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从流量和UGC,到用户和数据——百度终于进入移动思维模式

刚结束的百度移动产品开放日上,百度移动计划得以更显像。但要在移动端获得实质突破,仅强化现有的移动服务是不够的,百度必须补齐账号体系短板,将原有流量和UGC内容,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个性化用户数据。

刚结束的百度移动产品开放日上,百度移动计划得以更显像。但要在移动端获得实质突破,仅强化现有的移动服务是不够的,百度必须补齐账号体系短板,将原有流量和UGC内容,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个性化用户数据。

 

【范俊杰/钛媒编辑】在明确了“移动为先”以后,百度终于彻底转变思维,用移动的眼光来看问题。而在此之前,百度已经滑落得太远。

1月30日,在百度移动产品媒体开放日上,百度移动产品副总监李东旻介绍了百度语音助手的最新开发进展;百度相册负责人昌敬则向钛媒体等介绍了百度相册的功能特性。百度试图通过这种“纵横矩阵”的形式在移动时代延续它在桌面上的优势。

众所周知,操作系统是移动互联网的系统级入口。在这一入口中,苹果iOS和谷歌Android提前拿到门票,微软和黑莓正在争夺第三张(也是最后一张)门票。中国企业没有一家能够占据这一入口。因此,企业在移动市场的竞争就变成了应用级入口的争夺大战。

在提出“移动为先”之前,2011年,李彦宏提出了“应用为王”的概念。而百度目前也正在将二者融合:使用大量移动应用占位。

这些五花八门的应用覆盖各个方面,可见百度构建移动应用生态系统的野心;但问题是,用户在使用百度的某个应用之后,如何将用户与这些散沙一般的应用拴在一起?百度如何将其圈在自己的生态系统内?

答案是:重建账号体系。

实际上,只要明确了“移动为先”,相应思维转变以后,百度就能清楚的看到,被遗忘的账号体系是百度在移动互联网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百度目前的危机所在。

百度早就拥有了自己的账号体系,却一直被“遗忘”。从百度长久以来的动作中,完全看不到对其社区服务(贴吧、知道、空间等)中积累的大量用户账号本身的利用——百度将关注点放到了这些账号产生的UGC上,而遗忘了对这一纽带的巩固。

这种遗忘与百度搜索引擎的基因不无关系:从前的搜索引擎只需要关注“流量”,而不是“用户数”。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用户的使用需求已经发生改变(如数据即服务,搜索结果需要更加垂直和智能,人机交互结果更多地与地理位置等个人信息相结合,等等),互联网公司提供服务的方式也已发生了变化:从收集大量用户产生的信息进行集中分析转变成了掌握单位用户的结构化数据来提供个性化服务

1月23日,百度推出了“百度成就”功能:在每个百度账户的右侧,出现账户的搜索成就,并且通过取得成就的方式间接绑定百度旗下的产品。

在百度推出“百度成就”后,百度云ROM运营负责人张晓栋在微博评论称:“一直以来,百度的账号被认为没太有价值,很多人用百度十年都没个账号。现在百度终于开始重视账号资源了,一方面以网盘、文库带来新增注册,另一方面,给账号赋予更多的利益关联。这工作落后了QQ十年,但终究是开始做了。”

从谷歌收购YouTube、推出Gmail和浏览器开始,百度就开始完全落在下风。当仅仅处于搜索时代时,这一问题并不凸显,但大数据和移动互联到来后,百度就不得不加速追赶。无论是百度云服务,还是百度语音助手和百度相册,无一不是在为过去失落的十年在补课。

目前,百度已经失去了操作系统——这一系统级入口;在应用级入口上,百度也没有占据有利地位。要在移动端获得实质的突破,仅仅强化现有的移动服务还是不够的,百度必须补齐账号体系的短板,将原有的流量和UGC内容,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用户和个性化的数据。■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喜马拉雅文章页评论上方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通过李开复的转载知道了这个微博

    回复 2013.02.01 · via pc
  • 照片很Q!

    回复 2013.02.01 · via pc
2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