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转向移动端的本地电商没出路

淘宝是一个大集市,网络集市最大的问题是流量入口很狭窄,竞争很激烈,成本很高。而在微信搞营销做的是内容的编辑,文化、内涵和差异化的客户体验成为最终的粘性。因此如果做的是附加值的产品,移动社交本地电商恐怕就是避不开的趋势。

从加拿大回来以后就关门干活,尼玛,2014唉本命年总要有些新的突破才对得起往四十岁奔的心,再尼玛,春季唉第一季度拿不下全年35%怎么对得起今年的目标,最后尼玛,转型唉电商不能一成不变的玩看不懂大环境变化的都得变恐龙。

所以蛰伏、埋头、干活、沉淀,然后和我的合伙人吵架。吵架的原因是她是商电,我是电商。她是做了传统MARKETING十几年接触电商的,我是做了十年纯电商的,我们在企业的发展方向上总是吵架,很有趣很好玩。

这次吵架的主题是:2014,我们电商做的是什么?深化移动端、进入本地电商。

好像现在人人都在讨论移动端,要在我看来吧对于电商来说,不转向移动端的电商都是傻逼。一说到这里我的合伙人就骂我装逼。其实我很冤枉。

我在自己去年的电商总结里写过,一直以来互联网的巨头企业的竞争都是流量入口的竞争,他们是卖流量的。电商类的企业其实属于互联网的二级竞争,是引入流量进而销售产品的。这就意味着电商类的企业对于流量引入平台的选择其实是他们生存的

当互联网从门户时代——搜索时代——社交时代——移动社交时代不断变化,流量入口也在不停的转化。曾经的一线流量入口企业搜狐、新浪、网易早已退居二线,连百度搜索现在也光芒黯淡,如果大家分析下自己使用搜索引擎的频率,有没有感觉是在下降的,反正我是有。过往多年,每一次流量入口的转移,必然伴随着用户信息获取方式的转移,最终也要求商业企业信息传递渠道的变化。跟上变化的企业发展,脱离的被遗忘。这类的故事总是一而再的初现。从读报纸-看电视-看网络信息-看移动信息,哪一代不是品牌更迭?

我是一个标准的吃货,在BBS时代,南京有一个很火的论坛叫E美食,我2000年是其中的活力会员。这个论坛捧红了一批餐饮企业,但是随着论坛时代的退却,消费的品牌也快速更迭。有一天我路过一家餐馆,看着门头的“品海阁”谁还想这是当年多红的一个海鲜餐馆。后来当红的都是大众点评的餐厅品牌,但是说实话能记住的实在不多,因为分类搜索依然信息太多,人们记得住平台记不住平台上的品牌。直至现在逐步出现的微信餐厅品牌。

废话啰嗦说这些,是因为移动端的流量入口已经不可逆的格局初现,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随之而来的是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改变,这样的流量入口变迁,会带来新的品牌机会也会慢慢的送走很多老的品牌。

从这个角度来说,基于PC的淘宝其实已经缺乏开拓的空间。我坚定的支持微信+移动商城的生活类电商,撼动谈不上但是分流淘宝趋势不可逆。

淘宝是一个大集市,复制ebay而已。去年就论述过,网络集市最大的问题是流量入口很狭窄:客户习惯使用的分类设置有限,能搜索的关键词有限,一个关键词搜索出来首页能看到的位置有限。有限的位置和无限的产品,这样的模式博弈成本高能存活的企业少。

客户进入淘宝是先看到产品再去看商家,所以淘宝只是一个销售平台,没有做内容、做品牌、做差异、做营销的空间。一个客户对一个商家或品牌产生初步的认知需要停留至少一分钟以上,产生深刻认知需要脉冲式的内容教育。当初的淘宝或许可以,在今天大量商家堆砌的阶段,充分认识一个商家的概率越来越低,有多少客户会在一个产品一个商家页面里停留超过一分钟?答案是总客户流量的15%~20%。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淘宝获取种子新客户的成本太高,当然指整体而言。这已经限制了淘宝发展和想象的空间。至于天猫如果你不是有线下的知名度,完全希望通过天猫建立自有品牌,我想也该洗洗睡了,当然我也只能泛泛的说整体,尤其对于小商家。

激发我的转变的是有一天我发现身边有人在微信上开始做海淘生意了。以她们这样没有生意基因的人居然都在微信上做生意,而且居然几乎是当天就开始产生订单。我知道淘宝一定有问题了。

几乎绝大多数人去淘宝开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通过淘宝找新客户,而淘宝获取客户的成本越来越高这就像一道越来越高的墙,机会越来越少。

但在微信上,对于几百万的小商家和小小商家,你的客户一开始就在那里,就在你的朋友圈里!你是已经有了初始的客户去寻找产品投放,风险小、启动快、门槛低,所有小个体都能低成本的获得机会。对于已经有一定客户积累的企业,你的老客户的朋友圈也是你的发展空间。这也就让微信获得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是为什么微信的朋友圈早已不缺乏卖货的商家。虽然很多在刷屏幕,那是初级水平,但是越来越多的商家会通过优质的内容吸引和精美的图片唤醒再加上有效的话题互动传播。营销而不是促销,吸引而不是刷屏。所以微信是个做营销的平台,不要用淘宝的方式面对微信。

在淘宝牛逼的是会搞流量的销售,在微信牛逼的是会做内容的编辑。内容怎么做,各家各家思路,至少你可以找到懂得做内容的帮你分享体验。所以在我看来:主题或专业、图片、交互成为营销设计的核心。这个时候文化、内涵和差异化的客户体验成为最终的粘性。

因为流量入口越来越移动端,因此本地电商也呈现出巨大的机会。

我姐夫在南京最高大上之一的商场代理运营男装。四个品牌、四个柜台,每年要达成1000万的销售其中400~500万交给了商场。因为对于他们,商场就是淘宝,大家都希望竞争最靠近门口的位置带来客流,客户完全依赖商场。

有一天,我问他,如果你好好建设自己的微信+移动商城,然后把你的二维码在网上传播,你自己为自己引流,客户愿意来的到商场看你的专柜购买,熟悉你的直接网上购买,发货靠同城快递,你还需要在商场四个专柜么?何况如果我是你,我还可以把自己二维码的广告投放到周边没有高大上商场的区县去。

是的,在我看来,旗舰专柜+微信+移动商城+二维码+同城快递,可以把他的产品覆盖到全市以及周边总计1000万人口的区域。不同于传统商场品牌的是,如此一来,商场的流量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的是自己掌握的流量,可以压缩成本,同时可以将有形的专柜做无形的扩张延伸覆盖面。不同于淘宝商家的是,商场成为一个展示中心和客服中心,所有的服务和产品都有保障,而且客户群更加集中在一个局部区域,粘性更高,认同感更强。

服装如此,餐饮呢?其他零售呢?我想莫不如此,原因很简单,客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发生变化。移动社交时代,用户获取信息更加碎片化,信息交互的频率更高,用户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获取到的产品信息。

客户购买的不是面膜而是她能看到的面膜功能的信息。

客户点的不是菜是他看到的图片和朋友的体验分享。

客户去玩的不是这个景点线路,而是寻找分享里的美图和游记里的体验。

因此如果你做的是附加值的产品,我想移动社交本地电商恐怕就是避不开的趋势。

本文系作者 比邻互动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移动端是爆发点已经事公认的了。

    回复 2014.03.11 · via pc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