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媒体独家专栏【叶问IT】系列)
最近应邀参加了一些汽厂商车组织的活动,作为《钛媒体》这样一个科技类媒体的从业人员,会不会有些跨界?其实不然。
汽车这个存在了上百年的工业品,虽然一直是动感和力量的代表。但站在科技行业里来看,总觉得汽车工业古板有余,灵气不足。
仔细想想,其实汽车一直是走在科技最前沿的一个产品之一,汽车的集成化程度远远超过生活中其他的产品。
除了动力系统,汽车里有空调系统、影音娱乐系统、GPS定位系统、统一的电子控制系统、照明系统、故障自我检测系统、雷达测距系统等等。
想象一下,你一回家,按个钥匙门就解锁了;你躺在床上,按个按钮,窗户就开了;你离开房子,灯就自动关了,有陌生人靠近你的房子,报警就自动响起来了。
这一切看起来似乎还有一点点科幻,但在汽车工业里,这些功能几乎都已经普及成了标配,现代人对在汽车上实现的这些功能似乎已经习惯到毫无感觉的地步了。一辆带着这些功能的蒙迪欧从你身边驶过,你估计都不会正眼看一下。
虽然汽车有高集成的各种系统,汽车工业却又好像不是创新的典范。如果从汽车本身最重要的动力系统来说,汽车工业确实像一个不思进取行业。
钛媒体小编受邀参与“探秘车之未来”通用汽车中国2013年科技日系列活动,在位于上海的通用汽车中国前瞻技术科研中心了解到,其中的安吉星实验室,负责车内软件的远程更新,包括“我的车辆位置”、“社交分享”手机应用,订制的“医疗协助”服务,以及基于“云技术”打造的“音控电话云助手”服务等人性化车联网技术;但是给用户的感受并没有多大改变。
在电子行业存在的“摩尔定律”推动着电子设备的处理能力呈现指数级的增长,40年代的超级计算机甚至还不如现在大家手上的计算器处理能力强大。10年前的设备几乎老到无法直视了,而生产了10年甚至20年的车型在路上跑着,是没有任何违和感的。
内燃机的技术虽然随着材料技术和电子控制技术的提升,有了一些提升,但总体上,几十年来这种提升非常有限。
汽车行业更专注于提升发动机的功率,汽车的加速度等性能。而对从根本上提升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没有太大建树。即使是最新的燃油直喷和涡轮增压技术,其对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提升也非常有限。
就以凯迪拉克新推出的ATS为例,其获得沃德十佳称号的发动机,虽然有着比其他同等级发动机更大的升功率,但其百公里平均油耗也要达到9升左右。最新的技术并没有对汽车的动力系统带来质的改变。
特斯拉之所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很大的原因是其彻底的抛弃了汽车老旧的内燃机系统,取而代之以全新的电力驱动系统。虽然其自身还是面临着譬如车身过重,充电不便等问题,但其大胆尝试却让所有车厂不得不重新思考汽车的未来。
处在一个变革年代,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汽车的未来形态会是怎么样。但我相信,汽线车这样一种高度集成各种先进技术的设备,在和最新的科技结合时,确实还有太多的可能性可以挖掘。(曹天鹏对此文亦有贡献)
特斯拉?呵呵
回复@石佛汪:
回复@大卫HOU在沈阳:过奖了[太开心][太开心]
回复@Frank在南非: 你不会希望买车还要国家核安全委员会批准的
下一个特斯拉的机会?//@钛媒体: #汽车是个技术大杂烩# 除了动力系统,汽车里有空调系统、影音娱乐系统、GPS定位系统、统一的电子控制系统、照明系统、故障自我检测系统、雷达测距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如果用在智能家居上都可以算是十分先进的功能,但在汽车行业几乎已经见怪不怪了。
能把月兔的核动力安全装上更厉害
电动算是突破
大赞,汽车就是科技的集合体,各项性能指标无不代表其科技的先进性,几乎每家汽车品牌都有自己的专利,这些都是科技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