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 PC端文章详情页顶部23-26

未来十年,是中国创业的黄金十年

移动互联网突飞猛进,让我们觉得中国和硅谷的距离在慢慢缩短,这是中国创业者的一个转折点。在未来5年或更长时间更多的人将离开大公司,这些创业公司就好似“创二代”,开始形成循环。而这个循环,不是靠几年的时间,而是靠几代人才能完成。

【曹天鹏/钛媒综合】在国内,常常有人问到中国到底有没有、或者将来会不会有硅谷那样的创业公司集中并形成巨大产业的地方?看看硅谷,Facebook,Twitter这样的公司从创业团队到野蛮成长,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创业公司产品诞生,继而深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在过去,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然而就在一两年前,移动互联网突飞猛进的疯涨态势,让我们觉得中国和硅谷的距离在慢慢缩短。

看看国内,仅在北京,互联网行业的创业第二代,第三代已经从原来的新浪,搜狐和百度员工中诞生;中关村、清华科技园周围,俨然已经有一点“小硅谷”的气氛了;在深圳,华为等硬件公司和腾讯等软件公司也已经形成了创业的“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正在形成。

还有杭州,现在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就如同早期的斯坦佛和惠普,形成了再一次的人才聚集。现在的阿里集团拥有互联网领域难得的人才聚集。在未来的五年中,这些人很可能会逐渐离开,在杭州扎根创业。这些创业公司中,就好似“创二代”,开始形成循环。

钛媒体编辑观察到,在昨日(2月18日)举行的新浪科技“2013年度风云榜”大会上,多位已成功的创业者、投资者都不约而同谈到了未来十年,中国创业环境的好转,以及中国与硅谷距离的拉近。

58同城创始人姚劲波在“2013年度风云榜”大会上称,未来十年还是会中国创业最好的十年,尤其是创业者找钱比他经历的10年前容易多了,

“我两次创业,一次是1999年、一次是2005年。那时候拿钱是困难,很多时候公司把房子卖了换成钱出来创业。现在这个环境,你收入靠谱,投个几百万上千万不是很难的事情。所以说,创业环境比五年前、十年前好太多。”

《华尔街日报》中文版总编辑袁莉则表示,她经常跟美国的同事说,中国的很多互联网产品用户体验做的比美国那边做的好,硅谷那边是不是有可以向中关村学的东西?

29岁担任百度副总裁的李明远在新浪风云榜颁奖中获得“新锐科技领袖”奖,他本人的经历就是互联网行业人才选拔机制样本。他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很大。“这是一个好机会,去国外买先进技术,迅速把这个技术市场化,赢得这个市场。比如,提供更加完整的服务,在这方面我们做的比美国深,电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的电商比美国好很多。”

常常在海外观摩学习的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更是深有感触。在过去两三年,中国和硅谷的距离越来越近,无数的科技论坛、无数的会议,两者之间已经没有距离。在他的眼里,现在不单单是中国向硅谷学习,现在美国硅谷也开始向中国取经,“硅谷对中国的企业越来越期待着合作,我们过去去硅谷好多次,基本热门的、好的创新企业,都会说愿意跟中国创业者切磋技艺。”

可以说,这是中国创业者的一个转折点。正如著名IT评论者、现任百姓网CEO兼总经理王建硕所述,在未来的五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还会有更多的人从大公司中离开创业。这些创业公司中,就好似“创二代”,开始形成循环。看看Google初创的时候的员工从哪里来的?是Yahoo!,Netscape, SGI这些大公司。这些公司的初始员工来源于Intel,HP和AMD。

硅谷上演的是一出鸡生蛋,蛋生鸡的故事。一个大公司,就是一个人才的高地。它吸引大量的人加入,或者自己培养了大量的相关技能的人。这些人出去创业,形成了更多的伟大的公司,这些公司进一步吸引或培养人,如此生生不息。这个循环,不是靠几年的时间,而是靠几代人才能完成。

美国的硅谷形成经历了半个世纪。想象一下,HP的车库时在1939年开始,转型半导体行业都是在1950年代;Intel在硅谷开始制造芯片的时候是1968年。

而对比中国,我们就能意识到时间上的差距。技术或许可以在几年中赶上,但是一个产业的诞生,科技人才的聚集,大量的技术人员重新创业,再次在更高的层次上聚集……依然需要更长的时间和耐心。

本文系作者 曹天鹏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创业挺累的,但是:值!

    回复 2014.02.19 · via pc
1

扫描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