.9%。

在这段时间内,尽管好莱坞的产量出现了严重的下滑,从1940年的673部跌落至1943年的427部,同时,道琼斯股市在1941年还遭遇了重挫,但是观影人次却逐年提升并在1943年一举超过此前的最高记录。

然而从1943年开始,美国的 GDP 增长出现了连续的下滑趋势,1945年,随着二战收尾,大量老兵退伍归国,战时工业生产趋于停滞的同时,退役人员回归工厂参与就业竞争,工会组织对此局面感到不满,由此引发一系列连带影响,导致该年出现持续9个月的衰退。自1939年以来,美国 GDP 首次负增长。在1946年时,GDP 出现了11.6%的负增长,通货膨胀率高达18.1%,而这也创造了自1929年至今以来的美国通胀纪录。

但是,伴随着1944年到1945年的道琼斯工业指数出现的连续上涨行情,美国本土的观影人次再次出现上涨趋势,并在1946年达到了空前绝后的48.3亿人次的纪录。

1948年8月,生产者价格指数攀至28.2,到1949年12月,该指数跌落月8个百分点至25.9,与此同时,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出现下滑,美国出现了将近一年的衰退。观影人次在此期间开始下滑。

(1871年到2010年间的美国股市趋势)

1955年到1975年被认为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电影产业却并没有想象中得那样火热,1975年的票房收入相较1955年仅增长了59.5%,观影人次更是出现了近60%的下滑,而同期 GDP 的涨幅则高达惊人的292%。

1950年~1979年的观影人次如下:28.7亿、26.2亿、22.7亿、19.8亿、26.7亿、25.5亿、25.4亿、20.1亿、16.5亿、16亿、13.8亿、12.4亿、11.9亿、10.6亿、9.7亿、9.1亿、8.7亿、8.2亿、7.9亿、7.7亿、7.5亿、7.1亿、9.7亿、8.6亿、10.2亿、10.3亿、9.5亿、10.6亿、11.3亿、11.2亿。

从1954年到1971年,美国观影人次出现了连续17年的下滑,跌幅高达73.5%。自1956年到1967年,票房总收入也出现了罕见的连续下滑,其中有10年时间的美国国内票房收入跌落到10亿以下,甚至不及1942年时的水平。

(1947年到1973年美国 GDP 增长及各要素贡献情况)

60年代及70年代,美国经历了三次大的经济衰退。

1960年4月到1961年2月,外国汽车大举入侵美国市场,造成包括本土汽车制造业等在内的产业受到极大冲击,美国再次陷入长达10个月的衰退。

1969年底,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美国政府在1969年底开始执行更加收缩的货币政策,政府开支结构又进一步压制了经济活动,自此直到1970年11月,美国进入了长达11个月的衰退期。

然而, 到了1973年,石油价格的飞涨以及由尼克松冲击带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使得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局面,从该年11月到1975年3月,美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长达16个月的衰退周期。

1973年,通货膨胀率从上年的3.4%大幅增加至8.7%并在1974年进一步上升到了12.3%,失业率也在1974年增加到7.2%。道琼斯也在1973年到1974年出现大跌。

从1974年到1975年,美国的 GDP 出现里连续两年的负增长,也是从此开始,美国本土观影人次重新回到了10亿以上的水准并一直延续至今。

失落的二十年:日本电影市场一窥

在考察了美国的情况后,我们再简单观察下日本从1973年到1992年间由经济增长放缓最终陷入停滞状态时期的电影市场局面。

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1946年到1955年的10年间,日本真实 GDP 的平均增速达到10.9%,1956年,日本政府推出了经济自立5年计划,预期期间 GDP 增长率为4.9%,实际增幅高达8.8%。

1961年,池田勇人内阁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预计之后10年的 GDP 平均增速为7.2%,但实际上却达到了10.7%。1967年,日本推出了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预期 GDP 增长率为8.2%,实际增幅达到9.8%。

1970年,日本政府推出了为期6年的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然而 GDP 实际增速仅有5.1%,不到目标(10.6%)的一半,1973年,日本政府再度推出5年期的经济社会基本计划,GDP 世纪增速进一步下滑,只有3.5%,而最初的目标为9.4%。

1973年,原油价格的上涨使得全球经济陷入了危机,而这对日本的影响尤其深远,自此,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近30年黄金时代宣告结束,该国迎来了经济增长放慢平缓的岁月,最终在90年代陷入经济泡沫困境。

(1974年到1995年的日本股市与房地产价格变化,来源:Japan and the Asian Economies:A Miracle in Transition)

数据显示,从1955年到1961年,日经股市从474.55点涨至1420.43点,其间变化幅度如下:19.3%、29.1%、-13.7%、40.5%、31.2%、55.1%、5.6%。

但是自1962年到1977年间,日经股市剧烈震荡,股市一度跌落至1020.49点的低位,15年里的日经股市涨跌幅度如下:-0.9%、-13.8%、-0.08%、16.5%、2.4%、-11.7%、33.5%、37.5%、-15.8%、36.5%、91.9%、-17.4%、-11.4%、14.1%、14.5%、-2.6%。

从1977年到1989年,日经股市进入了连续十多年持续增长的黄金期,从7116.38点暴涨至38,915.87点。特别从1983年起,每年股票价格的涨幅都在20%以上,在1984年甚至达到了44%的超高回报率。股市行情大好随后亦带来房价的高升,1986年的房地产价格涨幅达到22%,次年则暴涨到66%。

然而到了1990年1月,股市就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崩溃。到1992年夏天时,日经指数已经跌至15000点附近,股市市值较1989年的最高位时已经跌去约60%,而到了1992年底,日经指数恢复到20000点,而到了1995年夏天,日经指数又再度下滑到15000点。直到1996年时,日本股市回落到了10年前的水平。

(1961年到2015年日本 GDP 增长情况 来源:OECD 数据)

如果说1963年到1972年是日本经济发展黄金时代的话,那么1973年到1982年的日本则明显遇到了天花板,而从1983年到1992年又是资本势力在日本股市兴风作浪的10年。经济的10年,顿挫的10年,股市的10年,1963年到1983年的日本的社会经济状况正好可以划分称这样的三个世代。

数据显示,在1963年到1972年的这段高速发展时期内,日本每年平均 GDP 增长率高达9.4%,而1973年到1982年期间,GDP 平均增幅为3.95%,1983年到1992年的年均 GDP 增幅为4.3%。

1958年,日本年度观影人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1.27亿人,当年票房约为723亿日元,但这却成为日本电影市场的绝唱,自此以后,观影人次便出现了空前绝后的跳水式减少。

(1955年到2010年间日本电影观影人次与票房市场变化趋势 来源:映画人口と興行収入の推移)

我们将1963年到1992年划分为三个阶段,1963年到1972年,平均每年观影人次仍然高达3.25亿;而在下个10年里,经济发展下挫放缓,平均每年观影人次大跌超过48%,仅有1.68亿。1983年到1992年,经济发展并未有大的起色,但是楼市和股市却一发不可收,平均每年观影人次为1.48亿,但是同上个周期相比的下滑幅度已经缩窄至12%。1993年到2002年的10年里,年均 GDP 增长率仅有0.8%,股市缩水,楼市崩盘,平均每年观影人次为1.39亿,和上个周期相比,下滑幅度只有约6.1%。

中国向何处去?

(中日之间的30年 GDP 高速增长时期对比 来源:RIETI)

在地理、历史传统方面,中国与日本有着颇多类似的地方,而这种共通处甚至从百废待兴后的复兴都可略见一斑。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日本足够为我们提供丰富而具有借鉴价值的样本素材。

事实上,我们考察从1973年到1992年的日本国内观影人次的变化趋势,会发现在某些年份出现了拐点。而这些拐点的出现并不是没有意义和规律。

  • 1974年,受石油危机的影响,日本 GDP 出现战后以来的首次负增长。观影人次连续25年的下滑趋势被首次中止,并出现了0.2%的微量增长,但是次年转而出现了6.4%的滑落。
  • 1981年的观影人次降幅达到9.2%,在之前4年的观影人次滑落幅度一直保持在1%以下。而就在1980年,日本持续了4年的 GDP 增幅增长势头戛然而止。
  • 1983年的 GDP 增幅低于前两年,该年的观影人次比上年增加了9.7%,但是到了1984年,又立刻出现了约12%的下滑。
  • 1987年的观影人次较上年出现了10.5%的下滑。1986年的 GDP 增幅仅有上年的一半不到。
  • 1992年,日本股市在这一年出现了众所周知的大崩盘,而该年和1993年的 GDP 增长也创下自80年代至此的新低。1992年的观影人次和上年相比下滑了约10.3%。

而美国的情况又有些特殊。

整个30年代及40年代是美国电影史上观影人次最多的时代,几个关键的因素促成了这一点。从1930年到1941年是美国历史上失业率最高且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期间年均失业率高达17.5%,而随着参加二战和战争进程愈加激烈,美国的工业生产全都投入到国家安全领域,GDP 持续下跌,物资紧张,娱乐方式趋于单一化,这些原因使得电影成为当时人们几乎唯一的消费选择,而低廉的电影票价也成功将观众吸引到了电影院——在超过10年的时间里,电影票仅仅从0.2美元涨到0.28美元。

战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失业率的下降,经济发展开始成为主导观影人次的最重要因素。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大量资金被投入到国家安全领域,从而引发了通货膨胀问题,美联储收缩银根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局面,利息率提升之后大降,导致了市场产生担心社会总需求下降的悲观情绪,这使得美国陷入了从1953年夏持续到1954年春季的衰退期。

尽管此时的美国正处于经济衰退期,但是从1954年到1955年,道琼斯行情看涨,终于恢复到大萧条前的水平。这使得1954年的国内观影人次摆脱连续8年的减少趋势,逆势增长近35%,观影人次出现回升并维持在25亿人次的水平并一直保持到1956年。

到了1957年,福特汽车推出的 Edsel 遭遇重挫,导致整个美国汽车市场的销售下滑超过三成,美国汽车销量从1955的近800万量跌落到1958年的约430万辆,房屋建设和生产资料企业也出现下滑势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蔓延到整个国民经济领域,自1957年8月之后,这次衰退持续了约八个月。与此同时,道琼斯指数也出现了下滑。

受 GDP 及股市糟糕表现影响,1957年的国内观影人次较上年大跌近21%,这是1932年以来跌幅最大的年份,次年的跌幅亦达到18%。

60年代的几次主要经济衰落通常伴随着周期内的 GDP 负增长现象,但是进入60年代以后,得益于宏观调控措施的调整进入正规及经济发展的健康态势,即使发生衰退,GDP 也能保持低俗增长。

1972年,美国的 GDP 增幅保持了连续三年的向上势头,与此同时,道琼斯指数也进入上涨通道,于是,持续十多年的观影人次下滑趋势终于得到遏制,开始回升。

随着石油危机的到来,陷入经济衰退的美国的观影人次在1973年再次出现下滑。

(中国和美国的电影票房增长对比)

让我们看看中国的情况。

2015年,中国大陆票房成绩为440.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增长近49%,而在2010年的时候,全国票房不过只有101.7亿元,2014年的全国票房收入是2010年的1.91倍,而2014年的 GDP 比起2010年增加了不到56%。

显然,电影票房收入的澎湃之势也是中国经济形势的缩影。那么,从票房的变化上,我们是否可以发现一些经济大势的蛛丝马迹呢?

事实上,直到2010年中国才诞生了第一部1亿美元级别的国产电影和票房超过10亿的电影,而也是在这一年,中国在名义 GDP 质量总量上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体量第二大的国家。然而,自2010年取得10.6%的 GDP 增速以来,中国的 GDP 增长幅度便开始放缓——保7成功与否已经成为大家对明年中国经济发展最关注的要点之一。

而中国电影市场自《英雄》出现之后才艰难蹒跚踏上探索商业电影的路途,至今不到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的电影市场发展一场迅猛,横向来看,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不仅远远超过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美国,纵向而论,也没有哪个国家的票房收入如此高歌猛进。

但是,一个切实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无论是中国的电影票房收入还是 GDP 增长,都不可能一直这样保持高速的增长。

当 GDP——这一直是衡量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标尺,无论其是否科学准确——在未来数年内开始出现下滑且幅度越来越大时,电影市场的火热是否还会一如既往?

通过上面的数据和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 GDP 曲线出现“V”字构造的年份,观影人次总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一旦经济出现下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电影市场也会受到影响,导致观影人次降低,在少部分情况下,由于包括股市、失业率、社会氛围等其他因素的作用,电影市场可能会出现报复式增长,观影人次可能会在 GDP 下降年份的前或后出现上涨。

而当 GDP 增幅下滑和股市指数震荡跌落曲线重合时,对电影市场造成的冲击将会更加显著。从1990年到1992年,日经指数从超过38700点一路暴跌至近17000点,最低探至14000多点。与此同时,GDP 增速也从5.6%下滑到0.8%。而在这3年的观影人次分别为1.46亿、1.38亿、1.25亿。这也是自1979年以来日本观影人次首次出现连续3年下滑的现象。美国在1957年到1958年的观影人次的连续下滑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经济和股市下滑时,当各项经济指标衰落时,当经济活动不再活跃时,国产电影现在这样势不可挡的势头还能继续保持多久?更关键的事,在市场遇冷萎缩之后,它还能继续再生重新恢复吗?在美国和日本的历史上,这样的情形并不鲜见,但是对于年轻的成为经受过这样残酷考验的中国电影市场而言,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一个讽刺的消息是,票房统计网站 Box Office Mojo 出于对中国票房统计准确性和真实性的质疑已经不再在网站上更新票房成绩,并且已经移除了网站上《捉妖记》的票房数据。

很明显,在资本竞相追逐利益、观众热情高涨的当下,电影市场空前繁荣的同时也潜藏着空前的危险。

如果说国家经济大势的确会影响电影票房的话,那么,另一方面,中国电影市场的乱象和浮华也足够引起我们的警惕,它所反映出的任何衰退和下滑都有可能成百上千倍地扩大反映在国家经济层面上。

不管对哪方面而言,这样盛极而衰地“死在另一日”(Die Another Day)都是我们无法也不愿承受的。(本文首发钛媒体)

本文系作者 胡勇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整体还不错

    回复 2016.01.22 · via android
  • 这么说,今年有点像是拐点。

    回复 2016.01.15 · via android
  • 票房经济学

    回复 2016.01.15 · via android
  • 电影也许还可以再火两年

    回复 2016.01.15 · via android

快报

更多

07:57

真金白银加速进场,4月已有80余家公司启动首次回购

07:55

比亚迪:希望在墨西哥长期投资,正同多方接触商讨建厂事宜

07:53

一季度紧抓风口,绩优基金高配红利科技方向

07:51

中国驻英使馆驳斥英政客有关涉华言论:停止造谣惑众,停止破坏中英关系

07:49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以零容忍的态度重拳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07:49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必须加大力度推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严防内部人控制和大股东操作

07:47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推动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供有效金融支持

07:44

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的申请在安理会遭美国否决

07:43

央企市值管理任重道远,推出更多切实有效措施正当时

07:42

巧克力加工速度稳定,可可价格继续飙升

07:41

楼市支持政策密集出台,北京有楼盘“五一”优惠正在策划中

07:38

波音瞄准低空经济,计划2030年将飞行汽车带到亚洲

07:36

人形机器人产业热度超乎想象,商业化与降本难题亟待破解

07:34

吉星新能源:2023年股东应占溢利为亏损2114.6万加元,同比扩大491%

07:33

股基“双管齐下”增配国债“细抠”收益

07:29

汽车街通过港股上市聆讯

07:26

中国一汽将推出红旗品牌高端手机

07:25

标普下调以色列评级

07:24

英国央行官员Greene:不认为降息迫在眉睫

07:21

奈飞第一财季流媒体付费用户净增数高于预期

4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