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马云和黎叔“对指为盟”,中国的华尔街日报还远吗?

阿里巴巴斥资12亿人民币,与SMG集团共同重组第一财经,欲共同打造一家中国最大的投研信息服务提供商。作为双方合作的第一步,第一财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立,投研资讯产品体系建设、财经数据移动终端研发、互联网金融智库组建等各项业务都在积极推进之中。

【孙骋/钛媒体编辑】钛媒体昨日披露的独家消息《阿里豪掷12亿重组第一财经》今日得到证实。阿里巴巴与SMG在上海召开发布会,正式宣布阿里巴巴斥资12亿人民币,与SMG集团共同重组第一财经,欲共同打造一家中国最大的投研信息服务提供商。

作为双方合作的第一步,第一财经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成立,投研资讯产品体系建设、财经数据移动终端研发、互联网金融智库组建等各项业务都在积极推进之中。

未来第一财经作为合作伙伴,将在阿里巴巴的商业大数据和其他商业数据来源的基础上,以大数据的媒体化、资讯化、定制化应用为契机,拓展财经媒体业务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极探索大数据商用的路径,实现在DT时代的新媒体变革。

目前,双方的实质性合作已经开展:基于拥有数亿用户的支付宝,第一财经已成为其股票行情系统的资讯服务商,第一财经财富管理资讯很快也将登陆手机淘宝;立足于数据的DT财经移动终端正在全力研发中,预计今年8月上线;通过对阿里巴巴部分电商大数据的整合挖掘,双方将在本月联合发布国内第一份《中国消费大数据报告》;汇聚行业精英和专家的互联网金融智库也将于近期成立。

马云认为,如果互联网企业只把上网看作是看看新闻、玩玩游戏、购购物、聊聊天,这些互联网公司很快就会变成传统互联网公司,只有参与传统行业的改造,整个互联网才能活得久、活得好,这一切都需要数据的支持和改造。

“希望把阿里的数据打造成能够适应未来、帮助国家在宏观经济决策、小企业在生存或发展等方面的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马云说。

不过,马云表示刚刚做了一个内部的决定,即阿里巴巴的数据原则上不对外开放,“我们认为在完全没有保障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的情况下,必须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我们只跟我们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未来。”

阿里拥有大量消费者数据、小企业数据、金融数据、物流数据,各方面的数据,马云表示“这不是我们的资产,这是社会的资产”。阿里巴巴拥有的所有数据,“将通过优秀的媒体和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未来对社会、对国家、对公司、对消费都有好处的数据产品。”

未来新CBN或许可以实现马云所说的愿望,“我一直希望中国诞生自己的一个华尔街日报、彭博(商业周刊)”。

SMG集团董事长黎瑞刚认为数据是支持财经最重要的基石,为此曾经和道琼斯合作,也成立过研究院,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切发展都依赖于技术、数据的储备。他觉得阿里巴巴不仅是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有大量的交易数据、支付数据、物流数据等等,这些数据可以服务于阿里巴巴自身,也可以服务于全社会。

他坦言,进入数据服务领域,跟第一财经当年办报纸时定下的宗旨——“对时代负责,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完全相融在一起,SMG决定和阿里巴巴在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

那么,第一财经和阿里巴巴合作开拓数据服务领域,是否意味着第一财经已经抛弃单纯的内容形态,开始构建内容、平台加服务的业务生态圈?

对钛媒体编辑这一提问,黎瑞刚表示,“第一财经从开始建设时,就有想法要给用户提供最全面的咨询服务,多年来一直在进行努力,建立广播、电视、杂志的跨媒体平台,但是我们要需要新的跨越——和数据结合,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实现了这个跨越,希望利用阿里巴巴这么多年积累下来的商业、物流数据,使第一财经的报道和服务更上一个层次,我们希望服务加上终端、内容、渠道、品质,能有新的跨越。”

附马云演讲全文:

黎叔好,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就像刚才黎叔讲的一样,期待这一天很久,我记得是去年7月份黎叔到杭州,我们有一次比较深入的交流,大家展望未来我们怎么看媒体,怎么看互联网,怎么看未来20、30、40年的变化,那时候黎叔对整个上海文广和整个第一财经的构思和想法,我是非常感动和震撼。

那次我们谈得很扩散,谈得很遥远,但是后来感谢双方团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积极的推进了这个事情的合作,今天我们期待已久,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有一个签约。

刚才我在下面听的时候,我还真不知道上海第一财经是2003年诞生的,淘宝也是2003年诞生的,真是缘分。2003年的非典时期我们诞生了淘宝,2004年诞生了支付宝,2003年对阿里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刚才您讲的第一财经一路的变革、一路的挺进、一路的发展,跟淘宝从2003年到现在几乎是一样的,到今天为止都是12周岁,都不容易,大家都对未来依旧抱有梦想,依旧期待着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做出贡献。

阿里巴巴将近16年的发展,我们从电商到金融到数据到物流到健康到未来的娱乐和文化产业,我们的布局不是因为我们贪婪,而是因为这是我们时代的使命。在全球范围内很少有互联网企业活好三年,活过五年八年的互联网企业非常少,活好三年都非常艰难,所以我们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原因让绝大多数企业活不长、活不久,如何活长活久,如何把自己放到社会里面去。

如果互联网企业只把上网看作是看看新闻,上网就是玩玩游戏,上网就是购购物,上网就是聊聊天,这些互联网公司很快就会变成传统互联网公司。在中国也诞生了很多传统互联网公司,他们也担忧着明天怎么办,明年怎么办,后年怎么办,所以同样在很多传统企业在担心明天的时候,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在担心未来。

所以如果想不担心未来,就必须担当起未来的责任,必须参与未来的建设。我们未来五年和十年,“互联网+”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把互联网加上传统经济,不管是传统的制造业还是传统的各行各业加起来,只有参与传统行业的改造,整个互联网才能活得久、活得好,所以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互联网加健康、加文化产业、加娱乐。

阿里巴巴本身是一个数据公司,我们昨天刚刚内部做了很多决定,我们的数据以前是开放的,现在我们决定数据原则上不开放,不开展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我们认为现在我们在完全没有保障数据安全、数据隐私的情况下,必须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我们只跟我们信任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未来。阿里今天拥有了大量的消费者数据、小企业数据、金融数据、物流数据,各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如果放在我们身上,这不是我们的资产,这是社会的资产,我们应该如何把它用好,如何能够把它发挥最大作用,同时又能够保障所有数据提供者和参与者的安全和隐私。所以我们是在极其矛盾的过程中跟自己讲,信息在上个世纪是一种权利,数据在这个世纪更是一种资源,但它更是一种责任的担当,所以我们必须把阿里巴巴拥有的所有数据通过优秀的媒体、通过优秀的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未来对社会、对国家、对公司、对消费都有好处的数据产品。所以我们现在越来越明确这次跟第一财经的合作我们抱有非常大的期待,把阿里的数据能够打造成能够适应未来,能够帮助国家在宏观经济决策,帮助小企业在生存或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帮助消费者,无论在金融的经济过程中,做出巨大的贡献,做出数据产品和数据服务,形成这样一种核心的东西。

这次合作,我自己从事互联网将近小二十年了,因为自己学英文,在全世界去了很多地方,也接受了世界很多媒体的采访,我一直希望中国诞生自己的一个华尔街日报、彭博,真正有自己代表世界这一面的声音。这次能够得到SMG的信任,能够得到第一财经的信任,阿里是倍感荣幸,我们珍惜这次机会,希望双方不断的努力,在产品上,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上大胆创新,我们应该在组织说、人才上、未来的机制上大胆创新,真正打造出全球有影响力,能够服务全球的财经媒体。所以到这里以后,我看到很多年轻人,我们对未来的期待在于今天的努力,未来的期待在于今天的改变。

第一财经也不是今天做起来的,是2003年开始的,阿里巴巴淘宝也是在2003年开始,每年的变革才走到今天,所以我希望在未来双方合作,在未来的12年、22年中一定要思考在原来的机制上打破原来的思考,在组织上变革,在机制上变革,引进优秀的人才,我们打造有情有义、有自己观点、有自己原则、提供全球服务的新型商业媒体,这是阿里能够参与这次的出发点,也在这方面我们得到了黎总王台长、李台长的支持,所以我们共同努力。

阿里这次也很大的期待,我欢迎第一财经,欢迎SMG的所有同事,也欢迎在座的嘉宾和朋友,能够到阿里巴巴去给我们指导,因为阿里的发展也超越了我们自己的期待,超越了我们自己的想象,我们今天么人类正在从IT向DT的发展,DT是Data Technology,我们经常讲信息泛滥,信息能够被应用的非常之少,是因为数据不够才会导致信息泛滥,我们在进入数据时代的时候,必须要用不同的眼光来思考。

所以各位到阿里也好,阿里能够到这里也好,我们共同来打造一个,只有变化、只有变革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所以再次感谢黎叔,再次感谢各位,我们一起努力,也许12年后的今天,我们看看这12年我们取得了什么,我们让多少企业发生了变化,让国家发生了变化,社会发生了变化,每个消费者发生了变化,这是我们所期待看到的这一天。

谢谢大家。

以下是黎瑞刚演讲全文:

尊敬的马总、阿里巴巴集团的各位合作伙伴,各位嘉宾,大家好,

今天是一个非常令我兴奋和激动的日子,因为第一财经从它的成立到今天走过了差不多12年的历程,今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的阶段,在这里我们跟阿里巴巴牵手。

去年夏天我和马总的一次思想碰撞的火花在短短不到一年的今天结出果实,我感到非常高兴。刚才在下面也跟马总聊了几句,我突然想起12年前也是在这个场景中间,也是在聚光灯下,在新闻媒体的摄像机、闪光灯下,我们第一财经这个品牌诞生。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梦想能够促进一个伟大的事业,这个事业能不能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事业,要靠很多人的努力,是一棒接一棒,一代接一代,也是不同的背景、不同资源的整合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事业。

12年前的时候,我们只有两个媒体,一个是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还有一个东方广播电台财经频率,我那时候有一些小小的灵感,因为在美国的时候看到了彭博、路透、道琼斯,突然觉得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也有这样的媒体存在,服务于我们的经济发展。所以当时和我们财经频道、财经频率做了一个商量,我们能不能做一个突破,但是怎么突破,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品牌的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国广播电视的格局都是呼号管理,我们叫上海电视台广播频道没有品牌概念,我们说服了国家广电总局用一个没有地方限定,也没有一个简单的电视广播限定的商业性品牌来定义一个媒体。

同时我们还做了一个创举,把广播电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这是我们的创新,一个梦想驱动的创新,紧接着这种强烈的好胜心和梦想的驱动促进了我们的第二步,就是我们的日报,我们经常办的报纸是每周电视报,把节目单整合一下发出去,不怎么会办报纸,但是我们想办报纸,而且我们想办一个财经大报,想办一个覆盖全国的大报,所以当时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广州日报当时是南方最大的报纸,北京最大的报纸北京青年报,经过中间几次会合谈判,2004年成立了这份报纸,这也成为了新闻出版署改革的先行者。

也因为办第一财经日报,我们也获得了人才——秦朔,十多年前秦朔是在我的办公室里,代表广州日报跟我谈判,投资入股第一财经日报,谈着谈着就变成我们队伍中的一员,很多时候想起来非常戏剧,也非常感慨。2008年,我们乘胜追击,办了第一财经周刊,后来又吸纳了非常优秀的人才,尤其是报道商业故事,包括人物故事、公司经营方面,第一财经周刊是独树一帜的媒体。

当然那时候我们有更大的梦想,希望能够跨出上海,走得更远,报纸虽然出去了,电视的信号还不能出去,所以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我们走有线网络办东方财经,通过有线网络落地,拿了别人的卫星频道,变成了第一财经的节目,这就是和宁夏卫视的合作,这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一个省级卫视跟我们达成战略合作,它的广告由我们经营,它的节目由我们经营,整体上变成一个第一财经全国辐射的一个平台。虽然这个合作到最后因为种种原因,现在终止了,但是在我的内心中,这样的合作代表了上海SMG人,代表了第一财经的一种顽强不息、不屈不挠在体制的边界、政策的边界中始终前行的一种努力。

很多次在这个过程中要谈很多商业合作,大家起起伏伏,但是回过头来想这件事的时候,我们都觉得非常感慨,有一个梦始终无法圆这个梦,我们能做非常出色的原创的权威的品牌报道出来,但是财经要有数据,数据是支持财经一个最重要的基石,而在这个领域中,我们所谓的空间在什么地方?我们也和国际上知名的财经媒体合作,比如我们跟道琼斯合作过,做过小小的尝试和努力,我们也成立了研究院,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有所尝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不得不讲,这个领域依赖于技术,依赖于数据的储备,依赖于专业的团队,我们从内容出发,有时候是力所不能及的,在这个过程中,往往有梦想的人能碰到一起,碰出火花,而且达成伟大的创意。

我跟老马的交流,大家在这个点上迅速的感觉到机会,阿里巴巴不仅是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也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有大量的交易数据、支付数据、物流数据等等,这些数据可以服务于阿里巴巴自身,也可以服务于全社会,这跟第一财经秦朔当年办报纸时定下的宗旨——对时代负责,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完全相融在一起,也正是这样的驱动,我们应该在一起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过去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双方的团队紧密配合,大家不断的协调,终于有了今天的合作成果,而且今天签约之前,刚才建军的报告中也讲到我们一些产品已经开始上线,大家看到我们合作的成果,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成果实现。

由衷的感谢这么多年来第一财经一届一届的管理团队,所有在第一财经一线奋斗的记者编辑,你们的汗水在中国的商业媒体能够留下印记。今天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都很期待,未来的很多局面是靠我们内容的支撑,是靠我们数据业务,相信会打开全新的未来。

中国经济正进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如何运用新兴的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模式,是从政府决策部门到产业界都极度关注的话题。当前,以控制为出发点的IT时代正在走向以激活生产力为目的的DT(data technology数据技术)时代。这不仅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思想意识的巨大变革。“人类正从IT时代走向DT时代”。大数据是未来商业社会的基础设施,驱动着商业的变革。

代表商业新未来的“数据+”时代,大幕已经开启。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通过这个投资,阿里打通了如下的价值链:通过自身的网站得到了有关的“大数据” 》》》通过“一财”的媒体渠道将“大数据”变成“可消费信息”卖给了客户,变现了 》》》 同过对客户在网上消费和使用大数据的记录从而生成新的“大数据”。---- 信息不断的、循环上升的流动给阿里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益”。---问题是:如果阿里的淘宝、天猫被别人颠覆了哪?

    置顶
    回复 2015.06.04 · via pc
  • 非常感谢阿里巴巴将关于我们的大数据不公开,但是,还是希望能够把我们的那部分还给我们。

    回复 2015.06.05 · via pc
  • 阿里

    回复 2015.06.05 · via android
  • 期待

    回复 2015.06.05 · via iphone
  • 当所有人都能用数据分析的时候数据还有价值吗?你有我有他也有,你买我买大妈也会买啊,结论是终归看人

    回复 2015.06.05 · via android
  • 指点江山哈

    回复 2015.06.04 · via android
6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