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P2P到O2O,撕碎银行信息垄断

一些人不停的强调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但是事实是,技术改变未来。较之传统银行和金融系统,P2P第一次将信用借款活动渗透到了普惠金融层面。那些按照银行系统根本无法实现的小额信贷,竟然被互联网金融轻松改变。不仅如此,从财富管理角度,也贡献了较之以往更多的投资回报。

O2O(Online to Offline)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了几年时间,但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滞后,似的这一超前概念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较之其他概念,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对接模式,似乎是未来商业模式的典型范例,但是基于一些传统秩序和习惯,业界并未将这一概念深入挖掘和做系统化的应用。

在国强看来,O2O就是要给金融创新趟出一条可行之路来。线上线下的统一,才有可能诞生未来真正有效率的人类金融活得模式。创新源于实践,实践本身就是所有人都有权尝试的活动。

电商模式

最典型的O2O,是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模式。比如消费者在京东网上获取商品信息和支付,亦可将支付环节转移到线下(货到付款),同时还通过也必须通过线下完成产品售后服务、退货等事宜。较之京东模式,淘宝模式则较难实现货到付款等功能,淘宝也无法直接提供由淘宝提供的售后服务。

淘宝与京东模式,均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如今,通过手机移动客户端,不论是淘宝还是京东,均可满足客户与销售端的实时对接。然而,在实践中,如果源自实业的产品质量问题不大,那么以上两种模式的区别也会很小。现实中,淘宝和京东在诸多类别商品的销售上,几乎平分秋色。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冲突

真正的问题暴露在典型领域之外,但却是一个更为庞大的市场,这就是互联网金融。在国强看来,互联网金融的意义在于全面渗入人类的财富存量。因此既包括财富管理,也包括借贷需求。P2P的发展,使得人们理财和借贷的方式获得了全新的模式。但是本质上,因为借贷关系本身就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法定权利,P2P 技术的产生,完全是一种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产物。

我们看到,过去传统银行不但不能为广大客户提供有效的借贷服务,甚至也根本没有能力完成这些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在美国这样一个金融发达、法治先进和商业文化发达的环境中,银行仅仅是美国金融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除了银行之外,各类基金、保险等金融系统,同样阵容强大。

然而,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中,一些人习惯性的将大多数金融活动定义到银行体系中,那么中国的银行发生了什么呢?我认为除了腐败与低效之外,第一件事就是无能。

不要过大夸大中国那些银行的信用与效率,看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就会回忆起当年为了四大银行填补的巨大窟窿。事实上,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对于四大银行的发展,并未产生本质的改变。银行之所以称为盈利之王,是因为它们通过随心所欲的垄断,霸占了属于全社会的财富。银行之间根本没有竞争所产生的优胜与劣汰,而是在银监会、央行等体制下沆瀣一气。银行的强大,使得包括众多企业在内的全社会不得不支付高昂的利息和各种费用。而真正需要发展的中小企业与个体工商户在中国获得银行贷款,几乎是非常难的。

银行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垄断地位,其实有三个垄断:一、法规垄断,二、规模垄断,三、信息垄断。中国的法律,非常不合理的将一些股权、债权活动定义为非法。然而从法律角度看,其实只有当某些活动产生法律纠纷时,才有可能付诸法律解决。民法的原则本来就包括“民不告官不究”的含义,但是在现实中,中国的法律总是习惯性预设了结果,而不是很追究这样的法源是否充分合理以及符合程序正义的要求。

关于银行的规模垄断,真正让这个群体稳如泰山的是其所掌控的国家命脉。把钱给谁,银行说了算。但是当银行强大到绝对的垄断时,它们也就控制了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不仅是合法的商业活得,即使是非法的和灰色地带的商业活得,也不得不依靠银行完成。银行较之一个国家的人民而言,已经太过有钱,以致全国人民过的大多都很辛苦,唯有银行这行过的很滋润。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其实是因为其在打破隐含信息垄断方面,撕开了一个口子。不同财富状况人群之间,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了解了彼此所需。当P2P这行出现时,这一领域不可避免的满足了长久未被银行满足的那部分压抑到变态的迫切需求。这些需求通过信用管理有效的获得配置的机会。因此我们注意到P2P中“2”的价值非常的重要。2不代表没有,2恰恰代表了桥梁。2可以架起供需双方的桥梁,我们还认为2还架起了线上和线下的沟通之道。

O2O代表未来

一些人不停的强调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但是事实是,技术改变未来。较之传统银行和金融系统,P2P第一次将信用借款活动渗透到了普惠金融层面。那些按照银行系统根本无法实现的小额信贷,竟然被互联网金融轻松改变。不仅如此,从财富管理角度,也贡献了较之以往更多的投资回报。当我们甩掉银行这个吸血鬼,竟然可以从较为公开的市场上获得高达8%——12%的有效回报。这意味几十倍于银行的传统借贷利息。

虽然一些观点认为,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最终将互相融合,但是现在必须做出改变的是银行。银行不能指望垄断这件事可以保证其未来的利益。银行或许不会消亡,但是银行的低效会使得其某些业务和工作方式最终将被人淘汰。当银行变成一个社会的毒瘤时,当全社会只有银行在赚钱时,当银行面对需求的变革和技术的更新而熟视无睹时,银行必须改变。

P2P 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方向。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本来也是互联网精神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不觉得哪些人天生就王侯将相银行有种。恰恰相反,在保证社会公序良俗的法律严格规范下,金融体系的创新可以把步子迈的大一些。我们不要做先烈!我们要做实践未来的先驱!

本文系作者 宁国强 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
本内容来源于钛媒体钛度号,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点击这里投稿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点击这里

敬原创,有钛度,得赞赏

赞赏支持
发表评论
0 / 300

根据《网络安全法》实名制要求,请绑定手机号后发表评论

登录后输入评论内容
  • 不懂金融的人都在大谈金融创新改革,互联网革了银行的命。以为互联网真能改变什么。这和几年前多么相像。记住,任何金融创新都必须经过一次或几次金融危机,金融风暴的考验才能看到结果。我一点都不保守,我很喜欢研究金融创新的,一个有趣的结论是:凡是这时叫的最起劲的,到那时要么找不着人,要么死得很惨。挺有趣的不是吗?

    回复 2013.12.25 · via pc
  • 逐步渗透,改变银行金融业

    回复 2013.12.25 · via pc
  • 互联网在撼动银行业?

    回复 2013.12.25 · via pc
3

扫描下载App