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TIS-文章详情页顶部

支付宝PK银行,公关策略值得商榷

四大银行下调快捷支付限额,引发了支付宝与银行之间的一场激烈舆论PK。在这场公关战中,支付宝出尽了风头,占据了舆论制高点。但支付宝似乎是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如何炒作,都无法改变支付宝与银行鱼水共荣的关系。

公关战

愈演愈烈的口水战,让舆论的矛头直指四大国有银行,支付宝很无辜,很受伤……就现状而言,支付宝在舆论上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四大国有银行成为了口诛笔伐的对象。正如公关圈人士所言:支付宝正在打一场硬仗,而且必须打赢这一仗!

诚然,在支付宝与银行的对决中,支付宝在舆论上打败了四大银行。事实上,支付宝与银行的较量背后,有理不清的纠葛和麻烦。客观地说,支付宝正命悬一线,稍有不慎将粉身碎骨。冷静剖析一下支付宝与银行的口水战就会发现,几个策略硬伤将支付宝置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硬伤之一:稀里糊涂开战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在支付宝与银行不断升级的PK战中,公关策略上的第一大硬伤,就是稀里糊涂开战。从舆论导向来看,支付宝或许并不清楚四大银行为何齐刷刷的下调快捷支付额度,用户更不清楚。

从四大银行大同小异的声明来看,下调快捷支付额度,是出于用户资金安全考虑。明白人都清楚,这一措辞不过是冠冕堂皇的借口。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还是先看笔者整理的一个时间轴吧。

2013年6月13日,余额宝上线。

2013年6月21日,证监会表态称支付宝“余额宝”业务部分违规,要求支付宝进行备案。由于余额宝业务所涉及未备案的基金销售支付结算账户,银监会要求进行备案。

2013年6月30日24点,余额宝累计用户数已经达到251.56万,累计转入资金规模66.01亿元。

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客户数已经达到4303万人,规模1853亿元。

截至2014年1月15日,余额宝规模已超过2500亿元。(支付宝最近一次官方数据发布)

截至2月底,余额宝规模已经突破5000亿,用户数突破8100万。(这一数据出自两会报道)

截至3月19日,余额宝的规模是5477.3亿元(这一数据出自财新记者的文章)

按照这一增长趋势,2014年下半年余额宝规模就会突破万亿。截至今年1月底,国内货币基金规模尚未突破万亿,余额宝如此大的体量,如此高的增速,势必惊醒银监会和央行等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由于余额宝还不是正儿八经的货币基金,是一个基于支付宝平台,在天弘基金管理下的理财产品。当余额宝收益跌破6%后,开始出现了上百亿元的单日赎回,这令管理者十分紧张。如此大额度的赎回,暴露了余额宝在运营上的风险。一旦出现疯狂挤兑,余额宝可能会瞬间坍塌。

一个打着“互联网金融”标签的理财产品,短短9个多月达到5000多亿规模,这超出了监管部门的预料。尤其是余额宝风险苗头出现后,出于风险的考虑,收紧对余额宝的监管亦是顺理成章。而眼下控制余额宝规模高速增长的途径,似乎只有限制资金介入余额宝这一策略了。

再来看四大银行限制快捷支付额度一事儿,条理是否逐渐清晰?尽管这只是笔者的分析,但这恰恰是最合理的解释。此前央行多次表态,不会取缔余额宝,只会对其进行监管。一方面通过银行限制资金进入余额宝,另一方面研究如何监管余额宝,这无疑是最合理的判断。

在这样一个情况下,支付宝贸然对四大银行开战,肯定会把矛盾变得更加激化。要知道,支付宝作为一款第三方支付平台,必须寄生在银行这个平台上,毕竟支付宝还没有形成帐户,不具备直接吸储的功能。

的确,支付宝炮轰银行体制老套,安全性差,博得了用户的眼球,得到了用户的支持。殊不知,这样一个做法,得罪了银行,为日后的业务拓展埋下了一颗雷。这样的做法,难道不是公关层面上最大的败笔吗?

 

硬伤之二:对舆论施压盲目自信

仔细翻阅一下最近关于支付宝与银行之争的报道就会发现,一系列的申明,还有稿件传播,都将炮火指向了银行,支付宝成为了无辜的受害者。再看相关稿件下面的评论,谩骂银行者居多,力挺支付宝的言论更多。

熟悉支付宝公关风格的人都非常清楚,这就是阿里公关的强悍之处。此次支付宝与银行的舆论风波,是挟数亿用户利益制造舆论,对政府监管部门,以及银行施压。几年前,天猫遭遇卖家围攻事件,阿里硬生生的用舆论制造成一个大矛盾,最终政府部门出面制止,化解了天猫围城的危机。这一次,支付宝的舆论施压,会让监管部门网开一面吗?

答案是:绝对不可能!

原因很简单,支付宝和余额宝这两款产品,在运营中已经触及了政策的红线。如果仍旧任由支付宝和余额宝擦边球行为,那么势必引发金融秩序的混乱,这是政府监管部门不能接受的。

上文已经提到了余额宝在监管层面面临的风险。支付宝在监管层面的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沉淀资金的管理,二是资金流动的监管。

来自官方渠道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支付机构共处理互联网支付业务193.46亿笔,金额总计达10.4万亿元。其中,仅支付宝一家网络支付业务笔数达120多亿,支付金额达3.5万亿元。

事实上,监管部门对于支付宝的资金状况是很难掌握,因为支付宝日均交易额已超过20亿元。支付宝管理淘宝的在途资金(淘宝买方在支付宝的贸易资金),掌握的资金量实际非常巨大。如此大的一笔资金在支付宝手中,监管部门又无法掌握具体情况,风险可想而知。随着支付宝规模越来越大,沉淀资金规模越来越大,监管部门肯定要对沉淀资金的去向和流动进行全面监管。加之支付宝的资金分散在全国各家各级银行,监管难度很大。

相比之下,支付宝的“虚拟性”才是监管部门的头痛之处。支付宝对其电商拥有相对完整的账户大数据,因为淘宝、天猫的卖家是需要线下真实工商执照或身份证信息才能注册运营的。但支付宝所掌握的买家的信息并非账户信息,根源在于支付宝不需要实名注册。支付宝也无从了解和支付宝绑定的银行卡账户信息,该账户信息在开卡银行的大数据系统中。

由于支付宝无法掌握买家的帐户信息,那就无法掌握这些用户的资金往来,这是监管政策所不允许的。虽说支付宝可以查看到所有交易记录,但两个支付宝帐户的交易,体现在后台就是虚拟数字的更新,货币走向还要靠银行完成,这意味着支付宝也无法掌控到底谁在进行交易。

第三方支付虚拟性带来的弊端,已经有了惨痛的教训。央行3月21日晚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全国发生多起不法分子利用预授权交易进行套现的风险事件。经核实,部分收单机构存在未落实特约商户实名制、交易监测不到位、风险事件处置不力等问题。

毋庸置疑,在央行打压洗黑钱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支付宝存在大量未实名认证帐户显然触及了政策的高压线。最近几年来,银行帐户在监管需要下已经全部实名,日均交易额达20亿的支付宝尚未实名,而且还涉及与余额宝的对接,这样复杂的环境,让资金流动监管变得异常复杂,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完全合理。

虽说支付宝已经有3亿多活跃用户,并且为用户创造了出色的用户体验。但在严峻的金融监管政策之下,再出色的用户体验,再庞大的用户规模都是浮云,一切都为要国家正常的金融秩序让路。所以,支付宝试图拿几亿用户和庞大的规模来逼监管部门让步,简直是天方夜谭。

 

硬伤之三:强硬对抗的态度

阿里的强硬风格,在媒体圈里也是很出名的。早些年,媒体圈里就有不上稿件就撤广告投放的传言。在支付宝与银行的PK中,阿里系强硬的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只是,支付宝用强硬的态度对抗,选错了对手。

在回应四大银行降低快捷支付额度时,马云用一篇题为《支付宝,请扛住!》的文章进行回应,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四大天王封杀,支付宝虽败犹荣,虽死犹生,但决定市场胜负的不应该是垄断和权力,而是用户!”

字里行间表现出阿里强硬的对抗态度,而此前工行称快捷支付违规时,支付宝立即给出了强硬的回复:你说我违法,你自己还知法违法呢,没有银行违规在先,哪有快捷支付的今天?

支付宝在新浪微博中,还有支付宝员工的投稿,也是声讨四大银行。站在第三方立场来说,快捷支付限额下调一事儿,支付宝和工行都有错,毕竟一只巴掌拍不起。如此较劲的语言对抗,能够解决问题吗?要知道,四大银行是国有企业,舆论上与国有企业强硬对抗,最终会有好下场吗?

不得不承认,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支付宝的规模很大,大到政府监管部门都不敢轻言关闭的一个状态。可是,这并非支付宝强硬对抗的资本。从业务层面来说,快捷支付业务,是银行与支付宝互惠互利达成的合作,今天的争执,肯定也是利益的纠葛。强硬的对抗,最终只会是两败俱伤,因为支付宝再庞大,最终仍旧要信托银行这个平台生存,除非阿里自己开银行。

未来,既便阿里有了自己的银行,同样会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同样要与四大国有银行进行合作。一味与银行强硬的对抗,或许会博得用户的同情与支持,但最终还是会伤害到自己的利益。不是有句话说得好么,枪打出头鸟!支付宝再强大,也不会在这一行业中拥有话语权,还是要受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管。

四大银行下调快捷支付限额,引发了支付宝与银行之间的一场激烈舆论PK。在这场公关战中,支付宝出尽了风头,赚足了眼球,搅浑了互联网金融监管这一概念。事实上,支付宝在这场公关战中,已经是搬起了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因为如何炒作,都无法改变支付宝与银行鱼水共荣的关系。

 

【作者系互联网业内人士,微信公众帐号:jiawebjn】

本文系作者 贾敬华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作者太软弱了,,,不然要怎样?

    回复 2014.03.28 · via pc
  • 你的后台够硬谁敢说三道四,马云不是不知道的吧

    回复 2014.03.28 · via pc
  • 虽然四大行有找借口的嫌疑,但金融行业本身闭环还没有形成,政府是肯定要监管的。大家也不要唯钱是尊,市场需要秩序。

    回复 2014.03.28 · via pc

快报

更多

2024-04-26 23:03

大商所、郑商所夜盘收盘,烧碱跌近3%

2024-04-26 23:00

美股半导体股集体走强:英伟达涨超5%,博通涨超4%

2024-04-26 22:43

宝马计划对沈阳生产基地增加投资200亿元

2024-04-26 22:42

现货黄金短线下挫8美元

2024-04-26 22:40

美元兑日元站上157关口,为1990年5月来首次

2024-04-26 22:35

光峰科技:2024年第一季归母净利润4454.3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26.21%

2024-04-26 22:31

花旗现预计美联储将于7月降息

2024-04-26 22:30

昆明优化公积金住房套数认定标准:不再将个人住房商贷记录纳入认定范围

2024-04-26 22:25

中国船舶: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821.12%

2024-04-26 22:23

纳斯达克指数涨幅扩大至2%,科技巨头全线上涨

2024-04-26 22:18

谷歌大涨超11%,再创历史新高,总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

2024-04-26 22:11

研究显示到2025年底全球利率升幅只会砍一半,重塑投资格局

2024-04-26 22:09

台达电加码印度投资,预计增资6200万美元

2024-04-26 22:08

标普500指数涨1%至盘中高点

2024-04-26 22:07

上海航交所:本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行情表现良好,远洋航线运价上涨

2024-04-26 22:06

中基协:3月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规模环比增长127.51%

2024-04-26 22:05

美国4月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77.2,前值77.9

2024-04-26 22:04

美国消费者4月份对未来一年通胀率预期由2.9%升至3.2%

2024-04-26 22:00

东风着陆场完成最后一次全系统综合演练,准备就绪迎接神十七航天员回家

2024-04-26 21:54

中概股指数涨幅扩大至3.5%,小鹏汽车涨近10%

3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